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一巴库勒研究所正在研究用黄磷中加入石灰石乳液的混合物除去火电厂等排放废气中NO_x和SO_2,使其生成可作肥料的钙和氨等盐类的新技术,气体流量为1升/分的试验也在一年前就已完成,现在600升/分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结果。下次准备在欧洲电力研究所(EPRI)进行实用试验,期望在6个月以内实施大规模试验。利用该法,NO_x和SO_2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该法也是很  相似文献   

2.
解决剩余污泥问题的关键是将污泥原位减量技术(过程处理)与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末端处理)相结合,对污泥实施联合处理。污泥原位减量技术是在保证出水达标的前提下,尽量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产能用于热逸散而非增殖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其(非生物捕食)主要通过溶胞-隐性生长、解耦联代谢和维持代谢等方式影响污泥中微生物的增殖、衰亡和水解,进而降低剩余污泥产量。为系统了解当前污泥减量技术的驱动机制及关键问题,在分析污泥增殖和微生物新陈代谢途径的基础上,梳理了减量技术对微生物生长(电子受体、代谢解偶联及维持能)、衰减(饥饿、噬菌体、温度、辐射、极端环境及生物抗性)及水解(水解及水解强化)的影响机制及内部驱动,明确了基于微生物代谢过程的减量技术的不足及其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总结各类原位减量技术利弊的基础上,展望了污泥原位减量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氮的氧化物(NOx)的排放主要是在煤、石油和煤气燃烧过程中以及在生产硝酸和用其进行硝化、氧化的过程中造成的,本文所述方法已在硝酸厂的烟道气和废气进行过大型工业试验。此外,本文还考虑到炼焦厂废气和用于热力耦联器与金属酸洗装置的柴油发动机装置废气的再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用途和FQ—Ⅰ型的概述 FQ—Ⅰ型废气处理装置适用于黑色、有色金属溶解工厂,表面处理工厂,蓄电池工厂,硝酸、盐酸制造工厂,染料制造厂和其他工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处理,对于氮氧化物和各类酸雾气体也能一起排除。 该厂在上海化工设计院帮助下,研制了FQ—Ⅰ型的玻璃钢废气处理装置,采用硫化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液来吸收氮氧化物和各类酸雾气。在300mg/m~3以下的低浓度,吸收率达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的正己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正己烷的方法。空气和废气中正己烷用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直接进样分析,其回收率为93.4%-101.3%,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5mg/m^3,相对标准偏差为0.4%-2.1%;该方法前处理简单,速度快,干扰少,灵敏度高,可用于空气和废气中正己烷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日本开发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副产品更有利用价值的排烟脱硫技术,它就是“硫酸铝回收法排烟脱硫技术”。目前,该脱硫技术已设置在日本纸业公司芸防工厂1号机(废气量为8万标准米~3/小时)上,连续运转非常顺利。该技术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投入使用,已荣获一九七九年日本环境优秀奖。该项脱硫技术的反应原理、处理流程及装置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氮氧化物(NOx)废气的排放来自固定源(包括各种燃烧装置)和移动源(内燃机车)两个方面。据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估计。99%NOx是从燃料燃烧排放的,其中固定源与移动源各占一半。予期到1985年由于燃煤要增加,因此,固定源与移动源所占比例,将成为70%与30%之比。  相似文献   

8.
含有SO_2、NO_x水蒸气、氧及氮的混合气体在120℃温度条件下用1.5MeV电子束进行照射,研究利用放射线处理粉末状硅以除去废气中SO_2、NO_x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非照射条件下,添加硅后亦能降低SO_2和NO_x的  相似文献   

9.
石灰污泥共热法在水泥煅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水泥窑尾的高温废气干化污泥是处理污泥且节约能源的新方法。为了模拟窑尾废气干化污泥的生产工艺,试验对污泥与石灰共热干化,研究了石灰(CaO)在污泥热干化过程中作用,可提高污泥的干化速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及提高干化污泥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当石灰掺量质量百分含量达到10%时,250℃下污泥干化速率同比提高了19.6%;释放的H2S气体减少了95.1%;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减少了77.87%。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四种污泥在土壤中的降解,其中三种是脱磷污泥含有Ca(OH)_2、FeCl_3、Al_2(SO_4)_3。所有污泥降解速率很快,降解时释放的CO_2速率<25mg/g,接近于没有处理过的土壤15天的释放量,而较高速率时相当于50天的释放量。每种污泥中都含有生石灰,故每一种添加污泥都使土壤的pH值增加。使pH值升高最多的Ca污泥比Fe、Al、污泥增加和释放的CO_2量大。Ca污泥释放52%的污泥碳,未处理的含铝污泥释放20%,而Fe污泥释放量是5%,土壤加入CaCO_3,增加了Al污泥的降解,但就释放污泥碳的百分率而言,这些污泥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这些污泥的降解作用与pH的关系要比除磷时流出物的化学处理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1.
卢乐  黄少斌 《环境工程学报》2011,5(5):1124-1128
在好氧条件下,对利用生物滴滤塔(bio-tricklingfilter,BTF)反硝化净化废气中NOx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模型探讨,并用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在分析NOx在BTF内传质以及生物降解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NOx在气相和生物膜相的质量守恒方程,结合Fick定律和好氧条件下的Monod微生物反应动力学方程,最终得到了...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中,对混凝法处理铝合金废水所得污泥再利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适宜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用浓硫酸溶解污泥的最佳用量为0.06—0.08mL/g湿污泥,污泥的溶解率可达80%,铝的溶出率也可达90%以上。把污泥的溶解液作混凝剂回用于废水的混凝处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程祖良等建立了库仑法测定NO_2的方法。由于一般废气同时含有NO和NO_2,上述方法不能测定NOx总量。我们在库仑仪电解池前加一个CrO_3氧化管,预先将废气中的NO氧化成NO_2,然后将分析气样通入电解池进行测定。关于CrO_3氧化管氧化NO的应用虽已比较成熟,国内外也不少报导,但都是测定大气中NOx,NOx浓度较低时使用。对污染源中用CrO_3氧化管氧化NO的工作国内外都没  相似文献   

14.
中、日、美三国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美国和中国烟气脱硫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综述了燃煤发电厂的脱硫技术、装置、投资、操作费用、能耗、副产物的处理和操作经验等。 日本是世界上控制SO_2最有成效的国家,电厂烟气脱硫方法中湿法石灰石(石灰)——石膏法占了多数,当然也是付出了巨大经济代价的。 美国燃煤发电占了50%,因此,SO_2排放源主要来自燃煤电厂,SO_2控制主要采用湿法,一些地区内SO_2污染得到了控制。 中国的能源是以煤炭为主,每年SO_2排放量达到1600万吨,形成酸雨危害,目前正在采取控制技术措施,研究减少SO_2排放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无泵水幕废气净化器治理高浓度NOx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泵水幕废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点,采用该设备处理某金刚石公司的酸洗车间高浓度的NOx气体,其净化效率达90%以上,净化后的NOx气体可直接达标排放。无泵水幕废气净化器解决了传统的水喷淋塔普遍存在的喷嘴堵塞、单级净化效率低、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在高浓度酸性气体治理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应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污泥预处理技术对抚顺某市政污水处理厂浓缩池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强化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研究了最佳的氧化反应时间、S_2O_8~(2-)与Fe~(2+)的最佳投加浓度与投加方式;并探讨了SO_4~-·对污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_2O_8~(2-)投加浓度为80 mg·g~(-1)(以干物质计),Fe~(2+)和S_2O_8~(2-)的摩尔比为1:1,Fe~(2+)按时间比10 min:20 min分2段投加时,在反应时间30 min内,污泥的过滤脱水性能达到最佳。此外,Fe~(2+)活化S_2O_8~(2-)产生的SO_4~-·是强化污泥脱水的关键。同时,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浓度和组成在氧化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污泥的脱水和过滤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红、白松去皮废材硫酸盐法制浆,洗浆废水化学絮凝特征、工艺技术条件、絮凝效果以及化学污泥浓缩、脱水技术。实验室试验及中间扩大试验表明,洗浆废水化学絮凝处理,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有色物质(去除率约为80—90%)、细小纤维等悬浮物质(去除率为90%以上)以及耗氧物质(COD_(cr)去除率为50—70%)。处理过程中,絮凝剂添加量及废水pH值是主要控制参数。最适宜的添加量随废水污染负荷而异,可通过试验求得。对于COD_(cr)=700毫克/升洗浆废水,硫酸铝用量以300—400ppm为宜;处理前最好将pH值调节至6.0—7.0;反应时间及环境温度对絮凝效果亦有一定影响。反应时间由3分钟增加至18分钟,絮凝效果略有改善;温度由20℃降至2~3℃,对絮凝效果只有少量影响;化学污泥的浓缩、脱水问题是制浆废水絮凝处理的关键。研究表明,稀污泥采用国产(比如江苏丹阳、吉林辽源)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300—500万)改性产品,用量3—5ppm(对处理稀污泥计),能十分明显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和过滤性能,其效果与日本三洋化成Sanfloc系列产品可比。絮凝处理药剂总费用约为0.08元/吨废水。化学污泥的处理及回收,正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薛军  李俊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2):2806-2808
在国内首次提出将人工湿地技术用于污水厂剩余污泥的脱水与稳定,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人工湿地的性能,确定最佳工艺。经处理后TN去除率为57.85%;TP去除率为44.03%;COD去除率为78.09%;污泥的体积降低了92.6%。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地对剩余污泥进行脱水,从而达到污泥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厚度污泥对辐射灭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属新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场的底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包括一些病原菌,如果不加处理会给环境造成再次污染。经过三年工作,辐射技术处理污泥已得到满意结果,其中辐射灭菌效果显著。污泥厚度对照射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2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处理对污泥农用后华南红壤淋出液重金属的减少效果.设置了对照、无植物污泥处理、单种污泥处理和套种污泥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污泥施用于红壤表层后,每次淋出的土壤淋出液中Cu浓度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标准,但Zn、Cd和Pb浓度则不是每次均达到V类标准.土壤淋出液中Zn、Cd浓度超出V类标准限值时,单种污泥处理对其影响较小,且单种污泥处理土壤淋出液中Zn、Cd浓度分别为无植物污泥处理的12.6%~77.5%和21.5%~53.5%.3个施污泥处理的土壤淋出液中Pb浓度没有明显差异.与无植物污泥处理相比,套种植物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污泥对土壤淋出液中Zn、Cd、Cu和Pb总量的影响,分别占无植物污泥处理的51.6%、35.4%、51.7%和59.1%,同时显著降低土壤淋出液体积(降低了20.3%);单种植物处理仅显著降低污泥对土壤淋出液中Zn、Cd和Cu总量的影响,分别占无植物污泥处理的51.0%、39.6%、6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