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学敏 《环境保护》2006,(21):14-16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脊椎动物6300多种,占全世界所有种数的10%左右;高等植物3万多种,种数列世界第3位.其中,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白唇鹿、羚牛、黄腹角雉、褐马鸡、扬子鳄、瑶山鳄蜥等野生动物和水杉、银杏、金花茶等野生植物均为我国特有物种.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更是人类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未来的财富.随着生物工程技术飞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正日益显示出难以估量的价值,特别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可持续利用性,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资源和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虎现在一般公认虎有六个亚种.产在我国的有东北虎、华南虎和孟加拉虎,东南亚虎有时也会进入我国境内,东北虎居住在东北兴安岭、长白山一带及苏联西伯利亚.它是体型最大、最美丽的一种虎.华南虎分布地区较广泛,多栖于森林茂密、群草丛生的山区.虎喜欢单独生活,不结群,也没有固定的巢穴.雌虎与雄虎均有各自的领地.平时互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5.
蓝鹇是我国珍贵的特产鸡类,仅产于我国台湾省山地.多栖息在海拔900-2,100米的山地密林中,有时可上至海拔3,000米高处,也偶见海拔很低的稠密丛林间.蓝鹇性好隐匿,经常寂静无声,很难发现.它奔走迅速,常在地上觅食,主要吃各种植物的芽、嫩叶、种子、果实、昆虫及其幼虫等,每年3—6月繁殖,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别涛  王彬 《环境保护》2006,(22):24-29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Enviromental Pollution liabillty Insurance)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根据保险法基本原理,它是基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一种商业保险行为.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关系中,存在三方当事人,即排污单位(投保人,也是被保险人)、保险人(保险公司)和第三人.排污单位因为污染事故等原因给第三人造成损害(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赔偿责任有时可能巨大,甚至排污单位可能无力承担.  相似文献   

7.
林平 《环境》2012,(4):64-66
在当今饮食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可能就是火锅,一个小小的火锅容入了各种食物,它不但能够满足食客的不同口味,而且也是烘托气氛联络情感的媒介.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火锅早在3000年前商周时就已经使用,不过那时它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  相似文献   

8.
水问题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国洪涝灾害和旱灾自古就有,主要体现是一种自然灾害.而目前,随着近几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的水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它不仅仅是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的问题,更多的是人类自身活动带来的不少新问题需要很好地去解决.  相似文献   

9.
美国和欧洲氮氧化物控制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氧化物(NOx)是一类特殊的污染物,它本身会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外,还会生成多种二次污染物,进一步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它还是一种具有区域污染特性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最为危险.它在短短几秒钟内突然降临,令人难有机会逃生.  相似文献   

11.
中华鲟产于我国长江、钱塘江和黄河,沿海各地也有分布。国外见于北至朝鲜海域,南到大洋洲洋面。中华鲟是鲟类家族中的佼佼者,它至今仍保留着一千多万年前的软骨硬甲形态,所以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中华鲟是底层鱼类,在春、夏季喜欢成群聚集在河口处,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它主要吃动物性食  相似文献   

12.
品容 《环境》2012,(12)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字字铿锵的郑重宣誓."美丽中国",温暖着亿万人;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写在了自己的行动纲领上,也刻在了13亿人民的心坎里… 一个将"天人合一"化入脊髓的文明,正在由一个"以人为本"的伟大政党改造和创新着,它必将缔建出人类历史的又一个奇迹、又一幕盛景.  相似文献   

13.
朋友们,您知道“GIOBE计划”吗?想必大家对它还比较陌生吧。它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在美国实行,现在风靡全球89个国家,目前在我国也有56所学校加入了此计划,包括我省广雅中学、深圳实验学校。“GLOBE计划”的意思:即“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观察计划”,是一项动手的国际环境科学和环  相似文献   

14.
遥远的探索之路 气凝胶又称为干凝胶,是目前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最轻的固体,因其内部存在无数孔隙,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因而得名. 说起气凝胶的"出身",可谓十分富有戏剧色彩,它是在1 931年美国化学家的一次打赌中被成功研制出来的,因为其密度接近空气,只有3毫克/立方厘米,当时人们就赋予它一个外号——"凝固的烟".  相似文献   

15.
在桂西北的大石山区里,有一个闻名中外的长寿之乡,被人们称为中国“寿都”.它就是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和世界红十字会确认的世界“第五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是一个仅有23万人口的贫困县,居住着壮、汉、瑶、毛南、么佬、布依、苗、回等13个民族,分布在12个乡镇103个行政村中,百岁老人特多,寿星层出不穷.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百岁以上老人共有69人,年龄最长者是所略乡的罗妈政,活到125岁.1994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联合调查组,再度深入巴马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表明,百岁老人有79人,比1990年增加了10人,平均每万人中拥有3.47个百岁老人,居世界长寿地区之首.1996年,巴马老龄委再次核查统计,百岁老人又增加至81人,比1994年增加了2人.1998年底,活着健在的百岁老人,仍有60多人,80岁以上的长寿者有420多人.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是指在物质不断循环和能量不断梯级利用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资源开发、生产、运输、经营、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经济和社会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资源"的闭环型物质流动过程,使物质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充分的利用,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的提出不过几十年,但它迅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特别是发达国家为此迅速研究并进行立法.在这方面,德国走在前面.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就要求对循环经济进行高度重视,特别是在立法中要体现出来.德国《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为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祖国60岁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身边环境的变化:天蓝了,水碧了……如今,环境保护不仅登上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战场、主干线,而且其作用及影响愈发重要,它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编者按:2005年的"圆明园防渗膜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激情,但关于他们的发展状况我们还知之不多.2006年4月22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在成立一周年之际向全社会公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现状调查研究"理论成果--<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充分肯定了中华环保联合会所进行的环保民间组织调查工作,认为它"深入、规范、资料丰富、案例生动".本刊在此全文刊发<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以便读者能够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环保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郑立 《环境保护》2007,(3):76-81
生态环境竞争力不仅是反映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的优劣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小的依据,也是反映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强弱的依据.它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已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竞争力不仅是反映地区之间生态环境的优劣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大小的依据,也是反映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强弱的依据.它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已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