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彩叶林是川西亚高山森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西地区重要的美学资源,提供了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生态旅游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探讨彩叶林景观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有助于为亚高山彩叶林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规划利用提供依据。以四川省理县317国道沿线彩叶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外业调查的森林资源数据绘制景观类型分布图,通过景观类型分布图与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叠加分析地形因子对彩叶林景观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分析植被演替对亚高山彩叶林景观格局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彩叶林面积占森林景观面积的49.60%,彩叶林类型共18种。(2)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是影响整体彩叶林分布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坡向。(3)研究区彩叶林多数处于混交林阶段,其次为阔叶林和灌丛林阶段,随着恢复演替正向进行,彩叶林将面临退化消失的风险。因此,在彩叶林管理中需要加强对混交林类型彩叶林的动态监测,同时可考虑适当人工干预将彩叶林维持在最有利于观赏游憩的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2.
研究太岳山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深入研究太岳山群落资源、生境和群落学特征奠定基础,亦为太岳山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以山西太岳山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从海拔1 600~2 200 m,海拔每上升100 m设置1个样地,每个样地由8个10 m×10 m的样方组成,并分别在每一个样方内取2个5 m×5 m的灌木样方和4个1m×1 m草本样方,共7个样地,50个样方。根据7个样地5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MRT)对群落进行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进行排序分析,旨在研究太岳山森林群落的植被分布格局。结果如下,(1)MRT分类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2)太岳山森林群落样方与环境因子的CCA排序结果显示,12个环境因子对物种分布的解释量为40.78%,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示,制约森林群落类型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p H值。(3)利用偏典范对应分析(PCCA)定量分离地形、土壤及其交互作用对植被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0.78%,其中地形因子占13.61%,土壤因子占19.53%,地形因子与土壤因子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为7.64%。地形因子和p H值对太岳山森林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是决定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蒋家沟流域植物群落灌草层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在流域内不同海拔梯度选取24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采用9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地形、空间位置和土壤养分特征;利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的方法,分析蒋家沟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灌草层类型及影响植被类型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TWINSPAN数量分类将蒋家沟流域植物群落灌草层划分为7种类型.(2)样点DCA排序第1轴基本反映了海拔梯度的变化,第2轴基本反映了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DCA排序图可很好地反映TWINSPAN分类产生的7个主要群丛.(3)CCA排序表明,影响蒋家沟流域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高度、土壤含水量和放牧与否.可见,蒋家沟流域灌草层植被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格局,且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该结果可为干热河谷的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图5表4参50)  相似文献   

4.
认识山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掌握物种多样性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能够为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昌都地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分析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层次聚类将105个植物调查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RDA排序结果较好反映了藏东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决定区域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坡向、坡度、土壤pH值和土壤速效磷含量(P <0.001);海拔、坡向和坡度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 <0.01),而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含量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本研究表明藏东地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主要受地形和土壤因子的驱动,而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是地形因子;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驱动机制的认识,对藏东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受损植被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图4表1参55)  相似文献   

5.
伊犁河谷北坡野果林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野外植被调查,在获取较为详细的生境数据基础上,探讨伊犁河谷北坡野果林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TWINSPAN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的结果表明:1)在伊犁河谷北坡野果林群落分布地段,地形因子、养分和水分条件是群落生境的基本因子;2)海拔因子指示出研究区野果林群落最基本的分化,说明海拔条件是制约研究区植物群落分布的最重要的因子;3)土壤表层水分状况与海拔关系较密切,反映了草本层群落所受到的水分条件影响;4)养分状况的差异,除了说明生境条件本身的差异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群落现在生境的养分状况,受人为的影响较大.总之,在山地复杂的地形条件下,群落生境条件的差异非常显著,海拔、土壤含水率、全氮、坡向和pH值的组合,影响并控制着研究区各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煤矸石山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TWINSPAN分类、DCA排序和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对阳泉矿区五矿2座不同复垦年限(2003年、2013年)煤矸石山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60个植物样方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与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1)TWINSPAN分类将该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落分为12个群丛类型,群丛Ⅰ-Ⅴ位于复垦年限(2013)较短的矸石山,群丛Ⅵ-Ⅻ位于复垦年限(2003)较长的矸石山;(2)样方的DCA排序第一轴反映了复垦年限变化,沿DCA排序第一轴从左往右煤矸石山复垦年限逐渐缩短;DCA第二轴反映了复垦地地形的变化,沿DCA排序第二轴从上到下煤矸石山复垦地由平台→边坡;(3)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丛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平台边坡(即群丛Ⅴ群丛Ⅱ、群丛Ⅻ群丛Ⅶ),乔木林下灌草丛下(群丛Ⅻ群丛Ⅵ),复垦年限较长的群丛Ⅻ复垦年限较短的群丛Ⅴ.本研究表明植被类型、复垦年限、地形对煤矸石山复垦地不同植被下草本植物群丛物种多样性影响明显;随着复垦年限的增长,群丛向更加稳定、多样的方向更替.  相似文献   

7.
曹云生  杨新兵  张伟  宋庆丰  张建华 《生态环境》2010,19(12):2840-2844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应用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冀北山区12种典型森林群落内的草本植物多样性规律,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其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群落类型草本植物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不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纯林的种数最多为34种,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纯林的种数最少为19种,其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分别为0.927 3和2.879 6;在1 200~1 700 m之间,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性,但没有线性上升的趋势关系;选取的地形因子对样点草本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坡向〉海拔〉坡度〉坡位〉坡形,坡向是样点草本植物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地形制约因子,环境解释率为98.7%,证明排序可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川东北传统乡村杂草多样性及特征,在研究区生境调查的基础上,记录了18种生境中的杂草种类,针对具有代表性的15种生境中的杂草群落进行定量调查,并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进行数量分类,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区内有农田、水塘、墓地和片林等多种乡村生境类型。(2)区内有杂草61科181属238种,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为优势科。(3)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杂草群落划分为6种类型。(4)CCA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杂草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说明杂草种类、生境类型与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与TWINSPAN分类结果较为一致。研究认为在乡村原住民传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多样化生境类型维持了较高的杂草多样性,进而说明乡村生境多样化是维持乡村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研究沿海拔梯度对植被群落的影响,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响应模式。选择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的典型生境,包括从海拔4 775 m到5 305 m全部范围内的植物群落。沿着海拔梯度每隔约30m设置1个样带,并在各个样带上随机设置样方,调查样方内物种数、物种高度、物种盖度、物种频度。采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方法,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高山草甸植物群落进行了分析。TWINSPAN将所有植物群落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香柏(Sabina pingii var.wilsonii)+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灌丛草甸群落;高山嵩草+圆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草甸群落;高山嵩草+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群落;高山嵩草草甸群落;流石滩冰缘植被群落。这些群落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分布与地形、海拔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念青唐古拉山东南坡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在高海拔、低海拔地区较低,中间海拔高度地区较高。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现出草本层灌丛层流石滩冰缘的特征。多样性指数与海拔高度之间的趋势模拟均呈负二次函数关系,单峰式函数关系能较好地表达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与海拔之间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类型,定量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以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为研究对象,基于369个森林群落样方及其历史火干扰发生时间和火烈度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o-wayindicatorspeciesanalysis,TWINSPAN)方法对科学实验区处于不同火成演替阶段的森林群落进行类型划分,并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通过对其森林群落和主要物种进行排序,分析群落和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关系,定量分离环境因子、火干扰因子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TWINSPAN将369个森林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种群落类型。(2)RDA较好地反映了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中的海拔对火成演替群落的分布起较大的作用,其中:海拔、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pH值和土壤全钾(K)、镁(Mg)含量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铁(Fe)、铜(Cu)含量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火干扰因子中的火后时间对森林群落分布也起较大的作用,火后时间与RDA第一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坡度与RDA第二排序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坡位、土壤钙(Ca)、锰(Mn)含量与RDA第二排序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3)因子分离显示,在影响喀纳斯泰加林火成演替群落分布的因素中,环境因子解释的部分占41.5%,火干扰因子解释的部分占3.4%,二者交互作用解释的部分占42.6%,未能解释的部分占12.5%。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实验区有8种火成演替森林群落类型,其分布受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的双重控制,并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尤为突出。火干扰是新疆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地貌在坡面尺度上对α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主观采样法在陕北吴起县合家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进行了样地调查.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先后对各地貌部位物种组成及各物种的重要值、地形因子要素间、地形因子和群落α多样性之间分别做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地貌部位相似的群落聚类在一起,说明地形因子是影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等的重要因素.(2)海拔和坡位,坡向和坡度,地形指数和海拔、坡位、坡形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均大于0.8,双尾显著性检验概率小于0.05.(3)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香农-维纳指数的地形因子按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坡形、坡度、地形指数,进一步分析得出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沿线、光照、土壤水分和养分在影响α生物多样性指标上依次递减.(4)通过多元线形回归检验,得出坡位、坡向、坡形、海拔这四个地形因子与群落α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性检验可信度大,与样本数据的拟合度高.各地形因子数据归一处理后的回归方程为:香农-维纳指数=2.417-0.581×坡形-1.333×坡位+1.449×海拔+0.631×坡向.地形地貌特征在黄土丘陵区表现明显,研究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但由于调查样地尺度较小,在应用推广上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喀纳斯泰加林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受火干扰和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为了解喀纳斯泰加林林下柳兰分布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促进种群扩繁,共设置了35个样地进行调查和分析。建立柳兰重要值与生态因子矩阵,利用CCA分析法对不同火烧林分中柳兰的生长分布状况与林火烈度、火后时间、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土壤pH值、速效钾、土壤有机质、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等20个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轴主要反映林火烈度、海拔、坡向,灌木层盖度、pH值、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第二轴主要反映林火烈度、火后时间、草本层盖度、坡向、坡位、土壤容重、电导率、有机质、有效磷和全氮的变化。对柳兰分布有显著影响的生态因子是林火烈度、有机质、海拔、坡向、灌木层盖度、土壤容重、全钾和速效钾,前两轴的累计贡献率为72.48%。柳兰适合在土壤呈弱酸性、海拔低、阳坡、土壤容重小、土壤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柳兰是阳性植物,是火烧后的先锋植物。对影响柳兰分布的生态因子进行定量分离,结果发现环境因子和火干扰因子对柳兰样地物种分布的解释能力为88.2%,显示出较好的排序效果。喀纳斯泰加林受人为干扰较少,柳兰所在植物群落与环境保持了良好的对应关系,生态因子与物种分布呈显著相关(P=0.003),表明CCA排序结果可以解释生态因子对物种分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闫东锋  杨喜田 《生态环境》2010,19(12):2826-2831
研究选取14个分别代表植被群落、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的指标,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32块样地资料,研究了物种分布与环境之间关系。采用DCCA法可将该地区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类型;物种与9个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前4轴可解释物种总变异的94.1%;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坡向是影响该地区物种分布的主要因子,其中海拔是指示物种分布变化的最敏感因子。不同指标集团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形与植被因子之间、土壤因子与植被因子之间第1对典范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和0.783,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植被特征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海拔和坡度,土壤因子为土壤厚度和土壤含水量,而对地形和土壤反应最敏感的植被指标分别为林分密度和平均树高,群落分布状态是由地形和土壤因子共同作用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历山山核桃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Alatalo指数等5个多样性指数,结合TWINSPAN分类,研究历山自然保护区山核桃(Juglans mandshurica)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类型、结构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35个样方分为7个群丛,各群丛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之间存在差异,各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的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存在差异,山核桃群落物种多样性受其所处的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等物理微环境及群落物种组成、干扰等共同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丛间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群丛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的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也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山核桃群落生境异质性小,物种对地带性气候有相似的适应特征以及相似的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样方调查基础上,采用TWINSPAN和DCA对泽州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应用TWINSPAN方法将38个样方分为10组,根据植被分类的原则命名为10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样方的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生态因子主要有海拔高度、水分和温度,其中海拔高度是生态因子中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16个优势种的DCA排序的结果表明群落中优势种的分布格局所揭示的环境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分布梯度有很大的相似性,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排序结果与分类结果比较吻合,反映出植物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随环境因子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样方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a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抛物线下降趋势.乔木物种从海拔1400m的12种至林线下降为2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35种和38种至山顶下降为5种和20种.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在2800~2900m由于出现单一的冷杉群落而突然降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则较为一致,波动不大.乔木层物种的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上升,并在2900m急速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呈浅波状变化.乔木层物种随海拔升高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出现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表明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境内,地处龙门山脉东南部,从海拔1400~4800 m依次覆盖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流石滩植被.通过对白水河保护区山地东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样方调查,研究了该区域植物群落α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乔木层物种的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指数随海拔上升呈抛物线下降趋势.乔木物种从海拔1400 m的12种至林线下降为2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从35种和38种至山顶下降为5种和20种.乔木层物种的均匀度在2800~2900 m由于出现单一的冷杉群落而突然降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均匀度则较为一致,波动不大.乔木层物种的优势度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上升,并在2900m急速升高;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呈浅波状变化.乔木层物种随海拔升高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出现明显的物种替代现象,表明海拔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的梯度效应,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图4表1参20  相似文献   

18.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为我国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利用TWINSPAN分类、DCA间接排序和CCA直接排序的数量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野生大豆群落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WINSPAN分类将106个样方分为4个群丛组,分别代表水库撂荒地、湿河床、较湿石质河床和较干土质河床4种不同的生境类型,不同的群从组在DCA排序轴上的位置基本反映出其分布与环境梯度的关系;进一步的DCA间接排序和CCA直接排序分析显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养分是决定各个不同野生大豆群丛组分布的关键因子;最后通过建立野生大豆3个种群特征与DCA排序第一轴的回归关系分析,确定了盖度和重要值在反映野生大豆种群优势度上要优于高度.图4表1参19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中段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合TWINSPAN、DCCA排序及相关分析,研究了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机制,把植物群落分为8个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海拔的降低(从群落Ⅰ到群落Ⅷ)而降低(Simpson指数除外),对于某一个群落,这些指数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的DCCA第一轴基本上反映了海拔变化引起的土壤水分的变化,第二轴基本上反映了人类对群落的干扰程度,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大,随人类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环境因子中,氮、有机质、海拔与第一轴呈负相关,其余因子与第一轴呈正相关,而铜、pH值与第一轴夹角很小,说明它们和水分梯度有显著的正相关,而锰、电导率与第二轴夹角小,说明它们与第二轴相关性大,而磷和第二轴却呈显著负相关.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方法对太原天龙山珍稀濒危植物丽豆(Calophaca sinica)野生种群的生境和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应用TWINSPAN分类分析群落多样性.据TWINSPAN分类,将丽豆分布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4个群丛类型,丽豆在群落中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并对群落的结构起一定决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丽豆分布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受自然环境、群落特征和人为干扰的综合影响,光照充足、人为干扰小的群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在以丽豆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群丛中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也较大.在丽豆分布区的9个土壤因子之间有6对因子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因子回归分析表明,锌(Zn)与8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钾(K)、磷(P)与6个多样性指数之间显著相关,其他土壤因子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