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伯利亚鸢尾是一种四季常绿的湿地植物,近年来常被应用于人工湿地工程中。以复合填料为净化基质,以西伯利亚鸢尾为湿地植物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用于处理模拟重金属镉(Cd)污染河水。研究植物的生长状况、Cd的去除效率、植物对Cd的富集量,以及Cd的去除分布,评估西伯利亚鸢尾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ρ(Cd)分别为1,3,6 mg/L时,人工湿地系统对镉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3.3%、90.2%、92.1%;实验结束时,西伯利亚鸢尾地上部分Cd的富集量分别为0.28,0.61,1.41 mg/株,而地下部分Cd的富集量分别达3.48,10.81,19.4 mg/株。西伯利亚鸢尾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且主要在根部。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文章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金晓波  李湛东 《环境科技》2007,20(Z2):39-41
湿地污染是由工业、农业及人类生活造成的,植物在修复湿地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中所起到重要作用,植物对湿地中的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从而提出选择湿地植物的原则,并总结了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湿地植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中的贡献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通过研究人工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评价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方面的贡献. 结果表明,不同湿地植物其组织中w(TN)和w(TP)差异极显著,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为6.1~94.0和0.5~9.0 g/(m2·a). 按全年衡算,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吸收量分别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6%~17.3%和1.4%~41.2%. 但由于湿地植物吸收的TN和TP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湿地植物的地下部,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的TN和TP吸收量仅占人工湿地TN和TP去除量的0.3%~14.1%和0.8%~19.6%. 由此可见,湿地植物的直接吸收在人工湿地系统氮、磷去除中不占重要地位,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应该更注重其间接生态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特点,结合人工湿地的去除机理,对湿地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原理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湿地植物通过植物提取、根际过滤和植物固定对低放重金属进行去除,基质的吸附和微生物的吸收、吸附及转化作用也是低放重金属去除的重要途径。并且阐述了当前的技术难点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在植物培育与选择、微生物的筛选及驯化、基质的选择和湿地系统的安全措施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难点。分析表明,应用人工湿地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皂河湿地植物对多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皂河湿地香蒲、芦苇、黑麦草和基质中Cd、Cr、Cu、Ni、Pb、Zn的浓度,分析植物对受6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芦苇具有较高的重金属综合富集能力,香蒲具有较高的重金属综合转移能力;聚类分析表明:芦苇湿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最小。皮尔森相关性表明:Cd,Pb在香蒲与基质中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d、Cu、Pb分别在芦苇与基质中呈显著正相关(P<0.05);Cr、Cu、Zn分别在黑麦草与基质中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表明可用植物指示湿地基质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7.
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和湿地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植物修复的机理。指出水生植物对污染环境的修复主要依赖环境、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是水生植物应用于水体修复的重要机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途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作用可以改变磷的存在形态,从而加速磷的去除;在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根际微生物通过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污染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物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及基质微生物状况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研究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和基质微生物状况的影响,采用序批式运行的沙培模拟人工湿地,探讨了菖蒲、香蒲、千屈菜、芦苇和白鹤芋5种湿地植物在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3和5 d)下对模拟废水中TP,NH4+-N和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植物类型模拟人工湿地中基质微生物的数量差异. 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随HRT延长逐渐提高,HRT为5 d时各植物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TP,NH4+-N和CODCr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90.4%,61.7%和96.4%.相对于其他试验系统,菖蒲系统对各污染指标均具有最优的去除效果. 植物种类对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各系统中亚硝酸细菌数量与NH4+-N去除率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钼的迁移特性及人工湿地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金属钼污染的面源性及重金属传统处理工艺的一些弊端,综合国内外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提出了用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钼污染的构思。环境中重金属钼主要来源于钼尾矿中辉钼矿的氧化而淋滤释放的MoO42-。由于土壤和水体中酸碱和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钼的存在形态具有易变特征,并影响着钼的迁移过程。基于钼迁移特征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植物、基质、微生物三方面对人工湿地处理钼污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论表明,人工湿地处理重金属钼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我国人工湿地治理重金属钼污染的研究开展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及其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阐述了湿地植物的作用及如何对人工湿地进行维护与管理,举例说明了人工湿地在国内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油废水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及植物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处理采油废水,考察湿地植物生长状况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湿地植物对有机污染的吸附情况,并分析了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出水达GB 898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与人工湿地的COD及NH 4+-N去除率呈现一定的耦合关系。芦苇及藨草均能吸附多种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植物吸收是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途径之一,但并非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难题,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注重节约用水的同时,加大对污染水的治理至关重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污水成分逐渐复杂,传统的工艺已不能满足去除此类污染物的需求,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等。人工湿地最为一种原位污水净化系统,有投资小、能耗低等优点。大量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对重金属工业废水的去除有较好的作用。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基质、植物、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去除。该文研究5种由水平潜流、垂直潜流、表面流3种不同工艺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Cd、Cr、Cu、Pb、Z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列1~系列4复合型人工湿地对5中重金属都有去除效果。系列5除对Cu和Zn有显著释放现象外对Cd、Cr、Pb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Cd、Cr、Pb的去除效果好于水平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多级复合型人工湿地对Cd、Cr、Pb的去除效果好于单级人工湿地;垂直潜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Cu的去除差异不大,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Zn的去除效果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通过本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污染可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辽河流域特定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湿地植物在去除氮磷中的作用、人工湿地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等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国外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实际工程以及辽河流域已经开展的人工湿地治理工程的分析,说明人工湿地是一种有效缓解辽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化学预处理-人工湿地联合处理污泥中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化学预处理联合人工湿地处理污泥重金属,考察了柠檬酸(CA)和谷氨酸N,N-二乙酸(GLDA)处理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泥重金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污泥对照相比,人工湿地对化学预处理污泥重金属Cd、Cu、Pb和Ni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0. 19%、34. 29%、37. 22%和25. 51%。方差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对重金属去除影响顺序依次为GLDA>CA>未处理,人工湿地对污泥重金属去除效果依次为Ni>Cu>Cd>Pb,CA和GLDA预处理系统中的植物量,在实验结束时较初始分别增长了158. 65%和172. 89%,大于对照组的89. 14%,说明化学预处理污泥有利于湿地植物生长,从而促进污泥重金属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文章陈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探讨了植物对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影响,对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的选择、种植与管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人工湿地系统的工程设计、技术研究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硫丹的去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晶  高甫威  谢慧君 《环境科学》2013,34(11):4251-4256
硫丹是一种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机氯类污染物,本研究探讨了3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硫丹在表面流人工湿地各组成成分中的去除规律.利用索氏提取-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水、植物、非根际基质以及根际基质中硫丹的含量.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去除硫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30 d内硫丹在人工湿地的水、非根际基质、根际基质中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63.0%、70.9%.在该系统中,α-硫丹比β-硫丹更加容易去除,主要累积的降解产物为硫丹硫酸酯.基质吸附对人工湿地去除硫丹有很大作用,3 d内,水中约80.0%的硫丹被吸附到基质中.植物对硫丹的去除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植物的影响,根际基质对硫丹的平均去除率比非根际基质高7.9%.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机理和优点.人工湿地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的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植物吸收、离子交换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重金属废水的高效净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和相对较低的基建投资与处理成本,该技术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根据人工湿地在重金属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人工湿地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低维护技术、处理量灵活、低能耗、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非常适合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处理,本文主要从湿地基质和湿地植物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净化中的去除机理,分别对人工湿地技术对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脱氮、除磷和重金属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提高茶园水库库区全年除污总效果的角度,给出了人工湿地植物的栽种选择和搭配,重点研究人工湿地在低温季节对库区污水的净化效果和不同湿地植物针对不同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在人工湿地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当地的条件,有针对性地种植湿地植物或合理配置湿地植物,为人工湿地在茶园水库库区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0.
植物光合特性及其对湿地DO分布、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为了研究人工湿地中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对湿地系统中溶解氧(DO)分布和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芦苇、美人蕉、空心菜、富贵竹等几种典型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特性及其与湿地DO分布、污染物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藉此优选湿地植物,改善DO分布,强化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净光合速率(Pn)对DO分布影响显著,湿地中段DO浓度高于两端,证明了植物对湿地系统存在供氧作用,其中芦苇产氧输氧能力最强,为湿地首选植物;此外,Pn还与湿地TN、NH4 -N去除效果显著相关.因此,可通过优选光合产氧输氧能力强的植物或采用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等方式加强供氧以强化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