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良硫酸法制取糠醛联产复合肥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稻草和麦杆为原料 ,用改良硫酸法制取糠醛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 :用 2 0 %硫酸 (液固为 2 5∶1) ,加入复合添加剂 (Ⅰ )或 (Ⅱ )添加比例为 15 %~ 30 % ,常压 ,10 0℃蒸馏 2h ,出醛率达理论出醛率的 70 %~ 80 % ,废渣全部变为中性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稻草和麦杆为原料,用改良硫酸法制取糖醛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20%硫酸(液固为2.5:1),加入复合添加剂(1)或(2)知加比例为15%~30%,常压,100℃蒸馏2h,出醛率达理论出醛率的70%~80%,綮一部变为中性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3.
糠醛生产废渣直接转化为复合肥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稻草为原料,用硫酸作催化剂,分别添加过磷酸钙,重钙和复合添加剂,常压水解,温度110℃-140℃,添加剂与原料比1:2-1:3,液因比3:1-4:1,水解时间2-3h,出醛率较一般硫酸法高3%-4%,渣pH≈7,有效磷和钾的含量均达到复合磷钾肥标准。  相似文献   

4.
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新型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马来酸和丙烯酸为原料 ,添加一定比例的过氧化物和次亚磷酸钠 ,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共聚物阻垢剂。当马来酸与丙烯酸的摩尔比为 1∶4 ,过氧化物的添加量为 10 % ,次亚磷酸钠的添加量为 2 0 %时 ,反应温度为 85~ 90℃ ,反应时间为 4h时 ,制备的阻垢剂性能良好。当其在模拟冷却水中的加入量为 15× 10 - 6 时 ,静态阻垢率达到 96 4 6 % ,静态缓蚀率为 14 5 6 %。  相似文献   

5.
以高铁硫酸渣为原料,采用酸浸-还原-除杂-结晶一重结晶-干燥工艺,合成高纯度硫酸亚铁。通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硫酸渣中铁的浸出率的影响,以及结晶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硫酸亚铁产品纯度的影响做分析实验,得出最佳酸浸条件:硫酸渣与硫酸的固液比为1:3,硫酸质量分数为20%~2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搅拌强度为200r/min;最佳结晶精制条件:结晶溶液pH值为1-3,温度为60℃;除杂最佳条件:pH值约为4.5;冷却结晶温度控制在20℃,结晶干燥过程为30℃,干燥6h。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用盐酸、硫酸、褐铁矿和硅酸钠制备聚硅氯化硫酸铁(PSFCS)絮凝剂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浸取时间为2.5-3 h,浸取温度为110℃,硫酸浓度为6 mol/L,盐酸浓度为3 mol/L,质量液固比为4∶1,铁的浸出率可达95.7%-96.3%。溶液中加入少量聚乙烯醇作稳定剂,亚硝酸钠作氧化催化剂。PSFCS的合成条件:Fe/Si摩尔比为2,硅酸活化pH值为2,硅酸活化时间是30-40 min,陈化时间是2-2.5 h。与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氯化铝(PAC)比较了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表明PSFCS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1.4%和96.1%。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农业区竹林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不同外源硝态氮(NO3--N)添加量(模拟添加NO3--N浓度分别为0、5和10 mg·L-1的污水,分别用N0、N5和N10处理表示)对不同离水距离(0~3、3~6、6~12 m)、不同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0、N5和N10处理的土壤72 h内的反硝化速率均值分别为59.65、163.56和295.81μg·kg-1·h-1,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N5和N10处理的土壤对外源NO3--N的脱氮率均值分别为0.45和0.51,且N5处理显著低于N10处理;土壤反硝化速率和对外源NO3--N脱氮率均随NO3--N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土壤反硝化速率随离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天然高岭土为原料 ,加入一定量的 Al2 O3、Si O2 和 Fe2 O3,经与 Na2 CO3、KCl O3混合 ,高温 (75 0~ 85 0℃ )固相反应约 3h后制得改性高岭土。本文研究了改性高岭土的不同 Al/ Si摩尔比、p H值和投加量对水源水的混凝絮凝除浊和杀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性高岭土在 p H值在 6 .5~ 8.5 ,对水源水的除浊消毒效果较好 ,Al/ Si摩尔比为 5 .0(Al∶ 10 .5 %、Si∶ 2 .1%、Fe∶ 3.8% ) ,剂量 2 0 0 ppm时 ,净化水的浊度 <2 .5 NTU,细菌菌落数 2 3个 / ml,总大肠菌群 <3个 / L ,均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p H为 10 .5以上几乎无除浊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油气回收用疏水性硅胶的国产化应用,达到替代活性炭以解决其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实验室进行疏水性硅胶的合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化的疏水硅胶制备工艺为:原料为A型硅胶,改性剂为DCDMS,改性剂与原料质量比为1∶2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为2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样品的油气静态吸附量为3005g/kg,疏水性指数I为72.3%.  相似文献   

10.
堆肥添加剂降低碳氮损失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添加剂如何影响堆肥微生物优势群落的演替进而影响碳氮损失,以玉米秸秆和鸡粪为原料,添加不同量的生物质炭和凹凸棒作为添加剂,设置5个处理(CK (鸡粪+玉米秸秆)、BC1(鸡粪+玉米秸秆+5%(干重)生物质炭)、BC2(鸡粪+玉米秸秆+10%(干重)生物质炭)、PG1(鸡粪+玉米秸秆+5%(干重)凹凸棒)和PG2(鸡粪+玉米秸秆+10%(干重)凹凸棒))进行堆肥.结果表明,相较于CK,BC1、BC2、PG1、PG2处理的碳和氮损失分别减少了8.60%、12.05%、2.03%、6.14%和14.54%、20.14%、8.40%、11.23%.优势微生物菌群与碳氮损失的冗余分析表明,添加10%生物质炭和添加10%凹凸棒都显著促进了堆肥过程中固氮类细菌相对丰度,而抑制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且添加10%生物质炭效果更佳;KEGG分析表明,添加10%生物质炭显著影响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而添加10%凹凸棒显著影响氨基酸代谢功能基因.由此可见,10%添加剂的碳氮损失都低于5%添加剂的处理,添加生物质炭的碳氮损失都低于凹凸棒处理,添加剂通过影响优势微生物群落及其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抑制堆肥过程中的碳氮代谢,从而减少碳氮损失.  相似文献   

11.
辣椒秸秆不同部位化学组分及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苏椒16号为试验材料,调查统计了辣椒生物量和产废系数,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辣椒秸秆不同部位理化特性及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及各部位对辣椒整株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秸秆生物量高达21t/hm2,产废系数为0.36.辣椒秸秆各部位间理化特性及产沼气潜力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沼气潜力大小顺序为:叶(185.2mL/gVS)>茎(104.2mL/gVS)>根(68.9mL/gVS).各部位对辣椒整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对其产沼气的影响.且根据经验分子式推测的理论产沼气量,对辣椒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转化率进行了评估,各部位转化率均较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国内以草浆为原料制浆造纸的各类企业占造纸企业总数的65%以上。分析以某草浆为主的造纸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种类及特点;并根据其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节约生产用水、循环利用处理水、提高黑液提取率及碱回收车间废水零排放的方法;同时探讨了造纸企业排放的废渣、废气及污泥等资源综合利用措施。该造纸企业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节水减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为同行业处理污染物,综合和循环利用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刚  李久海  徐慧  吴丹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2):2140-2147
在明火燃烧和闷烧条件下对6种稻草和5种玉米秸秆进行了燃烧试验,并对烟尘中的正构烯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稻草明火烟尘中,正构烯烃由C15~C29组成,其平均总含量为918.7mg/kg,低碳数与高碳数正构烯烃含量比(L/H)的平均值为0.6,碳优势指数(CPI)的平均值为1.2.正构烯烃呈双峰式分布,两个峰碳数主要是C24和C28.在稻草闷烧烟尘中,正构烯烃由C17~C29组成,其总含量、L/H、CPI等的平均值分别是517.0mg/kg、0.7和0.9.正构烯烃同样呈双峰型分布,两个峰碳数主要是C23和C28.在玉米秸秆的明火烟尘中,正构烯烃由C19~C29组成.其总含量、L/H、CPI等的平均值分别为126.0mg/kg、0.7和1.3.正构烯烃呈单峰型分布,主峰碳数主要是C24和C23.在玉米秸秆的闷烧烟尘中,正构烯烃由C17~C29组成,其总含量、L/H、CPI等的平均值分别是198.9mg/kg、1.8和 0.9.正构烯烃呈双峰式分布,其主峰碳数均为C23,次峰碳数主要是C29.在两类秸秆燃烧产生的烟尘之间,正构烯烃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别.这有助于识别气溶胶中稻草或玉米秆燃烧来源的此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草浆造纸黑液用于粘结剂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草浆造纸黑液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国内水污染研究的热点,将木质素用于粘结剂的生产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从造纸黑液污染的危害出发,通过对黑液成分的分析探讨了用木质素生产粘结剂的可能性,并总结出造纸黑液提取木质素的三种工艺路线,对造纸黑液制取木质素类粘结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了其中还存在的不足,并对造纸黑液制取粘结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玉米、黄瓜和番茄秸秆作为载体材料,固定化PAHs高效降解菌ZH-H_2(Fusarium.sp),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对煤矿区农田高环多环芳烃(HMW-PAHs)污染老化土壤进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培养60 d后,3种材料固定化ZH-H_2处理(Y+B,H+B,X+B)对10种HMW-PAHs总量均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其降解率分别为21.65%、16.10%和15.49%,且Y+B处理的修复效果高于其他两种材料处理(p0.05);3种载体材料固定化ZH-H_2对土壤HMW-PAHs不同环数的降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对6环PAHs的修复效果均优于4环和5环;3种材料固定化ZH-H_2对Flt、Pyr、Ba A、Chry、Bb F、Ba P 6种单体的降解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对Flt、Pyr、Ba A、Chry、Bb F、Ba P的修复效果表现为Y+B处理显著高于H+B和X+B处理,且Y+B处理中尤其对Bb F(24.20%)、In P(24.24%)的修复效果表现突出;对Bghi P单体的修复效果表现为X+B处理显著高于Y+B和H+B,高达30.95%;3种处理对Bk F、Db A和In P 3种PAHs单体的修复效果无差异显著性.进一步分析与HMW-PAHs降解有关的土壤酶活性发现,土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3种秸秆材料处理下呈现了较为相似的规律,均表现为Y+B处理下最高,与固定化ZH-H_2对Flt、Pyr、Ba A、Chry、Bb F、Ba P 6种单体PAHs的修复效果规律相一致;而对于多酚氧化酶活性却呈现了相反的规律,表现为Y+B处理下最低的变化特征.综上,对于煤矿区农田污染老化土壤中10种PAHs总量的修复以玉米秸秆作为菌株ZH-H_2的固定化载体材料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用灰分示踪法测定秸秆降解菌对秸秆的降解率的方法,由于灰分是固定存在于秸秆中的,通过定量测定灰分,可准确定量分析秸秆降解菌的降解能力,采用此方法测定了2个秸秆降解菌群对秸秆的降解率,其结果与产糖率法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定量准确测定微生物对秸秆的降解率。进一步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实验室筛出的3个菌株对秸秆的降解率,结果表明:72号菌株为降解能力最高的秸秆降解菌。该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为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方法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秸秆源黑炭连续还田对太湖平原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生产力和固碳作用的影响,设黑炭施加量为0(CK)、4.5和9.0t/hm23个处理,通过2a 4个完整稻麦轮作季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稻秆来源黑炭每季还田下的稻麦作物产量.养分吸收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结果显示,土壤w(TOC)(TOC为总有机碳)和w(全N)随黑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季黑炭施加量为9.0t/hm2时,土壤w(TOC)和w(全N)可分别提高46.7%~113.0%和9.3%~28.3%. 黑炭施入土壤后能够提高稻麦作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籽粒产量增加11.4%~60.5%,秸秆产量增加15.0%~56.8%. 黑炭处理下稻麦作物体内N、P、K、Mg和Ca的累积量显著提高,这一现象与每季结束后土壤w(全N)以及土壤有效元素含量〔w(有效P)、w(有效K)、w(有效Mg)和w(有效Ca)〕的增加相吻合. 黑炭施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CEC(阳离子交换量),尤其是黑炭施加量为9.0t/hm2时,pH最高可达6.79,CEC最高达到12.7cmol/kg. 连续三季施入黑炭后,土壤容重比不施黑炭处理降低8.0%~12.2%. 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来源黑炭施入太湖平原稻麦农田可起到固碳增汇、增加土壤碳库容量的作用,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的几个途径,从能源短缺、环境压力、秸秆过剩数量压力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在低碳经济下秸秆能源利用的需求性和紧迫性,提出应该加强秸秆能源利用技术研究,大力推广秸秆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19.
A three-year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ontinuous wheat straw return during the rice season and continuous rice straw return in wheat on methane (CH 4 ) emissions from rice fields in which, the rice-wheat rotation system is the most dominant planting pattern.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initiated in October 2009 and has continued since the wheat-growing season of that year. The analyses for the present study were conducted in the second (2011) and third (2012) rice growing seasons. Four treatments, namely, the continuous return of wheat straw and rice straw in every season (WR), of rice straw but no wheat straw return (R), of wheat straw but no rice straw return (W) and a control with no straw return (CK), were laid out in a randomized split-plot design. The total seasonal CH 4 emissions ranged from 107.4 to 491.7 kg/ha (2011) and 160.3 to 909.6 kg/ha (2012). The increase in CH 4 emissions for treatments WR and W were 289% and 230% in the second year and 185% and 225% in the third year, respectively, in relation to CK. We observed less methane emissions in the treatment R than in CK by 14%-43%,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atment R could increase rice productivity while no more CH 4 emission occurs. The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CH 4 emissions mainly related to a difference in the methane flux rate during the first 30-35 days after transplant in the rice growing season,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amount of dissolved oxygen in paddy water and the amount of reducible soil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0.
以麦草浆粕为原料,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适用于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的多孔生物膜载体.实验通过对麦草浆粕碱化、黄化制备出酯化均匀的纤维素粘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发泡成孔技术和纤维素再生工艺得到多孔纤维素载体成品.实验考察了各制备条件对载体性能的影响,总结出了该工艺下性能最优的载体的制备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制得载体的孔隙率可达85%,比表面积在11m2·g-1以上,孔径从100μm~800μm均可人为控制.制得的多孔纤维素载体成本低廉,用于污水处理效果十分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