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没有“先污染后治理”的“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党和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是在一些地方和企业,置国家环境政策、法规于不顾,大肆破坏、污染环境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遏制“,先污染后治理”之风依然存在。在理论界,甚至有学者以发达国家曾经历“先污染后治理”才解决环境问题为由,欲将“先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目的是为国家中、长期粮食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从若干个预测模型中选择出2个模型,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持续增加的,体现产量持续增加的科技进步力量;另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或持续减少的,体现影响产量持续增加的负面综合因素力量。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可预测未来1~10年的粮食生产潜力,平均预测误差在5%以内。大量案例证明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通用的、结果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杂志1989年4月3日刊登署名文章,题为“谁应是总统的科学顾问?”现摘要整理如下。国家未来的安宁决定于其教育、科学和技术基础。在本世纪90年代首要的要求将不同于70年代和80年代。因此,总统的科学顾问的人选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科学的计划、规划必须以对现状的科学评价为基础。就是说,要有切合实际的环境保护计划,必须有切合实际的环境污染现状的评价,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也要有客观的估计。在前一段,我国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新路?从许多文章和文件中,通常见到这样的说法,即“我们应该避免走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言下之意,我国现在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并没有重蹈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笔者确实希望,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不要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再认识,使我们对“三同步”战略方针以及“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的理解和认识,建立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基础上。一、回顾和启迪我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治环境污染,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初期要好一些。但是,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有些还很严重,沿袭的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在70年代中期,曾提出“5年控制,10年解决”环境污染的目标。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个目标没有能达到。  相似文献   

6.
“环境标志”是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某些标准规定,向产品颁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标志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甚微,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回收、利用。“环境标志”始于德国。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订立了标准,有些国家还规定:无环境标志的外国产品,在进口时数量和价格要受到限制,随着“环境标志”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实施,“环境标志”标准将向各国一致,相互承认的方面发展。“环境标志”的出现,于无形中运用了市场规律,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了企业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环境污染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侵害,环境污染侵权有不同于传统侵权行为的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来设计我国的环境污染侵权诉讼制度,对于防止环境污染的进行和环境污染侵权赔偿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生态补偿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生态补偿政策是实现“三个转变”和制度创新的需要。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是生态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破坏者付费,保护者受益原则”、“受益者补偿原则”、“公平性原则”、“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原则”和“分步推进”是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事实的生态补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补偿、流域内部补偿、征收生态环境补偿税费、市场方式补偿、异地开发补偿和国家间补偿。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存在观念障碍、法律障碍、技术障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完善我国的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内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 《环境教育》2008,(8):30-31
环境内涵的界定 环境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产生的。在讨论环境教育的内涵之前,有必要先澄清“环境”一词的确切内涵。否则,由于对“环境”概念本身不同角度的多种理解,将导致所有对环境教育的理论探讨失去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环保战线也不例外,要改革,要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对此,有的人提出:我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甚至认为“先污染后治理”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等等。笔者在此提出一点不同观点,与同志们讨论。一、人们对污染与治理的认识过程。人类生存在自然界,自然界的万物影响着人类,为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从自然界索取资源,将这些资源加工处理后,把有用的部分留下来,无用的部分则被丢弃到环境中。被丢弃的物质中有些是有毒有害的,进入环境之后使某些环  相似文献   

11.
戴仁辉 《绿色视野》2013,(11):50-50
一、央企要模范遵守环保法律,而不能超越环保法律。但实践中,与民众的期望往往相反。我们的央企可以称得上是“有钱有势”,他们的经营行为往往打着“公共利益、国家工程”的名义,动辄给反对者扣上“违法犯罪”大帽子。据南京市环保局的通报,2013年1到3月,不按环评制度未批先建的7个项目中,中石化的下属企业占了4个。这类企业不经常出事才怪呢。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之一,就是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在原来的耕地上植树造林,是眼下生态恶化反省结论的针灸行为。几天前,在央视看到对一个山区“退耕还林”的回访,那地方山林保护真不错,老百姓由怨愤到理解到普遍配合生态保护工作。农民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我们这个地方就大不一样了。我所了解到的退耕还林,就是把原来接近原生态的山林砍掉,树根用挖土机挖掉,再栽上经济苗木,如此套取国家用于此项的经济补偿。这里最大的滑稽是:退耕还林基本不是农民行为,农民只是某些事业主的佣工;那些最先了解政策动向并有敏锐的利润嗅觉的人,纷纷从高位上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中心是想阐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生态系统是具有价值的。长期以来,由于在“左”的思想指导下,造成了经济建设上的某些失误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其原因很多。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普遍缺乏生态价值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环境N G O在中国是活动最为自由、也最受社会支持的N G O。但是,环保是全社会的事,尤其是有决策力者和年富力强者之责任。中国的环境N G O要让国家成为环保之国,打开“全民皆环保”的通途,有外门、中门、内门三重门要过。外门:先观察还是先愤怒中国台湾荒野协会的创始人徐仁修对中国内地环保人士习以为常的“环保愤怒”表示出强烈的不解。徐仁修是一个坚定的认识自然主义者,他在台湾大量复制欧美的“自然观察引导员”,带动了大批台湾人进入自然界,从门外汉成为自然美学大师,从受人教导成为教导他人的好手。他认为,做环保首先要学会欣赏…  相似文献   

15.
序号摘      要11980年 5月 10日于北京成立全国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简称“环标委”) ,由一、三、四、六机部、邮电部、电力部、化工部、交通部、铁道部和国家仪器仪表总局人员组成。2 1981年 8月国家标准总局批准环境试验标准一批 (计 35项 ) ,定于 1982年 4月 1日实施。31982年至 1983年 ,先由环标委秘书处继由各部及某些地方标准化机构及专业局公司举办环境试验方法标准宣贯学习班共 2 2期 ,二千多人参加学习。4 1982年派员参加IEC 4 7届年会。51983年环标委参与主办《环境条件与试验》 ,1992年该…  相似文献   

16.
日积月累     
《中国环保产业》2006,(1):16-16
什么是“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国内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由于近年来某些地方“限小”政策的出台,人们通常把排量在1.0升以下的汽车通称为“小排量汽车”。  相似文献   

17.
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结果可以检验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预测的准确性和为国家提供制定粮食生产战略的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即“趋势-波动理论”,它建立在粮食或作物“现状生产潜力”概念和“天-人-地概念模型”基础上,预测模型为最佳移动步长条件下的多年单产移动平均趋势模型,实际预测时采用系统预测方法。11个研究案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77%,最大误差为2.99%,预测精度高。本研究初步结论是: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和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8.
风水与灾祸     
“风水”之说。似乎是源于旧中国的一种迷信,意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其实,“风水”的说法不仅中国有,东欧、非洲和南美的某些国家也流行,不过都不同程度地蒙着某种玄而又玄的神秘色彩罢了。据说,波兰华沙市有一条街道,它以交通事故频频而著称,几乎成了华沙的“百慕大”。司机一进入这条街,就会感到不适,精力分散,失去控制。说这条街“风水”不好,似乎是一种迷信,但原因又何在呢?经专家考察,发现这条  相似文献   

19.
邵洁 《环境教育》2006,(3):37-39
企业家能否也为环保事业做些工作,这在中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西方国家如英国等已相继出现了社会企业家,他们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企业也兼有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的性质。中国的某些企业家对此也已经开始有了觉醒、认识和行动。本期“公众参与”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公众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环境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等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之一。中国引入公众满意度时间较短,对其理论内涵认识不充分,在问卷设计、调查方法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缺少科学指导。以中国“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为例,从理论、方法及实践视角对公众满意度调查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首先,基于公众参与理论及满意度理论阐述了公众满意度的理论基础,并从“预期—不一致”“对比标准”“让渡价值”“价值感知差距”等理论视角分析了公众满意度的形成机制;其次,总结了不同国家公众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和方法;最后,阐释了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策略和实践流程。基于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建议:一是深化公众满意度理论研究,形成适合中国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体系;二是推动公众满意度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提高满意度评估的有效性;三是加强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果及机制分析,拓展相关研究领域、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