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机。尽管现有研究基于多种宏观政策探讨了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但对碳排放权交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关注不足。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看作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周边企业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2)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轻污染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及溢出效应;(3)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政府的减税、市场融资约束的缓解和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硬性约束的情况下,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增长质量的科学体系与方法。研究显示: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消耗或重污染产业的国家,生产率贡献往往被高估,而注重投资于资源高效利用或致力于污染减排的国家,生产率贡献则被低估。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密切关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3.
减污降碳是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标志,是实现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究减污降碳政策工具驱动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对于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为研究对象,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析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自愿参与型政策工具促进环境规制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组合。结果发现:减污降碳政策工具在提升全国环境规制效率方面呈现4种组合模式,且分别与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实施效果相匹配,未来将呈现多元政策工具组合协同发力的态势;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在提升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效率中发挥主导作用,中部地区尤为明显;自愿参与型工具则更多依赖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工具发挥政策组合作用,在西部地区发挥效力较弱。不同的环境规制效率驱动效果会带来差异化的政策工具组合,以此为不同地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14—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两控区政策下本地与邻近环境规制强度对本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地及邻近环境规制与本地企业生产率均呈"U"型关系;两控区较严格的环境规制强度促进了该地区的企业生产率,非两控区则反之。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对环境规制与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环境规制的生产率效应,为政府针对两控区、非两控区精确定制环境规制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差异化环境政策——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旋  许振成  郭梅 《四川环境》2010,29(1):65-69,83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按照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对环境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构建有利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与各主体功能区环境目标实现的环境政策体系非常紧迫。文章在深刻理解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环境政策需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资源环境压力与环境管理目标。按照"主动引导发展"的思想和"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基本原则,研究提出保障各功能区环境保护目标与全省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所需的"差别化"环境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以来中国低碳发展进展及政策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已经比较系统地构建起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目标体系、规划体系和体制机制,及时开展中国低碳发展进展及政策评估,对于反映政策进展与成效、识别问题与挑战、指导下一阶段的低碳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起包含35个评价指标的中国低碳发展指数,对2010—2018年中国的低碳发展进展和政策进行系统的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十二五"以来,中国的低碳产业发展进展显著,但二氧化碳排放控排水平、能源领域的低碳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低碳发展政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但低碳发展政策目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足,管理体制、制度建设、配套机制均有待完善。本文建议,围绕国家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低碳发展的政策目标,以碳排放总量管理作为2020年以后我国低碳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有序推动低碳发展配套制度建设,完善低碳管理的信息机制和资金机制建设,抓好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增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已发布的低碳发展相关规划、控温方案、低碳试点示范的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为例,构建民俗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民俗旅游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了京郊民俗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郊民俗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在逐步提升,空间差距不断缩小;不同民俗旅游发展水平的区县数量结构由"树棒型"变为"纺锤体"型;高水平及低水平区县均呈现出由"斑块"离散分布发展到"连片"状相对集中分布的特征,且聚集程度越来越强,分别集中于北部和南部。资源禀赋、政策环境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民俗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厉无畏 《绿叶》2010,(Z1):33-38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绿色经济的范围最广,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两个分支,三者的内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一国发展绿色经济,很难;中国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世界市场和世界技术。在中国的绿色实践中,由于政策、市场不配套,以及观念、效益、规模、技术的制约,出现了"政府热、企业民众冷"、"中央热、地方冷"的局面。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绿色发展?除了人的消费观念要低碳化外,更重要的是技术上要有突破,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也越来越活跃,研究热点发生明显变化。本文对1990—2015年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领域的资助情况以及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统计数据表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金项目数占学科处总资助项目比例从1990年的4.9%升至2015年的15.7%,成为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项目数最多的二级学科领域。在该领域众多研究方向中,关注能源与碳排放的项目最多,占整个领域的50%左右,其中半数以上的项目聚焦能源建模及能效与可再生能源。中国正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未来将更加强调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和绿色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把"中国社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规律"列入"十三五"优先发展领域,支持为实现中国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保障。本文采用2004—201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总体规制、工业废气规制、工业废水规制、工业固体废物规制和光污染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总体规制对本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U形,工业废气规制、工业废水规制和工业固体废物规制的研究结果存在同一规律,而光污染规制起抑制作用。总体规制对邻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形,具体规制的影响各不相同,工业废气规制与总体规制的结果类似,而工业废水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负,工业固体废物规制和光污染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本文从实证角度验证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兼容性,环境规制和效率提升并不矛盾。在制定环境政策时,需考虑区域间的相互协调和实际产业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现状,运用2001—2015年中国沿海11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结合DEAMalmquist指数测度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借助Tobit模型,引入"社会福利"指标,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受政府政策与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较高水平。(2)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社会福利程度对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正向作用;研发人员不足,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吸引外资、扩大产业规模和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在保证高市场化程度、优质产业结构和健全的社会福利环境的基础上,企业应提高研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四川省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四川省制造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环境等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四川省制造业集聚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呈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产业性质的调节作用依赖于制造业的要素密集程度,其中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呈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呈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迅速的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但其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我国开始转变发展思路,推行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鉴于绿色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源、环境多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中国经济—资源—环境的动态模型,并在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五种典型发展模式对政策进行仿真,进而对不同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加大环保、能源设备更新投资,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过程中还要注重各系统间的协调发展,从整体层面制定绿色发展政策;同时,政府还要关注绿色发展的文化建设,促进公众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5.
5大功能区战略是重庆坚持主体功能区规划理念,优化人口、产业和城镇发展布局,实现全市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的重要举措。该战略的实施对环境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构建有利于促进5大功能区建设的配套环境保护政策意义重大且非常迫切。本文在全面分析各功能区生态环境压力、发展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基础上,遵循"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原则,构建了5大功能区差异化环境保护政策框架,突出了生态红线、环境准入、总量控制、环境标准、环境监管、环境经济政策、绩效考核7大政策在不同功能区的政策取向和实施重点,有利于发挥环境保护政策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贸区谈判——中国环境服务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服务贸易现已成为自贸区谈判的重要内容.中国环境服务企业已经具有战略转型的基本条件,应该抓住自贸区环境服务贸易谈判的重要机遇,加快中国环境服务业的战略转型.当前需要加强不同环境服务分类影响研究,解决战略转型的对象问题;实施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走出去"战略,解决战略转型的途径问题;加快环境服务业发展和战略转型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制定针对国内环境服务企业的扶持战略,解决战略转型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对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13个地级城市在湖南省成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前后,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方面,13个城市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明显快于其他地级城市;在城市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变化差距最小,其中长沙市提升最快,张家界市变化最慢;在城市资源方面,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部分变化较大,其中长沙、邵阳等市的资源消耗较少,老工业基地娄底、岳阳等市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在城市环境方面,大部分城市环境都有所提升。总体上,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的"两型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三废"利用率以及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8.
<正>以"新能源,为新常态带路"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于2015年4月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聚集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供应增量中2/3将来自新能源,2035年新能源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力。近年来,中国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能源结构调整双重作用下,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快速提升。目前中国风电发电总装机及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到去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600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减污降碳的主要市场型环境规制政策试点——排污权交易政策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研究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嵌套模型,探究减污降碳的政策协同与区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实施“双权”交易可以对碳排放和PM2.5减排产生政策协同效应,并促进区域间的协同效应;实施单一的环境规制会对非排放清单的排放物减排产生负面效果,且没有形成区域协同效应;实施“双权”交易可以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促进区域间的协同效应。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中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评价称,这一新环保法是现阶段最有力度的环保法。新环保法的"最有力度"体现在哪些方面?潘岳特别强调了新环保法的三大突破。第一个突破是推动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新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行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