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阴极电场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去除水中硝基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流强度、反应液初始pH值、电解质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分析,探究了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与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比较,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对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显著提升.电增强活性炭纤维-臭氧体系中电流强度对体系影响不显著,臭氧浓度对水中硝基苯的去除效率有一定影响,反应初始液的pH值对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体系的影响较大.水中无机盐如硫酸钠、硝酸钠及氯化钠的存在会抑制活性炭纤维催化臭氧.此外,单独臭氧对活性炭纤维有破坏作用,降低了活性炭纤维对反应的促进效果,外加阴极电场时,不仅活性炭纤维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提升,而且保证了活性炭纤维结构不被臭氧所破坏.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水地下回灌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城市污水地下回灌为回用目的,研究了不同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并着重研究了去除二级生物处理出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和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后再经土壤渗滤回灌,可大大改善水质,水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可降至3mg/L以下,通过静态吸附实验选出了适于处理二级出水的粒状活性炭,并运用ADSA软件对有机物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进行分析.将活性炭的动态实验同混凝、过滤结合起来,研究不同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了适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地下回灌的预处理工艺,其出水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低达3~4.5mg/L以下.  相似文献   

3.
污染底泥是水体中重要的内源污染,生物质活性炭作为原位修复技术的覆盖材料,正在逐步应用于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应用椰壳颗粒活性炭与果壳颗粒活性炭对有机物污染底泥进行原位修复,测定2种生物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并应用2种生物质活性炭进行了原位治理污染底泥的实验室静态模拟试验和实地现场试验,在实地现场试验中增加煤基活性炭与2种生物质活性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2种生物质活性炭的表面性质与化学组成相似,但椰壳颗粒活性炭比表面积较大,微孔孔隙结构略微发达,极性基团较少.②实验室静态模拟试验中,2种生物质活性炭对底泥中的PAHs(多环芳烃)、PAEs(酞酸酯)和苯系物(benzenes)3类有机污染物均有很好的稳定化修复效果,投加生物质活性炭10个月后,底泥孔隙水中3类污染物的质量浓度降低93.2%以上;对不同种类有机污染物,孔隙水降低率略有差距,与2种生物质活性炭理化性质的差异有关.③实地现场试验中,2种生物质活性炭和煤基活性炭对3类有机污染物的稳定化修复效果均呈现PAEs > PAHs >苯系物,煤基活性炭的修复效果略高于2种生物质活性炭.研究显示,在10个月的修复时间下,生物质活性炭对有机物污染底泥有明显的修复效果,可使底泥孔隙水中PAHs、PAEs和苯系物类有机污染物质量浓度降低90%以上,并且与煤基活性炭相比,生物质活性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印迹更小.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吸附水中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吸附模式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炭被用于处理水中多种痕量重金属离子和微量有机物。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对一些污染物的吸附去除率很低,为了更好的理解和预测活性炭对水中微污染物的吸附行为,本文对活性炭吸附模式和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微孔结构丰富,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羧基,酚羟基、羰基、内酯基)活性炭对污染物质的吸附受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和溶液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金属离子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式是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经典经验模式,但表面络合模式能更好的描述变化条件下的吸附现象。活性炭吸附金属离子的主要作用是静电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对于有机物稀溶液条件下的吸附多符舍Freundlich模式。给一受电子作用、扩散作用、静电作用是主要的作用机制。pH对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吸附有重要的影响,腐植酸对金属离子有吸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5.
TiO2光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TiO2光催化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TiO2/UV/O3-BAC)新型组合工艺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在优化工艺参数下,该工艺对TOC和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4%和76.9%,比UV/O3-BAC和O3-BAC工艺对TOC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0.2和40.2%.3种组合工艺对有机物去除具有协同效应,其中TiO2/UV/O3-BAC工艺的协同效应最大,UV/O3-BAC工艺次之.TiO2/UV/O3过程将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氧化成小分子,增加了出水的可生化性,从而有利于后续BAC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二级出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酚类和酞酸酯,经氧化处理后,芳香烃和含-C=C-有机物消失或浓度减少,同时也生成一些小分子氧化产物,但经BAC处理后,污染物种类与浓度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人工湿地对水中以BOD5和COD有机污染物含量的表征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中有机污染物有明显的净化作用;细菌总数与有机物的降解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植物根系的吸收是有机物降解的主要来源;人工湿地总体处于厌氧状态,在植物根系未到达处生活的细菌均属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7.
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用于地下回灌的水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出水为对象,研究了用于地下回灌的活性炭三级处理工艺.活性炭可有效降低DOC,UV-254和COD,部分去除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再经过土壤含水层处理,约90%的可吸附有机溴化物(AOBr)可被去除.Ames试验结果显示活性炭工艺可有效降低二级生化出水中的致突物.GC/MS分析表明,活性炭吸附可降低有机物含量,再经土壤含水层处理,大部分有机物及优先控制的污染物可被去除.   相似文献   

8.
采用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的TOC成分,考察pH值、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等方面来判断其吸附类型和吸附速率的控制步骤,并从理论上解析活性炭对尾水中残余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对选定的活性炭,pH值升高对吸附有负效应;在TOC浓度为40.0-60.0 mg·L-1的水样中投加1.000 mg·L-1活性炭,吸附容量可达(37.2±7.8)mg·g-1;长链烃、苯系物、卤代物等非极性有机物和酚类等酸性有机物在pH<8.0时吸附效果较好,胺类等碱性有机物在碱性条件下易于被吸附;TOC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分别是吸附初期和吸附后期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吸附活化能Ea=38.75kJ·mol-1;吸附等温线符合linear方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在活性炭与水溶液中的分配过程;热力学参数△G0、△H0为负值,表明该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尾水中残留的长链烃、卤代物、多环芳烃等难降解有机物可以通过吸附法分离去除,酚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含量少的活性炭或其它非极性有机吸附剂适合于处理该类废水.  相似文献   

9.
超滤及其组合工艺对污水的深度处理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滤及其组合工艺 ,混凝 UF和粉末活性炭 (PAC) UF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 ,超滤对水中浊度几乎可以完全去除 ,对细菌和大肠杆菌的去除效率大于 99% ,对水中有机物、氨氮、总铁和总锰也均有一定的去除。超滤前加混凝预处理或粉末活性炭吸附后 ,提高了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 ,同时减轻了膜污染 ,提高了膜通量和产水量。此外 ,三种工艺在等量冲洗用水的条件下 ,适当缩短过滤周期 ,增加反冲洗频率均提高了单位能耗产水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水体被有机物污染到什么程度,通常是用BOD、COD、总萤光强度等综合性指标来描述。但对很多环境科研专题的要求来说,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切地知道水中含有哪些以及含有多少有机污染物。但是这种定性和定量的工作往往比较困难。特别是水中痕量有机物的分析,一直是环境分析化学的一个难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其困难之一就是痕量污染物的浓集和分离。通常水中有机污染物浓集、分离的标准方法是先用活性炭吸附,接着用氯仿萃取。这种方法不仅操作麻烦,而且还有两个严重的缺点,一是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回收较差;二是有机物经活性炭吸附以后,其中一些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因此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中挥发性有机物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全面的分析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建立吹扫捕集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联用测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所要求必须监测的22种挥发性有机物。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都得到了良好的结果。通过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吹扫捕集-GC/MS法检测饮用水中十三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吹扫捕集-GC/MS法检测饮用水中十三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最低检出限在0.041~1.08μg/L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0%~120%,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广的分析范围。该分析方法准确、快速,能实现一针进样同时检测13种物质,缩短了分析周期,并应用该方法对城市水样进行了实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Additional phosphorus will be introduced to water sample if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 is used to measure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in drinking water.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re are the cases that phosphorus is the limiting nutrient for microbial growth in drinking water. The measured value of AOC would not be able to indicate appropriately the regrowth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 this case.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 used to measure AOC was modified to avoid the introduction of additional phosphorus to water sample in this study. It was shown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measure AOC in water using the modified procedure. Furthermore, the measured value of AOC determined by the modified procedure could indicate appropriately the regrowth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 drinking water despite either organics or phosphorus was the limiting nutrient for bacterial regrowth.  相似文献   

14.
长江南京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长江南京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长江南京段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蚕豆根尖细胞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明显的遗传毒性,有机物是导致水体遗传毒性的主要因素. 试验结果与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基本一致. 彗星试验结果及趋势与微核试验相吻合,但前者更为敏感. 彗星试验和微核试验的结合使用在水环境的遗传毒性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中致突变有机物的光化学氧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田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0):35-37
以Ames试验为指标,对城市自为水中致突变有机物的光分解和光催化氧化自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对比,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固定膜光催化氧化对水中致突变物有良好的去除作用,效果优于直接光分解,在处理时间同为1h的条件下,光催化氧化对TA98菌株诱变指数的削减率为47%,而光分解的削减率仅为33%,对水样的有总有机炭,色谱图峰数和峰面积,及Ames试验透变指数等3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分析表明,Ames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严重的水体污染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单一污染现象往往很少,更多的是复合污染。金属-有机物复合体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污染现象。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有机物-金属复合污染现象,详细阐述了利用活性炭、天然材料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吸附处理有机物-金属复合污染体系的研究进展。表明吸附法在净化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以及废水回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既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又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以正十六烷、环十二烷和芘组成的混合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在二维对称电场修复平台上,采用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BIO-EK)的方式,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及混合有机物降解的时空特征,探讨了二维电场中电场强度、微生物群落和污染物降解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BIO-EK处理过程中,土壤pH和温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均主要随处理时间而变化,未发生明显的空间上的变化;电场的施加可提高微生物数量,对污染物降解有积极影响,相对于单独的微生物(BIO)和单独的电动(EK)处理,BIO-EK对污染物处理效率最高;不同类型污染物去除率与电场强度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西南丘陵区村镇典型供水水源原水及其净化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质净化常规工艺前后其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饮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村镇供水水源属微污染水源水体,有机污染物以溶解性中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占有机物总量的50%~80%.共检测到53种共14类有机物,主要为烷烃、酯、酚、苯类物质,占有机物总量的80%~90%左右,有机酸、烯烃、醇和醛含量较小.有机物中二氯甲烷、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较高,并且出现了除草剂、食品添加剂、抗生素等污染物,如特丁津、2,6-二叔丁基对甲酚、萘啶酸等.水质净化常规工艺主要去除相对分子质量10×10~3的有机物,小分子量有机物中有机酸类去除效果较好,但烷烃、酯、酚、苯类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纤维萃取浓缩水样中微量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活性炭纤维(ACF)为固相萃取剂填料,萃取测定水样中微量有机磷农药。研究分析了ACF用量、洗脱剂类型、农药初始质量浓度、水样过柱速度及pH等因素对萃取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洗脱剂类型和ACF用量是显著的影响因素。最佳萃取条件为:含0 1μg L有机磷农药的1L加标水样,需0 2gACF和8mL二氯甲烷,水样过柱速度40mL min。pH对萃取影响不大。萃取回收率为80 7%~118%。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不同类型家用饮用水活性炭净水器对常规水质及新型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的净化能力,购置了6种具有不同滤芯结构的家用活性炭净水器,对常规水质指标及抗性基因的动态变化(80 d)进行跟踪调查。实验结果显示:活性炭净水器能长期有效去除余氯,但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活性炭的物理性质对净水性能影响较大,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性能就越强,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就越高。采用qPCR定量分析了饮用水中5种抗性基因,绝对丰度最高的是sul1和tetA,活性炭净水器出水中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随时间增加逐渐上升,48~80 d时出水中抗性基因绝对丰度达到较高水平。具有刚性孔隙和渐紧过滤结构的烧结活性炭能对抗性基因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水中有机物质和Ⅰ类整合子intI1在抗性基因的增殖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