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高粱(熊杂9号)为试材,研究酸雨胁迫下镧对高粱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12 mg·l~(-1)的LaCl_3溶液浸种处理高粱种子效果最佳.经La(Ⅲ)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较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pH 2.5时增幅最明显;pH 2.0时,酸雨严重破坏种子内部结构,La(Ⅲ)的加入已无法缓解酸雨引发的伤害.而经La(Ⅲ)处理后,低强度(pH 5.0-3.5)酸雨胁迫下,种子的POD活性较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高强度(pH 3.0-2.0)时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所有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MDA含量和质膜透性较单一酸雨处理降低,pH 2.5-2.0时该效果尤为明显.表明La(Ⅲ)可通过调节高粱种子内部的POD活性减轻酸雨胁迫引发的膜脂过氧化,缓解对种子萌发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宁粳1号)为试材,以萌发种子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为测定指标,研究镧对水稻种子受酸雨胁迫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mg·l-1的LaCl3溶液浸种处理后,水稻种子受酸雨伤害作用有所缓解,种子MDA含量和H2O2含量La(Ⅲ)组低于CK,CAT活性La(Ⅲ)>CK,表明La(Ⅲ)提高了CAT活性,加强了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使MDA含量和H2O2含量降低;同时,MDA含量和H2O2含量pH2.5>La(Ⅲ)+pH2.5>pH4.0>La(Ⅲ)+pH4.0>CK,表明酸雨胁迫使种子内部活性氧积累增加,过氧化程度加重,La(Ⅲ)处理有效缓解了其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的积累,且CAT活性La(Ⅲ)+pH4.0>pH4.0>La(Ⅲ)+pH2.5>pH2.5,表明酸雨胁迫使CAT活性应激升高,但高强度酸雨因其强度过大,使得酶活性下降或部分失活,La(Ⅲ)处理后缓解酶活的下降,提高酸雨胁迫下CAT活性,从而提高对H2O2的代谢能力,最终减轻种子膜脂过氧化程度,缓解酸雨对种子伤害.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拟酸雨和镧复合处理水稻(O.sativao)种子,测定不同酸雨胁迫强度下镧对种子质膜透性(E%)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pH4.0和pH2.5的酸雨连续胁迫7d,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水稻种子的质膜透性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保持升高的趋势.经镧处理后,水稻种子的质膜透性变小,POD活性有所增高.而在第5天和第3天,pH=2.5和pH:4.0酸雨胁迫下的水稻种子换用隔夜自来水培养,使得其质膜透性有所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得以回升.镧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减轻了酸雨对萌发期间的伤害程度,增强了种子抗酸雨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雨对水稻根系激素含量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清晰酸雨抑制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采用水培法研究酸雨(pH 5.0—2.5)对水稻根系激素含量(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T、脱落酸ABA)、根系活力与质膜H+-ATPase活性及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经酸雨胁迫5 d后,pH 5.0组水稻幼苗根长及鲜重下降,但激素含量IAA和ABA、根系活力、H+-ATPase活性、根表面积和体积均显著上升,表明pH 5.0酸雨下水稻幼苗通过提高IAA、ABA含量,根系活力以及激活H+-ATPase活性调控水稻对营养的吸收,使根长及鲜重较其他酸雨处理组受抑较弱.pH 4.5、pH 3.5和pH 2.5酸雨组水稻幼苗IAA/ABA、GA/ABA、ZT/ABA、根系活力以及根系生长指标显著下降,表明pH 4.5、pH 3.5和pH 2.5酸雨降低激素含量影响根系细胞分裂和伸长,抑制根系活力导致水稻根系各生长指标受抑.将胁迫后幼苗移至对照条件下恢复5 d后,pH 5.0酸雨组根系活力和生长指标均恢复至CK,IAA/ABA、GA/ABA和ZT/ABA和质膜H+-ATPase活性有所上升;而pH 4.5—2.5酸雨组各指标变幅减小且优于胁迫期,表明水稻幼苗通过提高生长促进型激素(IAA、GA、ZT)含量、根系活力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减轻酸雨对根系生长的制约,根系生长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且恢复程度受酸雨强度制约.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对秋茄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茄(Kandelia candel)是一种重要的红树植物,也是中国海岸滩涂地造林的主要物种。探索NaCl胁迫对秋茄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可为阐明木本植物的耐盐机制补充重要数据,也为提高秋茄的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通过设置0(对照)、200(低浓度)、400(中浓度)、600(高浓度)mmol·L~(-1)4个NaCl梯度处理秋茄幼苗(具4片真叶)1、3、5、7 d,分析其根系活力、根系中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表现出下降趋势,而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当高浓度胁迫处理7 d时,根系活力只有对照的7.12%,而根系相对电导率为对照的9.21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处理1 d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浓度胁迫下分别增加108.7%和51.6%,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性,而脯氨酸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变化;处理3 d时,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先升后降,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高浓度胁迫下为对照的2.19倍;处理5 d和7d时,三种物质含量均先升后降。与对照组相比,在NaCl胁迫处理3 d时,Na~+含量随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高浓度胁迫下比对照增加49.5%;K~+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Ca~(2+)含量在中低浓度胁迫处理下无显著变化,而在高浓度胁迫处理下显著降低;Mg~(2+)含量在低浓度胁迫处理下无显著变化,而在中高浓度胁迫处理下著降低;K~+/Na~+、Ca~(2+)/Na~+和Mg~(2+)/Na~+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在低浓度胁迫处理下无明显变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K~+以及Na~+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性,K~+和Na~+含量、Ca~(2+)和Mg~(2+)含量间均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综上,在短期(≤3 d)中低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秋茄根系通过累积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和Na~+,维持较高水平的K~+、Ca~(2+)和Mg~(2+),保持正常的K~+/Na~+、Ca~(2+)/Na~+和Mg~(2+)/Na~+比值,以降低细胞渗透势来适应NaCl胁迫。  相似文献   

6.
赵则海 《生态环境》2014,(9):1498-1502
在华南地区,酸雨引起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育障碍常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一些有害入侵种在酸雨条件下仍在扩散,危害性未受到明显的抑制.因此,酸雨条件下入侵种生物学特性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入侵规律.在人工环境条件下(光照培养箱的温度为30 ℃,相对湿度为47.6%,光合有效辐射为63.6 μmol·m^-2·s^-1)进行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盆栽试验.五爪金龙幼苗每天喷施营养液.采用模拟酸雨(pH梯度为2、3、4、5、6)对幼苗进行胁迫实验,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光合生理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叶片净光合速率随酸雨pH值的下降而降低.当光合有效辐射(PAR)低于200 μmol·m^-2·s^-1时,不同酸雨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随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合有效辐射高于200 μmol·m^-2·s^-1时,同一光合有效辐射不同pH处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为:CK(对照) 〉 pH6.0 〉 pH5.0 〉 pH4.0 〉 pH3.0 〉pH2.0.随着酸雨pH值的下降,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pH3.0和pH2.0酸雨处理对各项光合特性参数的抑制作用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酸雨胁迫导致五爪金龙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丙二醛含量(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表明酸雨胁迫对叶片细胞膜系统产生了破坏作用.pH6.0、pH5.0和pH4.0酸雨处理对五爪金龙的光合生理特性影响较小,pH值为3.0和2.0的酸雨处理对五爪金龙的光合能力抑制显著.酸雨胁迫导致五爪金龙利用强光能力下降,提高了其利用弱光的能力.五爪金龙光合生理特性对酸雨环境较为敏感,对酸雨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2种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的鼠尾草对酸雨的耐受性及其生理机制,以美丽鼠尾草(Salvia meiliensis S.W.Su)和贵州鼠尾草(S. cavaleriei Lévl.)为试验材料,分析了2种鼠尾草在不同pH(6.8、5.6、4.5、3.5和2.5)模拟酸雨胁迫下伤害等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模拟酸雨对美丽鼠尾草的伤害程度高于贵州鼠尾草;随pH的下降,2种鼠尾草叶片叶绿素a、b和总含量逐渐降低,但贵州鼠尾草叶片叶绿素a、b和总含量高于美丽鼠尾草,并以较高的叶绿素a/b适应模拟酸雨胁迫;2种鼠尾草在模拟酸雨胁迫下产生了适应性反应,表现为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但这一适应性反应被降低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严重削弱;模拟酸雨胁迫下,贵州鼠尾草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高于美丽鼠尾草,叶片MDA含量低于美丽鼠尾草。研究表明,尽管美丽鼠尾草渗透调节能力很强,但其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都低于贵州鼠尾草,使其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效率较低,是其对模拟酸雨的耐受性低于贵州鼠尾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2种具有较高药用和观赏价值的鼠尾草对酸雨的耐受性及其生理机制,以美丽鼠尾草(Salvia meiliensis S.W.Su)和贵州鼠尾草(Salvia cavaleriei Lévl.)为试验材料,分析了2种鼠尾草在不同p H(6.8、5.6、4.5、3.5和2.5)模拟酸雨胁迫下伤害等级、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模拟酸雨对美丽鼠尾草的伤害程度高于贵州鼠尾草;随着p H的下降,2种鼠尾草叶片叶绿素a、b和总含量逐渐降低,但贵州鼠尾草叶片叶绿素a、b和总含量高于美丽鼠尾草,并以较高的叶绿素a/b适应模拟酸雨胁迫;2种鼠尾草在模拟酸雨胁迫下产生了适应性反应,表现为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但这一适应性反应被降低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严重削弱;模拟酸雨胁迫下,贵州鼠尾草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高于美丽鼠尾草,叶片MDA含量低于美丽鼠尾草。研究表明,尽管美丽鼠尾草渗透调节能力很强,但其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都低于贵州鼠尾草,使其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效率较低,是其对模拟酸雨的耐受性低于贵州鼠尾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长期的进化,植物可以在个体、细胞及生理生化等多个水平上对酸雨胁迫作出响应.采用不同pH的模拟酸雨胁迫处理苔藓植物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雌雄配子体,比较两者之间的耐受性差异.结果表明:(1)与对照(pH 6.8)相比,酸雨胁迫可对地钱造成可见伤害症状;存活率、叶绿素含量、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_(eild))均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物酶(POD、SOD、CAT)活性、基础荧光(F_0)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均升高.(2)与对照相比,中(pH 4.0)、重度(pH 2.5)酸雨胁迫可对地钱的上述测定值造成显著影响;(3)中度酸雨胁迫下,存活率、MDA、POD、SOD、光合色素含量、F_v/F_m值、F0、NPQ值和Yeild值的变化雌雄之间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其中雌性的存活率、POD、SOD、F_v/F_m值和Y_(eild)值均低于雄性.综上所述,酸雨胁迫会对地钱的植株、细胞膜系统以及光合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雌雄配子体之间存在差异;酸雨胁迫下雄配子体抗褪绿和抗氧化的能力要高于雌配子体,表现出对酸雨胁迫更强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植物的性别生态适应以及酸雨对植被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杜仲抗性生理及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杜仲抗性生理及药用成分绿原酸、桃叶珊瑚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夏秋季在系列模拟酸雨胁迫下,杜仲叶叶液pH值、K 、Ca2 含量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杜仲叶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膜保护物质抗坏血酸(AsA)含量在春夏两季随酸雨pH值降低呈单峰曲线型变化,秋季则均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且呈显著正相关;抗性物质脯氨酸(Pro)含量春夏两季随酸雨pH值降低而升高,呈显著负相关,秋季则在pH3.0和2.5的强酸雨胁迫下急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无论春夏秋季均与酸雨pH值呈显著负相关;春季仅pH2.5的强酸雨对杜仲叶绿原酸、桃叶珊瑚甙和总黄酮等药用成分含量影响较大,夏秋两季各药用有效成分则均随酸雨pH值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图1表2参27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盘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到烟草中.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Southernblot分析表明, 该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测定 10株转基因烟草叶片赖氨酸含量,大部分植株有着明显的提高,最高幅度达到了49. 89%. 图 6参 11  相似文献   

12.
垃圾堆肥接种固氮菌对堆肥含氮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索了垃圾堆肥混合接种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对堆肥含氮量的影响。实验证明,在固氮菌的作用下,堆肥的含氮量有一定提高,纤维素分解菌对固氮菌的生长有一定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周风帆  刘征涛 《环境化学》1994,13(2):152-156
实验水系统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在鲤科类金鱼体内分布、积累的研究结果表明,^3H-MET主要积累在鱼体消化系统;各器官/组织的积累量依次为:肠>肝>鳃>皮>肉>骨;多效唑效生物积累因子(BCF)和鱼体类脂质含量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测定分析了造纸废水灌溉对新疆杨体内钠离子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造纸废水灌溉条件下,新疆杨体内不同生长部位的钠离子含量均随着灌溉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大,新疆杨体内钠离子含量与土壤中钠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新疆杨叶片中钠离子含量明显低于根系中钠离子含量,说明盐碱胁迫下新疆杨叶片耐钠性大于根系耐钠性,新疆杨根系是钠离子累积和外排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5.
金针菇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和其中一个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子实体活性蛋白质纯化过程中发现,金针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蛋白质的表达量有差异.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从金针菇中分离纯化获得了一种蛋白质Zb.经SDS-PAGE测定该蛋白分子量(Mr)为 30×103,等电聚焦电泳表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为 4. 7,且该蛋白质不含糖.N-端测序表明,该蛋白质N-端的 20个氨基酸为PQVKTSWEDLANLGWPIQQV.此外,在HepG2. 2. 2. 15细胞株上检测该蛋白质体外对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发现对HBsAg抑制作用明显,抑制中浓度为 0. 117μg/mL,但对HBeAg几乎无作用.以胃癌细胞株MGC80-3为研究对象,检测表明,该蛋白质对MGC80-3抑制率在 50%时的蛋白质浓度约为 0. 75μg/mL.以起始浓度为 0. 296mg/mL的Zb检测它的血凝活性时发现,Zb对兔血红细胞和人A、B、O血红细胞的血凝滴度为 2-12.但同时观察到Zb处理后的兔血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图 6表 1参 15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区河蚬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河蚬Corbicula flumunea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了河蚬对Zn、Cu、Pb、Cd和Cr的积累特性以及长江口区河蚬的生物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河蚬体内Zn和Cu的含量显著高于Cd、Cr和Pb的含量,且Zn和Cu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河蚬积累的重金属总量,本研究的6个样点中,九段沙上沙和横沙岛东滩的河蚬受重金属污染相对更为严重.与海洋贝类的生物质量标准相比,河蚬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上都还没有超过各自的第二和第三类评价标准,这说明当前长江口区河蚬的生物质量总体上尚较好.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17.
部分城市污泥中氯苯类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GC/MS对我国 1 1个城市污泥中的 5种氯苯化合物 (CBs)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各城市污泥中CBs的总含量 (ΣCBs)在 0 0 1 0— 6 91 7mg·kg- 1之间 ,绝大部分低于 1 0mg·kg- 1,依次是兰州 >北京 >香港大埔 >无锡 >香港元朗 >广州 >佛山>香港沙田 >西安 >珠海 >深圳 .各城市污泥的CBs都是以个别或少数化合物为主 ,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特征 ,主要是 1 2 4 三氯苯和六氯苯 ,其它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 .各种CBs化合物的最高含量主要分布于兰州污泥和无锡污泥中 .城市污泥中CBs的含量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方式、污泥类型和CBs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有关 .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茶叶中锗含量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苏木色精-偏钒酸胺体系中,锗可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峰电位为-0.57V(us SCE),检测下限为6.888×10^-11mol/l,线性范围为1.378×10^-10—1.102×10^-5mol/l。用催化极谱法测定茶叶中锗,兼具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的优点,可用于茶叶样品中锗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以暖地大叶藓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可靠性,设计了材料研磨或不研磨以及常见的80%丙酮和95%乙醇作为溶剂所组成的6个组合提取暖地大叶藓叶光合色素;并采用光谱比色方法,比较了所测定叶绿素a、b以及类胡罗卜素含量之间的差异.发现研磨是藓叶光合色素提取的必要步骤,而提取溶剂以95%乙醇最佳,明显优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丙酮.综合分析表明,95%乙醇提取并经研磨处理提取光合色素、光谱比色方法是苔藓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的可靠方法.表1参11  相似文献   

20.
多环芳烃 [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 (PAHs) ]是海洋常见的污染物 ,由于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而成为必须检测的污染物 .有关多环芳烃对鱼类的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国外已有一些报道[1 ,2 ] ,国内的报道还很少 .有人认为白细胞数、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等免疫毒理学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水体污染状况 .而血红蛋白能否作为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多环芳烃对鱼类血红蛋白是否存在毒性影响 ,这些尚无定论 .80年代以来 ,各国水生毒理学家越来越重视毒物的联合作用 ,已研究的毒物种类较广泛 ,包括金属间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