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纤维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丙纶丝为滤料,以自制转鼓装置对高藻原水进行直接过滤除藻试验。结果表明,对Chl—a及藻总数的去除率分别为64%一95%(平均91%)和82%一96%(平均92%),对主要藻种的平均去除率均在85%以上,除藻效果明显。原水中藻类特征、试验运行工况条件直接影响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筛分截留与吸附—絮凝是试验装置过滤除藻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
南湖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面分析南湖湖泊系统中营养物之间,营养物与藻类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南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结合藻类增长力试验结果确定南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南湖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丙纶丝为滤料 ,以自制转鼓装置对高藻原水进行直接过滤除藻试验。结果表明 ,对Chl a及藻总数的去除率分别为 64 %— 95 % (平均 91% )和 82 %— 96% (平均 92 % ) ,对主要藻种的平均去除率均在 85 %以上 ,除藻效果明显。原水中藻类特征、试验运行工况条件直接影响对藻类的去除效果。筛分截留与吸附 -絮凝是试验装置过滤除藻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4.
高效藻类塘氮磷去除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介绍了高效藻类塘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其次简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生物特性和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并重点论述了高效藻类塘的氮磷去除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效藻类塘在控制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中国湖泊环境保护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回收利用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浮游藻类是减轻水体中氮、磷等营养负荷,治理湖泊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热解技术可将藻类转化成焦炭、生物油和合成气等多种燃料形式,因而是回收利用湖泊浮游藻类的一个理想途径.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相比,藻类作热解原料具有易预处理、易热解、易获得高产等优点,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的燃料.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藻类污染常常伴随着藻类的肆意滋生,从而严重影响着水厂的正常运行,更加威胁着居民用水的水质安全。采用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含藻原水,分析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和藻类浓度条件下反应器对藻类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HRT为1.0 h,最佳气水比为1.2∶1;采用最佳工艺条件处理叶绿素a(Chl-a)为70mg/m3的高藻原水时,Chl-a、CODMn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5.48%、47.81%和70.54%,且CODMn和NH+4-N的出水浓度能够达到东深供水工程处理目标。说明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原水中藻类能够被有效地控制和去除,出水水质稳定,工艺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控制一定的温度、照度、pH值等条件,并设置氮磷比在10:1到25:1的范围内变化时,观测浮游藻类单独培养和浮游附着藻类混合培养时的生长竞争情况,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水华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另外,还探讨了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对浮游藻类和附着藻类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比为20:1时,浮游藻类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下的浓度差最高,其值为159×10^5 cells/L。随着氮浓度的增高,当温度越高时,附着藻类对浮游藻类的竞争优势越明显。同时浮游藻类比附着藻类更能适应较高的COD浓度。  相似文献   

8.
藻类打捞对水体营养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华是氮磷的富集器,太湖打捞藻样中的总氮、总磷、游离磷及有机物含量分别为98.87g/kg、3.25 g/kg、0.21 g/kg和95.65%。在底泥中沉降藻类的矿质化周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其向上覆水中释放氮、磷的强度具有随水温升高而增强的趋势。但在水层厚/底泥比不同的区域,这种营养物释放强度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证明,藻类的打捞是一种人工延长食物链去除氮磷等污染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粘土矿物处理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水环境污染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就粘土矿物在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处理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水华藻类的分类及蓝藻的成因和危害,阐述了粘土矿物在水华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高效藻类塘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其次简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生物特性和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并重点论述了高效藻类塘的氮磷去除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对高效藻类塘在控制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蜘蛛兰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氮、磷的去除和对藻类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蜘蛛兰在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和叶绿素a浓度均表现出良好的净化去除效果。在45d的实验中,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的TN、N03-N、NH4-N和TP浓度分别由初始的3.69~25.65、2.79~21.14、0.75~3.57和0.14—1.23mg/L降至1.25~18.99、1.08~16.03、0.18~1.39和0.06~0.77mg/L,在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中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累积增长率分别为40.98%、64.41%和95.08%。实验各处理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及荧光参数短期内都显著下降,而各对照组中则较稳定或略有下降。蜘蛛兰不仅可以净化富营养水体中营养元素,且对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蜘蛛兰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氮、磷的去除和对藻类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蜘蛛兰在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和叶绿素a浓度均表现出良好的净化去除效果。在45 d的实验中,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的TN、NO3--N、NH4+-N和TP浓度分别由初始的3.69~25.65、2.79~21.14、0.75~3.57和0.14~1.23mg/L降至1.25~18.99、1.08~16.03、0.18~1.39和0.06~0.77mg/L,在3种不同程度富营养水体中植物的平均生物量累积增长率分别为40.98% 、64.41% 和95.08%。实验各处理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及荧光参数短期内都显著下降,而各对照组中则较稳定或略有下降。蜘蛛兰不仅可以净化富营养水体中营养元素,且对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固载型TiO2光催化反应器对富营养水体杀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泡沫镍作为载体,利用电沉积技术将纳米TiO2负载在泡沫镍上,制成固载型TiO2光催化反应器。研究表明,经过光催化反应器处理的富营养水体,30 h内叶绿素a由96.2 mg/m3降至2.2mg/m3,下降率达97.6%,而未负载纳米TiO2普通泡沫镍材料,在同样光强的紫外灯照射下,叶绿素a下降率为74.3%,表明紫外光照射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杀藻功能,但是光催化反应才是藻类被杀灭的主要原因。利用9.54 m3景观喷水池进行杀藻中试,光催化反应器也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杀藻性能,12 d内叶绿素a由18.7 mg/m3降至1.9mg/m3,下降率达到89.8%,水体由浓绿变为清澈见底,这表明光催化反应器具有很强的杀藻能力,通过有效杀灭富营养水体中藻类、控制藻类基数,对应急处理城市景观水、湖泊等富营养水体和突发性藻华,提高生物-生态法处理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赤泥复合剂絮凝处理太湖水华藻与海洋赤潮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王军  赵颖  栾兆坤 《环境工程学报》2011,5(9):1933-1936
研究了一种新型赤泥复合剂对太湖夏季水华原水、实验室培养海洋赤潮藻及模拟海水的絮凝除藻降浊性能。结果表明,赤泥复合剂具有良好的除藻降浊效果,对太湖水华藻去除率为97.3%,原水浊度去除率为95%;对海洋小球藻和三角褐指藻2种赤潮藻去除率分别高达99.1%和98.9%;对2种模拟海水的最高除浊率分别为96.3%和95.3%,其剩余浊度均低于4 NTU,从而为治理淡水水华与海洋赤潮提供一种新技术,同时为赤泥综合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厂低浊高藻水的处理难题,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改性凹土)联合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的除藻除浊效果。设计实验原水条件为叶绿素a(chl-a)浓度为98.58~110.35μg/L,浊度(5.6±0.5)NTU。考察了PAC和改性凹土的复配投加量、混凝沉淀时间、pH、投加顺序、搅拌速率等工艺参数对Chl-a和浊度耦合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改性凹土"对Chl-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单投PAC的效果。当PAC投药量12 mg/L,改性凹土投药量10 mg/L,沉淀时间20 min时,对Chl-a和浊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5%和89.2%,可至少减少40%的PAC投量,且形成的矾花密实,沉降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最适pH范围为7~8。投加顺序应为先投加改性凹土,混合搅拌转数宜慢速,可控制为50 r/min。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太湖交界断面藻类预警应急监测指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藻类的爆发呈现一定的阶段性,根据2008年太湖藻类的时空分布,将藻类爆发划分为5个阶段。在太湖流域藻类预警应急监测期间,连续监测湖州市新塘港与太湖交界断面的8项水质指标,研究藻类爆发不同阶段交界断面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不同时期太湖流域藻类预警应急监测应重点关注的水质指标,为浙江省太湖流域藻类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湖泊、水库等水源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去除成为饮用水生产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除藻,考察了混凝剂、气泡表面积通量和浮选柱高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可高效地去除绿藻、硅藻和蓝藻,叶绿素a和藻类去除率达95%以上,比传统浮选柱气浮和沉降作业有较大幅度提高.与普通气浮柱比较,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增加了气泡与藻的碰撞几率,防止因大表观充气速率造成的紊流和扰动,使气泡/藻结合体有相对静态的浮升环境,避免了气泡/藻结合体在浮升过程中的脱落,实现对藻类的迅速捕集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除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水库等水源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去除成为饮用水生产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除藻,考察了混凝剂、气泡表面积通量和浮选柱高度等因素的影响。试验表明,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可高效地去除绿藻、硅藻和蓝藻,叶绿素a和藻类去除率达95%以上,比传统浮选柱气浮和沉降作业有较大幅度提高。与普通气浮柱比较,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增加了气泡与藻的碰撞几率,防止因大表观充气速率造成的紊流和扰动,使气泡/藻结合体有相对静态的浮升环境,避免了气泡/藻结合体在浮升过程中的脱落,实现对藻类的迅速捕集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巢湖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蓝藻进行机械清除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浮式围栏引导-机械清除-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工艺处理量大,除藻效率高,筛网过滤-浓缩-卧螺离心机脱水成藻泥的藻水分离工艺较为理想,藻泥含水率仅为89%。2011年5—10月在巢湖运用上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蓝藻,共处理富藻水1.6万m3,得到藻泥970 t,累计清除蓝藻106.7 t(干重)。按照所清除蓝藻的总氮、总磷的平均含量计算,相当于从湖中移除了氮6.25 t,磷2.1 t。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上述方法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