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自养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去除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唐顺  杨琦  尚海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43-1946
为更经济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从兼性污泥中分离获得6株能氧化单质硫和还原硝酸盐的自养反硝化菌。根据各菌株的降解曲线筛选出优势菌种N-I,并研究影响菌株N-I降解性能的环境因素,如pH、温度、碳源及硝酸盐的降解动力学。实验表明,菌株N-I对硝酸盐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的半衰期t1/2为1.42 h,反应速率常数为0.488 h-1。最佳反应pH=7,最佳反应温度为30℃,最佳NaHCO3浓度为大于或等于2.5 g/L。  相似文献   

2.
袁芳  胡春  李礼 《环境工程学报》2011,5(9):1968-1972
采用UV/2O2工艺去除水体中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考察了溶液pH值、2O2投加量以及水体基质对环丙沙星降解效率的影响,分析了降解产物的生成情况。研究表明,环丙沙星的降解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降解速率受溶液pH值的影响,酸性及中性条件,有利于环丙沙星的降解。2O2投加量的增大,使得降解速率逐渐增大,但速率增幅逐渐变缓;最佳2O2/环丙沙星摩尔比为2 000。实际水体中存在的NOM、NO-3,促进了单独UV作用下,环丙沙星的降解。水体中的?OH焠灭剂,抑制了UV/2O2联合作用下,环丙沙星的降解;实际水体中的光解速率常数低于超纯水中的光解速率常数。GC-MS分析表明,UV/2O2工艺,使环丙沙星氧化降解生成氨基乙酸、丙二酸、丙三醇和对苯二甲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3.
O3/H2O2降解阿特拉津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3/H2O2氧化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考察了反应条件及水质对去除的影响,并对反应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阿特拉津初始浓度2 mg/L,投量为7.5 mg/L的O3单独氧化去除率为27.2%;相同O3投量下,控制H2O2/O3摩尔比为0.75,5 min阿特拉津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6.5%;pH 值为7.5~8.5,温度在25~40℃的范围内,都维持了较高的去除率,表明H2O2/O3体系对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良好,降解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0.5 mg/L的腐殖酸,对阿特拉津的去除影响不大,腐殖酸浓度为1、2和5 mg/L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4%、50.7%和30.2%;碳酸氢钠的浓度为50和200 mg/L时,去除率分别为88.1%和73.8%,说明水质对阿特拉津的去除影响较大。叔丁醇的浓度为5和20 mg/L时,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分别降低到44.7%和27.5%,去除率随自由基抑制剂叔丁醇增加而降低,说明H2O2/O3降解阿特拉津主要为该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嘧啶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Fenton催化氧化法对废水中嘧啶的去除效能,优化了处理体系中的反应条件,分析了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并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不同温度下,嘧啶相对残余浓度对反应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25℃,pH为3.5,Fe2+的投加量64 mmol/L,H2O2投加量为300 mmol/L时,反应2 h,Fenton试剂对嘧啶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0%和50%以上;同时发现Fenton试剂对嘧啶的氧化降解具有相对优先性,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并计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合成的高铁酸钠溶液直接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值、高铁投加量和作用时间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最佳去除效果的适宜pH值为9,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脱除率随着高铁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当作用时间为50 min、高铁投加量为41.67 mmol/L时,废水中酚的脱除率可达到74.2%。研究还发现,处理过程中用硫酸调节适宜pH值同时可促进(NH4)2SO4晶体的析出,既有利于氨氮的去除,又实现了氨氮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环境中抗生素的出现及其引起的危害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高压汞灯为光源,选用较为广泛的抗生素土霉素(OTC)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初始质量浓度、反应过程中光照、催化剂投加量、溶液起始pH、溶液中DOM和NO-3对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了其光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氧化法能够有效去除水中半微量的OTC,OTC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UV/TiO2联用工艺对TOC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反应90 min,TOC去除率可达74%;OTC的初始浓度从30 mg/L增大到90 mg/L,反应速率从0.0619 min-1降低到0.0130 min-1;随着光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光降解速率常数先增大后减小;增加溶液的pH值,速率常数逐渐减小;溶液中的DOM和NO-3也可以影响光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7.
Fenton氧化/高浓度泥浆法处理矿山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某大型铜矿废水COD不达标问题,采用Fenton氧化对原有高浓度泥浆(HDS)工艺进行改进。探讨了Fenton氧化矿山废水各指标的去除效果以及H2O2浓度对出水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电石乳中和絮凝沉淀工艺处理矿山废水是可行的,最优实验条件为:pH稳定在3.0~4.5,H2O2投加量0.5 mL/L,电石乳投加量8.5 g/L,PAM投加量1.5 mg/L;系统对废水COD的去除机理是加入的H2O2和矿山酸性废水中的Fe2+离子在低pH下形成Fenton试剂;系统对TFe、Zn2+、Cu2+ 的去除效果比Mn2+的去除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Keggin结构的Fe-Mo-Zr杂多酸盐光催化剂,并利用红外光谱(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以酸性大红(GR)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在紫外灯照射下,Fe-Mo-Zr杂多酸盐的投加量、污染物的浓度和pH值以及外加H2O2对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6 g/L,pH为5~7,初始浓度为10 mg/L的GR染料溶液,光照160 min,脱色率可达87.98%。外加H2O2可以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率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O3、UV/O3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不利于HCB的降解,在pH=3,HCB=0.2 mg/L,反应40 min时,HCB的去除可达50%左右,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UV/O3联合作用,HCB的降解基本上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根据离子色谱(IC)、GC对六氯苯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探讨了O3、UV/O3降解六氯苯的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10.
UV-Fenton光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生产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UV-Fenton技术光催化氧化高浓度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生产废水,确定最佳操作条件为:初始pH=3.8,H2O2浓度为9.99 g/L,H2O2/Fe2+摩尔比为20∶1,光照反应60 min。此条件下的废水COD去除率为89.1%,出水COD值在570 mg/L左右。经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处理效果各因素的重要性顺序为:H2O2浓度>H2O2/Fe2+摩尔比>光照反应时间>pH。UV的加入与单独的Fenton体系存在正相关的协同作用。废水降解的表观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利用TiO2纳米管催化降解水中的4,4’-二溴联苯,对催化降解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对其有较高的催化降解效率且降解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式。不同光源、4,4’-二溴联苯的初始浓度、纳米管添加量和pH值对催化降解过程都有较大影响,其中pH值的影响最为明显。反应液在中性状态下的降解率明显低于pH=1或11的情况。在pH=1时,4,4’-二溴联苯的降解率达86%。  相似文献   

12.
三维电极/电-Fenton法降解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Fenton耦合三维电极法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研究了活性炭作为第三电极的三维电极体系中苯酚的去除效果,重点考察了常温下初始pH值、电流强度、Fe2+浓度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曝气速率20 L/min,初始pH=3,电流强度为0.3 A/m2,Fe2+浓度为0.1 mmol/L,反应时间60 min时,废水的苯酚的氧化降解率为91%,COD去除率为64%。在此条件下,三维电极/电-Fenton表现出较强的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应用于含苯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O3/UV工艺预处理磺酰脲类除草剂生产废水,考察了初始pH值、臭氧投量、叔丁醇投加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该工艺处理废水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为13.59和臭氧投量为65.08 mg/min的条件下,预处理80 min后废水COD去除率达63.47%,BOD5/COD由0.03提高至0.56,EC50从11%提高至55%。随着叔丁醇浓度的增加,废水COD去除率明显降低,证明该反应体系有?OH存在;体系中加入MnO2后废水COD去除率下降了16%,氧化效率明显下降,证明该反应体系内中间产物H2O2在O3/UV降解有机废水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强化Fe0去除阳离子红GTL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US/Fe0系统去除阳离子红GTL,考察了pH值、Fe0用量、超声功率及活性炭、H2O2、盐分添加对阳离子红GTL去除率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查明阳离子红GTL在不同条件下的去除差异性,利用SEM解析铁的形态与染料去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pH≥5.0时超声和Fe0具有协同效应,Fe0用量2 g/L,pH=7.0,超声功率135 W,阳离子红GTL去除率达到96.07%;一定量的活性炭、H2O2、盐分添加会加速染料去除,US加速Fe0反应速度,但不改变染料降解机理,添加活性炭能够彻底降解阳离子红GTL,添加H2O2提供的氧化环境抑制苯胺类化合物生成;铁的形态及与染料的接触是影响染料去除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微曝气Fenton氧化法关键工艺参数对模拟双酚A(BPA)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从活性污泥性质和污染物去除率两方面,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对微曝气Fenton氧化法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为实现BPA废水的生物处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初始pH值、反应时间、H2O2/COD(质量浓度比)、H2O2/Fe2+ (摩尔浓度比)、反应温度及曝气量均对预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在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70%,BOD/COD值则由原废水的0.02提高到0.50以上。MBR处理上述出水的结果表明,经微曝气Fenton氧化处理BPA的废水,可较好地适应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炼油厂反渗透(RO)浓水,用溶气泵加压溶气并产生微气泡强化传质,确定装置运行条件,考察气体中臭氧浓度、H2O2/O3初始摩尔比、pH和温度对O3/H2O2处理RO浓水效果的影响,并对RO浓水处理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体中臭氧浓度的增加,COD的去除率基本呈线性增加;加入适当量H2O2能提高臭氧氧化RO浓水的效果,H2O2/O3初始摩尔比在0~0.8范围内,COD的去除率先增加后下降,H2O2/O3初始摩尔比为0.5时COD去除率最大;pH从6.84增加到9.01,COD去除率逐渐增大,pH为10.03时COD去除率反而降低;在14~28℃范围内,温度低时,升高温度COD去除率增加较大,温度较高时,升高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较小。为考察该工艺的稳定性,在H2O2/O3初始摩尔比为0.5、溶液pH为8~9、臭氧浓度为80~100 mg/L、温度为10~28℃条件下,对COD为90~140 mg/L的RO浓水氧化处理4~10 h,出水COD维持在39.9~49.9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去除1 g COD消耗O3 1.4~3.3 g,消耗O3与H2O2的总氧量为2.2~4.4 g。  相似文献   

17.
TiO2膜光催化降解4, 4’-二溴联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负载于玻璃上的固定化催化剂TiO2膜光催化降解水中4, 4’-二溴联苯(4, 4’-DBB)的效果,考察了溶液pH值和4, 4’-DBB初始浓度等对TiO2膜光催化降解4,4’-DBB的影响,探讨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TiO2膜光催化降解水中4, 4’-DBB的效果良好,紫外光照射8 h,初始浓度为4 mg/L的4, 4’-DBB的降解率高达94%,降解速率随着4,4’-DBB初始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溶液pH=1时,4, 4’-DBB的降解效率最高。超声的加入使降解反应的速率加快。经拟合发现4, 4’-DBB的降解符合拟一级反应规律,并推导出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真空紫外光臭氧降解偏二甲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比较了臭氧氧化(O3)、紫外臭氧(O3/UV)和真空紫外臭氧(O3/VUV)对推进剂——偏二甲肼的处理效果,O3/VUV最为有效,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比O3/UV和O3高39.8%和65.6%,中间产物——甲醛去除得更迅速,反应50 min即无法检出。初始pH 9时,O3/VUV降解偏二甲肼的速率最快,达到0.4461 min-1;反应速率常数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偏二甲肼初始浓度从100 mg/L增加到2 000 mg/L,反应动力学由一级转为零级。碳酸盐浓度在0~2 mmol/L范围内对O3/VUV降解偏二甲肼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偏二甲肼的无机氮产物以氨离子为主,无机氮只占总氮的40%~60%,说明仍有相当比例的氮以有机氮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 mg/min,反应温度为20℃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2=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bs=1.01×10-3 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 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 s-1增加到(1.06×10-3) 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 s-1增加到(1.40×10-3) 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 s-1增加到(1.01×10-3) 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 s-1。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质共代谢降解2,4,6-三硝基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乙酸钠和苯酚作为共基质,通过35℃恒温生化培养箱缺氧驯化污泥,间歇恒温振荡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2,4,6-三硝基苯酚(TNP)的缺氧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驯化的微生物加入葡萄糖和苯酚作为碳源,在TNP∶苯酚∶葡萄糖为10∶3∶100的比例下,TNP生物降解率可以从不加碳源时的31.2%提高到86.6%;不同共基质条件下TNP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常数大小依次是K苯酚K葡萄糖K葡萄糖+苯酚,其中葡萄糖和苯酚同时作为共基质时TNP降解速率常数最大为0.019 h-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