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简述了国内外在道路交通尾气污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尾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安全风险的评价,汽车尾气污染对道路两边生物的生理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汽车尾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因子分析和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交通机动车尾气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路机动车污染物扩散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简述了国内外在道路交通尾气污染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汽车尾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安全风险的评价,汽车尾气污染对道路两边生物的生理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汽车尾气污染中机动车排放因子分析和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和Surfer的工业点源大气污染扩散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件GIS和Surfer,建立了基于高斯扩散的大气污染扩散预测系统,用以模拟工业点源污染对区域大气质量的影响,实现了工业点源下风向预测点污染物浓度的准确预测,并将生成的大气污染物扩散等值线图在MapObjects中与影响区的电子地图进行叠加,直观地显示了每个区域受此工业点源污染的程度,为城市空气环境问题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湖内源营养盐负荷状况及其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狄贞珍  张洪  单保庆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3872-3882
以太湖沉积物-上覆水界面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夏季采集46个样点的沉积物柱状样,分析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正磷酸盐、氨氮、硝氮)的浓度空间分布,估算表层沉积物中磷、氮的扩散通量,明确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分布规律,以探明内源营养盐负荷对太湖上覆水的污染贡献,并为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转移过程理论补充证据.结果表明:太湖西北部区域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正磷酸盐和硝氮浓度较高,分别达到1.11 mg·L~(-1)和1.25 mg·L~(-1)以上;大部分湖区的氨氮浓度超过2 mg·L~(-1).全湖区范围内,从表层沉积物的上覆水到孔隙水,氨氮含量呈现升高趋势而硝氮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北部3个湖湾区的沉积物营养盐扩散通量最高,正磷酸盐为2.69~4.60 mg·m~(-2)·d~~(-1),氨氮为17.8~45.7 mg·m-2·d~(-1),而湖岸河口区是沉积物硝氮内源释放显著的区域.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正磷酸盐和氨氮的年内源污染负荷分别为64.6 t·a~(-1)和1756 t·a~(-1);而上覆水向沉积物汇入硝氮的年负荷为1102 t·a~(-1).氨氮的内源污染负荷与外源污染负荷之比高达18.7%,氨氮、总磷和总氮内源污染为上覆水贡献的浓度分别为0.361、0.013和0.134 mg·L~(-1),表明自由扩散带来的内源负荷会使太湖水中营养盐污染恶化,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是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品。它可以减少液体、固体和气体界面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容易在水或其他液体中混合或扩散,因而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等领域。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水污染处理技术、大气除尘技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在各种技术应用上的优点和缺点,对今后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汽车尾气中铅对蔬菜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如圭  宋佩扬 《环境科技》1998,11(3):9-11,28
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蔬菜的污染。试验结果表明:在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生长的蔬菜均受到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且蔬菜中铅含量与距离与负相关。相同距离点上不同种类的蔬菜中铅含量有明显差异,表明蔬菜吸附和累积大气中铅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是叶菜大于根,果菜。  相似文献   

7.
线源扩散模式的研究对于估计因交通迅速发展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汽车拥有量增加很快。按国家有关计划,我国将建设多条高速公路。因此,汽车尾气污染扩散问题将是污染气象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中,不仅需要了解某种污染物在某点产生的浓度值,而且需要了解该污染物所产生的地面污染面积或空间污染区域,尤其重要的是了解该污染物的超标面积。 有害气体、粉尘等由污染源排入大气中,在大气湍流及风的作用下产生输移与扩散,从而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如果以某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值为基准,在某产生污染的地面范围内勾画出此标准值的等值  相似文献   

9.
在海洋中,最普遍的污染物质就是石油和石油产品。在海岸、石油开采区和紧张通航的区域形成的污染场不断地往远离这个区域的地方扩散,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趋于稳定。往往有这种情况:在离岸很远的距离内石油产品的含量会大大超过通常极限允许浓度(пд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烟尘微粒等有害成分及其危害,并从源头控制污染、采用尾气净化技术、注重行政管理、加强环保宣传和做好交通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汽车尾气污染的治理措施,以期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创建绿色环保家园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怠速条件下汽车排气污染物在排气尾流中的扩散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怠速条件下汽车排气尾流中的污染物体积分数及其分布,并比较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汽车的污染物排放体积分数及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怠速时汽车排气尾流中的污染物体积分数按照近似指数函数的趋势迅速降低到接近大气背景值;不同类型汽车排气尾流中的污染物体积分数的差别非常明显;排气方向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及其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工作可以为怠速工况下汽车排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评价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采用遥感尾气测试系统实测了柴油车在实际道路工况下的CO、HC和NO排放特征,修正了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并与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获得了实测车辆的CO、HC和NO排放因子.测试结果显示,在各种遥感监测的工况下柴油车尾气中均含有较高浓度的氧气,未考虑氧气影响的燃烧方程反演获得的各污染物体积浓度计算值与PEMS实测值的偏差较大,且氧气浓度越大,偏差越大.经过氧气修正的燃烧方程反演计算的尾气浓度与PEMS实测值吻合度大幅提升,适用于实际工况下遥感检测车辆尾气的反演计算.修正算法得到CO、HC和NO的排放因子离散性较小,精确度较高,可以为量化柴油车尾气排放贡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考虑能源结构和气候因素的电动汽车温室气体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梦磊  杨斌  李珺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7):2434-2441
电动汽车因在使用过程中近似零排放而被认为是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量的有力工具.但我国的电力结构是以火力发电为主,这会使电力在生产阶段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为进一步研究电动汽车的环境友好性,本文构建了一种改进的电动汽车排放指数模型,使用2017年的电网统计数据及气候统计数据,就能源结构和气候这两个关键因素对我国31个省市分区域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对温室气体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且其与能源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比密切相关.另外,对于全年温度变化范围较宽的省市,气候因素可能是使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碳排量达到排放平衡点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扩大电力结构中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改善电池性能、完善相关政策体制是促进今后我国电动汽车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郊道路交通污染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和研究适合地面道路的宽路幅、高等级、支路多等特点的大城市城郊道路交通大气污染扩散模式,选取了受环境外来源影响较小的上海市沪青平公路的徐泾段,作交通大气污染实测和相关气象因子项目的观测。在获得详细实测结果的基础上,以NOx为例分析了大气稳定度、风向、风速、交通量对城郊地面道路交通污染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不同城市PM2.5源的碳成分谱特征和地域差异,采集沈阳市、十堰市和乌鲁木齐市的燃煤源、柴油车尾气源、汽油车尾气源和餐饮源样品,使用热光透射法分析PM2.5中的总碳(TC)、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以及细分的8种碳组分(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T),构建各类污染源碳成分谱.结果表明:3个城市4类源TC/PM2.5从高到低分别为:餐饮源(65.1%±8.4%)、柴油车尾气源(46.2%±9.5%)、汽油车尾气源(37.7%±3.5%)和燃煤源(17.3%±8.0%);OC/TC在餐饮源中最高(98.0%±0.5%),EC/TC在柴油车尾气源中最高(38.6%±8.5%).3个城市同类源的碳组分含量受污染源细分后的不同类型影响有一定差异,但归一化处理后总体仍表现为燃煤源中OC2(14%~30%)和OC3(13%~23%)含量最高,柴油车尾气源中EC2(22%~56%)含量最高,汽油车尾气源中OC2(24%~41%)、OC1(16%~42%)和OC3(12%~26%)含量最高,餐饮源中OC2(21%~43%)和OC3(23%~49%)含量最高.不同污染源的OC/EC值为燃煤源在0.4~7.6之间,柴油车尾气源在0.2~5.6之间,汽油车尾气源在1.1~38.5之间,餐饮源在6.4~170.2之间.分歧系数结果显示3个城市不同源的碳成分谱具有差异性,同类源的碳成分谱具有相似性.将3个城市同类源碳成分谱合并后利用化学质量平衡灵敏度矩阵得到OC2,OC3,OC4,EC1和OPCT可共同作为燃煤源的标识组分;EC2是柴油车尾气源的标识组分;OC1,OC2和OC3可共同作为汽油车尾气源的标识组分;OC2和OC3可共同作为餐饮源的标识组分.沈阳市、十堰市和乌鲁木齐市相同污染源相似的碳成分谱和一致的标识碳组分可为国内其他城市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concentrationof vehicular pollutants, wind, turbulence and traffic volume were measured in three different typical street canyons in Guangzhou City. Air dispersion in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canyons was compared. The configuration of a stree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air dispersion. In low wind conditions, it is rare that a stable vortex is formed in a canyon with irregular configuration. The movement of vehicles may dominate the flow near the surface of the narrow street canyon when tee wind at roof-level is weak. Simple operational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They performed well in predicting the air pollution due to vehicular emission in different street canyons in Guangzhou City.  相似文献   

17.
以机动车尾气扩散模型为核心,采用集成微观交通仿真平台PARAMICS和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模拟系统(UTESS)的方法,将交通仿真技术与GIS技术应用到机动车尾气污染扩散模拟中。以广州市为例,给出了该系统的验证过程与应用实例。文章通过模拟道路下风侧接受点逐时的CO与NOX浓度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1%和15.6%;应用实例采用UTESS模拟路网上空10m高度的CO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较好的反映了不同路段交通流对CO浓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私人电动汽车因具有较少碳排放,在替代传统燃油汽车、推动交通领域碳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更准确地衡量私人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碳减排效果,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构建基于碳减排量和碳减排率的私人电动汽车碳减排核算技术方法,并通过情景分析技术模拟我国不同省份私人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私人电动汽车在火力发电比例较低的13个省份具有较好的碳减排效果,减排率为34.69%~70.69%;在火力发电比例较高的18个省份减排效果则不太明显,减排率仅为3.20%~31.40%.②在私人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中,中低减排省份的燃料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为57.33%~80.91%,且随着该省份碳减排效果的改善而不断降低;受制于电池的生产,高减排省份私人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最主要的碳排放阶段为汽车材料周期.③从碳减排影响因素上看,汽车报废里程的增加对私人电动汽车碳减排量具有明显的正影响,但对碳减排率影响不大,碳减排效果较好的省份的碳减排量随报废里程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更明显;百公里电耗的升高和车质量的增加则使碳减排效果下降,在碳减排效果较差的省份百公里电耗水平对碳减排量和碳减排率均有更显著的影响.研究显示,私人电动汽车的推广在我国可以带来一定的碳减排效果,发电能源结构和车质量是影响碳减排效果的2个关键因素,不同省份应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私人电动汽车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19.
The source emission rates during the Prairie Grass dispersion experiments were carefully observed and were adjusted by the experimentalists so that they were about twice as high during unstable conditions as during stable conditions. The question was asked whether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could be used in dispersion models in order to predict source emission rates and verify this factor of two difference. Three types of simple dispersio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this problem, with the result that for the model based on 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 the uncertainties in predictions of source emission rates for individual runs were at best about ±10–20% when observed crosswind integrated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50m arc were used. Consequently this model could discern the factor of two difference in average source emission rates for the two sets of field trials which consisted of about 20 runs each. However, some models, such as the Gaussian plume model, exhibit uncertainties of about ±70% to a factor of two in predictions for individual runs, and hence could not discern the difference in average source emission rates when concentration observations at downwind distances of 100–800 m are used. It is found that the use of observed cross-wind integrated concentrations produces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s that the use of observed poin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uncertainties in predictions of source emission rates are about a factor of two larger when the observed point concentrations are used.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城市汽车年检中CO2的过程动态检测数据,对小型汽油客车CO2的排放因子和排放水平信息进行了挖掘,并与文献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从城市汽车年检数据中挖掘的CO2排放结果可以作为研究城市机动车碳排放的重要参考依据;合理有效地利用汽车年检数据可以为城市车辆尾气排放的精准分级管控、城市交通运输碳排放达峰的量化分析,以及城市交通源的污染物和CO2协同减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从国Ⅰ到国Ⅴ不同排放阶段汽油车的常规污染物CO、NOx和HC的排放水平下降非常明显,而对应的CO2排放水平差异不大;CO2排放因子随累计行驶里程、车龄、基准质量和排量的变化关系反映出,如果需要削减城市汽车碳排放水平,应鼓励使用基准质量小或者排量小的车辆,淘汰高油耗高排放的老旧车辆,鼓励公共绿色出行而降低单车活动水平,增加纯电动车辆优化车队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