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并带来了严峻的风险挑战。我国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气候变化的影响整体表现为弊大于利,而进一步增暖促使气候风险加剧。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风险,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中国保险行业聚焦极端气候事件及重点绿色产业,通过开拓和探索多种绿色保险产品为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从而推动气候变化保险应对创新发展。本文基于中国气候变化风险的态势及绿色保险服务的发展阶段,从极端气候灾害风险应对、重点区域防灾减灾示范技术、绿色低碳新技术赋能、绿色保险支撑等方面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碳达峰与碳中和成为世界发展趋势。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要在不到9年的时间内实现碳达峰并在其后30年内实现碳中和,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要锚定实现碳中和愿景,牢牢抓住"十四五"的关键窗口期,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并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让世界各国意识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在2020年向国际社会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在国家逐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势必会通过目标任务分解和细化落实到企业中。而油气生产企业不仅是能源的供应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因此面临的碳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但对于油气生产企业而言,积极开展碳排放管理,实现降碳减排,既是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切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薛进军 《环境保护》2021,49(8):9-14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增多,对人类社会造成的风险越来越大。本文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引起的环境污染、美国得克萨斯州暴风雪引起的大面积停电和能源供应链断裂、地震和海啸引起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而产生的能源短缺等事件入手,分析由极端天气等引发的环境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探讨后疫情时期如何应对气候危机和突发事件,建立安全稳定的能源系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结构调整。本文的主要观点:应当加强对气候风险和突发事件对环境影响和能源安全的研究,特别是对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安全性的研究,强化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与突发事件的能力;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高,由此引起电网波动风险增大,应当加强尽早研究传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轨及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推进分布式能源和电力数字化,灵活应对和减缓突发事件对能源供应链的冲击;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必将把能源结构从煤炭为主转变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应当充分认识这次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并在保证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能源转型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强化气候安全,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进一步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愿景。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必须加快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而碳排放交易制度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且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财政资金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完善的财政政策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支持现状、重点行业领域转型路径与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府转移支付视角,提出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带动引导作用,包括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支出结构、加强政府部门经费保障、加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重点技术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建立多元化支持方式,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产业基金,加强财政与绿色金融合作,优化价格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我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气候风险治理体系。其首要任务是在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框架下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世界各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发展现状以及英国和新西兰的范例,为我国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建立完善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最核心的依据;其次,建立适应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以及评估机制;再次,设立气候变化风险评估的中心协调机构,保障评估的高效性以及可靠性;最后,在未来的气候变化综合立法中将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化,从而为这一制度提供最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姜春兰 《环境保护》2023,(16):73-74
<正>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所达成的一项共识,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高校作为教育“高原”、科技”高峰“、人才“高地”的融合体,应主动增强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区域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 《环境保护》2021,49(8):15-19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许多地区可能面临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冲击,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城镇化提升背景下,将对我国水资源、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城市和农村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为小概率-高影响的“黑天鹅”风险、大概率-高影响的“灰犀牛”风险,我国未来应关注极端突发或长期累积产生的城市安全风险、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与移民风险、健康风险。对此应加强系统性规划,重视对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的综合评估,加强前瞻性的协同政策规划,提升全社会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意识,以确保国民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和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我国如何统筹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充分认识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困难和挑战。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碳达峰的任务艰巨,但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三是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四是要认真总结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已经初步实现碳达峰目标地区的经验。五是统筹碳达峰与碳中和,提早安排碳中和各项工作。六是统筹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非化石能源。七是统筹能源转型和发展转型。八是成立国家碳中和发展基金。九是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机制。十是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然而,我国碳中和路径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风险的差异。如何评估不同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尤其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经济损失评估对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指导信息。本研究基于参与CMIP6计划的BCC-CSM2-MR气候系统模式气候模拟资料,构建气候灾害经济损失函数,并预估不同SSPs情景下中国区域极端降水天气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显示,在高碳排放SSP585情景下,如没有适应能力的改善,中国极端降水事件的经济损失值将比排放量较低的SSP126和SSP370情景高,且这种趋势将逐渐扩大,在2090—2100年,年均直接GDP损失值可达2.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4.
正01/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02/中国明确2035年发展蓝图擘画生态环境保护愿景03/科学研究新成果发布,提升对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和生态红线认知04/首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庆祝活动在韩国举办05/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水"入海方案引发抗议06/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全球气象灾害频发07/欧盟实施《欧洲绿色协议》《欧洲气候法》,为绿色低碳目标护航08/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获关注09/拜登做出重返《巴黎协定》承诺10/世界各国须确保化石燃料的产量每年降低6%,方能扭转灾难性气候危机  相似文献   

15.
孔锋  王一飞  孙劭 《环境保护》2021,49(8):25-28
气候巨灾风险具有全球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特征,仅靠单个国家和地区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危机。气候巨灾风险防范对全球反饥饿、反贫困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梳理近40年来的全球气候巨灾,发现其呈现快速且剧烈的增加态势。近十余年来,气候巨灾风险的影响在全球风险格局中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人类最为重要的风险因素。面对当前气候巨灾的风险特征,本文从物理防御能力、社会防御能力和人文防御能力三个方面对当前的气候巨灾防御能力建设的特征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打造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全球机制的政策建议:一是建立应对气候巨灾风险的全球长效监测、预警、响应和学习机制;二是建立并完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建立并完善保险业的气候巨灾风险防范的参与机制;四是建立全球气候巨灾风险教育科研网络平台;五是建立气候巨灾风险应对能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21,(1)
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目前正瞄准2030年前碳达峰的战略导向,启动区域碳达峰的靶向研究。根据2016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分析,全国许多地方能源活动领域碳排放占全社会排放在80%左右,能源保障、能源消费水平亟需向高端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能力不强,"降碳"形势较为严峻。为此,笔者认为,各地应跑出"十四五"开局碳达峰工作"加速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候风险、损失损害及安全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在承担生态环境保护主体功能的同时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实现区内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及气候治理协同增效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从减缓和适应两个维度提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区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是确保全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基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安徽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建筑和交通领域低碳发展水平提升等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举措,分析了安徽作为发展中省份,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旺盛、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非化石能源发展条件受限、运输结构调整难度大等客观条件的约束下,推动碳排放尽早达峰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并围绕做好全方位碳达峰顶层设计、推动实施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建立健全碳达峰行动保障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安徽省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阔  许吟隆 《环境保护》2023,(22):38-41
气候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日益显著。洪涝、高温、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系统造成直接冲击,导致经济损失日趋严重。本文从适应气候变化的角度探讨国际典型城市应对洪水灾害的适应行动思路,并讨论了国内城市适应行动存在的不足,包括气候风险评估不够精细、与适应行动衔接不紧密,部门/领域适应行动与部门常规任务未有效融合,缺少对适应目标与成效的量化评估等。鉴于此,面对气候变化影响下城市洪涝灾害的严重胁迫,中国城市适应行动应从气候风险精细评估入手,量化适应目标,推进部门常规任务与适应措施的深度融合,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问题,在国际和国内都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本文从地方达峰与我国国际承诺的履行入手,介绍了我国碳排放达峰承诺、地方(城市)达峰承诺及现状以及实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列举了部分气候投融资支持地方达峰的实践案例,进而从金融监管当局、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各方的角色定位与作用着手,提出构建各方联合助推地方碳排放达峰的气候投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