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教育》2008,(10):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8,(12):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扳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9,(3):F0003-F0003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分步实施,在区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环境教育》2009,(2):F0002-F0002
人类要发展,社会需和谐,没有和谐生态,就不可能有和谐社会,更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规划到目标,从城市到农村,付之以具体行动。生态省(市、县)建设,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把辖区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环魔保护融八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推动,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主线,以"把握舆论导向、引导全民参与、促进社会和谐"为重点,主动作为,全面构建环保宣教工作大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先行。从垃圾分类、到节能减排,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厚植绿水青山理念到实现美丽中国梦……一系列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的提出和施行,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工作的引导、支撑和推动。强化环保宣传教育,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成在实效。今年以来,山东省积极适应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企业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企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重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与企业和谐的重要内容,是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环保企业只有将生态文明意识与环境保护责任全面地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进一步坚定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和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造福社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责任与追求     
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实际上是创造文明、建设文明的过程;环境保护发展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经济发展的历史,是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的传统文化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传承、丰富和发展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9.
正环境教育需求的产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更是将环境保护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在国家层面奠定了追求绿色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经济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体系完善、资源环境整体优良、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元市委把"生态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11.
系统易懂地阐释生态文明概念,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生态文明,以及在全球视野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过去传统的哲学思想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是具体的、可理解的、可操作的国家治理概念和术语。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包括: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构成,是中国国家治国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是国家环境与发展转型的整体性战略,其路径是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其关键手段和工具是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其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周波 《环境教育》2012,(12):49-49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作出部署。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环保系统更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高举绿色发展大旗,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基本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3]。  相似文献   

1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21,(1)
正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6.
赵莹 《环境教育》2013,(3):29-30
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着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公众的自发参与对环境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引导社会力量成为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课题。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可及性原则(即公共参与原则)至今已有20年,在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入深的发展。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交替之时,如何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党和政府部门的时代命题。一、动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多元主体社会共治是环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以&quot;绿色浙江&quot;为例,重点分析了其在组织结构上的独特性,处理和政府、企业之间关系的巧妙性和平衡性,还分析了&quot;绿色浙江&quot;在环境保护项目中经常运用的公众参与机制、圆桌协商机制、舆论倒逼机制和服务外包机制等。最后,文章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共治的实现路径包括两个方面:环保组织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公益人才的培养,地方政府则要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的具体操作程序,扩大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体参与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生态环境规划发展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深入发展,生态环境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同时起步。40年,来编制了9个五年生态环境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有层次、分类型、多样化的规划体系,规划理念、技术、方法取得了重大进展,规划实践探索丰富多样,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统领性作用。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九大确立了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统筹推进。在新的历史阶段,生态环境规划将进一步发挥基础性、统领性、战略性和创新性作用,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时代的崇俭消费模式到工业文明时代的高消费、浪费型消费、过度消费等不合理消费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破坏,能源、土地、淡水等资源性产品供给日益趋紧约束.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所具有的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责任消费等内在规定性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说明它是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居民消费模式.为了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突破消费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性供给紧约束之间的发展困境要求我们必须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三个层面构建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他山之石     
让生态文明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浙江的生态省建设理念已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制定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规划,加大生态省建设投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及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绿色CDP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