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引言 自从1976 年非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以来<1>,到现在已经有30 多年的历史, 非晶硅太阳电池是薄膜类太阳电池中最成熟,并已大规模生产的电池品种, 单条生产能力从1MW 提高到25MW~30MW<2>,低成本的非晶硅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随着太阳电池的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电池的要求越来越规范,非晶硅电池的工艺技术和封装技术不断在进步.  相似文献   

2.
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了21世纪前半期是人类能源结构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在这个变革过程中,光伏能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尤其是非晶硅太阳电池制造行业在能源发展的大潮中发展迅速,作为非晶硅太阳电池制造中的衬底材料透明导电膜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透明导电膜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国产化.实现非晶硅太阳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多家国内外导电膜制造企业生产的导电膜的性能做出比较分析,对透光率.绒度、电阻率等关键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实际生产中予以验证.找出对非晶硅太阳电池制造存在较大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制作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的过程中,EVA是重要的封装材料之一,在实际生产中EVA存在多种层压质量缺陷,其对于不同设备的适应性也存在差别。依照光伏组件耐候性要求,我们确定了EVA层压后满足的工艺条件交联度在75%-90%之间,与背板剥离强度≥20N/cm。针对我公司目前使用的EVA(进口)进行了各种参数的对比试验,找出了EVA适应公司不同厂家设备(国产)生产的工艺条件,极大地减少层压后电池组件存在的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海洋电场传感器中的全固态粉压型Ag/AgCl电极对的极差稳定时间长,无法满足快速部署、实时探测这一要求,系统阐述了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性能要求和制备工艺方法,对比了制备工艺的优缺点。综述了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的制备工艺优化以及改性方法,论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Ag/AgCl电极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Ag/AgCl海洋电场探测电极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从南开大学获悉,南开大学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并且具备了实现量产的能力。据介绍,运用该电池,每平方米每小时可发电55W.能满足一个家庭一天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太阳电池空间等离子环境下的功率泄漏特性参数。方法在地面模拟等离子环境下,测量太阳电池阵收集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计算模型估算太阳电池阵空间环境下的功率泄漏数值。结果太阳电池收集电流随偏置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发生收集电流突变现象,实际测试电流值大于100 mA,功率泄漏百分比大于14.3%。辉光放电伴随收集电流突变过程,等离子体鞘层从太阳电池的导体部分扩展到介质部分;收集电流突变发生后,测量电池暗特性,未发现明显损伤。结论针对未来高电压大功率太阳电池阵,应采用功率泄漏试验,检验其功率泄漏特性,建议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规避发生收集电流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7.
由于GEO轨道空间环境的特殊性,温度、辐照电子能量和束流密度等环境因素会对处于该轨道的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充放电效应造成影响,为掌握GEO轨道太阳电池阵静电放电影响规律,以航天器太阳电池阵为研究对象,对太阳电池阵机理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太阳电池阵静电放电试验电路,确定了太阳电池阵静电放电试验参数与试验程序,重点开展了一定电子能量和束流密度条件下环境温度因素对太阳电池阵静电放电特性试验研究,获得了环境因素对太阳电池阵静电放电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静电放电频率、放电电流幅值与环境温度相关,温度越高,放电频率越小,放电电流幅值相应减小,放电电流主要能量集中在10 MHz以下频段。研究成果可为航天器静电放电效应分析和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粉煤灰、石灰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料制备、成型、蒸压、低温焙烧、粉磨工艺制备的新型水泥既具有普通水泥的胶凝特性,又同时具有水化热低、后期强度高的特点,对过程工艺参数、物料配比对新型水泥的质量影响进行了研究,该工艺有望为粉煤灰在水泥行业的规模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Ce修饰Ti/PbO2电极,通过动态极化法、循环伏安法、快速电极寿命法对电极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该电极具有较高的析氧电位(2.11 V)和良好的电催化活性,预测电极使用寿命为2.3年.以苯酚为目标降解物,探讨了电极电催化性能,并考察苯酚初始浓度、电流密度、阳极材料、溶液温度、搅拌速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0.06 A·cm-2,pH=6.7,电极间距为2 cm,温度20℃,搅拌速度180 r·min-1,采用0.5 mol·L-1的Na2SO4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5 h后苯酚去除率达到95.5%.  相似文献   

10.
采用活性炭作为电极材料,通过涂层方法制备了活性炭电极,并构建了简易的电容去离子(CDI)反应装置。从吸附热力学(吸附等温线、热力学参数等)和吸附动力学角度,对所制备的CDI用活性炭涂层电极电容去离子脱盐的吸附理论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提高CDI脱盐效率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Na Cl溶液在活性炭涂层电极上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活性炭涂层电极吸附Na Cl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也进一步证明了活性炭电极对离子的吸附主要通过电场的静电引力作用,而非电化学氧化还原作用;CDI过程活性炭涂层电极电吸附Na Cl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传统锰和二氧化锰制备过程中单独电解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目前国内外在同槽电解制备金属锰和微粒二氧化锰方面已有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介绍了锰和二氧化锰的研究进展,电解液的制备方法、电极的制备研究以及最新同槽电解工艺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电解制备锰和二氧化锰工业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开发一种同槽双极锰电积清洁节能工艺,在同槽电解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发展清洁工艺,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对环境保护、水体治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CAST2000卫星太阳电池阵基板原子氧防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空间原子氧环境及其对航天器表面的损伤效应.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在型号原子氧防护工程化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情况."十五"期间,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利用纳米晶添加、物理气相沉积、溶胶-凝胶化学制备等方法研制了原子氧防护涂层,获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溶胶一凝胶化学制备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在大面积复杂表面涂覆的优点,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采用这种方法对太阳电池阵基板进行原子氧防护,已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抑制压电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寄生振动模态干扰,提出一种异形电极调控的谐振器新结构,并进行力–电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建模分析与参数优化。方法 基于压电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力–电耦合方程,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参数影响仿真分析,获得不同电极结构形状与敏感几何参数对应的谐振器阻抗特性及寄生振动模态干扰的影响规律,并对提出的异形电极调控谐振器几何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新型电极结构使得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导纳特性曲线更加平滑,相位波纹减少,无明显寄生谐振峰。参数优化所得框状电极宽度为6 μm、厚度为0.1 μm,谐振频率为1.727 GHz。结论 通过异形电极结构形状设计,可以实现对谐振器寄生振动模态的有效抑制,提升谐振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碳基复合电极制备和电Fenton降解4-氯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石墨-PTFE和活性炭-PTFE复合电极的制备工艺,并以4-氯酚模拟废水为对象,比较了石墨-PTFE和活性炭-PTFE复合电极的吸附和电Fenton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PTFE复合电极的吸附性能优于石墨-PTFE复合电极,而石墨-PTFE复合电极的电Fenton处理效果则明显优于活性炭-PTFE复合电极。在实验条件下,电Fenton反应时间为125min时,活性炭-PTFE复合电极的4-氯酚去除率仅为5.79%,而石墨-PTFE复合电极对4-氯酚的去除率高达94.48%。  相似文献   

15.
微米级空间碎片撞击太阳电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航天器太阳电池阵遭遇微米级空间碎片撞击后性能的下降程度。方法利用激光驱动飞片发射系统针对硅太阳电池开展系统的试验工作,对太阳电池机械损伤特性及伏安特性进行测试。利用ORDEM2000软件计算航天器所在轨道的碎片通量和速度。结合试验结果,计算航天器太阳电池阵因微米级空间碎片撞击引起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率。结果太阳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衰减率与溅射区直径呈二次函数关系,与表面污染率近似相等。未来5年天宫一号所在轨道航天器太阳电池因微米级空间碎片撞击引起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率为0.45%。结论利用该研究结果可以预计航天器太阳电池因微米级空间碎片撞击引起的最大输出功率衰减率,为航天器总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崔振邦  杜敏 《装备环境工程》2015,12(6):104-108,120
目的研究压粉法制备微型Sb/Sb2O3全固态pH电极,克服玻璃电极的不足。方法压粉法制备Sb/Sb2O3固体pH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研究电极表面成分分布与特征,利用电位法、循环伏安法、断电流法对所制备的电极性能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该电极的有效成分均匀分布于电极表面,电极活化时间小于200 s。在pH值为1.0~5.0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其响应斜率为-32.87 m V/pH。该电极具有良好的抗离子干扰能力和可逆性,循环伏安测试证实了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将该电极应用于溶液pH值的测量,与玻璃电极相比误差约为0.05,满足测量的需求。结论利用压粉法成功制备了Sb/Sb2O3固体pH电极。  相似文献   

17.
新型二氧化铅电极性能及掺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解-电镀法制备了新型Ti基聚四氟乙烯(PTFE)、F-共掺杂β-PbO2阳极(Ti/PTFE-F--β-PbO2)处理对甲基苯磺酸(p-TSA),确定了初始pH值为2、P-TSA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1和电流密度30 mA·cm-2是该种电极催化氧化p-TSA的优化操作工艺条件.在优化工艺条件下,Ti/PTFE-F--β-PbO2电极3h内的p-TSA降解率达到94.46%,TOC降解率达到了36.43%.结合SEM和XRD分析表征,探讨了新型Ti基聚四氟乙烯(PTFE)、F-共掺杂β-PbO2电极的掺杂机理,为该电极用于化工废水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热氧化工艺制备了不同掺锑量二氧化锡纳米涂层电极,对电极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掺锑量二氧化锡纳米涂层电极对对硝基苯酚电催化氧化降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掺锑量二氧化锡纳米涂层电极析氧电位均在1.70V(vs.SCE)以上,当掺锑量WSb/(WSn+WSb)为6.450wt%时,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最好,对硝基苯酚的电催化氧化反应属于电化学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石墨烯修饰电极能有效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简称MFC)产电性能并降低制备成本,而成为MFC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系统介绍了石墨烯及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阳极和阴极MFC、石墨烯材料的抗菌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深入探讨石墨烯修饰电极与MFC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协调MFC石墨烯修饰电极抗菌性及强化产电是今后石墨烯电极MFC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维电极固定床技术对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电极技术能有效的处理焦化废水,在槽电压为12V,液体催化剂量为1500mg/l,反应时间为60min,ph为3,CODcr去除率可达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