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空气质量指数法对2014年重庆市渝北区的主要空气污染物(SO2、PM10、NO2、O3、CO、PM2.5)的现状监测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4年城区内SO2、NO2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10、PM2.5测定值均超标。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匀,冬春季浓度较夏秋季高,出现明显的季节特征;空间分布上,两路空气质量优于空港。2014年渝北区环境空气中大部分污染物浓度均低于2013年和主城平均浓度,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渝北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5天,高于2013年和主城优良天数,影响渝北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为PM10、O3-8h、NO2。渝北区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受城市建设、产业结构、气象条件、交通尾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眉山市2008年至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眉山市空气质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SO2日变化呈明显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0时左右;②NO2 、PM10日变化呈W型,NO2最低值出现在15时左右,最大值出现在21时左右;PM10小时浓度峰谷值较NO2延后2小时左右;③SO2、NO2 PM10月均浓度呈V型变化,各污染物夏季浓度最低,冬季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雅安市4个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雅安市2009~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动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PM1 0和SO 2浓度呈下降趋势,NO2浓度在2013年略有上升;年内变化显示,各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污染最严重,污染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间变化显示,SO2浓度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各监测点位SO 2浓度随年限均呈下降趋势。NO 2和PM 10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雅安空气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程度得到了明显缓解,空气质量逐渐改善,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环境空气监测资料,采用Da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m秩相关系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宝鸡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研究了宝鸡市2007—2013年间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7—2013年宝鸡市满足二级空气质量的优良率均达到了85%以上;宝鸡市大气中的PM10污染物指数最高,其次是SO2,最后是NO2;2007—2013年,宝鸡市NO2、SO2的浓度分别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但变化效果不显著,污染指数最高的PM10呈现下降趋势,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结果,分析了珠三角地区SO2、NO2、O3和PM10浓度的年、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7年来,珠三角地区SO2、NO2和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61.7%、17.4%和24.3%,O3浓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12.5%,总体而言,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湿季(4~9月)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干季(10月至翌年3月),各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均呈双峰型,SO2、NO2和PM10峰值浓度出现在12月和3月,O3峰值浓度出现在10月和5月;SO2、NO2和PM10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广佛地区,O3浓度在外围郊区呈现高值,各部分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中部经济核心区一次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和政府治理是驱动一次污染逐年好转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对VOCs排放控制相对薄弱,VOCs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二次污染(尤其是O3污染)加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5年-2014年安阳市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采用Daniel趋势校验法对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污染物,探讨影响空气质量变化的因素,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综合治理措施.结果表明2005年-2014年安阳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60,属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为SO2,冬季污染较重,呈现尘污染与煤烟型污染特征;大气污染物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西北工业区污染较重;总体上,综合污染指数、SO2、PM10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NO2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泸州市城区近年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对泸州市城区2004-200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泸州市城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平均空气污染指数为80,空气质量优良率在72.33%以上。空气质量有逐步好转的趋势,SO2和PM10年平均浓度明显下降,NO2略有上升。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不均匀,SO2与PM10夏季浓度较低,冬季较高,NO2浓度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兰田宪桥、小市上码头污染物浓度总体上高于忠山环监站。  相似文献   

8.
基于武汉市1990—2014年空气污染物(SO2,NOx/NO2,TSP/PM10)年均值浓度数据,采用Daniel趋势检验和空间统计方法研究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研究发现武汉市近20年SO2浓度变化平稳且满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而氮氧化物(NOx/NO2)浓度显著上升并超过标准限值,颗粒物(TSP/PM10)浓度虽然有下降趋势,但依然未达到标准限值。武汉市近10年SO2污染空间变化最明显,重污染区域由城区向郊区转移;NO2污染空间差异最显著,二环线内监测点NO2浓度一直高于二环线外且平均高9.2%,而二环线内监测点SO2、PM10浓度低于二环线外。  相似文献   

9.
根据榆林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2001~2010年间榆林城区空气质量污染特征和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榆林市城区的SO2、NO2和颗粒物污染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2010年间,SO2和PM10的季节性污染特征较明显,SO2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PM10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春季沙尘常发期的3~6月,NO2浓度全年均无超标,季节性变化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4年徐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SO2,NO2,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逐日监测资料及同期徐州市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徐州市空气质量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探讨了SO2,NO2,PM10和PM2.5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徐州市空气质量以良和轻度污染为主,夏、秋季的空气质量好于冬、春季,冬季空气质量最差;较大的降水量过后,空气质量类别为优或者良,降水量较小时,污染物去除效果不明显;风速越大,越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雾和灰霾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推动京津冀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采用2003—2012年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市API日报数据、气象数据、PM10、SO2、NO2年均浓度值,对比分析其大气污染特征、首要污染物及变化趋势。进一步结合已有环保政策及各市污染排放强度、单位产值能耗及NOx排放量探讨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结果表明:近十年空气质量为天津(优于)>石家庄(优于)>北京,且API存在明显季节变化规律(夏季低;春、冬季高),在显著性水平p<0.05时,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与API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Daniel趋势分析表明2003—2012年北京(PM10、SO2、NO2)、天津(PM10、SO2、NO2)、石家庄(PM10)三市空气质量指标呈好转趋势;石家庄市SO2、NO2年均浓度值有所下降,但趋势不明显;近十年北京、天津、石家庄首要污染物是PM10,实质上是PM2.5;今后控制SO2排放的工作重点在于加大天然气及清洁能源对煤炭替代、提高能源效率,而不同城市控制NOx排放的工作重点不同,北京市重点在于治理交通污染源;天津、石家庄重点在于加大工业脱硝力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合肥地面紫外辐射及环境空气质量观测资料,分析了晴天状况下9-15时逐时紫外线辐射强度与对应时段的PM10、PM2.5、SO2、NO2、O3、CO这6种污染物浓度及空气质量指数(AQ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下,紫外线辐射强度与PM2.5、PM10、AQI存在较好的负相关,与PM2.5的相关系统可达-0.72,而与SO2、NO2、O3、CO的相关性较差;与PM2.5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日变化,PM2.5/PM10越大,相关性越好;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度污染可使紫外辐射衰减32%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典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取北京市、兰州市、乌鲁木齐市、青岛市、武汉市、深圳市这六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2013年六个城市的SO2、NO2和PM10浓度数据,计算出区域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并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六个典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从优至差排列依次为深圳、青岛、武汉、北京、兰州、乌鲁木齐;六个典型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为PM10,SO2的污染负荷呈下降趋势,NO2的污染负荷呈上升趋势;各城市的空气质量整体呈现好转趋势,表明大气治理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2006─2010年环保重点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利用2006─2010年全国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分析了大气ρ(SO2)、ρ(NO2)和ρ(PM10)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看,ρ(SO2)和ρ(PM10)呈下降趋势,ρ(NO2)变化不显著.从季节变化看,ρ(SO2)、ρ(NO2)和ρ(PM10)均呈冬季高、夏季低的特征.从浓度谱分布看,全国大气中ρ(SO2)、ρ(NO2)和ρ(PM10)分别集中在0~0.150、0~0.100和0~0.250 mg/m3范围内,ρ(SO2)和ρ(PM10)谱峰区间逐渐向低浓度范围偏移,高浓度事件逐渐减少,表明SO2和PM10污染得到较明显的控制,而ρ(NO2)谱峰变化不大.从浓度变化看,山西ρ(SO2)、ρ(NO2)和ρ(PM10)下降最明显,年变化率分别为-11.2、-3.6和-14.2 μg/m3;青海ρ(SO2)、山东ρ(NO2)和ρ(PM10)的上升趋势最明显,年变化率分别为4.4、2.7和4.5 μg/m3.   相似文献   

15.
根据峨眉山市2009~2013年环境空气的监测资料,采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PI)等评价方法,分析了峨眉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峨眉山市城区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和PM10)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0.08和0.10mg·m-3),但逐年上升;不同监测点中,二水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最低。(2)空气污染物月均浓度3~7月下降,7月为最低,8~12月逐渐上升。(3)城区大气API介于67~73之间,空气质量级别为II级,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城区环境大气的首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整理2014—2018年北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分别从年际间、交通流量较大的监测点间的污染物浓度指标变化分析空气质量.结果表明:2014—2017年,除O3外,PM2.5,PM10,SO2,NO2,CO浓度指标值均呈下降趋势,2018年各指标变化不明显;2014年、2015年奥体中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2016年、...  相似文献   

17.
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原市2003年-2013年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为依据,分析了其季节、年度变化特征和外源输入的影响。2013年污染物的季节变化显示,SO2在冬季较高是受采暖排放影响;PM10在春季由于扬尘使其浓度最高。2003年-2012年间SO2和PM10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仍较严重。重污染天气受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的气团影响。太原市城区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已超过大气环境容量,其中主要是工业排放。对重点工业企业搬迁的方向也将对太原市空气质量改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长兴县城区空气自动站2007—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SO2、NO2浓度年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PM10浓度年均值波动较大,2013年出现较大幅度回升。SO2、NO2和PM10浓度日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2014年与2007年SO2、NO2和PM10浓度的日均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证明长兴县城区的空气质量好转明显。初步分析了长兴县城区空气质量变化与长兴县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近6年(2005-2010年)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乌鲁木齐市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和空气质量分级特征。结果表明:近6年来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并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SO:和PM10年均浓度超标但整体呈下降趋势,N02浓度达标但逐年升高。冬季(1月、12月)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显著增加,空气质量达标率由2005年的4.8%提高到2010年的24.2%;同期,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则由21%降低至3.2%。PM10是乌鲁木齐市冬季出现频数最高的首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20.
利用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4城市2007-2009年大气细粒子PM2.5及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的观测资料,分析了4城市大气细粒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城市大气细粒子PM2.5污染很重,年均浓度平均值超过美国大气细粒子PM2.5年均浓度标准4倍左右;4城市PM10、SO2的年均浓度呈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