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600MW机组脱硝系统在运行中发生锅炉侧脱硝系统供氨流量下降、供氨压力下降、脱硝出口氮氧化物含量上升的异常现象,主要原因是采用碳钢管做为供氨管道,导致铁的氧化物杂质堵塞了供氨系统阀门门芯,而冬季过低的环境温度影响了氨气流量是杂质在门芯等位置积存的诱因,通过更换氨管道材质并对供氨管道加强保温解决了异常现象,保证了脱硝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锅炉脱硝系统常见问题,通过试验摸清了锅炉负荷、烟气含氧量、在线监测等因素对脱硝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基于氨逃逸动态目标值的脱硝控制理念,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出满足各种工况条件的氨逃逸浓度经验公式,并应用于DCS自动控制系统,在保持脱硝系统现有硬件配置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了持续、稳定、经济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
某600MW燃煤机组脱硝系统运行中发生一起供氨中断导致烟气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的环保异常事件。通过对相关操作、数据曲线分析,认为与异常机组共用同一氨站区的另一台机组进行氨气泄漏试验时系统未隔绝严密,造成氨气用量短时间快速大幅增加是该次异常的直接原因;备用设备维护不到位导致需要紧急投运时不能投运、液氨蒸发器液氨入口门不具备流量调节功能是导致异常发生的设备原因;有关人员对环保设备和相关试验重视不够、检查不认真,是该次异常的管理原因。相关经验可为同类型环保设施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工业烟气SCR法脱硝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窑炉。氨是SCR脱硝工艺中普遍使用的还原剂,其制取的工艺主要有液氨制取、氨水制取、尿素制取等。安全性要求高的系统一般采用尿素制氨法。尿素热解制氨是应用较多的一种工艺,其热解风的制取也有多种方式。文章介绍了尿素热解制氨工艺中热解风的制取方式。  相似文献   

5.
催化剂是SCR烟气脱硝技术的核心,其成本占整个SCR烟气脱硝系统投资成本的40%甚至更多。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决定了SCR烟气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氨逃逸量、SO2/SO3转化率、系统压力、电能消耗、还原剂消耗等,一般工业应用的SCR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为2.4万小时,逾期需要及时更换或进行再生。文章介绍了SCR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SCR催化剂再生技术的发展前景,并列举了催化剂再生技术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6.
SCR烟气脱硝系统中的流场与喷氨格栅设计,是影响系统主要技术指标的关键环节,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方法建立计算模型,对某企业的锅炉烟气脱硝反应器进行模拟研究和工程设计,实践证明,该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能够满足烟气脱硝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计算结果对工程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对同类工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艺(SCR)是一种高效的烟气脱硝技术。本文介绍了SCR工艺的脱硝原理、三种布置方式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三种布置工艺工业化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并对SCR工艺在脱氮效率、投资与运行费用、系统复杂性、氨泄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燃煤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的推进,脱硫脱硝工艺过程中氨逃逸现象逐渐引起了重视。为此,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举办了"环境科创在线"论坛,以"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氨的使用与排放控制技术"为主题,研究探讨了氨在烟气治理技术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氨逃逸问题现状、管理要求、技术解决方案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政策实施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氮氧化物是煤电机组超低排放中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然而,受现有氮氧化物排放监测和喷氨控制技术的精度、反馈时效等因素的限制,为提高脱硝效率保证性,电厂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过量喷氨现象,未完全反应的氨进入大气后可能造成二次颗粒物增加。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回顾了我国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和治理措施的演化及实施效果,对煤电机组氨排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在推进氮氧化物超低排放过程中应开展脱硝过量喷氨现状调研,鼓励企业开展脱硝系统优化,加强复杂烟气环境下氨监测技术研发,完善脱硝氨逃逸日常环境监管,推动氨排放全生命周期转化规律基础研究和大气环境效应评估,进一步提升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政策实施的综合环境效益,也对其他行业超低排放政策推进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50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的特点和区域性燃煤的工业特性,在SNCR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烟气量5.8×10~5Nm/h,初始NO排放浓度390~900mg/Nm,脱硝后NO排放浓度≥156~360mg/Nm,氨逃逸浓度≤8mg/Nm,还原剂(25%氨水)消耗量632kg/h,脱硝效率≥65%,系统可用率98%的SNCR烟气脱硝系统。对5000t/d熟料水泥窑炉SNCR烟气脱硝系统的性能参数、工艺流程、主要组成部分和分散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及说明,此工艺可为国内水泥行业烟气脱硝工程的改造、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实现低成本稳定脱硝,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为使某焦化企业的焦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数值符合GB 16171—2012中特别排放值要求,在烟气外排前新建一套"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氨法脱硫"系统。针对企业情况,确定了"脱硝—换热—脱硫"的基本方案及具体工艺流程。改造后运行数据表明,利用该系统进行烟气脱硫脱硝后,烟气中SO2、NOx及颗粒物排放达标,SO2、NOx减排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是目前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技术。本文介绍了锅炉炉后脱硝系统的布置位置及工艺条件、已经工业化的氨选择性高温还原钒催化剂的特点,以及近年来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现状。指出我国脱硝催化剂应提高还原剂的选择性,开发新型低温催化剂应重点考察烟气中的水、二氧化硫及硫酸氢铵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燃煤工业锅炉脱硝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环保项目,介绍了国内水泥炉窑的脱硝现状,以及现有的脱硝工艺及优缺点;提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工艺作为水泥企业的首选工艺,具有脱硝效率高、氨逃逸率低、设备成本及运行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将成为水泥脱硝技术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目前以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技术为主。在超低排放的要求下,脱硝系统普遍采用的提效措施是改善流场、加强混合效果,并加装第三层催化剂(原设计2层)。其中,通过CFD技术对流场进行优化设计是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合理的导流板、整流格栅、喷氨格栅、混合器的设计,提高催化剂入口烟气流速均匀性、氨气分布均匀性、降低整体系统阻力。文章对CFD技术做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CFD在SCR脱硝系统优化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660MW燃煤机组尿素催化水解制氨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解器产氨量及尿素水解率两项关键性能参数,并从氨逃逸、烟气流量、脱硝入口氮氧化物(NOx)浓度及出口NOx浓度四方面分析对水解器产氨量测试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尿素溶液储罐液位及储罐内径变化量对尿素水解率测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某电力公司4号600MW机组烟气脱硝超低排放改造中,应用烟气高效脱硝一体化技术,采用特殊布置SCR反应器和高效催化剂,利用计算机流场分析优化烟道的设计、喷氨及混合装置,实现烟气脱硝的超低排放,同时控制飞灰、SO_3、氨逃逸等含量,避免对下游的脱硫、除尘设备产生不利影响而降低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17.
结合西安西京公司1200t/h生产线烟气脱硝技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及调试,介绍了SNCR工艺的运行特点,总结出还原剂、氨氮比、喷枪安装位置及数量、喷氨量等工艺参数的合理规范及控制方法。调试运行证明,在合理的设计范围内,其整体运行情况良好,系统的脱硝效率可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ESNCR(增强型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在某FCC(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硝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叙述了ESNCR技术在原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上的改进,指出ESNCR技术具有经济性高、反应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等优势。分析了喷氨后、喷氢后以及降温后2~#锅炉烟气中NO_X含量的变化情况,应用实践表明:在适宜温度及采用低氮燃烧的条件下,烟气中NO_X维持在约100mg/Nm~3,脱硝效果显著。验证了低氮燃烧改造和ESNCR脱硝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已成熟应用于玻璃窑炉脱硝工艺。文章介绍了SCR脱硝工艺的核心V_2O_5-WO_3/TiO_2蜂窝催化剂应用方案的设计要素,并列举了典型工程实例的设计方案,进行催化剂性能分析。设计要素包括催化剂节距的选择、体积用量及元件长度的计算、催化剂层数、模块布置和最低喷氨温度等。通过催化剂性能分析,得出结论:脱硝效率与烟气流量及入口NO_x浓度成反比,而与NH_3/NO_x摩尔比成正比,NH_3/NO_x摩尔比的增高会加大氨逃逸;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烟气温度与脱硝效率及SO_2/SO_3转化率均成正比;烟气流量的增大和催化剂化学使用时间的延长,导致了催化剂压降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是燃煤锅炉最有效的烟气脱硝技术,NH3/NOx混合效果是该技术工程设计时遇到的难点之一。QI^2-SCR技术在“主动利用不均”理念的指导下,开发了关于喷氨格栅的专利技术,充分发挥了有限体积催化剂的性能,在较小氨逃逸率的前提下,实现了较高的脱硝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