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MoS2/泡沫镍电极,在此基础上,通过原子掺杂的方式制备了Rh-MoS2/泡沫镍复合电极,运用多种手段表征了电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比较了掺杂Rh前后MoS2/泡沫镍电极对对氟苯酚(4-FP)的催化还原效果,探讨了4-FP的降解机理。表征结果显示:Rh的掺杂促进了2H相MoS2转变为1T相MoS2,改善了MoS2的催化性能;在0.05 mol/L的Na2SO4溶液中,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Rh-MoS2/泡沫镍的过电位和Tafel斜率分别为190.3 mV和70 mV/dec,远低于MoS2/泡沫镍。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位-1.3 V、初始pH 3.3、温度293 K的条件下,电解180 min后,Rh-MoS2/泡沫镍复合电极对4-FP的去除率为96%;Rh-MoS2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泡沫镍负载TiO2电极,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RD仪对其表面形貌、颗粒大小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负载TiO2的泡沫镍电极为阳极,Pt电极为阴极,建立光电催化体系,对废水中的农药敌百虫进行降解.当采用浓度0.02 mol/L的NaCl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初始废水pH为6.0、电流密度为2.5 mA/cm2、降解时间为120 min时进行光电催化反应,模拟敌百虫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81.8%.  相似文献   

3.
钯负载泡沫镍电极电化学还原水中三氯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非电沉积法制备了钯负载泡沫镍电极,运用SEM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其阴极、铂丝为阳极进行了电化学还原三氯乙酸的研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三氯乙酸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和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钯负载泡沫镍电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储氢性能;以20 mmol/L硫酸钠为电解质,在电解温度为20℃、钯负载量为4.5 mg/cm~2的条件下恒流(10 mA)电解240 min,三氯乙酸降解率达99.76%,氯原子脱除率达73.86%;三氯乙酸的电化学还原反应过程以及三氯乙酸上未脱除氯原子浓度的变化均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三氯乙酸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逐个脱除氯原子。  相似文献   

4.
Ti_5O_9-Ti_4O_7电极电化学处理2,4,6-三硝基苯酚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压片-烧结法制备了Ti5O9-Ti4O7电极,采用XRD和SEM技术对Ti5O9-Ti4O7电极进行了表征。以自制的Ti5O9-Ti4O7电极为阳极,电解处理含2,4,6-三硝基苯酚(TNP)的模拟废水,考察了电流密度、电解质质量浓度、废水p H、废水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和TNP降解率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该电极的主要成分为Ti5O9,并含有部分Ti4O7;该电极的比表面积较大。Ti5O9-Ti4O7电极电解处理含TNP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20 m A/cm2、电解质Na2SO4质量浓度6.0 g/L、废水p H为7、废水温度30℃。在此最佳条件下电解反应180 min后,COD去除率为90.6%,TNP降解率为93.9%,表明Ti5O9-Ti4O7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和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Nation(商品名,杜邦公司生产的一种聚四氟乙烯阳离子交换膜)的成膜作用,将纳米TiO2和碳纳米管同时负载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碳纳米管-纳米TiO2/Nafion修饰电极,研究了对苯二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玻碳电极相比,该修饰电极在对苯二酚的0.1 mol/L H2SO4溶液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光电催化氧化法脱色处理刚果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涛  徐霞  邓丽娟  曲美洁  吴君  李鑫 《化工环保》2014,34(6):515-519
采用阴极还原法制备了泡沫镍负载纳米ZnO(ZnO/Ni)电极,采用SEM和XRD技术对ZnO/Ni电极进行了表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ZnO/Ni电极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对模拟刚果红染料废水进行了光电催化脱色处理。考察了催化工艺、电解质种类及浓度、初始废水pH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刚果红降解率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 制备的纳米ZnO呈六方晶系结构,平均粒径为23.6 nm。实验结果表明,当外加电流为1.0 mA时,在初始刚果红质量浓度为30 mg/L、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050 mol/L、初始废水pH为5、反应温度为50 ℃的条件下,光电催化反应60 min后,刚果红降解率为86.36%,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56%和92.86%。  相似文献   

7.
水稻秸秆生物炭-过硫酸盐去除水中p-硝基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了多种生物炭,运用BET和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生物炭-过硫酸盐体系对水中p-硝基酚的去除效果。与热解温度和时间相比,供氧量对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足氧条件下的活化性能显著降低;500℃缺氧条件下热解1 h制备的生物炭(RS500-1)对过硫酸盐具有良好的活化性能,可以实现p-硝基酚的高效去除,生物炭与过硫酸盐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初始溶液pH和反应温度对p-硝基酚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小;在RS500-1投加量1.0 g/L、过硫酸盐投加量5 mmol/L、反应温度25℃、不调节初始溶液pH的优化条件下,240 min时p-硝基酚的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涂覆—热分解法与电沉积法制备了β-PbO_2/α-PbO_2/SnO_2-Sb2O3/Ti复合电极(PbO_2复合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线性极化法(LSV)和加速寿命试验对电极进行表征。将PbO_2复合电极用于处理甲苯二胺(TDA)废水,考察了电解质浓度、电流密度对TDA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α-PbO_2呈梭状,β-PbO_2呈花菜状,多层结构的PbO_2电极利于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和活性;PbO_2复合电极的析氧电位(1.9 V)明显高于TDA的氧化电位(1.28 V),其使用寿命长达486 d;在电流密度为60 m A/cm2、Na2SO4质量浓度为10 g/L、电解时间为240 min的条件下,对COD为4 791.74 mg/L、TDA质量浓度为486.4mg/L的废水进行处理,TDA去除率高达97.3%,COD去除率可达88.1%。  相似文献   

9.
在旋转填充床(RPB)中,采用O3-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彩涂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25℃、气体流量为150 L/h、液体流量为30 L/h、初始p H为7、反应时间为5.0 min、Fe2+浓度为0.10 mmol/L、H2O2浓度为1.0 mmol/L、RPB转速为1 000 r/min的条件下,彩涂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9.7%,比非超重力O3-Fenton体系的处理效果高出60.0百分点。表明超重力技术对O3-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彩涂废水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双酚A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的检测双酚A的电化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裸玻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明显提高了双酚A的氧化电流;当外加电压为0~1.0 V、扫描速率为100 mV/s、缓冲溶液pH为5时,双酚A浓度分别在0.05~10.00μmol/L和20.00~100.00μmol/L的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3μmol/L。采用该修饰电极对实际试样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7%~104%。  相似文献   

11.
采用O3氧化法和O3-H2O2氧化法去除水中的聚丙烯酰胺(PAM),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O3质量浓度、n(H2O2)∶n(O3)和溶液pH对PAM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3氧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O3质量浓度22.6 mg/L、溶液pH 8.5,O3-H2O2氧化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时间10 min、O3质量浓度22.6 mg/L、n(H2O2)∶n(O3)=0.1、溶液pH 8.5;在最佳操作条件下,O3氧化和O3-H2O2氧化均可有效降低PAM溶液的黏度和PAM质量浓度,但对COD的去除效果不佳,黏度可降至和蒸馏水相近,PAM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而COD的去除率分别约为15%和28%;O3-H2O2氧化后的PAM比O3氧化后的PAM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两种氧化预处理方法均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曾钰  杨再福 《化工环保》2012,32(1):85-89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三甲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进行改性,改性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对Cr(Ⅵ)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改性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加入量为3.2 g/L、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240 min、溶液pH为2的条件下,对初始Cr(Ⅵ)质量浓度为20 mg/L的K2Cr2O7溶液进行吸附实验,Cr(Ⅵ)吸附量可达5.69 mg/g,Cr(Ⅵ)去除率为91%.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加拿大一枝黄花纤维素对Cr(Ⅵ)的吸附以液膜扩散为控制步骤,反应过程符合Boyd液膜扩散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95 47.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电解—Fenton氧化—絮凝组合工艺处理油田压裂废水,优化了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废水pH 3.0、铁屑加入量1.5 g/L(铁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1∶1)、微电解时间80 min、Fenton氧化时间120 min、H2O2加入量940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入量120 m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废水后,COD由3 116.0 mg/L降至681.3 mg/L,总COD去除率达78.1%,3个工段的COD去除率依次为33.1%,37.9%,7.1%,出水水质满足现场回注标准(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该组合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远优于单独微电解、Fenton氧化或絮凝工艺,且方法简单易行、药剂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4.
UV/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处理含酚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UV/Fenton氧化-混凝联合工艺对模拟苯酚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UV/Fenton预氧化程度和混凝处理条件对模拟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凝处理,COD去除率仅为14.1%;当UV/Fenton预氧化处理过程中H2O2的质量浓度为150~300mg/L时,废水的混凝性能可提高1.5倍以上;当H2O2质量浓度为450mg/L、光反应时间为30min时,采用UV/Fenton氧化一混凝工艺联合处理后COD去除率达82.7%。苯酚废水采用UV/Fenton预氧化处理后,进行混凝处理过程的适宜pH为6.5,混凝剂Fe^3 的适宜质量浓度为500mg/L.  相似文献   

15.
胡菲菲  邵庆国 《化工环保》2013,33(2):119-122
对微波辅助Fe-H2O2联合处理罗丹明B废水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废水pH、H2O2加入量、铁粉加入量、初始罗丹明B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罗丹明B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mg/L的罗丹明B废水,当加入50mg/L铁粉、10.0mL/LH2O2,反应12min后,罗丹明B去除率达到98.7%,并且拓宽了反应的pH范围。  相似文献   

16.
Ozonation, combined with the Fenton process (O(3)/H(2)O(2)/Fe(2+)), was used to treat matured landfill leach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enton molar ratio, Fenton concentration, pH variance, and reaction time were evaluated under optimum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he optimum removal valu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color, and NH(3)-N were found to be 65%, 98%, and 12%, respectively, for 90 min of ozonation using a Fenton molar ratio of 1 at a Fenton concentration of 0.05 mol L(-1) (1700 mg/L) H(2)O(2) and 0.05 mol L(-1) (2800 mg/L) Fe(2+) at pH 7. The maximum removal of NH(3)-N was 19% at 150 min. The ozone consumption for COD removal was 0.63 kg O(3)/kg C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treatment of stabilized leachate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other treatment processes, such as ozone alone, Fenton reaction alone, as well as combined Fenton and ozone. The combined method (i.e., O(3)/H(2)O(2)/Fe(2+)) achieved higher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COD, color, and NH(3)-N compared with other studied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Fenton体系Fe(Ⅲ)累积和pH适用范围过窄等缺点,采用羟胺(HA)强化的HA-Fenton体系,以对氯苯酚(4-CP)为目标污染物进行降解实验,考察了Fe(Ⅱ)投加量、H2O2投加量、HA投加量和溶液pH等工艺条件对4-CP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Fenton体系适用于酸性和弱酸性条件,最佳pH范围为3.0~4.0;在溶液pH为3.0、Fe(Ⅱ)投加量为5.0 μmol/L、H2O2投加量为0.4 mmol/L、HA投加量为0.20 mmol/L的最适条件下,反应10 min, 4-CP去除率达64.25 %。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UV-Fenton试剂氧化法、次氯酸钙氧化法和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模拟聚合物驱废水,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废水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废水pH为7、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UV-Fenton试剂氧化法适宜的H2O2加入量为1 mmol/L,n(H2O2)∶n(Fe2+)=10,处理后废水降黏率达65.7%;次氯酸钙氧化法适宜的次氯酸钙加入量为500 mg/L,处理后废水降黏率达81.7%;二氧化氯氧化法适宜的二氧化氯加入量为100 mg/L,处理后废水降黏率为40.9%。3种氧化法对模拟聚合物驱废水的降黏率大小顺序为:次氯酸钙氧化法>UV-Fenton试剂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  相似文献   

19.
陈雷  贺磊  王伟  杨娇 《化工环保》2017,37(2):212-217
采用臭氧氧化-三维电极电解联用技术深度处理造纸废水,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法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并探讨了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废水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电极间距1.5 cm、电流密度9mA/cm~2、臭氧曝气量15 mL/min、活性炭填充量22 g/L、反应时间60 min,该工艺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3.70%;臭氧氧化-三维电极电解联用技术对废水中COD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臭氧氧化和三维电极电解间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Fenton试剂氧化法预处理含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废水。大孔树脂吸附工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以树脂NDA88为吸附剂,废水pH为2。NDA88经过10批次的连续使用,COD去除率基本稳定在58%左右,脱附率可达96%以上,吸附后废水COD为12 000 mg/L左右。Fenton试剂氧化工段的最佳实验条件为:H2O2加入量70 mL/L,n(H2O2):n(Fe2+)=4,废水pH 4。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Fenton试剂氧化工段COD去除率达65%,处理后废水COD为4 20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