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大体积进样技术分析一组苯基脲类和三嗪类除草剂多残留的简便方法.苯基脲类除草剂广泛地应用于农作物田间杂草的防治,如异丙隆.三嗪类除草剂也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莠去津就是一例.这两类除草剂都曾在饮用水中检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对环境中除草剂以及其它化学药物残留的毒性作用关注程度的增加,实现对饮用水以及食物中这些物质的准确检测的需要显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3.
《环境化学》2002,21(6):604-607
在英国 ,对于饮用水中某些除草剂的规定浓度或值 (PCV)是由供水法规 (水质标准 )来确定的 ,它的限量是 0 1 μg·l- 1 .理想的方法是 ,分析方法的检测限是限量的 1 0 %到 2 0 % ,即 0 0 1 μg·l- 1 到0 0 2 μg·l- 1 .而本方法可以获得更低的检测限 .对水中除草剂的标准检测方法一般包括液 液萃取或固相萃取 (SPE) ,然后用重氮甲烷或五氟溴苯 (pentafluorobenzylbromide)衍生化 ,最后用气相或气 质分析 .本文建立了一种确认的分析方法 ,即液 质联用的方法 ,来分析饮用水中除草剂农药 ,此方法不…  相似文献   

4.
刘清明  叶芳挺 《环境化学》2013,32(3):529-530
草甘膦(Glyphosate,N-磷酸甲基甘氨酸)是由美国孟山都公司开发的除草剂,又称镇草宁、农达(Roundup)、草干膦、膦甘酸.它是一种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因其高效、低毒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由于使用量的逐年增大,由草甘膦引起水污染,植被破坏,牲畜中毒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加.所以新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中,增加了草甘膦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根据欧盟98/83/EC饮用水法案要求,作为饮用水中污染物的中性除草剂必须进行监测.现行法规要求所有的除草剂检测限为25 ng.L-1.对于中低端三重四极杆质谱要满足此检测限要求,需使用离线富集柱进行大体积水样(典型体积大于1 mL)富集,然后再洗脱富集物用分析型HPLC色谱柱进行分离.  相似文献   

6.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饮用水水质指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一般利用各指标合格率评价饮用水水质,由于指标繁杂,不利于消费者了解水质整体概况,也不利于对外发布公报。本文建议采用水质指数法来对饮用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本文介绍了目前采用的水质指数的不同评价方法,综述了不同的水质指数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根据我国国情,对我国城市供水的饮用水水质指数进行了修正,首次在水质指数中增加了超标项目“惩罚项”。修正后的饮用水水质指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从整体上对饮用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环境化学》1995,14(2):174-175
环境中除草剂/杀虫剂的检测分析难度很大.Waters可提供对除草剂/杀虫剂进行化合物鉴定的全套设备和方法,用三官能团C_(18)Sep-Pak小柱,Nova-Pak分析柱,以及Integrity System可对除草剂/杀虫剂进行批量浓缩,并可很容易地从复杂化合物中进行分离和检测,以超高灵敏度进行化合物鉴定.由于IntegritySystem是结合了PDA和MS先进功能的HPLC系统,因此成为分析水中污染物的利器.用SPE(固相萃取)技术进行痕量分析世界各国政府相继降低饮用水中污染物的允许浓度,如欧共体(EEC)饮用水的分项指标为0.1μg/1,点体指标只有0.5μg/l.对如此低的含量进行分析,只能使用SPE技术进行浓缩.SPE可离线进行,也可  相似文献   

8.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  倪子钧  李兆兴  宋磊  鲍佳  张惠文 《环境化学》2020,39(5):1356-1367
磺酰脲类除草剂属于高效、低毒、高选择性的新型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田间杂草的防控,其用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其微量的除草剂残留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除草剂残留有望成为一种修复污染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筛选出的能够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菌株的来源和所属微生物类群,以及除草剂降解酶的研究进展,此外,对相关微生物对不同除草剂的降解途径也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为后续寻找高效的微生物降解菌种及利用基因工程法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水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化学》2011,30(4):899-900
莠去津(Atrazine)是一种三嗪类除草剂,又名阿特拉津.已知莠去津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莠去津污染是普遍而又危险的环境问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水质中莠去津的限量为0.002 mg·L-1.常规HPLC检测时,需对样品进行有机溶剂液液萃取或者大体积离线固相萃取,前处理较复杂,且所需样品量较大.  相似文献   

10.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基因流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基因流及其安全性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亲和性为依据的抗性基因流的评估方法;同时以时间关系序列、空间关系序列和种群数量关系序列为原则,探讨了近缘种选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保护集镇饮用水河流是当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现状分析,针对城乡结合部河流以面源为主的特点,找出影响饮用水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水排放特征.用系统分析方法,将集镇的经济、人口、环境统计资料作为环境管理模型的主要输入信息,经计算机仿真,得出保护水源水质应采取的对策与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与除污染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饮用水水源污染以及传统水处理工艺对污染水源处理能力的局限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饮用水水源污染的现状和特点;论述了当前水处理技术的进展情况,并对不同水处理工艺的处理特点和除污染能力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根据作者的研究实践,提供了若干解决饮用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umu遗传毒性效应的饮用水致癌风险评价的尝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化学物质暴露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诱因,通过饮用水暴露导致的人类致癌风险在饮用水处理技术中日益引起重视.由于水中化学物质种类繁多、组成复杂,准确地检测每个致癌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非常困难.为了控制饮用水的安全,根据DNA损伤诱导SOS反应而表达umuC基因这一基本原理建立的SOS/umu测试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饮用水遗传毒性的检测.论文建立了基于umu遗传毒性效应的饮用水致癌风险评价方法,并对北方某水厂饮用水的遗传毒性进行了umu测试,计算了该地区饮用水的致癌风险,提出了可能的饮用水遗传毒性基准值.结果表明,该水厂常规工艺出水的致癌风险均值为1.55×10-6,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深度处理工艺能有效地削减出水致癌风险均值至5.3×10-7,达到目前先进国家水质管理的要求,保障了饮用水的安全.样品中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的等当量浓度(TEQ4-NQO)0.0948μg·L-1可作为饮用水遗传毒性基准值。  相似文献   

14.
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建义  陈杰 《环境化学》2000,19(6):518-522
本文研究了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15类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菌(Chlorella pyrenoidosa)的96h生长抑制急性毒性。急性毒性试验表明,24种除草剂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都很高,比较而言,激素型除草剂毒性较低,光合作用抑制除草剂的毒性最高,其它类型居中。  相似文献   

15.
除草剂的应用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草剂潜在的毒性作用对生态系统及其中生存的动物和人类存在着威胁.因此,研究除草剂的生殖和遗传毒性并选用安全的品类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综述了多种除草剂对几种非靶标生物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为新型除草剂的生殖和遗传毒性评价及实验动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除草剂的生态毒理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处理中藻类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 ,从而藻类及其分泌物质会影响饮用水质量 .本文对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藻类的去除方法进行阐述和比较 ,并对其中影响藻类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参 5 4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研究对水源保护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读国内外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分析常用的5种保护区划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求;根据不同水库水文条件、水源水质、地形环境及周边污染源情况,确定48种不同的划分预设场景,总结出20种划分方法体系。以广东省67个水库型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作为实例举证,证明划分方法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合理划分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变化,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其变化进行表征.本文围绕DOM在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子量、馏分、芳香性及荧光组分等性质的变化,综述了当前饮用水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分级(物理分级-超滤膜过滤、化学分级-树脂吸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准确评估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36种典型除草剂对绿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的毒性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除草剂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对藻类的毒性作用最强,其毒性效应远高于杀虫剂和杀菌剂。论文选择市场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的36种除草剂原药,分析解读除草剂在国内的登记情况,以及在作物、旱田和水田的使用情况;明晰对藻类生长抑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和化学类别对绿藻毒性影响显著;对于抑制植物细胞分裂和作用于植物叶绿体的除草剂对绿藻毒性均较高,以人工合成植物生长素为代表的除草剂对绿藻毒性均较低;2)相同作用方式,不同化学类别的除草剂,对单一绿藻的毒性差异明显。在水稻上获得登记的除草剂对藻类毒性整体低于在旱田获得登记的除草剂对藻类的毒性。开展多种农药对水生生态毒性的研究,为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在淡水环境中的生态效应评价以及保护淡水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化学》1995,14(5):478-479
环境中除草剂/杀虫剂的检测分析难度很大,Waters可提供对除草剂/杀虫剂进行化合物鉴定的全套设备和方法:用三官能团 C_(18) Sep-Pak小柱,Nova-Pak分析柱,以及Integrity System可对除草剂/杀虫剂进行批量浓缩,并可很容易地从复杂化合物中进行分离和检测,以超高灵敏度进行化合物鉴定.由于Integrity System是结合了PDA和MS的先进功能的HPLC系统,因此成为分析水中污染物的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