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分离水中的邻二甲苯-4-磺酸。实验结果表明:20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简称树脂)对邻二甲苯-4-磺酸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即使在4 mol/L NH_4Cl存在的情况下,树脂对邻二甲苯-4-磺酸的静态吸附率仍超过90%;适宜的动态吸附—解吸条件为吸附液流速为0.50 L/h、吸附液体积2 L,用含60%(质量分数)乙醇和1 mol/L盐酸的解吸剂解吸、解吸剂流速1.0 L/h、解吸剂体积1.5 L;该方法可有效回收水中的邻二甲苯-4-磺酸。  相似文献   

2.
以仲胺3-甲基胺基-1-丙醇(MAP)为主吸收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有机稀释剂、五甲基二乙烯三胺(PMDETA)为辅助吸收剂,制备了新型MAP-DMSO-PMDETA三元相变吸收剂,考察了其相变行为和CO2吸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MAP、DMSO与PMDETA的质量比为3∶6∶11,吸收温度为40℃,CO2体积分数为10%,进气流量为1.25 L/min的优化条件下,吸收饱和后发生液液分相,吸收剂负载量为0.79 mol/kg,吸收负荷为0.47 mol/mol(以MAP计),富相的体积分数为45.1%,并富集了95.1%的CO2,而黏度仅为11.83 mPa·s;该三元相变吸收剂不仅解吸性能优异,同时循环稳定性良好,经5次吸收-解吸循环,解吸负荷稳定在0.34 mol/mol(以MAP计)左右,解吸效率可达69.4%。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苯甲酸生产残液中锰、钴和镍的提取及分离方法。首先采用酸溶液提取残液中的金属元素;然后通过氨水沉淀法分离锰;最后使用p507萃取剂分离钴和镍。实验结果表明:当苯甲酸生产残液中锰、钴和镍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85 0%,0.307 1%,0.015 5%时,在硫酸浓度为2.0 mol/L、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的条件下,锰、钴和镍的提取率分别为88.59%,87.77%,86.50%;当氨水浓度为2 mol/L时,锰的沉淀率达94.24%;在平衡水相p H为4、p507萃取剂皂化率为60%、油相中p507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15%的条件下,钴萃取率达87.53%,镍萃取率仅为8.46%,钴镍分离系数为68.70。  相似文献   

4.
左银虎 《化工环保》2017,37(3):371-380
利用二苯碳酰二肼显色,Triton X-100-正辛醇浊点萃取,建立了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Cr(Ⅵ)的新方法,并探讨了不同测定条件对测定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测定条件为(总体积50 mL)1 mol/L稀硫酸加入量1.0mL、2 g/L二苯碳酰二肼溶液加入量1.5 mL、10 g/L Triton X-100溶液加入量1.5 mL、3 g/L苯甲酸溶液加入量4.0mL、正辛醇加入量5.0 mL。Cr(Ⅵ)质量浓度在0~20μ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5 5。该方法应用于水样中痕量Cr(Ⅵ)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加标回收率为95.7%。  相似文献   

5.
大孔吸附树脂处理酚类胺类和其再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陶大钧  张玮 《化工环保》1990,10(5):267-271
在pH5—9时,用大孔吸附树脂H-103吸附水体中的甲荼胺,以7%盐酸解吸,解吸液中甲荼胺量达15000ppm。在 pH3—7时,吸附水体中的苯酚或间苯二酚,以3%氢氧化钠溶液解吸,解吸液中酚量达5000ppm,间苯二酚量可达20000ppm。树脂经再生后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空纤维膜接触器(FMC)作为解吸装置,对吸收了CO_2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富液)进行膜法解吸实验。考察了CO_2负荷、解吸温度、解吸压力、富液流速和N_2吹扫流量对CO_2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液中CO_2负荷越大、解吸温度越高、解吸压力越低、富液流速越大、N_2吹扫流量越大,则CO_2解吸率越高。综合考虑,本实验优选的工艺条件为解吸温度45~65℃,解吸压力10~30 k Pa,富液流速0.08 m/s,N_2吹扫流量200 m L/min。  相似文献   

7.
陈凯伦  李方敏  黄河 《化工环保》2017,36(5):497-502
采用4种表面活性剂解吸老化石油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其解吸动力学特征及残油组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相同(0.5 g/L)条件下,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解吸率的大小顺序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X-100(TX-100)吐温-80(TW-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SDS的解吸率最高,经48 h累积解吸后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解吸率为38.7%;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物的解吸动力学曲线用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970 2~0.995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TW-80)对石油污染物中饱和烃组分的解吸率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SDBS),而对芳香烃组分的解吸率不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
金淑华  夏毓荣 《化工环保》1993,13(1):30-34,35
采用经典、快速的硫酸-甲醇法先将β-羟基丁酸酯化制成β-羟基丁酸甲酯,然后进行色谱法测定。介绍了聚β-羟基丁酸酯(PHB)酯化过程及色谱分离条件。该法出峰快、精密度高,标准偏差小于4%,适用于PHB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以离子液体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BSO_3HMIm]OTf)为浸出剂,初步研究了WPCBs浸铜过程中锌和铅浸出率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铜、锌的浸出率随着WPCBs粒径的减小、H_2O_2溶液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铜的浸出率随浸出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锌的浸出率受浸出温度影响不大;铅的浸出率受5种因素影响不大,且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在WPCBs粒径为0.100~0.250 mm、离子液体加入量为60.0%(φ)、H_2O_2溶液加入量为7.5%(φ)、固液比为1∶15、浸出温度为50℃的条件下,铜、锌、铅的浸出率分别为99.84%,93.25%,22.46%。  相似文献   

10.
废弃饱和盐水钻井液的固液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破胶脱稳和压滤机械分离的化学强化固液分离技术处理江汉油田废弃饱和盐水钻井液(简称废钻井液).最佳固液分离工艺为:调节废钻井液的pH为6.5左右,先加入无机破胶剂(HWJ),HWJ的加入量为15 000 mg/L,以400 r/min的转速搅拌3 min,稀释1倍后,再加入有机破胶剂(HYJ),HYJ的加入量为300 mg/L,以120 r/min的转速搅拌5min.固液分离结果表明,分离后出水率达68.2%,而泥饼湿含量只有55.8%,废钻井液的COD由67 886.8 mg/L降至8 898.9 mg/L.  相似文献   

11.
本方法以活性炭采样管采样,于常温下用二硫化碳解吸,在3%PEG-600/上试101白色硅烷化担体(60—80目)柱上,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测定大气中的氯乙烯.最小检出量为1×10~(-8)克,采用标准溶液法配制氯乙烯标样.该方法简易可行,重现性好,适用于大气中氯乙烯的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作为吸收液,在超重力旋转填料床(简称填料床)中进行模拟烟气中SO2的吸收和解吸实验,考察了吸收液组成及各操作参数对SO2吸收率及解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吸收液的柠檬酸浓度越高、吸收液初始pH 越高,SO2吸收率越高;填料床转速增大、液气比增大,SO2 吸收率下降速率增大;解吸过...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对海藻酸钠(SA)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SA-PVA-PEG复合膜。研究了该复合膜对Cu2+的吸附效果。用IR和SEM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复合膜内部存在孔状结构,有利于吸附Cu2+。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Cu2+质量浓度50 mg/L、复合膜加入量1 g/L、废水pH=5、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60 min的最佳条件下,吸附率最高可达90.1%,吸附量达25.3 mg/g;复合膜吸附Cu2+的动力学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e方程进行拟合,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理论。采用浓度为1 mol/L的HCl溶液对吸附后的复合膜进行解吸,当解吸时间为2 min时,解吸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14.
用喷射鼓泡反应器进行烟气脱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采用喷射鼓泡反应器处理烟气量为7 000~10 000 m3/h的软锰矿浆烟气脱硫中试试验。试验中,对喷射鼓泡反应器及系统的阻力进行了测定,考察了不同品位、不同液固比的软锰矿条件及系统连续运行时的脱硫率和锰浸出率。中试表明,在液固比为(2~3)∶1、矿粉粒度约为100目的连续运行条件下,无论是选用品位高的钦锰矿还是品位低的软锰矿,系统运行稳定,且脱硫率保持在90%以上,锰浸出率在70%以上。吸收液经净化处理后得到的MnSO4.H2O产品可达到国家GB1622—86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某些含镉塑料制品在用水和醋酸溶液浸泡时所溶出的痕量镉。由于存在微量有机物等干扰,选用高氯酸-硝酸(1:4)将浸取液消化,然后加0.15摩尔/升氯化钾-0.01摩尔/升盐酸底液温热溶解,再加Hg~(2+)至8×10~(-5)摩尔/升,用玻碳电极同位镀汞法测定其中的镉。本法测定的回收率及与原子吸收法对照试验结果均很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脂肪磺酸基阳离子交换树脂(简称树脂)对Cr3+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在溶液初始Cr3+质量浓度为250mg/L、吸附温度为25℃、溶液pH为5的条件下,树脂对Cr3+的吸附量最大。Cr3+质量浓度在实验范围内,等温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最大吸附量为18.6208mg/g。树脂对Cr3+的吸附在吸附时间为180min时趋于平衡,且吸附为液膜扩散控制。随吸附温度的升高(10~55℃),树脂对Cr3+的吸附量略有增加。用质量分数为5%的HCl溶液可将吸附在树脂上的Cr3+解吸,解吸率近100%,且重复5次吸附和解吸过程,树脂对Cr3+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精对苯二甲酸(PTA)精制废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具体方法如下:将PTA精制废水依次经过阳离子交换器和3级选择性吸附器,得到纯化水;待阳离子交换器和3级选择性吸附器饱和后分别解析;从阳离子交换器的解析液中回收钴和锰,钴回收率为90%,锰回收率为75%;从第1级选择性吸附器的解析液中回收对甲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和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18.
许树华  刘正  李宇 《化工环保》2017,37(4):491-494
建立了适用于高氯离子、低COD废水中COD的重铬酸钾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甘油、二氯丙醇、β,β′-二氯异丙醚和氯化钙配制模拟高氯废水,考察了氧化剂重铬酸钾溶液浓度、掩蔽剂加入量(以m(HgSO_4)∶m(Cl~-)表示)对测定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低浓度(0.05 mol/L)重铬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时,测定数据波动范围小,相对误差也低(-1.4%~+0.4%);对于高氯低COD废水的COD测定,当COD大于100 mg/L时按m(HgSO_4)∶m(Cl~-)=10∶1加入硫酸汞掩蔽剂,当COD小于100 mg/L时按m(HgSO_4)∶m(Cl~-)=20∶1加入硫酸汞掩蔽剂,并采用浓度为0.05 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作为氧化剂,能较好地消除氯离子对COD测定的干扰,相对误差在5%以内;将优化后的测定条件应用于实际环氧氯丙烷生产废水COD的测定,重现性良好,当m(HgSO_4)∶m(Cl-)分别为10∶1和20∶1时,相对误差分别为+3.3%和+2.9%,COD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4%和102.9%。  相似文献   

19.
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镉(Ⅱ)与碘化钾、维多利亚蓝 B 形成三元离子络合物。摩尔吸光系数为3.7×10~5摩尔~(1-)·厘米~(-1)·升,最大吸收波长在580纳米处,镉量在0—4微克/25毫升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本方法可直接在水相中测定塑料浸出液中的痕量镉,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马国光  刘源海  牟雨 《化工环保》2015,35(6):579-582
采用变压吸附技术分离模拟油田火驱尾气(CO_2-N_2-CH_4混合体系)中的CO_2。考察了吸附压力、吸附温度和气体流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25℃、吸附压力为0.6 MPa、气体流量为2 000m L/min、初始CO_2体积分数为13.01%的条件下,CO_2的穿透吸附量为60.34 m L/g,CO_2吸附率为78.92%,碳分子筛对CO_2的分离因子为8.233;在床层利用率为0.523的条件下进行降压解吸,当吸附压力降至0.1 MPa时,出口CO_2体积分数约为80%,CO_2的回收率可达96.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