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三种,交通事故责任亦然。对“交通事故责任不等于民事赔偿责任”之说,笔者不能苟同。交通事故责任不同于行政、刑事责任,没有人提出异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通事故责任既然是法院判决当事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依据和前提,法院不应当也不会作出民事赔偿责任与交通事故责任相悖的判决。笔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13,(2):78
本刊讯2012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这部司法解释共有29个条文。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已经成为全国法院民事审判中数量增幅快、处理难度大的案件类型。为统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裁判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出台了这部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4月27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当前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1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超过10万人,受伤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亿元  相似文献   

4.
2008年2月6日,孙某与浙江某市A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孙某担任该公司技术研发部主管职务,主持研发X网络产品,每月工资1万元,合同期限两年。同时,双方另行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该协议约定:孙某在A公司工作期间及离职后两年内,必须保守X网络产品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公共化学事故危害性很大,特别是液氯钢瓶、储罐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发生泄漏,在应急处理过程,一般人员往往采用“喷水冷却”、”事故池吸收”等方法,比如在2005年3月29日发生的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氦槽罐车交通事故中(以下称“3.29”事故),那么,这些方法是否与液氯的理化性质相符合呢?  相似文献   

6.
问:孙某于2009年11月到某公司应聘,并提交了其相关工作经历,2009年12月21日公司与孙某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5个月。2010年5月孙某怀孕,孕后孙某感到身体不适,随后在8月9日、9月3日去医院检查时,医生都建议其适当休息,孙某分别于8月10日、9月4日向公司请假休息,并提交了诊疗证明,公司都同意其休息。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7日,某钢球公司职工荣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2012年1月31日,钢球公司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审查,钢球公司提出的申请材料中有两份有关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材料:一份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另一份是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调解书》  相似文献   

8.
浙江衢州市的小伙子王春,在为原衡星沈飞汽配有限公司(下称沈飞公司)送汽车水泵时,不慎跌入汽车修理地沟致左肾受伤被摘除。汪春要求公司承担责任,公司则以非工伤为由不予承担。汪春求援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下称社保局),社保局作出“汪春与沈飞公司系劳动关系,汪春之伤属于工伤”的行政批复,沈飞公司不服,将社保局推上了衢江区法院行政审判庭。2002年9月12日,法院对这起工伤认定行政争议案进行公开开庭审理。那么,汪春的左肾被摘除到底属不属于工伤?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劳动争议仲裁实践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某民办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因办学不力,经出资举办人某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展公司)申请,于2006年11月7日被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同意终止办学,组织清算、安置在校学生,并收回了办学许可证和单位行政印章。学校于11月11日决定与教师解除聘用合同。发展公司于11月15日被法院裁定破产。  相似文献   

10.
“卖车不过户,出了交通事故责任由原车主负”一直作为我国法院判决交通事故责任的惯例,但在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对江苏省高级人民有关一个案件的请示作出批复,诞生了一个影响今后此类案件司法实践的新判例。尽管我国法律实施的不是判例法制度,但其影响是重大的,此批复确认了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与民事赔偿责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支付令,是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向债务人发出的限期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法律文书,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履行债务又未提出书面异议的,支付令便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因支付令申请程序(又称督促程序)具有非诉讼性和简易、灵活的特点,省去了辩论、调解和裁判等繁琐程序,故对于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而债务人却因各种原因不偿还债务的案件,适用支付令程序解决,可以简便、迅速地实现债权人的债权。我国1991年4月7日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专章规定了督促程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10,(8):46-48
案情简介 孙某于2009年1月到某公司任文员,每月工资1200元。孙某工作期间,该公司没有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社会保险。2010年1月20日,孙某以公司没有依法办理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辞职,同月25日办理完毕交接手续离开。2010年3月,孙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决某公司支付2009年2月至12月期间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2005年第12期刊载了史友兴、屠小民所写的《18年后申请工伤认定是否超过时效》的文章(以下简称《文章》)。《文章》中提到的47岁的杨某,系某集团公司的职工,1986年因工左前臂截肢,公司从未否认杨某的工伤事实。2004年7月杨某向当地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区劳动保障局以杨某的工伤事故距今18年,已超过1年的法定申请时效为由,下达了不予受理通知书。杨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认为,《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75号,以下简称《条例》)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杨某在7月申请工伤认定,并未超过1年的时效规定。因此判决撤销了区劳动保障局的《不予受理通知书》。劳动保障局不服,上诉二审法院,二审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最终区劳动保障局对杨某的工伤事故作出了《工伤认定决定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汽车时代,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纠纷也日渐增多。其中,车辆减值损失这个前所未闻的词汇,逐渐走入法律理论界和司法部门的视野。在我国,对于车辆减值损失,应否予以赔偿,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尤其在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的审理中,双方当事人对于受害人受损车辆的减值损失应否赔偿存在极大争议。现以一典型案件的法院两审情况为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孙某原系甲公司员工。2010年12.831日,孙某与甲公司终止劳动关系,甲公司于2011年1月10日为孙某办理了退工手续。2011年1月4日,孙某与乙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双方约定孙某在乙公司生产部工作,乙公司为孙某缴纳祉保费用,孙某构成工伤的,按国家规定办理。2011年1月20日,孙某在乙公司工作时左手受伤,被认定构成工伤,致残程度为十级。2011年9月29日,孙某向乙公司提出辞职,并于次日双方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科学》2009,(7):62-64
(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规范人民法院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并于2009年4月27日发出通知。)  相似文献   

17.
法律责任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三种,交通事故责任亦然。对“交通事故责任不等于民事赔偿责任”之说,笔者不能苟同。交通事故责任不同于行政、刑事责任,没有人提出异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条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8.
近日,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0年1月1日实施。制定发布并实施该《办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积极履行国家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救助职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问:孙某是一家人力资源公司根据劳务派遣协议新签的—佶员工,公司把孙某派遣到某单位工作(孙某是经过某单位通过面试招聘的)。现在某单位要给孙某设定试用期。请问,对劳务派遣工可否设定试用期,如果可以,那么是由派遣单位设定还是由用工单位设定?孙某在试用期间若被证明不胜任工作,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20.
《安全与健康》2012,(22):24
10月17日上午,济南市历下区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法庭在历下交警大队交通肇事处理中队揭牌成立。今后,济南交通事故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无需法院交警大队两头跑,只要在交通事故法庭就能完成立案及审判等一系列法律程序。这是济南首个实现立案、审判及诉前、诉讼保全"一站式"过程的交通事故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