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半个世纪以来黄土高原降水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性的显著升温引起全球环境的一系列变化,而全球变暖必然被引起区域降水分布的改变.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循环的现状,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散发、径流等造成直接影响.运用中国气象中心黄土高原51个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1947-2004年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多数站点的降水在半个世纪中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减少的突变时间大约在1983年;降水显著减少的区域为夏季风边缘地区,季风边缘地区的降水序列与东南季风指数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说明夏季风的变化是引起该区域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福寿螺是世界100种恶性入侵物种中唯一的水生螺,已对大理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安全问题。为探究洱海流域湖泊湖滨带福寿螺时空分布及与水环境因子、季节之间的关系,探索福寿螺在大理地区的入侵机制,为大理地区高效防治福寿螺提供建设性建议,并为福寿螺时空分布格局的相关研究积累资料,于2016年冬季和2017年夏季在大理洱海及其上游水源地海西海、西湖、茈碧湖、绿玉池,以及罗时江湿地进行系统抽样,利用统计软件分析福寿螺分布与水质关系,结合GIS,分析福寿螺的时空分布以及潜在入侵危害。结果表明,从空间尺度上,洱海流域福寿螺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从时间尺度上,福寿螺的密度随季节性水位的改变而变化;洱海流域的福寿螺分布和水质因子之间基本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大连湾沉积化学要素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87年调查资料为基础,讨论了大连湾底质中诸化学要素如pH,Eh,硫化物、有机质、氮、铜、铅、锌、镉等分布规律.其特征变化动态表明,化学要素除岸边岩石风化蚀余物质的自然背景值外,主要来源于沿岸数家工厂排废.赋存于沉积物中诸化学要素是在潮流水动力作用下产生迁移、扩散,并也探讨了沉积要素Cu,Ph,Zn和Cd分布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西安市2009年12月—2012年12月SO2、NO2和PM10等3种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以及同时期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3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安市污染物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冷月高、暖月低的分布特征,且不同监测点之间也有细微的差别;3种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受多种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市北仑区梅山水道形成的人工泻湖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进行水质及浮游生物调查,分析其浮游生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水质的关系。4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66种,以硅藻为绝对优势种,检出浮游动物25种,主要为桡足类、少量轮虫及网纹虫;拦坝后水道内浮游生物密度有了数量级增长,各项生物评价指数降低,但各采样点仍处于中污染水平。监测理化参数表明,研究水域在拦坝后盐度下降、悬浮物浓度下降,氮磷含量无明显变化;水域大部分点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结合浮游生物分布与理化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堤坝合龙后,水道内侧海水淡化、悬浮物含量下降,导致浮游生物密度上升、生物多样性下降、出现淡水优势种群;营养盐含量不是浮游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对浮游生物分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目湖沙河水库尿素含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尿素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于2013年3月—2014年2月调查了江苏溧阳天目湖沙河水库及中田河入库河口中,尿素氮和不同形态氮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河水库中尿素普遍存在,全库年平均尿素氮浓度为0.016 mg·L-1(0.007—0.029 mg·L-1);河、库尿素氮含量在不同月份波动较大,施肥期的2月、6月、11月含量较高,而在非施肥期含量较低,且河、库含量更加接近;沙河水库尿素氮的空间分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在下游旅游集中区和上游靠近农业区出现尿素氮含量高值.此外,沙河水库溶解性氮以无机氮库为主,有机氮占29.09%,硝态氮是库体的主要氮形态;其中尿素氮占总氮、溶解性总氮、溶解性有机氮和生物可利用氮的年平均百分比分别为1.80%、2.21%、8.31%、3.54%.相关分析表明,沙河水库尿素含量与溶解氧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性有机氮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天目湖沙河水库尿素含量的时空变化主要受外源输入(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时间变化规律与农业活动密切相关,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受污染源(河道入库口、农业、旅游业和养殖业)分布及其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桑沟湾水体中多氯联苯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相色谱法分析并结合外标法,定量测定2009年4个航次桑沟湾海域水体中7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的含量,探讨了多氯联苯污染物在该海域组成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桑沟湾水体中,多氯联苯的组成主要以低氯取代物为主.该海域多氯联苯含量分布特征呈现为夏季最高,秋春季次之,冬季最低.与其它海域相比,其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且低于美国环保局规定的标准值.  相似文献   

8.
周毅频  李绪录  夏华永  周凯 《生态环境》2011,20(12):1886-1891
依据1998-2009年14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简要描述和分析大鹏湾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并对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灰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鹏湾海水中的叶绿素-a含量夏、秋季较高,而冬、春季较低,且表层高于底层,平均为4.6μg-L^-1;由于受到香港和深圳陆源排放的影响,终年吐露港和沙头附近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lla(1999-2009)调查期间,香港海区叶绿素-a含量各航次均值的年际变化略呈下降趋势,表明大鹏湾海水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影响大小的排序为:亚硝酸盐≥硝酸盐≥5d生化需氧量≥磷酸盐≥酸碱度≥氨≥可溶性总氮≥盐度兰可溶性总磷≥溶解氧≥可溶性硅兰温度。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空特征分析Ⅰ:季节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雾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气象及环境灾害性现象,分析雾霾天气下低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掌握雾霾的发生规律和减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80—2003年广东省沿海地区2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广东省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980—2003年广东地区雾霾天气下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与雾天气时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即广东地区低能见度天气主要受雾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雾、霾天气时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有很大不同,雾天气时能见度观测值在冬、春两季相对较高,最低值出现在3月份,最高值出现在9月份,其年变化表现为峰—谷型、稳定型和不规则波动型三种变化;霾天气时能见度的值在秋、冬两季相对较高,最低值出现在6月份,而且在5、6、7三个月中能见度值都很低;受广东沿海地形特征影响,雾天能见度的空间分布从西到东呈低—高—低—高的波列状分布,而霾天气时能见度的空间分布则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健  陈凤  濮励杰  彭补拙 《生态环境》2007,16(3):1018-1023
研究土壤磷含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改善土地管理水平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选取江苏省原锡山市作为研究区域,以1982年和2005年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磷含量的影响,进而表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表明,20年来原锡山市土壤全磷含量降低0.48g·kg-1,土壤速效磷含量升高26.16mg·kg-1。通过变异函数分析,20年来原锡山市全磷和速效磷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都是指数型,但块金方差与基台值的比值、自相关阀值发生了较大变化;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982年全磷和速效磷的分布比较简单;2005年全磷分布较为简单,土壤速效磷分布较为复杂。Kriging插值分析还表明,20年来原锡山市土壤全磷含量降低,空间变异显著;土壤速效磷含量升高,空间变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滨海湿地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蓝色碳汇,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中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国内学者对其入侵下的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变化进行了众多研究。研究区主要集中在盐城自然保护区、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湿地和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互花米草大面积分布区域,研究内容主要是比较其入侵前后地下一定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以及它们随入侵年限延长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文章通过相关数据与资料集成分析,阐述了互花米草入侵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机制,比较中国互花米草湿地土壤有机碳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如纬度、入侵前本底植物类型、入侵年限、水文状况、采样时间、采样深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展望,如更加广泛地开展中国滨海地区互花米草湿地土壤碳汇效应的长期观测、使用高分辨遥感影像辨识植物类型和互花米草时空分布、综合考虑众多影响因素进行野外样点布设、统一湿地土壤采样方法和有机碳室内实验分析方法、重视与加强互花米草湿地碳封存和碳释放的比较研究等,以期对滨海湿地碳的增汇减排评估和合理调控提供重要依据,加深理解全球碳循环及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12.
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微量金属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于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5月在青岛近海三个采样点采集了 1 0 0多个大气气溶胶样品 ,用ICP AES测定了Al,Fe ,Mn ,Cu ,Pb和Zn的浓度 ,讨论了这几种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结果表明 ,六种元素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为 :沧口 >八关山 >仰口 ,TSP(总体悬浮颗粒物 )与Al,Fe ,Mn的浓度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季 >冬季 >秋季 >夏季 ,而Cu ,Pb ,Zn的季节变化比较复杂 .六种元素中Al,Fe,Mn主要由自然过程输入 ,而Cu ,Pb ,Zn主要是人为来源 .  相似文献   

13.
红壤丘岗坡地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连续2a土壤水分定位观测数据,对红壤丘岗坡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水分时空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季(3—10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0—90cm深土壤平均含水量差异显著,丰水年的差异比平水年大。(2)不同水文年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丰水年土壤水分含量较高,年内变化较平稳,土壤基本处于湿润状态;而平水年土壤水分先升高后显著降低再缓慢升高,出现明显的干湿交替。(3)从丰水年到平水年土壤水分的剖面结构类型没有发生改变,湿地松区属波动型,其他4种土地利用类型属增长型。(4)土壤水分沿坡位的年内变化始终是坡上大于坡下,持续干旱能减少土壤水分沿坡位分布的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4.
广花盆地是广州市唯一的地下水应急水源区。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是研究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通过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主要影响因素,可为广州市制定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为准确掌握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的分布,利用广花盆地80个地下水监测井2012—2016年的监测数据,分雨季和旱季分析了研究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中三氮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系数定量分析了降雨量与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降雨量与氮含量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从垂向和水平两个方向探讨了氮含量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12—2016年广花盆地0~100 m深度地下水的氮污染较严重,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超标率分别为47%、29%和5%。由于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均属浅层地下水,相互联系紧密,其含氮污染物的分布极为相似,氮含量按从大到小排列均为硝酸盐氮、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超标率按从大到小排列均为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随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增加,广花盆地地下水中的氮含量逐渐减少,其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的含量逐渐减小。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研究区地下水中三氮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城乡居民区地下水的污染最严重,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污水的排放。近5年耕地地下水中氮的含量随时间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受耕地面积减少所致。总体而言,近5年研究区地下水中氮的含量随降雨量增大而减小,并随雨季和旱季的交替而增减,雨季地下水中氮的含量较旱季小。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服务成为促进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和谐统一的有效管理中介.采用市场价值法、水量平衡方程法、InVEST模型和HSI模型对1995—2015年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食物供给、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和生境质量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变化与相关原因.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各生态系统服务分布呈现较大时空异质性.食物供给功能分布具...  相似文献   

16.
复杂地形城市SO2扩散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和大气扩散模式HYPACT,结合甘肃省-中科院科技合作项目"兰州市大气污染及对策研究"于2000年12月在兰州市城区进行的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通过资料分析与模拟计算,研究了兰州市冬季SO2的扩散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扩散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SO2时空分布特征,与同期监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比较一致,模式模拟的SO2浓度分布的日变化与环流场的日变化紧密相关;模拟的SO2浓度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的排放方式有关,污染源的排放高度不同,造成污染的高度也不同,高架源对地面的影响比较小,而中、低架源对地面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中石油烃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蒋玫  沈新强  王云龙 《环境化学》2014,(8):1366-1372
根据2001—2009及2013年的10年间5、8月份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水体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污染来源,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调查海域石油烃范围为0—0.41 mg·L-1,平均浓度为0.08 mg·L-1,各年际间石油烃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水体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河口水动力稀释、颗粒悬浮物的吸附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近岸海域和远岸海域两部分,聚类分析、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8.
植物叶片汞浓度与大气气态单质汞(GEM/Hg0)浓度的线性关系表明叶片汞浓度大小可用于指示植物生长区内GEM浓度的高低水平.通过分析上海市绿地公园(25座)中常见落叶树木樱花、水杉、法桐叶片汞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区域内GEM含量水平及分布特征.2017年5-10月对7座公园中这3种树木叶汞浓度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1998~2002年19个季度月胶州湾10个站的海洋调查资料,对底栖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胶州湾棘皮动物平均总生物量11.82g/m^3,平均总栖息密度5.63个/m^3.分布区主要在1、3、4、7号站,底质沉积类型为粉砂-粘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棘皮动物的分布除与底质有关外,其数量变化与温度、初级生产力关系较明显,二者升高,其生物量、密度也较明显升高.图5表3参9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作为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湿地中的生源要素迁移转化直接影响水质演变趋势,湿地系统中的酶在生源要素的循环过程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生源要素的迁移转化特性。于2007年3-11月在白洋淀设置固定监测点,研究土壤磷酸酶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营养元素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人为污染源等因素影响下,湿地中土壤酶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垂直层面上,湿地土壤表层0-10cm是酶活性最高区域,同时表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普遍大于中下层土壤。水平空间分布上,从府河河口区域至白洋淀中心区域磷酸酶活性基本呈现减小趋势。结果表明在污染较严重的河口区域,磷酸酶活性小于污染较轻区域,使得河口区域土壤中磷含量将进一步累积,有可能导致水体污染进一步加剧,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