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研究某地下商业街火灾风险影响因素,针对该地下商业街火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立了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4个大类下的16个影响因素的火灾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影响火灾风险的关键因素,并结合ISM方法建立影响因素多层次递阶解释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火灾风险由多种影响因素耦合而成,消防人员工作能力、地下建筑结构复杂度、消防资金投入大小和消防安全规程的执行力度是影响地下商业街火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煤矿工人的情境意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构,建立更具鲁棒性的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和ISM法耦合的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构建情境意识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个人和环境3个维度辨识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然后,运用熵值法计算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的权重,并借助DEMATEL和ISM方法确定情境意识驱动要素间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而构建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班组安全氛围是矿工情境意识的根本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状况、工作记忆、作业能力和作业经验是直接影响因素;组织制度、人岗匹配性、物理生产环境、培训组织、作业规程和作业负荷设计是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煤矿工人的情境意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构,建立更具鲁棒性的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和ISM法耦合的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构建情境意识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个人和环境3个维度辨识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然后,运用熵值法计算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的权重,并借助DEMATEL和ISM方法确定情境意识驱动要素间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而构建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班组安全氛围是矿工情境意识的根本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状况、工作记忆、作业能力和作业经验是直接影响因素;组织制度、人岗匹配性、作业环境、培训组织、作业规程和作业负荷设计是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出影响输油站安全的风险因素,识别其中关键因素并进行控制,从系统角度构建输油站风险因素的STAMP-HFACS分析框架。利用该框架得到了自动化系统告警反馈不充分,人员违规操作设备,对设备、管道状态认识不足等20个输油站风险因素,同时将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集成,用以分析各指标间的复杂影响关系和影响度,建立了输油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依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定量分析影响通用航空维修安全的风险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安全监管内容,根据 “人-机-环-管”模型,建立了通航维修安全风险因素指标体系。通过结合G1法和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构建基于G1-DEMATEL法的通航维修安全风险因素分析模型。利用G1法计算各个因素指标的权值,再以各指标权值之比建立直接影响矩阵;采用DEMATEL法从中心度和原因度两个视角对影响通用航空维修安全的各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因素指标间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关系。G1-DEMATEL法为定量分析安全风险因素,并确定关键因素提供可能性。同时,为局方和通用航空公司制定通航维修安全监管内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探究地下洞室施工人员对施工风险的感知能力,基于系统理论,以地下洞室施工人员的风险感知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SM)、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系统动力学(SD)建立地下洞室施工人员风险感知系统脆弱性仿真模型,对其脆弱性变化趋势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工人自身因素和状态对风险感知系统脆弱性影响最大,在施工时应该时刻关注工人的身心状态,通过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监管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工人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ISM和AHP的作业场所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过程和大量职业病案例分析,从人、物、环境、管理、安全技术、法制监管和社会经济利益等方面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形成作业场所风险影响因素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作业场所风险影响因素的5级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ISM),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  相似文献   

8.
王金亮  陈全 《安防科技》2011,(10):56-59
最近油库泄露、火灾、爆炸事故频发,使得油库的安全状况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同时,也使得油库的安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评价方法有检查表法、事故树法、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等,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素之间缺少联系性和重要度、内容客观性不足等。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影响油库安全性的各个因素的权重值;利用模糊理论将某些模糊数值客观化、定量化、科学化。利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有效的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因素结合起来,系统的反映出来各个因素的对油库安全的影响大小,为油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具有一定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在油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油库泄露、火灾、爆炸事故频发,使得油库的安全状况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同时,也使得油库的安全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用比较多的评价方法有检查表法、事故树法、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等,但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素之间缺少联系性和重要度、内容客观性不足等。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影响油库安全性的各个因素的权重值;利用模糊理论将某些模糊数值客观化、定量化、科学化。利用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有效的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因素结合起来,系统的反映出来各个因素的对油库安全的影响大小,为油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具有一定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集成DEMATEL/ISM的煤矿工人违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煤矿工人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对C煤矿351起事故案例的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共提取4个方面15个影响因素。用集成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违章行为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综合影响关系,构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矿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氛围具有根因素作用;班组长管理、安监人员监督、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和教育培训起着桥梁作用;知识与技能、安全意识、工种和工作时间对违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个人传记特点、现场条件、作业设备和作业工具的影响相对较弱。重视根因素的改善有利于从根源上控制和预防煤矿工人的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民航安全长周期运行的经验,即确定对实现安全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首先,收集了中国民航行业发布的航空安全工作报告、政策新闻、具有10 a以上工作经验的专家访谈等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处理以识别民航安全复杂系统的影响因素。其次,利用提出的二维不确定语言变量(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Variables, 2DULVs)-分层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室(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混合模型计算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以此识别民航安全复杂系统的关键成功因素。最后,将计算结果与传统DEMATEL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全投入力度加大、安全意识的转变、安全监管与督导力度的加强、法律法规与管理机制的持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引领智慧安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的双重预防为实现民航安全复杂系统的关键成功因素。与传统DEMATEL方法相比,提出的混合模型有效减少了549次专家决策,识别结果更符合民航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暴恐事件下机场航站楼人员疏散的应急管理问题,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法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剖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筛选出影响人员疏散能力的关键因素,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及暴恐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应急疏散范围等因素,提出航站楼暴恐事件下人员应急疏散预警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建筑结构、安全设施、暴恐事件、年龄、应急准备、疏散通道、环境的熟悉程度和现场状态对其他疏散能力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受其他疏散能力因素的综合影响程度较大的主要有速度、疏散引导、应急救援、人群视角、疏散距离、安全设施、暴恐事件和疏散通道;影响人员疏散能力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疏散引导、速度、应急救援、安全设施、暴恐事件、建筑结构、人群视角和疏散距离;影响人员疏散能力的原因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建筑结构、年龄、环境的熟悉程度、安全设施、现场状态、性别、暴恐事件和应急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油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基于风险因素间关联关系对风险因素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油库安全风险管理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的方法。首先,通过识别风险因素并依据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构建油库安全风险加权网络模型;然后,基于风险因素自身的风险水平及其对网络中局部和全局其他因素的影响力,设计风险因素的重要度评价指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分析(GRA)-理想距离排序(TOPSIS)模型对风险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从而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油库风险因素识别中。结果表明: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风险为该油库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分析加工车间关键风险因素,考虑多风险因子交互影响的情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决策实验室分析法的加工车间关键风险因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从人员、设备、环境、物料和管理因素等5个维度辨识加工车间风险因素并建立风险因素集;基于此,采用三角模糊数对专家判断语义进行表征,然后运用DEMATEL法计算多因素耦合下的风险重要度,从而确定加工车间的关键风险因素。最后,以安徽省某机械加工车间为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加强对安全制度和安全文化建设等关键风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加工车间的风险控制,改善车间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铁路行车人因事故受多因素交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和DEMATEL法耦合的铁路行车人因事故关键因素实证分析方法。首先依据铁路行车人因事故认知行为模型,从感知、决策、计划和执行4个过程分析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影响因素;然后综合运用信息熵和DEMATEL法构建关键因素量化识别模型,利用中心度和原因度两个参数分析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结合2008—2013年铁路行车人因事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机车操作人员相关情形记忆失误、情景诊断失误、未严格执行操作规则和采取错误行动是铁路行车人因事故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油库火灾模式,分析了超大型油库火灾风险影响因素,指出油罐及控制系统故障是油库火灾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而管理体系的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根本原因,完善油库安全管理体系是预防所有事故的关键。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现代化油库的安全管理应采用事前管理模式,从管理和设备设施方面消除隐患,将系统安全的理念应用到油库安全管理中,建立油库火灾风险动态体系。完善油库火灾风险动态管理体系是当前控制油库火灾风险的有效手段,该体系的具体实施需要配套软件系统和专项检测技术的支撑。该体系的实施需要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管理水平,提出研究深水井喷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从技术、人员、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识别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致因因素,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矩阵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研究风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不同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关键风险因素;进一步基于解释结构模型(ISM)划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分析风险因素之间的综合影响关系,建立深水井喷事故风险影响因素模型。结果表明:层级1为近邻致因,可直接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层级2~7为过渡致因,在风险传递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对井喷事故的直接影响较小;而层级8则为本质致因,重视本质致因的改善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井喷事故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深水井喷事故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致因及产生路径,基于理论与案例分析构建以个体、设备、管理、环境为核心的评估指标体系;结合DEMATEL和ISM并借助专家知识构建层次网络模型,将其映射到BN中,依据节点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实现因素之间耦合关系强度的量化;利用正向因果推理方法预测不同情况下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反向诊断推理识别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最大致因链。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不安全行为发生概率为26.5%,最大致因路径为政府监管力度不足→现场监管工作存在漏洞→不良行为习惯→安全认知失误→不安全行为,可为现场施工人员安全行为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建立可以为油库的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为了有效改善油库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赋权,从油库运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管理缺陷及应急体系建设分析入手,结合实际情况构成以外部环境、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及生产保存设备为主线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结合基于信息熵的方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依据权重计算函数及改进模糊物元模型对油库安全风险等级进行确定。结合实例进行验证表明:采用基于熵权与模糊物元模型结合确定权重的方法,优化风险评估模型,削弱权重数据极值产生的影响,能将多源数据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减小主观误差,对油库风险等级进行合理评估,评估效果与检查分析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机轮刹车系统在飞机着陆阶段复杂的安全性问题,应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法(STPA)识别潜在风险因素,采用风险熵改进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计算风险因素中心度和原因度,确定因素重要性和属性,并集成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建立风险因素递阶层次结构.结果 表明:在因素辨识方面,STPA与传统FTA方法相比,可识别出更多的风险因素,如组件交互、设计缺陷等因素;通过改进DEMATEL-ISM可体现系统因素客观联系,并确定AACU为系统关键部件,且风险因素可分为3个层次,在层次内与层次间均存在因素关联,从递阶层次结构分析得出可采取断链措施和提高部件可靠性来保障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