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在分析区域及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通过对井下岩层含水性的和防治水措施的研究,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对井下水的治理,加强防、探、固、堵、隔、研的防治水方针执行,降低奥灰水对煤层开采威胁,实现带压开采,减少突水造成淹井的影响.结合现有勘探资料基础,就下组煤开采可行性及其安全开采防治水措施进行初步讨论,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个方面,前者指天然水文地质环境造成的各种地方病病害,后者则由于近代人类活动破坏了原生的水文地质环境而造成的各种公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环评重点内容解析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汶川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与评价对象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进行了识别与分析,进而分析并确定了其评价要点;结合灾后重建土地规划环评实践工作,对评价重点内容与要点进行了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省平远县稀土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同时在已进行的植被恢复措施的基础上,对其效应作了初步的分析,评价了恢复措施对水土流失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比较适合的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宁乡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总结了宁乡生活垃圾处理主要的分类模式,分析了现有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南义煤集团石壕煤矿突水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突水是制约煤矿安全、持续生产的瓶颈因素之一,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灾害的防治.该文对河南义煤集团石壕煤矿自建矿以来的突水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指出造成突水事故原因主要在于:煤层采动导致其岩层力学性质的变化,使得岩层储水涌入巷道,导致突水;在采动影响下,小断层活化成为充水通道,容易发生煤矿突水;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是造成突水的主要原因.图1,表1,参5.  相似文献   

7.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研究区划分为单一潜水区和多层结构区两个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单元,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和惠农区1997年和2008年的浅层地下水水质分析数据为依据,主要采用迭代标准差法和计算分布函数法对两个背景值单元内的15项指标进行了背景值范围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背景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气象、水文、人类活动等变化较大的因素会使地下水的化学组分随时间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即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时间差异性;而地形地貌、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差异是影响不同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单元内相同指标背景值差异的主要因素,即背景值具有空间差异性.对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较1997年,地下水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8.
2002年对高原深水湖泊阳宗海水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阳宗海中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PNSB)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PNSB类群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湖泊中PNSB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平位点、深度和采水期,溶氧、温度、透明度、COD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对PNSB数量分布也有显著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5个模型,可以通过部分环境因子初步预测PNSB的生态分布.各环境因子如叶绿素a含量和透明度之间也有相关性,对这些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图2表8参7  相似文献   

9.
毕二平  张雅萍 《生态环境》2011,20(5):986-990
地下水中的甲基叔丁基醚(MTBE)自然衰减是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厌氧条件下,MTBE的同位素方面的证据表明:挥发、吸附和稀释等非生物过程中MTBE自然衰减的主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从主要环境因子来分析MTBE的自然衰减,从而判定MTBE自然衰减的速率和程度。在进行地下水中MTBE自然衰减研究时,应加强对于能反映MTBE自然衰减的"印迹"的研究。对这些"印迹"的确定将为野外监测MTBE的自然衰减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逃逸是伴随着工程作物释放的一种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基因逃逸的途径,并讨论了影响转基因逃逸的因素,对我国主要农作物中逃逸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一些农作物中存在较大的转基因逃逸风险,最后探讨了避免和减小逃逸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农作物转基因逃逸生态风险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基因逃逸是伴随着工程作物释放的一种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转基因逃逸的途径,并讨论了影响转基因逃逸的因素,对我国主要窕作物中逃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一些空物中存在较大的转基因逃逸风险,最后探讨了避免和减少逃逸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稀土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植被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东省平远县稀土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乐安江鄱阳湖河口沉积物样品生态效应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乐安江鄱阳湖河口三个沉积物样品中主要污染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存在重金属Cu和Zn污染。用模拟湖水对沉积物进行溶出实验,上清液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成组生物检验(Battery Test)结果表明,三个沉积物样品对无脊椎动物和发光菌均无急性毒牲,但对光合藻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初步用毒性鉴定和评价方案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抑制作用主要由阳离子类型污染物引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农村生态发展战略研究的技术设计、模型构造及模型运行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初步分析,对吉林省未来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某基岩裂隙水型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地下水污染特征,探索地下水污染与渗滤液泄漏的关系,在对该场地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布设监测点位、进行地下水和渗滤液原液采样分析,得到pH、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氨氮(NH_3-N)、总磷(TP)、铬(Cr)、铬(六价,Cr~(6+))、铅(Pb)等23项指标的含量水平检测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较差,未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要求;50%指标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说明已经发生了污染现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大肠菌群数、总锌和氯化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多个污染指标间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地下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填埋场渗滤液泄漏.  相似文献   

16.
王子建  马梅 《环境化学》1993,12(5):342-346
对乐安江鄱阳湖河口三个沉积物样品中主要污染元素含量的分析,表明存在重金属Cu和Zn污染。用模拟湖水对沉积物进行溶出实验,上清液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成组生物检验结果表明,三个沉积物样品对无脊椎动物和发光菌均无急性毒性。但对光合藻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初步用毒性鉴定和评价方案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抑制作用主要由阳离子类型污染物引的。  相似文献   

17.
农药阿维菌素在水中的光解动态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科学评价农药阿维菌素的环境安全性,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其在水环境中的光解动态,考察了波长、光强和添加物质等对阿维菌素光降解的影响,进而利用LC/MS鉴定了其主要降解产物,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紫外灯辐射波长对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影响较大,波长越短,越有利于阿维菌素的光降解;模拟太阳光强度越大,阿维菌素的光解速率越快;1%H_2O_2、0.1%TiO_2和10%丙酮作为添加物质都能加快阿维菌素的光解进程;通过分析阿维菌素光解产物的TIC图和质谱图,可能主要有两种代谢产物,分析了其降解途径及机理.  相似文献   

18.
非贵金属催化还原水中的硝酸盐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舒帆  胡筱敏  和英滇  张杨 《环境化学》2011,30(10):1711-1717
基于双金属催化还原NO3--N的机理分析和常见金属催化电解脱硝技术的初步研究成果,对非贵金属元素催化还原水中NO3--N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数据表明,Fe、Cu、Co、Pb和Zn 5种元素在阴极电场作用下对NO3--N具有较高的催化还原活性;NO3--N催化还原主要产物为NO2--N和NH4+-N,产物比例受催化元素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混有生活污水、菌、藻共生的氧化塘中TNT降解产物。废水经GDX吸附树脂富集后,用色谱及质谱方法测定。结果表明,TNT初步转变成一氨基二硝基甲苯的两种异构体——4-氨基-2,6-二硝基甲苯和2-氨基-4,6-二硝基甲苯。本文还初步讨论了TNT的降解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廊坊市区地下水环境状况,2015年在研究区进行现场调查采集并分析了深浅层(包含3组地表水)水样50组,测试指标包括有机指标(30项)和无机指标(31项).利用基于分类指标的单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本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较差,深层地下水相比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从分类指标来看,对区域地下水质量影响最大的为无机毒理指标,其次为一般化学指标,毒性(类)金属指标及有机指标对地下水质量影响很小,各项指标主要影响浅层地下水;单项组分分析表明,深、浅层地下水水质贡献指标相差较大,其中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指标有总硬度、"三氮"、砷、氟化物、铁锰等,深层地下水影响指标主要为氟化物(50.0%),其次为砷(13.6%);有机组分少量指标检出但无超标.分析认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是影响该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地下水中污染组分异常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