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调查广州市售水产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rorinated alkylated substances,PFASs)的污染特征,采集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6类254个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23种PFASs的含量.不同种类样品的PFASs总检出率为93.5%~100%,鱼类和甲壳类的含量较高.鱼类中检出了13种PFASs组分,但鲍鱼仅检出6种,种类差异明显.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烷羧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5.6%,为PFASs的特征污染组分.PFOS的含量为0.19~192.27 μg·kg-1,明显高于其它组分,污染贡献率达35.15%.与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加工制品中PFOS的污染贡献率最高不同,海珍品中污染贡献率最高的是全氟丁酸(PFBA),样品组分污染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种类差异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售水产品中PFOA和PFOS对人的潜在健康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对拉萨河27个采样点、拉萨污水处理厂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进行水样的采集,并用双三元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GLC-MS/MS)首次对水样中的17种全氟化合物(PFAS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PFASs在拉萨普遍存在,拉萨河表层水中平均Σ13 PFASs浓度为322pg/L,范围从60到1724pg/L.拉萨河PFASs的浓度水平低于其他大城市流域,但高于南北极表层水体.拉萨河中的主要化合物为全氟丁酸(PFBA)(25%)、全氟戊酸(PFPeA)(22%)、全氟辛酸(PFOA)(14%)、全氟辛烷磺酸(PFOS)(14%)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13%).空间分布特征表明,拉萨河中全氟化合物的排放还存在一些点排放源,拉萨市产生的污水并未完全汇入到拉萨市污水处理厂中处理.基于PFBA和PFBS的全氟产品使用比较广泛,而基于PFOA和PFOS的全氟产品只在某些区域或行业有相对多的使用量或排量.PFASs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有显著的差异,拉萨全氟化合物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模式受季节影响较大.污水处理厂是PFASs排放到拉萨河中的一个重要点源.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到拉萨河中的全氟化合物约为37mg,拉萨河排放到雅鲁藏布江的物质荷载约为292t/a.在未来,所有的废水都应严格地纳入污水处理厂经达标处理后再排放.尽管PFOA和PFOS在拉萨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一定的转型,但是基于全氟化合物的产品的限制应进一步系统地执行和强有力地落实.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典型岩溶区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采用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都安县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氟戊酸)是该地区检出率最高的PFASs污染物,检出率为100%,ρ(PFPeA)检出范围为0.067~1.021 ng/L.ρ(PFASs)平均检出情况满足污染源(2.592 ng/L)>地表水(0.737 ng/L)>地下水(0.340 ng/L),污染物检出种类的平均值满足污染源(7.1个)>地表水(4.4个)>地下水(2.9个).②研究区内仅有G2、S9、S13、P3采样点ρ(PFASs)可能受点源类污染源的影响较大,整个研究区PFASs分布特征及质量浓度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小.地表水及地下水ρ(PFASs)较高的采样点基本集中在人类活动聚集区;由于岩溶作用影响,东南部地下水中ρ(PFASs)相对较低.③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的来源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为主产物的五金电镀、消防、采矿、电子等行业,另一类可能主要与农业活动相关,来源于农用塑料品及其降解产物.④在利用当前已有参数进行评价时,都安县水环境中ρ(PFOA)(perfluorooctane acid,全氟辛酸)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研究显示,西南岩溶区水环境中ρ(PFOA)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但鉴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仍需加强产氟工矿企业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水环境和生物样品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法对沈阳市各类水环境和生物样品中全氟化合物(PFCs)进行测定,研究了PFCs的河流分布及季节分布特征.同时,对通过饮用水及家禽和鱼摄入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各类水环境样品中总PFCs浓度范围为nd~6.01ng·L-1,平均浓度为5.23ng·L-1.PFOS和PFOA是沈阳地区所有水环境样品中最主要的PFCs污染物,浓度范围分别为nd~2.83ng·L-1和nd~5.71ng·L-1,平均浓度分别为1.11和2.13ng·L-1.细河的PFOS含量最高,约为浑河PFOS含量的2倍,蒲河PFOS含量的3倍.一些PFCs化合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其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PFOS与PFOA之间无相关关系,由此推断沈阳水体中二者具有不同来源.浑河流经沈阳市时,PFOS和PFOA浓度升高.流经沈阳市区后,PFOS和全氟己烷磺酸钾(PFHxS)浓度明显升高.细河中PFHxS也有检出,表明沈阳市是周边水体中PFOS及PFHxS的主要污染来源.丰水期地表水中PFOS和PFOA浓度与枯水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丰水期水中PFCs组成更为丰富,出现了大量全氟庚酸(PFHpA).沈阳地区自来水中PFOS和PFOA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39和0.85ng·L-1,最高浓度分别为1.16和2.55ng·L-1,均低于美国饮用水健康参考值.沈阳生物样品中PFOS和全氟十一酸(PFUnDA)是最普遍的化合物.总PFCs平均含量在鱼样品中为6.59ng.g-1(以干重计),鸡和鸭血清样品中分别为1.65和0.69ng·mL-1,鸡和鸭肝脏样品中分别为0.41和1.68ng.g-1(以干重计),与文献报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地表水中新型优先污染物筛选与管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颜岐  宋帅  史雅娟  刘莹  杨胜杰 《环境科学》2022,43(8):4074-4086
新型污染物在地表水中频繁检出,威胁区域水生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因其种类复杂且风险、毒性差异较大,目前基于新型污染物污染特性综合评估,进而确定新型优先污染物的相关研究仍不完善.以41种新型污染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污染物环境暴露水平、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这5个指标,建立以保护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为目标的综合评分方法,筛选识别天津市地表水环境中新型污染物,划分优先等级,构建优控清单,评价清单中污染物水环境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1种新型污染物在研究区域内均有检出,磺胺类抗生素(SAs)和其他类药物(others)浓度平均值最大,分别为200.04 ng·L-1和176.30 ng·L-1;其次是全氟化合物(PFASs,57.98 ng·L-1).以污染物类别计,高优先级以PFASs (占比50%)为主;中级优先级仍以PFASs (占比26.32%)为主,比重有所下降;低优先级以SAs (占比31.25%)为主.高优先级污染物全氟辛基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卡马西平(CBZ)、咖啡因(CAF)、全氟己基磺酸(PFHxA)和克拉霉素(CLA)列为优控清单;与其它污染物相比,PFOS和PFOA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健康风险得分较高,CBZ和CAF的生态风险得分较高.CAF的风险商(RQ)平均值为4.8,具有相对较高的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表明,PFOA (风险商平均值HQ为0.018)累积效应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可忽视.针对优控清单,CAF在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率高,应加强管网和高植被盖度的河岸带建设,减轻未处理污水排放和降雨径流对地表水的影响;处理率较低的污染物应运用多技术组合工艺提高对其去除效率;此外,应加快行业替代工作,减少全氟类化合物(PFOS、PFOA和PFHxA)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王世亮  曹雪稚 《环境科学》2020,41(12):5428-5437
近年来,滨海旅游度假区蓬勃发展,其水体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各环境介质中普遍被检出,因其潜在的毒性而引起广泛关注.以山东省20个滨海旅游度假区水和沉积物为对象,对其中12种典型PFASs的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个度假区所有水体和绝大多数沉积物样品中12种PFASs都被检出;水和沉积物中PFAS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7.91 ng·L-1和5.89 ng·g-1,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都是含量占绝对优势的物质;不同度假区水和沉积物中PFASs总含量∑PFASs及各同系物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在不同度假区水/沉积物体系12种PFASs的分配系数差异明显,长链PFASs(碳原子数≥7)具有更大的分配系数;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度假区水和沉积物PFASs的主要来源,水体盐度和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不是PFASs在水/沉积物之间分配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所有滨海旅游度假区水体环境中,PFOS和PFOA可能存在较大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选取黄渤海区域水产品生产、消费水平较高的23个城市,采集鱼类、海洋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及海珍品(海参、鲍鱼)等5类水产品共1225个样本,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23种全氟烷基物质(PFASs)的含量,并分析了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PFASs的残留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分差异、城市分布及品种分布差异等特征.在23种PFASs组分中,共检出20种PFASs,其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9.1%和71.7%,且PFOA的质量浓度占比最高(64.5%),为首要污染组分;在不同采样点样本中,莱州湾近岸的潍坊、滨州和东营,渤海湾近岸的沧州以及辽东湾近岸的营口为PFASs总质量浓度(∑PFASs)较高的城市,残留水平范围为10.2~16.8μg/kg;在不同品种样本中,检出PFASs组分的数量由高到低为:鱼类(20种) > 海洋贝类、甲壳类(18种) > 海珍品(16种) > 头足类(10种),其中海洋贝类、海珍品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A,鱼类、甲壳类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PFOS,而头足类则是全氟辛烷磺酰胺(PFOSA);通过计算不同水产品中PFASs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发现,PFOA、PFOS、全氟十一烷酸(PFUdA)和PFOSA在不同品种中平均含量相对较高,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组分差异性;通过计算危害指数(HR)评价人体暴露于PFASs的健康风险,得到PFASs各组分的危害指数均 < 1,说明黄渤海区域水产品中残留的PFASs对消费者的潜在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全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人类活动强度大的中、韩滨海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126份水体及125份沉积物样品,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方法,分析了水体及沉积物中的15种PFASs.结果表明,PFASs在水体和沉积物中全部检出,水体中PFASs总质量浓度范围为6.75~20982 ng·L-1,沉积物中PFASs含量(以干重计)范围为0.229~53.8 ng·g-1.区域对比发现,中国滨海城市化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PFASs含量相对较高以长链PFOA为主,而韩国水体中则以短链PFBA和PFPeA为主,沉积物中以PFOS、PFBA和PFOA为主.PFASs在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PFASs碳链长度有密切关联,15种化合物中有9种化合物的分配系数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0.21,P<0.05),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分配系数也平稳增加.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中、韩滨海城市化地区水体和沉积物中PFASs含量整体较低,尚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但存在严重局部污染问题,应当重视其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不同年份太湖水域全氟化合物健康风险源解析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全氟化合物(PFASs)的数据,对比了不同年份水体中PFASs的组分特征、来源和健康风险,并使用PMF源解析模型分别对2010年和2019年太湖水样中的PFASs进行了源解析,均识别出3种主要污染源,分别为涂料制造业(2010年29.59%,贡献率,下同,2019年67.69%)、纺织与电镀业(2010年25.68%,2019年10.26%)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2010年44.72%,2019年22.05%).利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水体中的PFASs (PFOA和PFOS)进行评价,发现2019年水体中PFASs的致癌风险(2.69E-07)明显小于2010年的风险值(4.56E-07),且鱼类摄入是重要暴露途径.采用PMF-健康风险混合模型解析了3种排放源的健康风险贡献率,结果表明纺织与电镀业源对健康风险的贡献率最高(2010年64.86%,2019年92.48%),其次是涂料制造业源(2010年为31.30%,2019年为5.04%)和氟化物加工制造业源(2010年3.84%,2019年2.48%).相比于2010年,2019年水体中PFOA和PFOS等组分浓度大大降低,而PFBS和PFHxS浓度则大幅度升高,这与我国出台的PFOA和PFOS污染物的管控措施直接相关.建议加强对PFHxS等短链PFASs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研究,适时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电镀是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关于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PFASs污染特征报道较为缺乏. 为了解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的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水平,选取全氟烷基羧酸(PFCAs)、全氟烷基磺酸(PFSAs)、磺酸调聚物以及1-氯-全氟烷基醚磺酸钾(F-53B)等26种典型PFASs为对象,调查其在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的污染特征,探讨其污染来源并开展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 结果表明: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PFASs浓度范围为93.3~1 334 ng/L,其中大部分地表水中∑PFASs浓度小于300 ng/L,污染最严重的地表水分布于金山区,∑PFASs浓度是背景值的14.8倍. 地表水中全氟辛酸(PFOA)为普遍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短链PFCAs和PFSAs. 1H,1H,2H,2H-全氟辛烷磺酸钠(6∶2 FTS)和F-53B也普遍存在于地表水中,但只在少数地表水中具有较高浓度,尤其是F-53B,其中金山区采样点浓度高达968 ng/L,主要与镀铬业务有关. 这表明短链PFCAs和PFSAs、PFOA、6∶2 FTS及F-53B等均可能已应用于电镀领域. 据污染源特征分析,地表水中PFASs除了受电镀行业的污染外,同时还可能来源于表面处理工业、前体化合物生物降解等. 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上海市大部分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镀铬企业周边地表水中F-53B污染可能产生高生态风险. 研究显示,上海市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FASs污染,污染水平与特征差异较大;其中PFOA是电镀企业周边地表水中普遍存在的主要污染物,但生态风险较低;而F-53B在个别采样点中具有高残留、高生态风险,需加强污染防控.   相似文献   

11.
温州近海海域海水及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温州近海海域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污染状况和特征,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法分析了采自乐清湾、瓯江口、西湾、飞云江口及洞头半屏岛的近海海水和滩涂沉积物中PFOS和PFOA污染水平。结果显示,温州近海海水普遍存在PFOS和PFOA污染,其中,PFOS的浓度范围为<1.0~31.36 ng/L,中位浓度为2.29 ng/L;PFOA的浓度范围为<1.0~23.66 ng/L,中位浓度为5.29 ng/L。滩涂沉积物样品中PFOS和PFOA的浓度范围(干重)分别为(<1.0~11.91)×10-9(中位浓度为3.60×10-9)和(1.84~34.01)×10-9(中位浓度为6.83×10-9)。温州近海海水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香港沿岸、中国南海海水、韩国沿岸海水和近海珠江三角洲,与大连湾的海水相当,海岸滩涂沉积物中的PFOS和PFOA浓度远高于珠江和黄浦江沉积物中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陈虹  韩建波  张灿  程嘉熠 《环境科学》2019,40(5):2115-2121
本文对大连海域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中19种PFASs和2种PFOS新型替代品Cl-PFESAs进行了分析,估算其入海通量,并分析了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入海河流中总PFASs的含量范围为9. 85~757 ng·L~(-1)(浓度中位数为74. 7 ng·L~(-1)),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大连海域入海河流中总PFASs的含量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入海排污口中总PFASs的含量范围为9. 19~801 ng·L~(-1)(浓度中位数为29. 5 ng·L~(-1)).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中PFASs的主要贡献要素为PFOS和PFOA,其中入海河流、市政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总PFASs含量未发现明显的季节差异特征,但工业废水中冬季含量显著高于夏季.计算结果显示,大连海域总PFASs入海通量约123 g·d~(-1)(44. 7 kg·a~(-1)),入海河流和入海排污口的贡献相当.全氟/多氟醚类磺酸化合物(Cl-PFESAs)检出率较低,其中8∶2Cl-PFESA均为检出.  相似文献   

13.
汾河流域太原段河水及沉积物中PFOS和PFOA的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口朋宽  史江红  张晖  刘晓薇 《环境科学》2013,34(11):4211-4217
考察山西省汾河太原段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的浓度分布特征,采用固相萃取(SPE)的前处理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仪器分析方法,检测了汾河太原段水体及沉积物中PFOS和PFOA的含量.结果表明,汾河水样品中PFOS和PFOA浓度范围分别为3.54~16.23 ng·L-1和2.49~4.79 ng·L-1,沉积物样品中含量分别为7.77~51.22 ng·g-1和1.94~3.54 ng·g-1.汾河太原段水样PFOS的浓度从上游到下游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FOA在各采样点的浓度相近;沉积物样品中PFOS的浓度大致呈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的趋势,升高趋势没有水样中的明显,但是PFOA在各采样点的浓度亦相近.此外,PFOS在水体及沉积物中的分配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相关,而PFOA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