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汽车驾驶者准确掌握真实车速,对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驾驶者借以了解汽车行驶速度的车速表,其指示值是否准确及指示误差的大小必须加以研究。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工具及样本实测数据,选取上海桑塔纳LX轿车车速表检验值进行统计规律研究,给出其分布参数,建立相应数学模型,指明其误差情况,对于深入了解轿车车速表指示误差统计规律,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改进车速表设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汽车行驶特性,指的是汽车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车辆各车轮行驶轨迹与车辆各部位的位移变化。比如,汽车在直线行驶时,车辆前后轮的行驶轨迹是重合的,车辆的各部位也是顺着一条直线在移动,车辆行驶的空间宽度不变。一般情况下,只要车头能过,整个车身就能过。  相似文献   

3.
汽车轮胎的不正确使用与维护,不仅会增加运输成本,降低汽车运输经济效益,严重时还会出现交通事故和车毁人亡现象。为了提高轮胎使用寿命和经济性与行驶安全性,必须正确使用与维护汽车轮胎。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护栏是一种当车辆与之发生接触时,能够通过自身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通过自身角度来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阻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或进入对向车道的吸能部件。护栏可以减少汽车剧烈碰撞时对乘员造成的伤害,是高速公路以设施的形式保护失控汽车的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5.
汽车用安全气囊及其织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的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很快,汽车特别是轻、小型汽车的安全行驶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广大乘员关注的热点。汽车安全气囊就是随着这个热点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有关资料显示.汽车配备了安全气囊后,车辆正面冲撞时乘员死亡率约降低30%,前部撞车时死亡率约降低18%。另外,系好安全带的乘员在车祸中的受伤程度也有所减轻。越来越多的出厂汽车装备了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已成为汽车的标准部件。  相似文献   

6.
推广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安装使用汽车行驶记录仪的重要意义汽车行驶记录仪是指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通过接口实现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遏制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章,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事故的分析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欧盟、日本等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以立法的形式,在部分客运车辆及货车上强制安装使用记录仪。澳2003年4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发布了《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GB/T19056-2003),并已于2003…  相似文献   

7.
随着车辆进入家庭,很多新车主仅知道车辆的常规保养,而当车辆在行驶途中出现意外时往往手足无 措,目前就汽车行驶途中出现的意外有关专家提出以下应急方案: 车胎漏气 当车主在行驶途中听到汽车轮胎发出“嗤嗤”声,随后感觉车轮出现轻微的偏行,并随之越来越重, 就有可能是轮胎漏气或爆裂了,如不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引发车辆急剧偏行,撞车等事故。 当车辆后胎漏气时,汽车的尾部会摇摆不定,颠簸。此时车主最好用双手紧握方向盘,通常都可以使  相似文献   

8.
安全行车距离包括反应距离和停车距离。影响汽车安全行驶距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车辆的行驶速度,驾驶员的反应能力、时间,路面状况,天气变化,载重量的多少及车辆制动系统的结构形式等等。如何掌握判断汽车的安全行车距离,对驾驶安全十分重要。由于前后车的行驶速度一般都差不多,同时,制动过程也  相似文献   

9.
汽车在一定的车速下直线行驶时,前轮发生左右摆动,由此引起方向盘“弹手”,这是汽车使用中的常见疑难故障之一。这种前轮定速摆头故障,往往是当车辆行驶至一定速度时就开始摆头,高于或低于这个车速时便减弱或消失,不受空、重载车及路面的影响,一般在中速时出现较多,低速时较少。 前轮摆震故障的诊断方法: 为了弄清是汽车前轮摆震,还是因其传动系引起的振抖,诊断时应架起驱动桥,前轮用三角木楔塞  相似文献   

10.
关于行驶中的车辆在交通系统各因素作用下的行驶安全性评价,在现有交通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车辆行驶状态,构成"人-车-环境-路-车辆行驶状态"5要素。并对各要素评价指标的选定做了细致的筛选,建立了车辆行驶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人-车-环境-路"因素采用打分的形式确定其参数的分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的;"车辆行驶状态"因素则是引入加速度干扰的定义,建立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运用层级分析法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部分站场地基承载力不足,经过长期运营部分站场基础沉降不同步,造成的管道弯曲甚至管道破裂问题,提出1种由位置标识物来实现实时准确采集站场基础位移数据的方法,研制1套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基础沉降远程在线监测评价系统;系统软件根据实时采集的沉降量与历史监测数据比对,评价站场运行状态,并给出基础沉降安全储备。结果表明:结合历史监测数据可预测站场基础下一检修周期的沉降状况,给出是否需要在检修期内对站场基础进行维护的建议。系统可有效预防基础沉降带来的安全隐患,减小管道破损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道路运营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从道路交通设施系统客观安全性和道路用户主观安全性的角度,应用交通冲突分析技术、运行车速预测方法、行车动力学仿真分析[空间视距模型、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研究并分析车辆在自由流和非自由流两种状态下运营安全性,提出跟驰风险指数、变换车道风险指数、高速行车风险指数,建立了服务于道路安全运营管理的道路交通设施系统及其运营安全性的分析评价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原理,综合考虑车、路和环境因素,构建了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该模型不但能够弥补分析结构要素之间内在影响机制的不足,而且对于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结构要素之间的层次性和复杂性有天然的优势。数据来源于由13位专家构成的ISM小组,其中7位为来自高校从事交通安全研究的教授,6位为来自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等交通运输委员会的高层管理者,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采用解释结构图分析车、路和环境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众多因素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影响,车辆技术条件、定期检验合格率、车辆救援设备的完备状况、安全设施是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直接影响因素,道路限速、道路负荷度、大客(或货车)比例、交通量、交通监控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间接因素,车辆超限(超载)状况、车流密度、道路路面类型、道路设施完备性、天气状况、单向车道数和地形特征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根本因素。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加强对车辆定期检验的监督;其次,健全道路信息公示制度,提升交通监控水平,引入相关路段道路限速、负荷度、交通量动态信息显示及预警机制;最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及车流密度的监控,健全道路设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4.
单元板式轨道扣件刚度突变对行车安全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单元板式无砟轨道扣件刚度整体及局部突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指导扣件系统的养护维修,利用有限元方法和轮轨耦合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车辆-轨道-路基系统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扣件系统整体刚度突变和局部刚度突变对列车的振动特性和轮轨垂向作用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扣件刚度从20 kN/mm增加到80 kN/mm时,轮对和转向架的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加40.1%和28.2%,轮轨垂向力增加28.4%,车体变化不大;当局部扣件刚度突变时,车体、轮对、转向架的振动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均较基本刚度(50 kN/mm)有所增大。扣件刚度整体突变以及局部突变均会对列车振动特性和轮轨垂向作用力产生不利的影响,建议及时对扣件系统进行养护检修,以保证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安全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失效涉及诸多因素影响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将安全阀失效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因素集,把可能产生故障的元件作为评价集,按照权重的大小对安全阀的故障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维修人员对安全阀故障的判断能力和综合检修能力,达到设备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判断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状况,从维修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探讨机务维修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基于国内外民航机务维修日常安全管理现状,采用系统工程和安全科学理论,结合现场调研结果,提出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体系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分级标准。针对民航维修安全管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分析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某维修单位安全管理测度向量值,利用置信度准则判定其安全等级。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型所得分析结果与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实际安全管理水平相符,该单位今后应重点加强维修人员引进、新机型培训和老龄飞机维护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探讨——安全度与安全熵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以耗散结构的维持与演化作为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理论基础,在探讨过程中提出了安全熵是反映安全系统本身的混乱程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安全度与熵的内在联系的分析,提出了安全熵的概念并给出其数学表达式。并进一步通过对人—机—环境3大要素组成的安全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以概率统计方法为手段,对各个因素的内在联系用概率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给出了安全系统的整体安全熵。安全熵的提出及其量化,对安全系统运行机制的探讨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车辆碰撞预警模型,改进了传统模型中驾驶员反应时间定值化的缺点。首先,依据车辆的制动过程分析了驾驶员反应时间对制动距离的影响。其次,设计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模糊推理算法,选取驾龄、疲劳强度和应变能力3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来计算反应时间。最后,采用分等级的预警策略建立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的碰撞预警模型,并通过Car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预警模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驾驶员进行差异化碰撞预警,在30 km/h和80 km/h两种车速下实际停车距离与理论值的最大误差为8%。  相似文献   

19.
Predictive maintenance (PdM) focuses on failure predic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failure in advance and offer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improve inherent safety and maintenance planning. A novel opportunistic predictive maintenance-decision (OPM) method integrating of machinery prognostic and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model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indicate the optimal maintenance time with minimal cost and safety constrains. DBN-HAZOP model quantifies 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by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s to provide prospective degradation trends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overall system for maintenance decision making. It is developed by integrating the prior knowledge of the interactions and dependencies among components and als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le the online condition monitoring data which is further to upd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Based on the future degradation trends given by DBN-HAZOP model, a local optimal proactive maintenance practice can be determined for each component by minimizing the expected maintenance cost per time unit. Understanding that for a complex system, whenever one of the components stops to perform a predictive maintenance action, the whole complex system must be stopped, at this moment, PdM opportunities arise for the other degraded components in the system at a reduced additional cost. Therefore, this paper further proposes an opportunistic PdM strategy for global cost optimization of predictive maintenance for the whole system, which considers failure probabilities, repair costs, down time cost and set-up cost. Case studies are given throughout to show how this approach works,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sults to some of the driving cost parameters has also been exam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