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素琴  李建中 《环境化学》2002,21(4):415-416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的迅猛发展 ,转基因作物作为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报道也愈来愈多 .在其安全性问题没有达到一致认同时 ,许多国家都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要加贴标签说明 .目前 ,我国在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我国已获准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产品已有六种 ,其中包括耐贮存西红柿和抗花叶病毒的西红柿 .这些已经商品化的转基因西红柿使用的启动子、终止子及标记基因分别为 3 5S ,NOS ,ntpⅡ (覃文 ,董杰等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食品科学 ,2 0 0 1 ,2 2 (…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用基因枪转化法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527中.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以多拷贝单位点方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T2).转基因第一代植株(TO)在株高和结实率上与相应的组培、种子实生苗植株相比,发生明显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转基因植株恢复到与对照植株一致.Western blotting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正确表达.蛋白活性分析显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合成的蛋白具有凝血生物活性,含量占可溶性总蛋白的0.1%左右.本文还对转基因技术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沦.图4表2参18  相似文献   

3.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向其野生近缘种基因漂移及其引起的环境风险成为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域的新课题。野生大豆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遗传资源之一。目前,我国不但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种植的技术条件,然而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基因漂移及其对野生大豆物种资源的影响已成为转基因大豆在我国进行商业化种植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从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大豆之间的基因漂移、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基因漂移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包括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适合度评价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转基因大豆向野生大豆基因漂移研究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了转基因不结球白菜实验地中 ,以除草剂抗性基因bar为标记基因的外源基因流动以及在芸薹属不同栽培作物中的基因渗入情况 .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能随花粉的散布流动 ,距离转基因花粉源越远 ,流动频率越低 .距离转基因白菜 0~ 3m处为花粉的主要流动区域 ,其频率占总流动率的 5 0 %左右 .2 0m隔离带后基因的流动频率仅为10m隔离带后的 1/2 0 .自然条件下 ,白菜中的外源基因在芸薹属同基因组作物中具有较高的渗入频率 ;在基因组具部分同源性的甘蓝型油菜中具一定的渗入频率 ;不能渗入甘蓝基因组中 .基因的渗入频率与作物间的亲缘性、隔离距离等多因素相关 .探讨了基因流动频率与基因渗入频率的差异 ,提出在有显性标记基因及花粉的供体、受体完全亲合的情况下 ,可以用基因的渗入频率来反应田间的基因流动情况 .图 4表 4参 12  相似文献   

5.
以从美国引入的转基因杨树(Populus deltoides×nigra,DN34)为材料,设置0、50、100 mg·kg~(-1)三个五氯酚胁迫质量分数开展温室盆栽试验,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五氯酚污染胁迫下转基因杨树对光强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相同光强下50和100 mg·kg~(-1)质量分数的五氯酚胁迫均降低了转基因杨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摩尔分数(C_i)和气孔导度(G_s).因此高质量分数五氯酚比低质量分数五氯酚对转基因杨树光合作用产生更大的抑制响应.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防止外源基因逃逸以及小麦品种间种质污染。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以扬麦158和矮杆败育小麦为花粉受体,平行设置2种不同面积(100和400 m~2)的花粉源,通过调查距花粉源不同距离处转基因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研究了花粉源大小及不同品种对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源大小对小麦基因漂移频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花粉受体材料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有显著差异,在0和2 m处矮杆败育小麦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显著偏高;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随着距花粉源距离的增加显著下降,5 m以后降为0。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竞争是影响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主要因素,距离隔离是控制小麦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信标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食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内源基因大豆植物凝集素(lectin)、玉米转化酶(invertase)和外源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35S(CaMV35S)启动子的分子信标探针,确定了探针浓度和镁离子浓度等反应条件,分别对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系列标准品进行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的荧光PCR扩增,在PCR反应过程中分别以两种荧光通道信号分别追踪同一样品DNA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的扩增动力学变化,并依此绘制了循环阈值与转基因食品百分比含量之间的标准曲线,建立了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的分子信标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实现了对转基因食品的定量分析.图7表1参11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先生和浙江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王兆骞先生作序 ,浙江省生态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副教授严力蛟等编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已于 2 0 0 1年 1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基于广大学界先辈和同行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思想 ,以整体化的角度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缘起与内涵 ,论述了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无污染农产品、区域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与农业可…  相似文献   

9.
不同虫压下转Bt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生态适合度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转基因水稻的基因扩散效率和潜在生态风险,以转Bt抗虫水稻Bt63、R1、R2和非转基因常规水稻Ⅱ优838为试材,采用高、低两个不同虫害胁迫水平和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水稻相间种植方式,通过观察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结实以及对螟虫危害的抗性表现等差异,研究比较了Bt外源基因插入后对水稻植株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虫害胁迫条件下,转Bt基因水稻在植株分蘖数、生物量鲜重等营养生长指标方面与非转基因对照品系间无明显差异,但株高、穗长、穗重等指标不及对照,且R2和Bt63与对照间差异显著;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个转Bt基因水稻品系的分蘖数、穗长、穗重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而不同转基因品系株高适合度效应不同,这可能与受体本身的特性相关.3种转基因水稻的单株结实粒数、千粒重与对照在两种虫害胁迫条件下均无显著性差异,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结实影响不明显.在高虫害胁迫条件下,3种转Bt基因水稻的抗虫能力均显著优于非转基因水稻,表明Bt基因对受体植株的抗虫性影响显著.同时,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转Bt基因水稻的适合度代价较小,预示了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Bt基因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具有逃逸的可能,但这种风险比较小.  相似文献   

10.
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转基因耐草甘膦/草铵膦玉米C0010.1.1对大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2015年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陷阱法对大田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了节肢动物的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相关参数,并计算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度。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178和常规玉米先玉335相比,转基因玉米C0010.1.1田间节肢动物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指标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转基因玉米C0010.1.1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受体品系和常规种基本相似,与对照相比该转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作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某些潜在问题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1997年,经修饰的活生物体,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转基因作物在商品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对转基因生物潜在风险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本文就上述几方面问题作一综述.1199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进展转基因生物目前在国际、国内的书...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GCSF基因组基因和cDNA基因作为目的片段,将其受控于2.6kb的小鼠乳清酸蛋白(WAP)基因的调控区下,通过显微注射法获得了两只整合有人GCSF转基因小鼠,通过繁殖建立了稳定的转基因系.一些表型参数测定表明,转基因鼠与正常鼠无明显差别,为对转基因动物进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孟伟院士共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院士工作站)于2003年9月获得天津市科协同意建站的批复。2014年7月11日,孟伟院士带领技术团队,与天津环科院共同举办了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天津市环保局及市科协、市科委相关飞行恶同志,天津市环保局  相似文献   

14.
目前,模式动物秀丽线虫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暴露评价和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在系统介绍了各种秀丽线虫转基因品系在环境暴露与毒性评价以及环境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基础上,分析了秀丽线虫转基因品系在环境暴露与毒性评价研究中的灵敏性与直观性的特点.最后,讨论了秀丽线虫转基因品系在环境暴露与毒性评价以及环境毒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明确转基因甘薯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开发种植耐盐性强甘薯对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地和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过表达IbOr基因甘薯及其非转基因甘薯为实验材料,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150mmol/L NaCl胁迫不同时期甘薯叶片光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等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盐胁迫时间延长,甘薯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都显著降低,但转基因甘薯降低幅度更小.盐胁迫3 d后,转基因甘薯叶片中O_2—·和MDA含量分别为61.23μg/g FW和22.51μmol/g FW,而非转基因植株叶片中O_2—·和MDA含量分别达到80.56μg/g FW和31.92μmol,分别是转基因甘薯的1.31和1.42倍,相比于非转基因植株,盐胁迫后转基因甘薯叶片中具有较低水平的O_2—·和MDA含量.甘薯叶片中SOD、POD和CAT的活性在胁迫后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转基因甘薯的酶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甘薯.Na~+含量在盐胁迫后也显著升高,胁迫9d后,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植株叶片中Na~+含量分别达到25.44 mg/g DW和35.08 mg/g DW,分别是处理前的11.47倍和14.83倍,并且转基因甘薯Na~+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甘薯.以上结果说明盐胁迫下转基因甘薯具有较低的活性氧含量并且膜脂的损伤较小,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且含较高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而维持相对较强的光合作用;转基因甘薯抗盐性的增强很可能通过提高甘薯抗氧化胁迫的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研究转胆碱氧化酶(codA)基因杨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可为杨树耐旱育种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条件下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转基因杨树(T)和野生型(NT)生长的影响及叶片中MDA、H_2O_2、甜菜碱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后,转基因杨树和野生型的株高、总生物量增长都减慢,但转基因杨树生长状况优于野生型且复水后恢复较快;胁迫5周后,转基因杨树地上地下部的干重分别降低了21.01%和22.97%,而野生型地上地下部的干重则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7.21%和52.11%,与正常供水相比,转基因植株地上地下部的干重显著高于野生型.(2)杨树叶片中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先增加后降低,复水后继续下降,但转基因杨树积累量低于野生型;干旱胁迫下,转基因杨树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和甜菜碱的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干旱胁迫3周后,转基因杨树叶片中甜菜碱含量是野生型的2.38倍.(3)随干旱时间延长,杨树叶片中SOD、POD、CAT和APX酶活性逐渐增加,复水后下降,除POD外,转基因杨树抗氧化酶活性普遍高于野生型.本研究结果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增加及抗氧化能力的增强是转基因杨树耐旱性和复水后恢复能力增强的内在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环境化学》2012,31(10):1669
近日,《环境化学》主编——江桂斌院士在第23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大会上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江桂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1):F0002-F0002
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副主编、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干如松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在此向王如松先生表示衷心祝贺。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种以SYBR Green Ⅰ为结合染料、快速准确检测转抗除草剂基因成分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玉米标准品为材料,通过使用特异性引物和SYBR Green Ⅰ结合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转基因农作物中外源抗除草剂基因进行了定量检测,绘制了两种基因扩增的标准曲线图,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外源基因含量;并作了溶解曲线、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和精密度的分析.研究发现,两者标准曲线方程线性关系良好.R~2 值分别达到0.993 9与0.992 4.通过已知标准品进行验证,实测值与真值接近,与实际含量的相埘偏差是6.52%和7.90%.结果表明,SYBR Green Ⅰ结合染料法完全可以用于转基因农作物定量PCR检测.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20.
表达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抗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已报道的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核苷酸序列,克隆了PVY^N外壳蛋白(CP)基因,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介导的方法,转化烟草NC89,获得了38株PCR呈阳性的转基因植株.攻毒试验发现,转基因植株对PVY^N的抗性水平存在着差异,其中有4株表现为高度抗病性.Southern blot表明,PVY^N CP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染色体中,转基因的拷贝数与植株的抗病性成正相关.Northern blot表明,PVY^N CP基因在RNA水平上得到了表达,而且PVY^N CP RNA在细胞中的积累量与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呈明显的负相关.Western blot表明,高度抗病植株未检测到转基因CP蛋白质,而抗病和感病植株都检测到了PVY^N CP蛋白,且不同抗性的转基因植物中转基因蛋白质的积累有一定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表达PVY^N CP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其抗病机制类似于转录后的基因沉默,即抗病件可能是RNA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