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废水中总铬时存在共存金属干扰测定现象。本文通过一系列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干扰实验及测定结果图表分析,阐述燃烧器状态与共存金属对测定影响,得出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时最佳检测条件,可以取得较高的仪器灵敏度及消除共存金属干扰。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物分析,是进行环境评价和治理的基础,是制订环境政策的依据。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中,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种痕量有毒金属的分析技术原子吸收(火焰和无火焰)、原子萤光、ICP光谱、阳极溶出、X射线萤光以及无机质谱中的火花源质谱、同位素稀释质谱、中子活化等,是目前重金属痕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七十年代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和突破。1.高灵敏度的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已被证明是分析痕量金属准确性好、灵活实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国际上作为金属标准分析法之一。但一般一次只能测定一个元素。目前,发展的趋势是向多元素分析方面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微孔滤膜-巯基棉联用现场富集法测定水中总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环境水样的总汞,特别是测定背景值或污染不严重的水体中的总汞,往往需要高倍数的前富集,随着环境化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水体中的汞,50—90%存在于悬浮物中,而萃取法、吸附法只能富集水溶态汞,若水样不经消解,无疑不能富集到全部的汞,测定结果将严重偏低,然而对1升至数升的大体积水样而言,富集前充分消解是困难的,这使现场富集方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氰化物测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化物是广泛应用于工矿业的有毒化学物质,不同存在形式的氰化物具有不同的毒性和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测定环境样品中不同存在形式的氰化物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简单氰化物、总氰化物的分析技术相对成熟,而络合氰化物的分析逐渐成为氰化物测定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主要对环境样品氰化物分析中的光度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原子吸收光度法)、电化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极谱法)、色谱法、放射化学法、流动注射分析法的原理、特点及分析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正日益受到重视,海水中微量金属的测定亦成为海水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海水盐介质的存在,给测定带来许多困难。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海水中微量金属已有报道,但其灵敏度仍嫌不够,而且测定前往往需要进行预富集处理。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溶剂萃取法,但要接触易挥发、有毒害的有机试剂,且富集倍数也不很大。 CO~APDC共沉淀预富集法在国外已有应用,但国内仍未见报道。该方法共沉淀效率高,富集倍数大,可同时预富集多种微量金属,能用于测定微量金属浓度很低的海水样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诱变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严重关切,已经筛选出许多方法来监测这些物质的诱变效应,包括各种低等生物细胞的诱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试验和整体动物试验等。一般说来,要进行这些测定,首先必须采集环境样品(空气、土壤、水),然后将它们施加于特定的实验系统中。最近,国外对环境诱变物的原位监测(in situ monitoring)颇感兴趣,国内亦有个别单位已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所谓原位监测,系指在自然位置上测定环境诱变物对生长于被研究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此文根据198篇参考文献对环境样品中汞的测定和富集方法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的测汞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电势滴定法、原子吸收法(包括冷蒸气法、无火焰法和利用塞曼效应的方法)、原子荧光法、中子活化法和光谱法。讨论了环境样品中汞的存在形式。根据不同的物理-化学原理,提出了多种汞富集方法,如共沉淀法、汞齐化法、电解法、萃取法、吸附法。介绍了各类萃取剂、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此文不仅对环境研究中的汞测定有重要意义,对金和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测汞方面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钴和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有机分析中已有广泛的应用,在无机分析方面近年来也引起关注。许多研究者试图将HPLC应用于金属离子的分离测定,对许多类型的金属螯合物进行了研究。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是一种通用型螯合剂,可以和许多重金属离子作用,生成稳定的螯合物,在紫外区有特征吸收,因此用此类螯合物有可能实现多元素的分离测定。Heizmann等曾用硅胶柱,探讨了镉(Ⅱ)、镍(Ⅱ)、铜(Ⅱ)、汞(Ⅱ)等DDC螯合物的分离,但稳定性差。Hutchins等则在反相色谱柱上,用甲醇-乙腈-水为洗脱液,分离了数种DDC金属螯合物,给出了人工合成电镀液的色谱图。Schwedt报道了用Lichrosorb RP-8柱分离这类螯合物。对于影响金属螯合物色  相似文献   

9.
高温冶炼金属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安全有效地脱除烟道气中的重金属杂质(来源于矿石),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的要求。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冶炼含砷的硫化矿物。由于砷在烟道气温度下具有显著的挥发性,往往不容易完全除去。一般来说,用袋式过滤器或静电除尘器只能除掉10%左右以固体形式存在的砷氧化物,余者为气态,需要用其它方法除去。近年澳大利亚Mount Isa矿业公司的R·L·player等研究了用活性炭吸收法脱除烟道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的三氧化二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呈螯合物形式的金属含量的方法性问题。提出了对复杂的环境及工业样品进行分析的合理方法,其中包括螯合剂的选择、螯合物制备、金属的富集、分离方法及检测方法。列举了用金属螯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环境、工业生产及质量进行监控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1.前言工业废物堆存时往往会带来许多环境问题。荷兰已积累了一些在水利建设中(如筑堤坝、基础保护、过滤建筑与隔离材料等)利用废物的经验,但在建筑结构与环境影响方面还没有作什么科学研究。由于人们已逐步了解工业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开始了这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的内容不仅限于工业废物的性能,而且对工业废物以外的其它废物的利用也在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在水利建设中利用工业废物筑堤坝等对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加强了研究。本文将对荷兰在水利建设中利用工业废物的经验与环境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废水中总汞样品的消解与测定方法,常采用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所推荐的方法。在硫酸-硝酸介质中,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于水浴上加热消解,以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总汞。该法虽然在提出前已进行了详细研究,但在我国试用中,普遍反映对未过滤工业废水测定结果再现性(批间精密度)很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用不同类型工业废水,从样品保存,氧化剂对各种形态汞的转化效果,消解加热条件,干扰物和实验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证实引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样品保存、处理方法和样品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评价海洋沉积物重金属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判定一直是较为复杂的科学问题。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沉积物中金属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总含量无关,而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沉积物生物配体模型(s-BLM)是建立在较新的科研成果上用以判断沉积物中金属毒性的一个综合模型。s-BLM主要应用于有氧环境下,在测定活性金属、硫化物、有机碳的基础上,结合间隙水中的化学成分来计算多种金属的毒性阈值。s-BLM与以往应用于厌氧环境下的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同步萃取金属(AVS/SEM)模型形成互补,从而能够全面系统的判断沉积物中的多种重金属(Cu、Pb、Zn、Ni、Cd、Ag)的生物毒性。本文全面介绍了s-BLM的由来和构建,重点探讨了其应用、研究进展及局限性。目前,该模型在国际上已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但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类似模型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更科学的制定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基础上,筛选出湖北省伴生矿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类型的四个矿点作为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对典型矿点区域各类环境介质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了全面监测(包括陆地γ空气吸收剂量率、大气氡浓度和氡析出率、气溶胶中总α、总β、固体样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水体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等);对典型矿点区域的放射性污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了分类统计与分析;对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问题,提出了防控对策与措施以及进一步探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单乙醇胺用作二氧化硫吸收剂的可行性,新提出的试剂吸收率几乎近100%。在吸收二氧化硫的操作简易性、速度和稳定性以及采用稳定的、易于得到纯品和无毒试剂等方面,优于四氯汞酸盐法。研究了试剂的浓度,流速和温度对吸收二氧化硫的影响,并在酸盐介质中,用对氨基偶氮苯一甲醛的光度法测定吸收的二氧化硫。氨基磺酸可消除二氧化氮的干扰。本法适用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用单乙醇胺作为SO_2吸收剂的可能性。该试剂约有100%的吸收率,在下述几方面本法比四氯汞酸钠法优越:操作简便快速,对SO_2吸收的稳定性好,试剂性能稳定并容易取得纯品而且无毒。本文还研究了试剂浓度、流速和温度对SO_2吸收作用的影响。吸收了的SO_2于盐酸介质中以对氨基偶氮苯一甲醛试剂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用氨基磺酸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对纳米颗粒的吸收、转运及毒性效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新萍  赵方杰 《环境科学》2013,34(11):4495-4502
随着工程纳米颗粒的广泛使用,这些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对环境造成未知影响.植物是高等生物暴露于纳米颗粒的一条主要途径,工程纳米颗粒可能通过食物链使其在高营养水平生物中积累.植物与纳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已有的文献表明纳米颗粒能被植物选择性地吸收并引起植物毒性,但纳米颗粒进入植物体内的机制仍不明确.多数关于植物吸收纳米颗粒的研究是在理想条件如水培实验下开展,并且集中在植物的种子发芽或是幼苗生长阶段.描述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和在植物体内分配的报道较少,而且这方面的机制没有阐述清楚.目前有许多研究者关注纳米颗粒的植物毒性效应,但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解废渣原始、粗放的堆放,导致了大量重金属离子和有毒有害元素在自然环境中极易迁移并造成污染。为了掌握废渣中硒在多重氧化态中含量及形态分布,对进一步研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矿化、迁移规律及毒理学特性等意义重大,该实验采用了改进的SES连续浸提法,提取了电解废渣样品的水溶态、交换态、酸溶态、有机态、单质态及残渣态,以ICP-MS测定提取液中总硒含量,HPLCICP-MS研究了硒赋存形态。研究表明:CCT动态反应碰撞模式优化了ICP-MS检测环境,有效降低了多原子离子造成的干扰;电解废渣的硒含量极高,在自然环境中容易迁移,尤其是酸性环境下;前三态的硒含量超过了总硒的50%,且主要以毒性较高的亚硒酸盐形式存在,小部分以硒酸盐形式存在,含硒电解废渣存在较大的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9.
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伟高  田一梅  赵鹏  赵令铵  金超 《环境科学》2023,44(3):1244-1257
微塑料(尺寸<5 mm的塑料)作为全球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易迁移,难降解,且比表面积大,对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有富集作用,大大增加了其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因此,本文首先定义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携带重金属并共同迁移的特殊环境行为为“木马效应”.随后,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微塑料与重金属木马效应对其共同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和重金属木马效应的生物影响这4个方面对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结果表明,作为面源广的污染物,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淡水环境中微塑料对重金属存在吸附行为,不同环境下对单一重金属吸附程度不同,主要受微塑料、金属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影响,在多种重金属离子存在时会有竞争吸附;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会影响其共迁移行为;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往往加剧了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通过全面了解淡水环境中微塑料与重金属的木马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可有效降低微塑料与重金属在淡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细颗粒物(PM2.5)是目前环境相关研究的焦点对象之一,但如何客观有效的分析检测细颗粒物的金属组分,却缺乏相关国家标准规范支撑,对应研究亦鲜见报道.利用美国PE公司AAnalyst600型石墨炉原子吸收仪进行实验,研究几种不同混合基体改进剂在涂钼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细颗粒物(PM2.5)中锡的影响,发现利用硝酸钯-钼酸铵混合溶液为基体改进剂测定锡,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4.5%,空白回收率为95.4%~97.8%,实际样品回收率为87.3%~98.5%.能够满足国家实验室分析质控要求.适用于细颗粒物中微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