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促使人们不断反思人与自然间的存在关系,寻求生态建设和经济增效间的发展、F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与价值取向,为人们缓解环境危机,开拓生态保护的实践路径奠定了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是基于原理论的内涵与观点转化而来,是在稳定经济发展脚步的基础上,更加贴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性理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社会体制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作为人类环境问题和危机产生的重要策源地,建立反映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文章在城市作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人工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及自然生态亚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和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生物成分组成、结构与功能关系,系统的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社会为评价要素,下设12个一级指标及42个二级指标,为评价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介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及其主要观点,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需要从技术层面,更要从制度建设完善和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去解决生态问题;摒弃以奢侈消费和高消费为特征的异化消费行为,树立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殖民主义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采取相应对策;秉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和绿色的发展理念,切实履行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4.
作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福斯特的生态批判思想与资本主义现实结合非常紧密。他通过对资本与生态对立的揭示,阐述了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自然资本化、技术改良、生态伦理重构、政策革新等环境改良措施都将以失败告终。福斯特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生态批判,不仅明确了环境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且重申了只有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福斯特的生态批判思想对研究我国生态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引人注目的左翼社会思潮,它着重把握生态问题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强调生态问题不是自然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其理论观点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日渐突出,面临生态风险.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转型的主题之一.广西在适应这一转型、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建设"美丽广西"的过程中,"五位一体"整体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均衡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应积极反思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社会结构失衡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非持续发展现实困境,科学认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积极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联动发展,协同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从生态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出发,具体叙述了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与解决危机的方法,形成了系统的思想理论。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有其深刻的必要性与现实性。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我国坚持绿色理念提供了借鉴意义,为美丽中国的实现与全球性生态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慧 《环境工程》2022,(1):250-251
<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业文明和物质主义所带来的生态危机逐渐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在不断更新的时代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开始对生态危机这一类问题投入关注。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绿色发展理念研究:重回人与自然和谐》为新发展理念丛书中的一本,是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交叉维度,分析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将生态伦理作为绿色发展的指导,从人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入手,探索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发展与实践需求,进一步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通过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认识和有效实践,让国民感受到生态带来的切身“红利”,  相似文献   

9.
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及价值评估模型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及价值评估是对当前国内外生态资产研究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必要完善.根据生态资产在现实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同区域间的多种流转现象,在阐述生态资产空间流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生态资产空间流转的内涵和研究意义;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2个层面,分析了生态资产空间流转形式及其驱动因子;明晰了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因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迁的过程;提出区域生态资产空间流转价值评估模型,并用实例说明其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使环境问题愈加突出,中国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而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战略,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正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合理使用科学技术建设生态文明。从绿色环境发现视角下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战略,阐述了中国目前存在的生态问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其核心理念,通过实验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战略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有效性,实验证明马克思主义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给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成为影响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要素特征、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及生态承载力,将一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区的过程,是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生态承载力理论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技术基础,分析探讨了市(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功能和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以福清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实际应用方法,供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
林艳瑜 《环境工程》2023,(4):244-245
<正>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文明的演进也和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相关。当代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之中,不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更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目的。《经济学课程思政中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路径研究》一书立足于我国高校建设的基本情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如何更好地在思政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为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并且还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意识决定着人们的生态行为.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突显的状况,在高校教育层面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是必须完成的教育任务.高职院校作为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部分,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优势愈发突显.因此,有必要对当下生态文明理论成果和生态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一个总结梳理,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生态环境教育的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剖析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解析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分析了技术、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科技创新和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研究表明: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当代全球性、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视域的开启起到关键作用,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及发展的生态型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随着绿色运动的蓬勃发展,通过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绿色思潮进行驳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多种解读内容及形式,正确理解其精神内涵及应用价值,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并加强生态社会主义的建设.由刘晓勇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一书,基于对相关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从目标方法、生态问题、理论及策略等方面对其内涵展开叙述,旨在解决当前课题研究的三大问题,即厘清理论前提、建立理论体系和回答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其生态环境建设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指出西部地区应建立环境与经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生态经济体系。并从技术结构层面和政策层面对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生态安全的严峻挑战,因此,生态安全正逐步由一个学术概念升级到政治层面,对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通过对生态环境整体及生态环境因子进行可操作、可定性、可比较的生态安全评价,才能令生态安全这一概念在政府决策中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一种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基于多因素关联分析理论,提出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分析方法。内容包括:①建立指标体系和多级关联评价模型,量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函数,量化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质量;③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量化分析模型。通过模型调整人口数量和GDP,在保持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前提下,在满足水资源量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得到适宜研究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数量和GDP。将模型应用到海河流域,以1998年为现状年,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用水效率的提高,设计出6种情景方案。结果表明,提高海河流域的可供水能力(如南水北调工程等)和用水效率,是解决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政策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简称“‘两山’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也是当代中国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的本质体现.梳理了“两山”理论的发展脉络;研究了推动“两山”理论实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从生态环境质量差距、“两山”转化通道、制度体系建设、利益引导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践行“两山”理论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动“两山”理论实践的五大机制建议.建议:①建立绿水青山保护机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守好生态家底.②建立“两山”转化机制,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引导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打通“两山”转化通道.③建立责任机制,通过严格制度落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推动公众参与履行绿水青山保护责任.④建立生态核算机制,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继续推动绿色GDP核算,开展生态资产核算.⑤建立“金山银山”对“绿水青山”的反哺机制,包括建立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云南边境作为国家实施桥头堡战略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区域人口、物资的巨量"集结-流通"已是事实;另一方面,区域集多边主权国界线、少数民族多、社会生产落后、复杂脆弱的生态环境等突出特征于一体.新一轮的大发展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生态负荷突增导致生态危机发生概率增加,生态危机转而胁迫社会导致社会危机风险上升。基于云南边境社会特征、生态危机,从生态危机胁迫社会的一般性机制入手探寻该区域生态危机胁迫社会的机制及其调控对策,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了该区域生态危机胁迫社会的三种主要机制及四种针对性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