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拟建的新街-恩格阿娄铁路穿过水土流失强度大的鄂尔多斯剥蚀丘陵区和毛乌素沙漠区,铁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会增大沿线的水土流失量。本研究采用模式预测法对施工期内不同的施工单元和地类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区域内原地貌背景水土流失量为3.79×10^4t,在施工期间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7.47×10^4t,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69×10^4t,主体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大,达到2.4×10^4t,占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的65%左右,取土场次之,占28%左右,施工场地及营地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小,不到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1%。在水土流失防治上,重点防治区段是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和临时堆土区,本文对不同的施工单元提出了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在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就柴达木盆地大煤沟煤矿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合理预测了煤矿建设和开采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提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全面预防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露天煤矿建设与生产运行过程中所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类比法,结合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的调查进行综合分析,从基本建设期水土流失量,林草恢复期水土流失量方面进行预测,得出该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总量49835t,新增水土流失量25458t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汤叶波 《环境》2006,(Z1):96-97
广贺高速公路四会至怀集段途经中低山、丘陵区,路基的挖填地段较多,取土、隧洞、弃渣以及沿线施工的可能影响都容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本文根据项目特点,结合项目区自然概况,对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作了分析,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作了预测,并着重介绍了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的布置原则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遥感技术和野外调查进行信息采集,对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菱角塘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208.32t/a,土壤侵蚀模数为1 987.75t/(km2·a),属于轻度侵蚀。28.62%的区域为中度、强度或极强度侵蚀,但是其侵蚀量却占总侵蚀量的82.36%,是预防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为15°~35°的区域,其中15°~25°的坡度土壤侵蚀属于中度侵蚀;坡耕地侵蚀最为严重,15°~25°的坡耕地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57.15%,表明坡耕地是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同时用137 Cs核素示踪技术测定的坡耕地和林地土壤侵蚀模数证实了RUSLE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在库区地块尺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场垣至平安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马平高速公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对沿线公路施工区和弃土弃渣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建设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934.33kt,根据预测结果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开展土壤侵蚀调查以及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的任务,摆在了面前.黑龙江省于2010年-2012年开展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以该次普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实地调研,对哈尔滨市水土流失现状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3 157.51 km2,占全市总面积24.78%,占全省土壤侵蚀总面积16.06%,超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冻融侵蚀面积为1.5 km2,仅占全省冻融侵蚀面积的0.01%.针对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引起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浅层地下水破坏等几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提出了侵蚀量、水土流失量等主要生态因子的数学模式,并以山西左云县鹊儿山煤矿和孟县石店煤矿改扩建工程为例,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侵蚀总量和浅层地下水破坏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楚雄市水土流失状况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智泉 《云南环境科学》2003,22(Z1):115-117
楚雄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268.3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1.2%,全市平均土壤侵蚀总量为833.12万t,平均侵蚀模数为1880.51t/km2@a.降雨是形成水土流失的重要自然因素,毁林开荒、开矿、修路则是人为因素.详述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析,以及水土保持防治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
根据小凌河锦凌水库所处自然条件,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因素,依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划分了预测时段、范围、预测单元,利用类比工程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水土流失各防治分区扰动原地貌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量化预测,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得出了预测结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水力侵蚀亚区内选取几条施工中铁路进行现场水力侵蚀实验调查,对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情况调查和研究,并在我国5个水力侵蚀亚区内的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和侵蚀沟调查,研究结果得出5个侵蚀亚区内各铁路工程类型施工期水土流失等级、加速侵蚀因子和侵蚀模数。结论表明,交通工程边坡水力侵蚀程度受施工工程特点影响非常明显,新型构造物的形成将引发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水力侵蚀亚区内选取几条施工中铁路进行现场水力侵蚀实验调查,对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情况调查和研究,并在我国5个水力侵蚀亚区内的铁路施工期水力侵蚀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和侵蚀沟调查,研究结果得出5个侵蚀亚区内各铁路工程类型施工期水土流失等级、加速侵蚀因子和侵蚀模数。结论表明,交通工程边坡水力侵蚀程度受施工工程特点影响非常明显,新型构造物的形成将引发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降雨条件下,裸露的黄土边坡土体极易发生侵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采用新型SH固化剂、木质素磺酸钙与水泥生态复合改性加固黄土的治理方法。通过单掺试验,初步确定了三种固化材料对黄土固化效果的影响规律与掺量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适宜黄土边坡植被护坡的复合改性配方的最优配比为0.5%掺量木质素磺酸钙、4%掺量SH和2%掺量水泥,在该配方下固化土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2.43 MPa,满足护坡强度的要求,且耐水性能明显提高;利用扫描电镜试验,对比分析了复合改性前、后固化土的微观形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水泥水化产物填充孔隙与胶结土颗粒,木质素磺酸钙与黏土颗粒发生离子交换作用,SH高分子链搭接土颗粒且分子链间相互交联,三者共同促进土颗粒形成团聚结构,从而提高了土体的强度和水稳定性。该研究可为生态护坡工程中土壤的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力争3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293 1hm2,治理程度达94 4%,年平均侵蚀模数下降到877 2t/hm2,完成林草措施面积16094 7hm2,植被覆盖率达84 1%。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结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选取合理的因子算法,对福建省朱溪河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朱溪河小流域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23.26 t/km<'2>,属于轻度侵蚀,中度以上侵蚀区域是预防和加强侵蚀治理的重点区域,并分析了朱溪河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以南方丘陵红壤区典型小流域为例,构建了基于R语言的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指数并进行应用.结果表明,(1)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0.7~15244.2t/(km2·a)之间,超出南方丘陵红壤区容许土壤侵蚀量的区域占流域面积59%;平均非点源颗粒态磷产生强度为0.86kg/hm2,超出非点源磷流失阈值的区域占流域面积14%.流域侵蚀等级以微、轻度为主,但中度及以上强度区域以较小的面积(7.2%)贡献了较大比例的流域侵蚀产生量(35%)和输出量(43%)、以及非点源颗粒态磷输出量(31%).(2)识别的关键源区占流域面积14%,贡献了65%和58%的侵蚀土壤和颗粒态磷输出负荷;主要分布在近河道的坡地(<25°,水文距离≤800m),林地、耕地、园地是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组成.(3)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磷素富集、强降雨条件下低丘缓坡地带的高易蚀性是关键源区形成的主因.研究进一步对关键源区进行分类分区,提出了以水土保持、配方施肥、工程治理为核心的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治理组合措施.研究为丘陵红壤区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污染的防治提供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从隧洞下穿经过山体的水土流失要素入手,阐述了隧洞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的预测及防止措施,并以福州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工程为例,预测评价研究段隧洞建设在影响范围内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从而提出合理、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对促进隧洞工程的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齐齐哈尔市水土流失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土壤侵蚀程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北部丘陵漫岗黑土区以水蚀为主呈中度侵蚀,西部嫩江沙地以风蚀为主呈强侵蚀,水土流失速度大于治理速度。指出了调整大农业结构、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水土保持规划围绕农村经济来开展、加大治理投入、依法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南方多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生态问题,全面考虑水土流失点、正确预测水土流失量、切实可行地提出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水土防护措施,是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南方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评价时,应选择最佳预测时段并划分不同的预测区,优先选用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从而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应从水土流失防护角度筛选最佳的公路设计方案,将水土保持体现在各项具体的工程措施中,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公路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藏公路建设工程土壤侵蚀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程璜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13-315,333
西藏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一直以来是必须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国道318线通麦段公路改建项目为例,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土壤侵蚀类型和强度进行了预测分析。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可划分为主线防治区、病害整治防治区、施工场地、取料场、弃渣场5个区域,文章分别对其扰动地表而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期内工程水土流失总量约10 990 t,其中弃渣场、路基边坡流失量较大,应属于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