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马场垣至平安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马平高速公路沿线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对沿线公路施工区和弃土弃渣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建设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934.33kt,根据预测结果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常常被忽视的公路建设中的辅助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辅助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采料场、弃渣场、桥梁立交区、施工便道、拆迁安置区等,分别分析其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并强调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管理力度,才能做到防治结合,是水土保持防治工作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大量高山峡谷地貌,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在许多泥石流沟道内产生了大量的弃渣,在强降雨条件下具有暴发弃渣泥石流的可能性,对下游居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何科学、高效防治高山峡谷区弃渣泥石流成为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技术瓶颈。为更好地解决该类地区弃渣泥石流的治理问题,以古瓦水电站牛棚沟弃渣场为例,通过分析该弃渣场特点,先采用传统"稳拦排"弃渣堆积方式治理部分弃渣,再紧密结合科学性和经济性原则,运用分级堆积方式治理其余弃渣。采用这种新型的弹性稳拦排综合调控模式,能对该类地区弃渣泥石流进行逐级消能,并有效治理了牛棚沟弃渣场近25万m~3弃渣,可为高山峡谷区水电工程弃渣的治理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4.
汤叶波 《环境》2006,(Z1):96-97
广贺高速公路四会至怀集段途经中低山、丘陵区,路基的挖填地段较多,取土、隧洞、弃渣以及沿线施工的可能影响都容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本文根据项目特点,结合项目区自然概况,对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作了分析,对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作了预测,并着重介绍了水土流失防治方案的布置原则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采石场大面积弃渣边坡无防护堆积和坡面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文章基于"蓄水范式"理念,以山阴县小娘娘山采石场为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用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该技术包括蓄水稳定技术设计和配套措施设计,以研究区内的一处弃渣边坡为示范点进行了实际设计和施工.结果表明,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能有效提高弃渣边坡的稳定性和蓄水能力,施工方便、成本低,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地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典型弃渣场工程实例,引入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理论,基于Morgenstern-Price严格条分法对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坡率、内聚力、内摩擦角对弃渣场坡体稳定性影响高度显著,而坡高、渣体容重、堆积位置下伏基岩倾角对弃渣场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小;指出敏感性分析亦有其局限性,采用概率分析理论研究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南方多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生态问题,全面考虑水土流失点、正确预测水土流失量、切实可行地提出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水土防护措施,是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南方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评价时,应选择最佳预测时段并划分不同的预测区,优先选用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从而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应从水土流失防护角度筛选最佳的公路设计方案,将水土保持体现在各项具体的工程措施中,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公路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8.
拟建的新街-恩格阿娄铁路穿过水土流失强度大的鄂尔多斯剥蚀丘陵区和毛乌素沙漠区,铁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会增大沿线的水土流失量。本研究采用模式预测法对施工期内不同的施工单元和地类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区域内原地貌背景水土流失量为3.79×10^4t,在施工期间如果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7.47×10^4t,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69×10^4t,主体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大,达到2.4×10^4t,占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总量的65%左右,取土场次之,占28%左右,施工场地及营地新增的水土流失量最小,不到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1%。在水土流失防治上,重点防治区段是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和临时堆土区,本文对不同的施工单元提出了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在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紫色丘陵区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环刀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不同碎石含量弃土弃渣下垫面的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性能随碎石含量的增加而差异显著,其中,碎石含量为40%的弃土弃渣下垫面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及平均入渗率分别是土质弃渣下垫面的1.30、1.13和1.54倍.不同下垫面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与弃渣初始含水率、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下垫面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初始入渗率与初始含水率相关系数在-0.689~-0.912之间,稳定入渗率与容重相关系数为-0.745~-0.999,且稳定入渗率随非毛管孔隙度增加而显著提高.Horton模型对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率与时间拟合的可决系数在0.899以上,且Horton模型计算入渗率与实测入渗率的相对误差在0.07%~6.60%之间,是紫色丘陵区分析不同弃土弃渣下垫面入渗过程的适宜性模型.研究结果可为紫色丘陵区弃土弃渣水土流失量预测和评价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铁路工程由于呈线性分布,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工程建设过程中隧道开挖、路基填方、路堑挖方、弃渣弃土堆放、取土场开挖、施工便道修筑等扰动了原始地貌,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并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陕—甘天然气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地跨毛乌素沙地南缘和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根据对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输气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工程施工期将造成沿线植被的破坏及大片沙质地表和黄土的裸露以及土体结构的改变,使管道沿线20 m范围内的土壤可蚀性指数上升2~4倍,施工区平均侵蚀模数将会由施工前的0.856万t/(km2.a)增加至3.424万t/(km2.a)。若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必将引起管道沿线土地沙漠化的扩大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岳 《交通环保》2004,25(4):24-25
就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工程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碱渣在公路工程应用中Cl-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企业,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废碱渣,如把这些碱渣用于公路工程建设,其中所合的游离氯离子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对碱渣的化学成分,以及碱渣中游离Cl-与碱渣-石灰稳定土、外加固结剂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的分析,并结合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研究了游离氯离子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碱渣作为公路路基的替代石灰的材料,符合国家公路建设标准和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范围呈线状,常常跨越多个流域和地貌类型,因此影响范围较广,且在公路的不同部位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影响期限不同。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计算方法及一般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背景下侵蚀坡面土壤呼吸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黄土丘陵区5个不同有机碳背景的坡面S型小区(坡顶为对照区、坡中为侵蚀区、坡脚为沉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动态观测,分析坡面不同类型区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温湿度、有机碳和坡位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温度的变化对沉积区土壤呼吸影响较大,土壤湿度的变化对侵蚀区土壤呼吸影响较大.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呼吸的首要因子,可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54.72%;其次是土壤湿度、坡位和土壤温度,分别可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18.86%、16.13%和10.29%.侵蚀对坡面土壤呼吸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原位和异位效应,侵蚀导致坡面侵蚀区土壤呼吸减小了21.14%,沉积区土壤呼吸增大了21.93%.侵蚀坡面土壤碳排放的源汇效应与有机碳水平有关,当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于6.82 g·kg-1时,坡面侵蚀趋向于碳汇过程;当有机碳含量小于3.03 g·kg-1时,坡面侵蚀趋向于碳源过程.文中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有机碳和土壤温湿度与土壤呼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风景区的土壤资源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从宏 《环境科学》1990,11(6):35-40
通过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风景区的土壤资源进行考察,指出三座名山的土壤资源正在耗损和退化,面临着潜在危机。其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后者表现在过度垦殖使土壤侵蚀加剧,建设旅游设施和公路以及游人过多都给景区的土壤和环境带来压力。文章最后提出五项保护景区土壤资源的对策和措施:(1)加速绿化荒山;(2)有节制地利用风景资源;(3)发展景区土壤改良和培肥工作;(4)适度发展当地名优特产;(5)加强邻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防治比较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论文首先明晰了黑土及黑土区的概念与范围界定,将中国东北黑土区分为典型黑土区与黑土区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世界三大黑土区在成土条件,开发利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在自然条件上虽然三大黑土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我国东北黑土区由于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更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国外两大黑土区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比我国黑土区相对早一些,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国外两大黑土区主要以风蚀为主,我国东北黑土区则是以水蚀为主,但风蚀面积也较大;国外两大黑土区在耕作制度、土地使用政策、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及科学试验等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对有效的措施,我国在这些方面还相对滞后。通过对国外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借鉴与思考,提出了我国东北黑土区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怀柔区是首都会议、休闲旅游的重要基地,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更是北京郊区生态敏感地带。在该区域进行工程建设和施工作业期间易发生林地草地破坏,产生山体岩体破损、土壤破坏,发生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影响城市大气、水环境,产生噪音,对城市生物量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怀柔区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生态保育和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对环境影响的水土流失、声环境噪音的影响阈值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国家相关水土流失阈值和声环境限值规范在生态敏感地区工程限值较小,企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施工专项方案也较少体现,有必要建立专有的生态敏感区的阀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