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工业革命开始的200年以来,人类活动导致了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深刻地反映在湖泊、海洋水体、沉积物中,以及在其中生存的微生物和生物体中。为保护湖泊水体环境,并探索湖泊的复苏途径,深入研究湖泊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特征。从而摸拟湖泊地球化学和生物地质作用的过程是十分重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酶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自有史以来,人类就已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广泛制作各种酿造物。生物体的化学变化也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所谓“生命现象”,就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连续进行的酶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生物体内已知的酶已达2000多种。然而还有大量的酶有待于人们去认识它、应用它。 酶有两个特征。一是在近似于生物体生存的pH值和温度的条件下,表现出最大的催  相似文献   

3.
近代生物化学在环境保护、工业毒理学研究和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应用日益广泛,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外环境多种化学物质不断进入机体,如环境污染物、生产性毒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和药物等异物,于体内除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对生物体活性有关外,更重要的是毒物与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物转化反应,在某些特殊酶的参予下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有毒或无毒的代谢产物,从而导致中毒或解毒的相应后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化学元素与生命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化,日益明确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生存环境中的无机元素。这些元素是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和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物与环境内在最本质的联系物质,因而称为环境生命元素。把自然的外环境和生物体的内环境结合起来研究,揭示环境元素对生物体健康的奥秘,已成为研究环境和生态问题的一个新领域,也对提高我国人民健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环境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在沼泽、稻田、海底沉积物、深海沟、温泉、树木、牛、猪、大晰蜴以及人体等各种生物中,很早就自然地发生了微生物制造甲烷的过程。最近十年中,人们对用厌氧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和把死去的生物体变成甲烷的兴趣大大增加了。现在,人们的厌氧生物基础知识正在迅速增长。在近五年中人们对厌氧生物技术的研究出现了热潮,其中特别是对甲烷细菌的研究。在这方面美国及欧洲的微生物学者们已经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试用这种方法处理各种工业废水,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成就表现在交付使用的用厌氧法处理工业废水的工业装置不断增加: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已经超过60套(不包括  相似文献   

6.
人们发明了一种小型活性污泥法来减轻印染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这种印染废水以苯胺、苯酚、甲基紫和若丹明 B 为主要成份。其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负荷量分别是:化学耗氧量为5576mg/L,总有机碳为896mg/L、苯酚为31.5mg/L。一种能在废水中生长的微生物污泥是由家畜粪肥和废水培养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污水是作为一种生物培养液而使用的。废水经过这种微生物处理后可使 COD 减少60%,TOC 减少37%,苯酚减少92%;而废水颜色的色度,在波长为580nm 时,从最初的0.915降到0.360。从污泥中分离出的微生物鉴定为假单胞产碱杆菌属(Pseu-domonas alcligenes)和门多萨假单胞(P.men-docina)。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中部分生物体能够产生矿物质形成矿化保护壳,保护壳在提高生物体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抗性和改善生命功能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为了利用保护壳的诸多优势,科研人员深入研究生物矿化机理,开发出多种仿生矿化方法,为不能自然产生矿化壳的生物体制备人工保护壳,具有保护壳的生物体在疾病治疗、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围绕微生物细胞保护壳的制备方法和功能价值进行讨论。首先从制备机理、制备过程和适用范围方面介绍细胞保护壳的主要制备方法,然后阐明矿化壳在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侵害和室温储存细胞方面的应用价值,最后对具有保护壳的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世界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用化学制剂控制昆虫和其它虫害、病害、杂草及无用植物的生长其中家喻户晓的有DDT、狄氏剂、艾氏剂及其它一些品种,它们的用量还在逐步上升。但利用化学杀虫剂与病虫害进行的斗争是不可能取胜的,虫害生物体变异使其产生更多的致病力强的品系。从而需用更大量的化学制剂去控制它们。此外,许多有毒的固体化学制剂不易分解,他们可以按其原有形态持续若干年而不发生化学变化。它们的积累和聚集可达到危险的程度,这将使活着的生物体遭到危险。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电子传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生物燃料电池集产电和污水净化为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回收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微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来看,电子能否顺利地传递到阳极表面对于电流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本文重点阐述了电子在产电微生物体内产生的途径、电子从微生物体内向阳极传递的不同方式以及阳极材料对产电微生物附着和电子传递的影响。从生物化学、电化学和材料学上对产电微生物体内的电子到阳极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综述。明确电子传递的关键环节,为新型高效阳极材料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金属材料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金属材料在微生物作用过程中的腐蚀与防护。通过在实验室内构建微生物环境来模拟自然状态下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回溯了微生物腐蚀的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生物膜在金属腐蚀过程中的特性,并针对滨海工业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金属材料的MIC,介绍了相关的防腐蚀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自然海水中,微生物倾向于附着在材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它在金属/溶液界面扮演着双重角色。金属的微生物腐蚀通常由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具有复杂的作用机制,应该综合运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尤其是防护性涂层方法才能达到控制腐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邓蓉  夏斌 《地球与环境》2008,36(1):19-25
热液系统微生物能适应海底极端环境,通过化能合成自养过程,利用多种无机能量生长繁殖。海底热液生态系统的运转主要依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体系维持,热液系统地球化学和微生物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一方面,硫化物矿物、金属离子和溶解气体为热液体系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所需能源、碳源和微量元素。热液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球化学能量向有机体的转移过程。另一方面,微生物对热液流体化学和矿物学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生命对热液系统无机部分的改造同样不可忽视。作为一种"复杂的地质生物体系",海底热液体系中各种有机和无机单元是通过多种生化控制和反馈作用相互联系起来的。本文评述了海底热液系统中微生物活动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12.
芳香族化合物是用途广泛的化学制品,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其结构不仅稳定,而且具有很大的毒性,因此研究它们的微生物降解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具有氧化吲哚形成靛蓝的能力.靛蓝是一种染料,主要是化学合成.微生物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探究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研究重点从生物炭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对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归纳概述。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利用自身较大比表面积、疏松孔隙、丰富官能团和矿物质来吸附固定重金属,进而影响重金属形态转化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静电吸引、官能团络合、离子交换、阳离子-π、化学沉淀等多种机理;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或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来影响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的过程,以化学和微生物机制为主。最后提出结论与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炭修复技术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引言六种铂族元素是周期表上至今未被海洋学家系统研究的最后一族元素。属于第二和第三过渡族的这些元素(钌、铑、钯、锇、铱、铂),在氧化态的稳定性络合物的形成以及被生物体摄取方面,既有某些共同的,也有某些完全不同的化学性质。1969年,人们对地表铂族元素的化学性质曾经做过以下的概括:“风化过程中铂族元素的行为,天然水中溶解的铂族元素种属的性质,以及天然水中这些元素的丰度基本上还是未知的……”。虽然在这以后的15年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不同生物体粪便中含有已知或未知的病原微生物,所以动物体粪便的排放会携带这些病原微生物到自然水体中,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如何快速、准确鉴定出水体受到的粪便污染来源对进一步研究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至关重要,这也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通过监测粪便指示菌的方法指示污染不仅耗时费力,最重要的是它并不能区别出粪便污染的来源。微生物溯源技术(microbial source tracking,MST)的逐渐发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尤其是利用宿主特异性DNA标记物来指示污染源的方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该文主要是针对微生物溯源技术的介绍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追溯水体中粪便污染源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小窑湾海域的水化学,沉积物和生物体化学要素含量水平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14种水化要素,没有一种要素超标;12种沉积化学要素超出环境允许标准;生物体中残毒量未超过生物允许标准此湾底质受污染晃北岸西部地段,并受控于水动力因素,最衙得出该湾环境变化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遗传和变异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各种生物通过繁殖所生产的后代,不论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等方面都十分相似,这就是遗传;但是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又总有差别的,这就是变异。但是环境因素可以影响生物体的遗传性质,使遗传性状产生突变。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引起突变。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各种化学有害物质大量进入人类环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及地球化学过程.文章围绕异化Fe(Ⅲ)还原细菌系统介绍了其代谢机理,对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在地球化学中元素迁移和有机污染治理等环境修复方面的作用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芳香族化合物是用途广泛的化学制品,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其结构不仅稳定,而且具有很大的毒性,因此研究它们的微生物降解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具有氧化吲哚形成靛蓝的能力.靛蓝是一种染料,主要是化学合成.  相似文献   

20.
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功能、应用及克隆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E.C.2.5.1.18)是由多个基因编码、具有多种功能的超家族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组织中。在生物体遇到高盐、干旱、除草剂、有机污染物等逆境时,GSTs常发挥其Ⅱ相代谢酶和抗氧化酶的双重功能,以保护生物体免受逆境的损害。文章综述了GSTs的分类、结构、功能、应用及克隆表达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