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太滆南运河入湖污染物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滆南运河是太湖15条入湖河流之一,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呈现出明显的氮磷污染特征,成为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太滆南运河小流域和水质污染分段的特征,计算了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削减量。以区域内分段入河河流环境容量为前置约束条件,以构建保障太湖入湖水环境安全的三道生态屏障为重点,以控源截污为主要手段,开展太滆南运河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提高入湖河流的生态承载能力,确保入湖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综合整治是治理太湖的重点工作,直接关系太湖湖体水环境质量.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访问专家等生态学调查方法,对一级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城乡布局、调整人口结构等减小生态压力的途径,为全面治理太湖水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主要湖泊、主要入湖河道及出湖河道野外采样化验分析,掌握了太湖流域河湖水质的最新状况,河湖富营养化的空间分布、河网之间、河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太湖流域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出湖河道优于入湖河道。污染治理措施不足,太湖“零点”行动未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水质等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提出建立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治湖与治河相结合、加大引江入湖的力度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水污染对太湖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胡必彬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17-1021
从太湖地区(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的污染物排放量、水质监测结果,以及工农业发展、人口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东太湖萎缩,底泥中营养物的变化和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高于城镇生活废水排放量;太湖湖体、环湖河流水质与省、市边界断面主要超标项目分别为:总磷、总氮和氨氮;水体水质演变是由工农业迅速发展、人口过度增加、污染防治措施相对滞后,以及太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环境导报》2003,(22):43-43
一、饮用水源地 全省13个省辖市市区本月总取水量为12362万立方米,超标水量为4138万立方米。无锡、徐州、苏州、淮安部分取水口水质超标。 二、太湖流域 1、太湖湖体:太湖全湖平均水质为Ⅴ类,富营养化程度平均为轻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保护区陆域良好的水质是供水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探讨太湖地区水源保护区陆域水质现状及陆域污染对水源地取水口水质的影响,以太湖金墅湾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陆域河流、入湖河口及邻近湖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陆域水质氮含量超过国家Ⅳ类水标准,污染程度高于湖区,其中以硝态氮为主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源地水质构成较大威胁;磷含量维持在Ⅲ类水质,污染程度较小。保护区河流污染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太滆运河总氮污染物排放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滆运河为研究对象,根据总氮污染物入河特点,对入河支浜进行概化,采用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将运河分为5段计算总氮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结果表明:太滆运河计算段的总氮污染物排放限值为10.4t/a,而目前排入太滆运河计算段的总氮约为40t/a。建议对太滆运河两岸总氮污染物实行严格的减排措施以提高入湖河流的水质,确保太湖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决定,全省太湖流域各市、县(市)和重点乡镇2000年之前要新建和扩建84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45亿元,形成污水日处理能力288.8万t。 今年年底之前投资19.715亿元,在苏州、无锡、常州、丹阳、武进市和19个乡镇新建和扩建28座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原则同意《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治理目标,要求到2012年,太湖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得到遏制,湖体水质有所改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三类。实现这一目标,一要优先保障饮用水安全,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蓝藻事故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价太湖水质状况   总被引:50,自引:4,他引:46  
王学军  马廷 《环境科学》2000,21(6):65-68
利用遥感信息和有限的实地监测数据建立了太湖水质参数预测模型 ,该方法可以用于太湖水质污染的预测、分析和评价 ,能够较好地反映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尤其适合于大范围水域的快速监测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单波段、多波段因子组合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可以使遥感信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从而使预测结果更加精确 .预测结果显示 ,太湖流域已经呈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趋势 ,且空间分布不均衡 .东太湖以及靠近无锡和苏州的湖体附近相对污染更为严重 .  相似文献   

11.
苏南太湖地区主要城市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5)对鱼类诱变致畸的影响和评价: 内河水质污染物中具有诱变能力的强诱变物。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水质污染生物监测的综合评价。 (二)无锡市运河黑臭初探及其对策可行性研究。 1.运河水系黑臭指数方程的建立 所得宏观统计的无锡运河水系黑臭指数  相似文献   

12.
长荡湖水环境现状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荡湖为太湖流域一过水型、浅水草型湖泊 ,受过水水质和湖内水产业的过度开发 ,造成湖水质量逐年下降 ,湖水质量已处于Ⅴ类和富营养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枯水期环太湖河流溶解态重金属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环太湖53条出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测定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间(枯水季节)溶解态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Mn、Ni、Cu、Zn、Cr、As等六种重金属溶解态浓度含量均较低,且未超标.将53条河流出入湖区域分为无锡常州区、宜兴区、湖州区、苏州区四个区域,无锡常州区除Cd外,其它重金属含量最高;Cd在宜兴区含量...  相似文献   

14.
对201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pH、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含水率、孔隙度、粒径、总磷和烧失量这8种理化指标和Cu、Zn、Ni、Cr、Pb、Ba、Mn、Co和V这9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大小为:Mn>Ba>Zn>Cr>V>Ni>Pb>Cu>Co,且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这9种重金属与太湖流域地质作用紧密相连,同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和重金属空间分布分析可知,北太湖段和南太湖段重金属含量均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减少,西太湖段重金属含量从湖岸向湖心有所增高,湖心区重金属含量分布相对均匀.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重金属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反映其具有同一污染来源.通过PCA和PMF分析可知,太湖重金属来源多样,交通和工业复合源是最主要的来源,成岩作用是第二主要来源,农业是第三主要来源.此外,收集分析了2000~2020年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通过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可知,Cu、Zn、Ni、Cr和Pb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均呈下降趋势.这为太湖今后的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赵艳  孙翔  朱晓东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4):41-43,65
运用DEA方法中SBM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1~2007年间环境效率及其变化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各地级市间环境效率差异明显,苏州、无锡、常州、盐城和宿迁5市处于前沿面上,其他市均是DEA非有效或弱有效.Mahnquist指数计算显示各地级市在研究期内变化率不大,但扬州市近年来环境效率持续降低.综合经济产出...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来源广泛,涉及部门众多。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是实现数据有序组织、满足信息共享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指出建设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的必要性。构建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总体架构,实现数据资源的编目、注册、目录管理与目录服务。在此基础上,建设了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原型,为实现流域水环境监测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环境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太湖流域湖泊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现场勘查、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以太仓为代表的江苏太湖流域畜禽养殖及农业氮磷流失造成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路径、技术及模式创新点,用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污染防治示范区构建,创新畜禽养殖废弃物及农业氮磷污染防治的产业化模式、区域分散畜禽粪便收集服务的社会化体系、覆盖农业氮磷污染防治全程的可控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的演替及重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水植被是浅水草型湖泊的生态基础,具有固定和移除氮磷营养盐、净化水质的强大功能,在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逐步消亡,滆湖从草型湖向藻型湖衰退,水质急剧下降,生态功能退化。通过对滆湖近20a来水质监测及沉水植被观测成果的汇总分析.并通过滆湖大洪港沉水植被对水质影响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的监测试验结果,探索滆湖富营养化进程中沉水植被的演替规律及对湖体水质影响的驱动机制。并初步提出沉水植被的重建设想。  相似文献   

19.
京杭大运河中下游段天然水化学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程中华  邓义祥  卓小可  代丹  于涛 《环境科学》2021,42(5):2251-2259
为揭示京杭大运河天然水化学特征及人为活动的影响,于2019~2020年采集徐州至嘉兴段主要城市站点河水测试,同时收集苏锡常段1959~1962年和1975~1977年的水化学数据与沿线主要城市近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受流域碳酸盐岩风化作用,但K++Na+当量浓度占总阳离子高达40.39%,高于一般地表水,说明运河天然水化学已受到人为因素的显著影响.空间上,运河主要离子质量浓度、总硬度和总碱度从徐州站向下游总体上有减小的趋势,但在无锡和苏州站各参数显著升高;分析苏锡常段60年来的水化学变化发现,其Na+和SO42-分别升高了约16倍和12倍,总溶解固体(TDS)也升高了近3倍,同时苏锡常段河水目前(Ca2++Mg2+)/HCO3-比值普遍大于1,显著高于1959~1962年,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结合运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显示,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加速了流域碳酸盐岩的风化,这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是造成大运河天然水化学盐渍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研究可为协调城市发展和保护大运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