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采用生物碳纤维膜材料,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气水比对生物碳纤维膜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优化和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同时观察了最佳运行参数下生物碳纤维膜材料的膜污染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HRT=10 h,气水比=25∶1,污泥浓度为8 g/L时,该工艺达到最优的运行条件,此时反应器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及浊度分别为15、1.0 mg/L、0.15NTU,处理效果良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同时生物碳纤维膜反应器的膜清洗周期较长,膜污染情况较轻缓。证实了生物碳纤维膜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A/O-MBR系统稳态运行状况及抗冲击负荷能力,探讨系统运行过程中基质降解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对实际生活污水波动(COD:70~200 mg/L;NH4+-N:18~45 mg/L)的适应性较强,能抗击1.53 kgCOD/(m3·d)的容积负荷,连续运行出水的COD均在40 mg/L以下,NH4+-N均在1.5 mg/L以下,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A标;采用Mond模型对COD降解动力学过程进行解析,获得动力学参数Vmax=0.38 d-1及KS=100.98;实验验证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预测A/O-MBR出水水质,可以为A/O-MBR系统处理生活污水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化粪池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膜原理,以0.1mm孔径的普通筛绢代替固定膜材料构成一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实际化粪池污水。HRT=5h,膜通量J=18L/(m2·h)。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3%和68.2%,同时还对动态膜的通透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膜生物反应器是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但其高气水比运行条件产生的动力消耗与国外膜组件昂贵的价格成为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本研究采用分体曝气形式,选择国产高抗污性能PVDF中空纤维膜,设计了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了污泥浓度、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在低气水比条件下,MBR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表明,出水COD<50mg/L,BOD<10mg/L,NH3—N<20mg/L,浊度<3NTU,悬浮固体浓度为零,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相似文献   

5.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高浓度前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试验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前处理废水(印染工艺中的退浆、煮炼、漂白、丝光废水)。试验选择外压式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滤膜,膜孔径为0.4μm,壁厚为100μm,稳定状态产水量为10L/(h·m2)。试验研究了沉淀池、膜生物反应器(MBR)、膜组件对废水COD、SS、色度、氨氮等的去除效果;试验探讨了污泥负荷、温度、溶解氧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由于盐度高,原水直接进水,好氧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不佳,试验采用1:1稀释进水。在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废水COD去除率≥70%,出水SS为0,出水无异味。文章还得出了试验的最佳操作参数为T=25℃;HRT=18h;DO=3mg/L;pH:7.5~8.5;MLSS=8g/L。  相似文献   

6.
渠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渠式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在Monod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去除有机物的动力学方程。根据方程和对生活污水处理实验结果,得出了在20~30℃时降解生活污水的动力学方程为S=S0e0.0441qL-0.1993L,为渠式生物膜反应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以粉末活性炭(PAC)作为填料的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该反应器在不人为排泥,不对膜进行任何处理(不空曝、不清洗)的情况下,连续运行100d.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优良(COD<25mg/L,NH4+-N<0.6mg/L,无色无味,无SS,没有检测出大肠杆菌).PAC不仅改善了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污泥混合液的沉淀性能与可过滤性,同时也改善了膜表面滤饼层的水力特性,从而达到了减小膜过滤阻力,延缓膜污染的目的,而且还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
对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0℃左右、进水COD为1100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大于2h的条件下,无需曝气作用,水解(酸化)反应器对水产品加工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大于40%。水产品加工废水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水解(酸化)反应器对该废水可生化性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利用Eckenfelder生物滤池数学模式对水解(酸化)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水产品加工废水的生物处理动力学方程:Sc/SD=e^-0.23D/L^0.24。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不同于城镇生活污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排放点分散、有机物和氮磷含量高和水质水量波动大。一体化生物处理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包括2个方面,即传统的单一工艺的一体化生物处理反应器,如SBR反应器、一体化OCO反应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等;各种工艺组合的一体化生物处理反应器,包括活性污泥法与厌氧/缺氧工艺的结合、生物膜法与厌氧/缺氧工艺的结合。建议应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一体化生物处理反应器。  相似文献   

10.
X799.3200700594废食用油脂作生物柴油原料的可行性分析/吕凡…(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7(2).-9~15环图X-4X799.303200700595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赵玉华(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学报/沈阳建筑大学.-2006,22(4).-609~612环图TU-31通过降低膜负荷缓解膜污染,提高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有机物、脱氮效果.方法采用分体式间歇运行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间歇运行的方式处理污水,处理后的出水进行膜分离处理…  相似文献   

11.
膜-生物反应器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由于用膜组件代替传统的二沉池而具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无法比拟的优点,研究对膜-生物反应器及普通活性污泥法的COD和NH3 -N去除效率、降解动力学、微生物组成、活性污泥粒径分布等方面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对PTA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对PTA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系统抗负荷冲击性强,出水水质好。在有机负荷为3.55kgCOD/m3d时,系统出水CODcr稳定在120mg/L以下,COD去除率高达95%以上。同时构建了MBR系统有机底物降解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连续流MBR反应器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考察其亚硝化性能;并探讨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对亚硝化性能的抑制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NH4+-N浓度为(280±20) mg/L时,通过控制DO为0.5~1 mg/L,pH值为7.8~8.2和温度为(30±1)℃,成功启动MBR的亚硝化工艺,在第32d时, NO2--N积累率为84.27%;后逐步升高进水负荷,并提高DO至2~3 mg/L,逐渐实现MBR系统中以晚期垃圾渗滤液原液为进水的亚硝化,在第112d时,系统出水NO2--N浓度为889 mg/L, NO2--N积累率为97.23%.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抑制实验表明,毒性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强于底物和产物;当毒性物质浓度(以COD计)为1600.2 mg/L时,氨氧化速率下降了22.15%,而相应条件下若以FA为单因子抑制时,氨氧化速率下降了4.74%~6.49%,若以FNA为单因子抑制时,氨氧化速率相比下降了14.46%~15.86%.分别采用Haldane底物抑制模型、Aiba产物抑制模型以及修正后的毒性物质抑制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21、0.9961和0.9924,并得到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抑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实际处理工程,针对酱油废水处理难点,开展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的中试研究,分析了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pH和MLSS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在确定膜生物反应器适宜运行条件的基础上,对比了MBR和实际运行的二级SBR+气浮工艺的处理效率。研究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h,ρ(DO)为2 5mg L,pH为7 8,ρ(MLSS)为8~9g L的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出水稳定达到一级排放标准,避免了在SBR中存在的CODCr和色度不能同步去除的问题。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相研究表明,菌胶团、丝状菌、原生动物等构成膜生物反应器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使膜生物器的抗冲击性负荷的能力更强,在高、低负荷时都有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MBR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生物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益严苛的废水排放标准,必须提高废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和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性能。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膜分离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系统处理效果好、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等优点。文章梳理了MBR在废水脱氮除磷及难降解有机物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MBR各种生物强化技术研究现状,为新型MBR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荆(LA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的去除率高于90%.同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条件为:气体流量为0.3m3/h、活性污泥浓度为6948mg/L.初步探讨了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且生物降解对其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投加颗粒活性炭(GAC)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过程和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了MBR和GAC-MBR透膜压差、膜通量的变化情况和脱氮性能,并采用ASM1模型对2个反应器进行数学模拟.结果表明,MBR和GAC-MBR的运行周期分别为75,150h,说明GAC的加入能够显著减缓MBR膜污染的速度,延长MBR的运行周期.MBR和GAC-MBR氨氮浓度分别为0.5,6mg/L;硝氮浓度分别为4.5,2mg/L;总氮浓度分别为5,10mg/L,出水COD均低于20mg/L,出水能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采用ASM1进行工艺数学模拟,模拟出水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2个反应器中主要微生物为异养菌和氨氧化菌,异养菌在MBR和GAC-MBR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5%和97.7%;好氧氨氧化菌分别为4.4%和2.3%,说明投加颗粒活性炭能有效的缓解膜污染,并对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上结合而开发的新型系统,该文就膜生物反应器的特征、研究现状、不同形式反应器的技术参数与处理效果等。进行了综述、由于膜生物反应器具有明显的优点,故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范围不断拓宽,有的已进入污水处理实用阶段,建议今后在开发适合于分离的特种膜方面,在组件形式,操作条件,清洗方式等对膜通量的影响方面,以及生物作用与膜分离工艺的相互  相似文献   

19.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中,探讨了进水中苯酚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浓度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2d驯化后,可以在高浓度含酚废水中正常运行,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和80.6%。当苯酚浓度为134mg/L时,处理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h,最佳污泥浓度(MLSS)为7367mg/L。  相似文献   

20.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selected as model compound of organic pollutant had been investigated in aqueous titanium dioxide (TiO2) dispersion under UV irradiation. The e 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pH, catalyst concentration, phenol concentration, anions, metal ions, electron acceptors, and surfactants o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were investigated.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was determined by the change in phenol concentration employing UV-Vis spectrometry as a function of irradiation time.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phenol follows pseudo first-order kinetics. The results showed a significant dependence of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henol on the functional parameters. The probable promising roles of the additives on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