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发生演变时空特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石漠化的成因机理,重点探讨了当前石漠化治理的主导思想,认为石漠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地质调查的开展、以岩溶小流域为整治单元的水资源开发以及典型小流域的综合整治示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GIS技术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石漠化发生及演变分布、岩性、地貌、区域经济等时空特征,并对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石漠化发生、演变与碳酸盐岩岩性密切相关;其发生及加剧区域主要分布在较适宜人类活动的峰丛洼地、峰林洼地中;石漠化发生和演变程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呈反相关。因此,石漠化治理必须根据石漠化发生和演变的区域、岩性和地貌特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石漠化的程度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石漠化面积迅速扩大,林地覆盖率急剧下降,成为制约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科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且侵蚀严重,土壤中的有机碳和营养盐主要来自地表枯枝落叶层的分解及累积。在气候变暖、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有机碳急速流失和土壤质量退化的背景下,分析不同林下凋落物量和降解动态以及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差异,揭示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及其对土壤碳库积累的贡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为喀斯特地区林地恢复重建和石漠化遏制工作提供科研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比较突出的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贵州省岩溶生态现状为背景,选取影响石漠化主要的地形、植被、坡度和土壤4个自然因子,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将研究区石漠化敏感性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敏感.从结果看,研究区的石漠化敏感性以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从空间上看,呈现连续不规则的条带状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中部等区域.  相似文献   

5.
峰丛洼地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大面积分布的地貌类型,气候湿热,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可利用水资源匮乏,人们的生活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分析该类型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探讨缓解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提出水资源供应保障的合理措施,以期为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广西石山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石化,是广西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为了促进石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采用了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广西石漠化的成因和防治对策,认为导致广西石漠化加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更有人为的;其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释放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加大整治力度、执行财政补偿制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四川、重庆两地几处典型岩溶地质遗迹的地质特征,如九寨沟、黄龙发育独特的高寒岩溶;兴文巨大的喀斯特天坑;华蓥山发育典型的溶脊槽谷型岩溶地貌;与华蓥山岩溶作用受隔挡式褶皱控制相反,奉节则受隔槽式褶皱控制,在岩溶形态上有所区别,以地缝岩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川渝地区岩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下河是赋存于地下岩溶管道中的大股集中水流,是可溶岩地区常见的地下岩溶形态,也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在岩溶地下水资源贮存和利用研究中,国内外愈来愈广泛地重视“地下河水资源”的研究。地下河水资源及其开发  相似文献   

9.
岩溶山地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地区之一。以涪陵罗云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分析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岩溶地区地表水流失量大并转换为地下水,地下水的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土地整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在水资源分析中,除了分析全年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尤其要分析不同季节的水资源供需状况才能真实反映土地整理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才能成功地进行土地整理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貌复杂,环境承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相对落后。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经济主要为传统的农业经济,建立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民利益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该地区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依据,评析了农业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等措施建立和完善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将投资10亿元加快开发已被确定是迄今世界上最大天坑群的乐业县大石围旅游景区.重点开发大石围天坑溶洞群、布柳河系列、百朗大峡谷等景区.广西乐业县大石围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天坑群,广西将把它建成世界级的旅游景区,预计将修通总长143km公路,并对大石围的大环境进行彻底的治理,包括沿路景点的建设、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和沼气建设等工程.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缓慢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相交错,是西南民族地区目前发展的共有特征。寻求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力,是目前促进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西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应当与特色经济培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特色经济的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来促动城镇化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城镇化与特色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西南山地是国际环保组织认定的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作为中国江河发源和发育之地,西南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首屈一指。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这些地区的社区骨干纷纷成立了各种环保小组。成都江源公益发展中心与这些在地守望者们建立了多方位的支持与合作,开展了团队培养、技术支持、资源对接、互访学习等诸多项目,共同发起西南河流保护联盟(Southwest River Conservation Union)。在对西南江源民间组织的行动研究基础上,本文选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地下岩溶水系统水化学动态特征和污染机理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自身特点建立了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验证此模型,对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的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局部地段较差,且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分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补给排泄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结论与运用加权均值型指数评价法得到的结论相同,这说明此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评价结果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凯里市鱼洞河流域酸性矿井水治理,进而改善鱼洞河流域水环境现状,采用资料收集、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水质分析、地下水动态长观等工作方法,深入研究了鱼洞河岩溶大泉形成及水质污染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鱼洞岩溶大泉出露于平路河断层破碎带中,由泥盆系尧梭组承压水与栖霞茅口组潜水混合而成,受地形切割,在平路河(鱼洞河支流)右岸出露。水质污染主要是因为原高家庄煤矿、州煤矿采矿破坏了顶板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岩层中地下水径流管道,顶板含水层中地下水充入采空区中与黄铁矿(FeS2)发生水解反应,致使铁(Fe)、锰(Mn)、硫酸盐(SO42-)、pH等指标严重超标,煤矿关闭后老空区水位上升,老空水再次通过斜井、导水裂缝带等进入岩溶管道,进而污染了鱼洞泉。通过该项研究,夯实了鱼洞河流域煤矿酸性矿井水地学治理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鱼洞河流域酸性矿井水治理路径,对类似流域酸性矿井水治理研究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调查和示踪连通试验研究认为,该区岩溶管道系统主要有三条。其岩溶水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在管道汇集后,从地下暗河流出转而补给河水。该区地下水水量丰富,除其中一条受污染外,多可作居民、工矿企业和灌溉之用。分析数据表明,地下水水质类型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然而,由于该区工矿企业过分集中,工业“三废”及生活污物任意弃置,致使水体污染严重,危及人民的健康,急需重视和治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喀斯特景观是中国温带喀斯特发育最为壮观的典型地区之一.对北京地区典型喀斯特(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京东大溶洞)岩溶洞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全球涉及岩溶洞穴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对比,以此探讨北京地区喀斯特洞穴的自然遗产价值,指出北京地区喀斯特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保护对策,以推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08,(5):84-84
翠柏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及西南部,间断分布于贵州及海南的个别地区。越南、缅甸也产。  相似文献   

19.
西南三省(云、贵、川)交界区系指四川省攀西和宜宾-泸州地区、云南省东川-昭通-宣威地区及贵州省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共72个县、市范围,东西长约600km,南北宽约400km,国土面积17.8万km~2,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5%、西南三省国出面积的16%。本区总人口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  相似文献   

20.
广西喀斯特岩溶石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3.3%,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是这些地区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对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综合治理开发,要重视对森林植被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该区至少有290种石山植物为珍稀濒危植物,它们中许多有重要经济用途,在保护的基础上,引种发展一些种类是山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