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当前国内外地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泥石流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熵值法相结合,选取了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主沟纵坡降、泥石流最大冲出量、松散物储量、植被覆盖率、24h最大降雨量8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岷县的8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1999年8月14日发生在河北省太行山区的下瓦岔泥石流,冲毁了位于沟口的下瓦岔村的几十户人家,造成26人死亡,下瓦岔泥石流是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暴发的重灾区之一,其危险度研究对该区经济建设及防灾减灾意义重大。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选取一次泥石流(可能)最大冲出量等2个主要危险因子及流域面积等9个次要危险因子进行多因素关联度分析,再对各危险因子赋予相应的权重,并结合下瓦岔泥石流灾害主要特征,确定各危险因子等级并赋值,最终求出下瓦岔泥石流危险度值,其结果与现场实际勘察的结果相吻合。研究表明,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河北省太行山区下瓦岔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7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关联因子,对李家大沟泥石流沟谷危险度进行了评价,其评价结果和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于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坡面泥石流是山地分布最广,出现频率最高的灾害现象。基于野外现场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阐述了老里沟坡面型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并结合泥石流动力特征参数进行了危险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上坡面侵蚀沟道发育,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降雨是诱发老里沟坡面流的主要因素;老里沟泥石流类型为高中频、小规模、粘性、暴雨型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分析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灾害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泥石流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和水动力条件中选取11个指标作为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因子,建立了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中,形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物源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和水动力条件所占权重为0.333。利用该模型对当地泥石流沟道进行危险度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河北省太行山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是实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水质评价的模糊综合——灰色分析复合模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依据模糊集理论,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长江马鞍山段水持进行初次评价,并在此结果的基础上,引入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其水持进一步评价,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长江马鞍山段水质较好。文章提出了环境质量分级与评价的模糊综合--灰色分析复合模型,它既克服了一级模糊评价时,因素过多,权重难以反映因素不同层次,导致仅重分配的问题。又避免了二级模糊评价时,对于最大隶属度同为一个级别的样点,其间的环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运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模糊数学理论的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等概念引入水质评价中,用矩阵分析的方法构成模糊综合评价模式.通过建立多个污染评价因子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等模糊集合,根据各污染因子对水质的影响差异确定其权重,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和加权平均原则相结合,对荆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荆州市地面水污染相当严重,有机物污染占主导地位;主要污染来源是生活污水及造纸、纺织、印染废水的直接排入,结论符合实际情况.同时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炮手沟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潘家屯河上源,主沟长3 350米,纵向坡角9°36',汇水面积2.56平方公里,各级沟谷共31条,累计长度13 450米。该区域平均每平方公里发生53处滑坡,是山地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文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炮手沟泥石流的危险程度进行了初步评价,能够较直观地反映出该泥石流沟的危害等级,对辽南泥石流灾害区的其他泥石流沟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洛门镇响河沟泥石流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交通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为了给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文章采用泥石流最大危险范围预测模型进行了危险性评价和最大危险范围的预测.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响河沟泥石流危险程度基本属于显著危险,最大危险范围较大,符合实际情况,对泥石流沟道的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0,自引:8,他引:50  
潘峰  付强  梁川 《环境工程》2002,20(2):58-60
将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应用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中 ,通过建立评价的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 ,实现对各水体样本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与排序。并对评价的权重集、取大取小算法和评价结果的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了改进 ,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灾害敏感性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对灾害分析评价预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选择坡度、相对高差、地层岩性、年降雨量、地震烈度等5方面因素为评价因子,探讨运用GIS技术管理分析泥石流灾害信息和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的方法。量化评价因子的作用分值大小,有效表达泥石流敏感性指数(DFSI),进而,结合空间分析与条件概率模型,实现了区域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并制作了泥石流敏感性专题图。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敏感性区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比较集中的区域有雅砻江中下游、安宁河、小江、普渡河、大渡河中下游、理塘河、白龙江、岷江上游、涪江上游等干支流的5~10 km范围内;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高度敏感区的外围约10~30 km范围内。利用历史泥石流资料验证,表明已经发生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泥石流敏感性指数较高地区,说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基本反映出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特性。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坝址施工区的9条泥石流沟暴发了泥石流灾害。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应用规范中的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9条泥石流沟进行了泥石流易发程度判别,进一步采用了模拟计算和现场调查2种方法对9条泥石流沟危险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分析结果得出:a)除延吉沟和凉水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外,其余泥石流沟的泥石流易发程度均为中等易发,其中以大寨沟为最易发,矮子沟次之;b)单沟泥石流危险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大寨沟矮子沟大石垴沟白鹤滩沟延吉沟凉水沟牛路沟海子沟蔡家坪沟;c)单沟泥石流危险区面积为1.61km2,占流域总面积的0.7%。最后,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泥石流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晋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分析结果表明,晋江流域水质优于Ⅲ类水质,并由模型中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判断,总磷为晋江流域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Chengdu KunmingRailwayLineislocatedonthemountainregionofsouthwesternChina .Therearealotofdebrisflowgulliesspreadingbesidethisrailwayline .Onsummer,thedebrisflowoftenburstsandthreatensthesafetyoftherailwaytransportation.In 1981,alarge scaledebris…  相似文献   

15.
模糊标识指数与对应分析法在水质评价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质评价对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了解其污染程度和成因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为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而适当的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关键.因此,本文以青山湖流域为例,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水质指数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6种常用水质评价法的结果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标识指数法.该方法结合了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法的优点,不仅给出水质级别和水功能区达标程度,而且克服了以往模糊层次分析法存在的低估污染的严重性及不能评价劣Ⅴ类水质的缺点,更加适用于水质状况的评价.同时,在模糊标准化处理基础上,采用对应分析法,将采样点与变量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山湖流域的总体水质状况以劣Ⅴ类为主,总体水功能区达标率仅10.34%,流域根据受污染情况被分为3个区,Ⅰ区、Ⅱ区、Ⅲ区的主要污染因子分别是TN、NH4+-N与COD、TP.模糊标识指数法与对应分析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分析流域水质状况,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两级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门城镇采空区实地勘查资料,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地面塌陷危险性评判模型及评判指标,对采空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其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作为该区的开发建设规划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娟  王龙  徐刚 《地球与环境》2014,42(2):252-259
在重庆市灾害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靠性和简明性的原则,结合实际选取评价因子,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统计资料及政府公开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使用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二级综合评判对重庆市各评价单元灾害风险度进行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将重庆市各区县灾害风险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使用GIS软件生成"重庆市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图"。最后对评判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整体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较高;(2)全市存在两个灾害高风险等级中心;(3)沿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的各区县综合灾害风险等级高于其他各区县。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综合与可变模糊集耦合的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可变模糊集方法是常用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但可变模糊集评价法的隶属度计算复杂、可变参数多,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容易造成隶属度信息丢失.本文在充分吸取两者优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耦合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优化了评价因子选择、权重确定、模糊算子选择等关键环节,并对青岛市大沽河水源地的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水源地中北部(W7~W11)地区,硝酸盐氮含量严重超标,耦合模型得到的水质等级均为4或5类水,评价结果符合该区域实际水质状况,说明新建的耦合模型是可靠的.另外,从监测井W2、W3、W4、W7、W10、W11、W12获得的最大隶属度小于0.5,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不适用于这些点的水质评价,而耦合模型综合考虑了其它隶属度值对评价结果的贡献,其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9.
几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在青海湖入湖河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众多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中,选取代表性的指数评价法、灰色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进行介绍,然后运用这些方法对青海湖入湖河流2010年监测数据进行评价。经过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发现,本次评价研究中单因子评价法过于悲观,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具有不可比性,模糊数学法具有不准确性。四种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中,灰色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是最适合该流域的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法和模糊数学法可以作为其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