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事故简介2001年12月中旬深夜,某个体饮食店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因恰逢深夜,所幸无人员伤亡。爆炸现场,一片狼藉。灶台、卷帘门损坏,房屋横梁也被撞裂,冰箱门被撞飞,冰箱内食物撒满地。在爆炸试样结果0.150.050.870.0100.011元素C%Si%Mn%P% S%标准要求0.0  相似文献   

2.
李世军 《安全》1995,16(1):24-26
1994年8月3日下午4时20分左右,我市聚星(集团)公司的东风化工厂空冷工段发生一起液氨钢瓶爆炸事故,造成15人不同程度的灼伤,经抢救无效已死亡2人;经济损失达47万余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达31万余元。这次事故是惨重的,其社会影响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一起液化气泄漏引发的爆炸事故进行分析,计算泄漏总量并且通过TNT当量法得出其造成爆炸冲击波的危害后果,并结合实际爆炸后果相比较得出结论,并对类似的液化气钢瓶事故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液化气钢瓶使用量大而广,液化气钢瓶事故时有发生。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不强,气瓶违法充装、超期不检、违规检验或修理改造报废气瓶等问题导致的气瓶事故仍居高不下,是造成我国液化气钢瓶事故的主要原因。另外,违法将二甲醚掺入液化石油气钢瓶,液化石油气钢瓶管理混乱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文在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调换液化石油气钢瓶,在使用时有人看管,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直立使用,放置位置不要靠近热源等几条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要点分析与事故处置。以加大对液化石油气钢瓶事故灾害预防、隐患治理工作,加大对用户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杜绝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一、液化气钢瓶置于灶台下壁橱内.液化气钢瓶由于质量、使用时间以及管路阀门的开启连接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漏气或慢性漏气.而液化石油气成分大多为碳三碳四,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且比空气重,放在壁橱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积聚沉淀在地面,一旦遇明火极易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经计算,当房间里泄漏出的煤气、液化气和空气混合达到4.5%~35.8%时,遇到火种就会产生爆炸燃烧.因此,液化石油气钢瓶应置于远离灶台、空气流通又便于人们操作和观察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6日18时15分盘锦市一烧烤店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钢瓶(以下简称“事故瓶”)爆炸事故,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致多人死伤。爆炸冲击波和火灾将烧烤店和相邻的店铺一、二层完全冲毁和烧毁,烧烤店上面和对面的楼房也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发生了722起燃气爆炸事故,其中液化石油气共353起,占比77.07%。在明确原因导致事故的105起泄漏事故中,有23起与阀门有关。2019年10月13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一小吃店因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液化石油气钢瓶阀门导致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10人受伤,部分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约1867万元。事故调查组认定,无锡市锡山区鹅湖双乐小吃店“10·13”液化石油气爆炸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截至目前,小吃店主要负责人等6人被公安机关刑拘。此外,调查组建议对18人提请纪委监委党纪政务处理。  相似文献   

8.
含氧氢气钢瓶释放过程危险性分析及处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一起空气误充入氢气钢瓶而导致使用时发生多起爆炸的事故,详细分析了氢氧混合气钢瓶在释放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对释放过程中最可能存在的点火源即静电的产生机理及静电的放电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应用TNT当量法对可能发生的氢气钢瓶爆炸事故的破坏强度进行了估算。针对爆炸事故的高危险性,制定了以电机作为开阀动力的远距离放空方案,并提出了接地、洒水增湿等预防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综合考虑冲击波超压伤害和人员操作的方便,确定了合理的安全操作距离,为防止爆炸产生的碎片对周围人员、建筑的伤害,在释放场所周围及人员操作场所设置了沙包墙作为防爆掩体。  相似文献   

9.
一、液化气钢瓶置于灶台下壁橱内。液化气钢瓶由于质量、使用时间以及管路阀门的开启连接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漏气或慢性漏气。而液化石油气成分大多为碳三碳四,即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且比空气重,放在壁橱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积聚沉淀在地面,一旦遇明火极易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经计算,当房间里泄漏出的煤气、液化气和空气混合达到4.5%~35.8%时,遇到火种就会产生爆炸燃烧。因此,液化石油气钢瓶应置于远离灶台、空气流通又便于人们操作和观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气瓶充装站内发生的焊接绝热钢瓶爆炸事故,从宏观分析、微观断口形貌、化学成分、金相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钢瓶结构不合理导致内筒与颈管连接角焊缝疲劳开裂,导致纯氧不断泄漏到真空夹层,夹层中易燃的绝热材料在泄漏产生的摩擦热或静电的激发作用下燃烧并引发剧烈爆炸。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广大城乡居民认化石油气作为生活燃料相当普遍的情况下,必须对其盛装液化气的钢瓶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测,以防止发生钢瓶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2.
GB8334—1999《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规定: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时,必须逐只回收瓶内残液和残气,并进行蒸汽吹扫,还须用可燃气体报警仪测定瓶内吹扫后的燃气浓度,凡浓度高于0.4%(体积)的钢瓶必须重新进行蒸汽吹扫。蒸汽吹扫的目的是:确保气密试验的安全可靠,避免气密试验时空气与残液残气混合发生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3.
陈欣 《劳动保护》2005,(12):70-70
在电视上看到某闹市区一个液氨钢瓶爆炸的场景,不禁回想起34年前自己的一段运液氨的经历。那次运液氨,当场就死了3个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广大城乡居民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燃料相当普遍的情况下,必须对其盛装液化气的钢瓶安全可靠性进行检测、检验,凭证充装,以防止发生钢瓶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流动炸弹不可小觑2009年第11期新中国60周年纪事栏目《最惨重的液氯钢瓶爆炸之鉴》一文,再现了30年前的一次惨痛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感慨30年前事故所造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业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控制工业爆炸事故的发生 ,我们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40多例 ,占近年来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案例总数2/3以上。虽然事故发生的后果是随机的 ,即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但事故致因则不是随机的 ,而是系统性因素即非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 ,这40多例事故的致因对于我国近年来全部工业爆炸事故的致因来说 ,具有合理的代表性。一、瓦斯爆炸事故1 直接原因(1)瓦斯浓度超限的原因a 停电造成停风b 停风———局扇被违章关停(包括对临时停工的地点停风) ;———局扇故障或损坏而无备用局扇。c …  相似文献   

17.
万世波 《劳动保护》2006,(12):61-63
浙江温州电化厂是1952年建成投产的一家大型企业,主要生产烧碱、盐酸、液氯等。1979年初,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然而,1979年9月发生的一场事故,使这家“大庆式企业”遭受了灭顶之灾。事故经过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温州电化厂液氯工段液氯钢瓶突然爆炸,瞬时间,大量的液氯汽化和化学反应生成物形成巨大的气柱冲天而起,形成了40多m的蘑菇云,其间夹杂着瓦砾、钢瓶及碎片在空中横飞,数千米之外都有震感。在爆炸中心,一只重达1735kg的液氯钢瓶,被气柱垂直掀起,飞越12m高的高压线,砸破盐仓库屋顶,坠落在距爆炸中心30m的盐仓库内;另一只重为1754…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控制工业爆炸事故的发生 ,我们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 4 0多例 ,占近年来特大、重大工业爆炸事故案例总数 2 / 3以上。虽然事故发生的后果是随机的 ,即受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但事故致因则不是随机的 ,而是系统性因素即非偶然性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 ,这 4 0多例事故的致因对于我国近年来全部工业爆炸事故的致因来说 ,具有合理的代表性。1 瓦斯爆炸事故1.1 直接原因1.1.1 瓦斯浓度超限的原因  a .停电造成停风  b .停风  ———局扇被违章关停 (包括对临时停工的地点停风 ) ;  ———局扇故障或…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氟化氢的物化性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通过对埋地氟化氢钢瓶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以及埋地氟化氢钢瓶泄漏扩散范围的计算,研究提出了一种废弃氟化氢钢瓶的现场处置及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实践证明,研究提出的废弃埋地氟化氢钢瓶安全处置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刘茂祥  和贵山 《安全》2009,30(8):10-12
本文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钢瓶爆炸的可能原因,通过中毒模型定量分析液氨钢瓶爆炸泄漏后的事故危险程度,提出液氨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