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煤矿井下主要设备噪声源测定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矿地面噪声防治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煤矿井下噪声仍被人们所忽视,对它研究的不多。通过对开滦集团东欢坨煤矿和荆各庄煤矿进行井下噪声测量,制作噪声频谱图和噪声传播衰减趋势图,分析井下噪声的频谱特性和衰减变化,为煤矿井下降噪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所测得的煤矿井下各点噪声强度均大于90dB(A),且以中高频率为主,所以应当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为煤矿井下进行降噪处理。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噪声作为一种强污染和安全隐患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为了说明加强井下噪声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源分析了煤矿井下的噪声产生及其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煤矿高强度噪声污染可对井下工人的身体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危害,同时也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各种事故的发生,为矿井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从井下噪声的产生、传递、接受三方面分别提出了降低和解决矿井噪声危害的方法和对策,得出不仅需要改进现有井下防噪技术,而且需要加强矿井行政管理,提高工人的防噪意识,才可降低矿井噪声的危害.但彻底根治煤矿井下噪声危害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需要煤炭工业整体的发展和社会各界提高对劳动保护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煤矿噪声对作业人员注意力的影响,采用舒尔特方格法对20名被试者进行5 d的测试,以反应时间和错误次数为评价标准,测试了5种不同分贝煤矿噪声下的注意力水平。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实验所得的反应时间、出错次数和超时次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噪声等级刺激对矿工的注意力水平存在差异。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注意力水平变化不显著,当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对注意力水平的影响趋于显著。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 db,如果超过此临界值,噪声会对矿工的注意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同噪声等级分别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成正相关关系。当噪声等级在35~85 db时,随噪声刺激的增大,矿工出错次数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而超时次数的增长率刚好相反。噪声等级超过85 db后,矿工出错次数、超时次数的增长率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与行为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应用已开发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和不安全行为量表,调查206名有限空间一线作业人员;运用SPSS软件方差分析收集问卷中的各人口变量不安全心理得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各维度不安全心理得分和不安全行为得分。研究结果表明:除性别、年龄这2个变量外,不安全心理水平在工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单位属性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安全心理各维度均与不安全行为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的7种不安全心理中,从众、侥幸、捷径省能和厌倦心理这4种心理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从众心理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侥幸、捷径省能和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5.
了解某铁路辖区噪声危害作业点和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情况,为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和保护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出建议。通过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某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5671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550人,异常率为9.70%;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也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1,P<0.001)。进而提出应加强该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年龄、长工龄职工的个体防护和健康宣教,需要通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职业健康监护水平。  相似文献   

6.
结合煤矿实际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对影响井下运输事故发展态势中人的“素质要素”进行了动态分析 ,提示了年龄、工龄、文化程度三大要素中17个子因素分别对井下运输伤亡人数影响的灰色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发电厂噪声作业环境及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调查,表明噪声强度越大,听损率越高;接噪工龄越长,听损率越高;同工龄段高频听损比语频听损率高。指出保护作业人员听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噪声治理,同时不应忽视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噪声强度对煤矿工人作业失误率的影响程度,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现场调研收集数据的方式对噪声和作业失误率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利用模拟试验所得结果和煤矿现场调研收集结果分别构建噪声-作业失误率、噪声-"三违"数量回归预测模型,定量分析作业失误率、"三违"数量和噪声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三违"数量、实验室模拟人员失误率与环境噪声均呈正相关,随噪声强度增加,失误率及"三违"数量呈上升趋势;当外界噪声强度高于75 dB后,人员失误次数会出现显著性变化;基于事故预防的角度出发,可将75 dB设定为噪声安全临界值,以降低人员作业失误率,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煤矿井下工人面临的职业健康风险,采用特征化分析和货币化法,提出煤矿井下不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的定量评价方法。对井下主要作业场所进行划分,收集各作业场所粉尘、噪声和热环境的清单数据,进行特征化分析,将粉尘、噪声和热环境对工人的健康风险影响量化,最后进行货币化,使评价结果赋予经济意义。结果表明:平煤某矿的职业健康风险为715.47万元,主要作业场所职业健康风险由大到小依次为回采、掘进、煤仓口、锚喷作业点和胶带运输转载,评价结果可为煤矿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矿井下取芯是准确判定煤层瓦斯、煤层和地层赋存情况的主要方法之一。受井下作业空间的限制以及待取煤(岩)层特征的影响,尤其是煤(岩)体破碎时,实现取芯往往很难。介绍一种煤矿井下绳索取芯技术,通过改进井下钻机及钻具,实现了煤矿井下高效取芯。井下绳索取芯岩芯采取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其技术具有推广应该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我国煤矿井下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迁,采用传统元分析与横断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检索,选取2007-2014年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所得的符合要求的25组数据,分析了13 031名煤矿井下工人在该量表9个因子上的得分随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煤矿井下工人SCL-90各因子均值与年代均呈负相关(-0.55 ~-0.05),且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方面的年代效益显著;比较2007年与2014年煤矿井下矿工SCL-90各因子的均值后发现,各因子均值在2007年较在2014年减小了0.37~0.55个标准差(即效果值d),表明2007年以来,煤矿井下工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少,心理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与成人男性常模相比,煤矿井下工人SCL-90各因子的效果值均大于“0”,尤其是“躯体化”(d=0.53)和“恐怖”(d=0.33)的效果量皆为中,且置信区间不含“0”,显然在“躯体化”和“恐怖”方面的差异还较显著,表明煤矿井下工人在这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噪声是煤矿的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根据我国煤矿井下噪声危害的现状,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制定符合国情的科学化的预防体系,对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生产条件,采用有重点和可行性的预防措施是正确的。建议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消除噪声危害的三级预防系统。这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推行容易的卫生预防措施,对防治职业噪声聋,保护工人健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温环境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高温高湿环境对煤矿工人的生理心理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非高温矿井中,粉尘和噪声的影响居于首位,而在高温矿井中,高温成为影响煤矿井下工人生理和心理的首要因素。疲劳主观症状问询结果显示,高温矿井工人在身体症状、精神症状和感觉症状方面的反应都明显高于非高温矿井工人,尤以采煤工种更为突出。调查结果提示,煤矿井下高温高湿对工人的生理心理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高温危害,保护广大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为防止煤矿工人吸入过量粉尘而导致职业性尘肺病,基于Keras框架利用YOLOv4 (you only look once)目标检测算法对井下人员佩戴防尘口罩情况进行高精度且快速的检测与识别,并与MTCNN(Multi-tas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和FaceNet构成的人脸识别算法相结合,进行煤矿工人口罩佩戴监测的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井下人员口罩佩戴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识别已佩戴口罩的矿井下作业人员的平均精度达到92.78%,识别未佩戴防尘口罩检测的平均精度为91.63%,与其他主流算法相比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检测效果。研究结果为预防煤矿工人职业性尘肺病提供1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调查井工煤矿在岗农民工尘肺病防治现状并提出对策措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4省(市)的83家井工煤矿进行调研,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职业健康监护与尘肺病诊断资料、X线胸片、农民工基本情况、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社会保险待遇等。调查结果显示:83家井工煤矿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置率和管理制度制定率均为100%,但制度内容和职业卫生培训缺乏针对性;粉尘危害防治费用平均为吨煤0.18元/月;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总尘浓度约为1.02~49.5 mg/m3;在岗检查时,农民工肺部异常的检出率高于正式工,在岗农民工疑似尘肺病检出率为7.94%,农民工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14.47 a±6.79 a,平均发病年龄42.56岁±5.80岁,与正式工相比,农民工发病工龄短、发病年龄小。因此,建议政府从法规标准建设、探索职业健康责任险、加大监管力度等方面,企业从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源头治理及农民工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加强农民工尘肺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探讨煤矿井下安全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针对煤矿井下安全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立了煤矿井下安全系统脆弱性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完成了煤矿井下安全系统脆弱性仿真。结果表明:设备系统对安全系统暴露度效果最显著;环境系统对安全系统敏感度效果最显著;员工系统和管理系统对安全系统适应度效果最显著。为了有效提升煤矿井下安全系统水平,煤矿企业需要通过改进设备系统(尤其是员工安全保障品)来降低安全系统暴露度,通过完善环境管理(尤其是尘毒治理情况)来降低安全系统敏感度,通过加强员工系统和管理系统(尤其是员工违规操作和安全监督检查)来提升安全系统适应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