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是建筑垃圾处理最理想的途径。综合实际调研和查找文献,梳理国内外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当前建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原因。综合以上所述,有针对性的对我国建筑垃圾再生产业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日益发展,垃圾与日俱增,这个不容回避的现实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城市。有资料说,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已陷入垃圾围困之中,处于“垃圾压城”的尴尬境地。“环境保护”是人类的共同呼声,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此,当今各国都致力于“垃圾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使之变废为宝,转化为对城市有用的再生资源和财富。到目前为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垃圾能发电丹麦一个年处理43万吨的垃圾处理厂,将其产生的6.8万吨油当量的能量用于发电。废旧物回收利用德国在垃圾回收后,利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艺  高迪  张博 《环境保护》2013,41(11):42-43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给社会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在城市建筑垃圾处理中,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提高城市建筑垃圾利用率,降低其污染程度,实现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建筑垃圾的构成比较复杂,虽然建筑垃圾的产生方式不同,但是究其根本,我国建筑垃圾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4.
分析杭州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杭州市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提出杭州市建筑垃圾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据统计,德国每年产生4400万吨家庭生活垃圾,其中1900万吨能够得到循环利用,1000万吨的垃圾被用于焚烧发电,还有约1500万吨的垃圾被填埋。垃圾处理率高达70%。在德国垃圾桶分四种颜色:黑色,用于厨房垃圾,沾油的各类纸张和塑料袋,碎玻璃,铁锅上的污垢等;棕色桶,用于装纳园林垃圾,包括树枝,树叶,并可以带土;黄色,用于各种塑料袋,瓶子等;蓝色,用于各种干净的报纸,杂志,广告  相似文献   

6.
生活垃圾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废弃物,也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本文从垃圾处理资源化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行业发展情况,描述了不同垃圾处理方式的过程中开发垃圾能源的途径、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明曦 《环境》2013,(9):10-13
城市垃圾在不断增长,垃圾所产生的危害日益凸显,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如果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长度接近50公里,能够排满三环路一圈。并且北京每年垃圾量以8%的速度增长;上海市每天生活垃圾清运量高达2万吨,每16天的生活垃圾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厦;广州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也多达1.8万吨。"近期,《人民日报》的这则报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崛起,促使建筑(装修)垃圾的产生量逐年上升,建筑行业也被列为碳排放重点行业之一,因此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早日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建筑(装修)垃圾的组分,介绍了苏州市建筑(装修)垃圾的分类处置现状,以苏州市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理为例,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核算建筑(装修)垃圾处理过程各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并提出苏州市进一步实施建筑(装修)垃圾减碳的建议。通过核算分析发现,每资源化处理1t的建筑(装修)垃圾,减碳量可达94.81 kg,具有良好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建设程度的加快,逐渐涌现出更多的建筑,同时也产生更多的建筑垃圾,建筑、资源与环保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筑建设不但需要大量的资源,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形成大量的建筑垃圾,影响了城市环境质量。怎样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在利用,逐渐成为城市化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阐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筑垃圾的处理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其主要处理方式仍是传统填埋。垃圾填埋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等。建筑垃圾产生于建筑工业,在建筑工业整个环节中贯彻清洁生产理念是解决建筑垃圾问题的根本措施。调研世界建筑垃圾处置现状和发展趋势,可知建筑垃圾管理的主要措施是源头减量、施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贯彻"避免产生、尽量减少、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弃置"的原则,具体通过优化设计、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施工过程管理和废物就地利用等方式实现,最终降低外运至消纳场的建筑垃圾量。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筑垃圾用于道路材料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中包含大量的钢筋以及混凝土、砖瓦物料,采用"分拣-破碎-筛分-制砖-烘干"模式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作空心砖、泡沫混凝土材料,道路拆除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取代砂子,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通过对道路拆除中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有效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建筑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研究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实施模式,从处理技术和利用模式上进行革新,提高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促进环境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增长。  相似文献   

12.
1 前 言城市生活垃圾属废弃物的再利用范畴 ,不仅可作为再生物质的原料 ,而且还可作为能源。利用垃圾焚烧方式回收其能量的垃圾处理技术在近 2 0年得到迅速发展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开始大量应用 ,并产生了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 ,这些发达国家还利用无机垃圾制RDF(垃圾衍生燃料 ) ,利用废塑料制汽油 ,利用有机垃圾制取甲烷 ,这些制取能源的方法被认为是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圳市 1 988年投产了从日本引进的两台三菱马丁式垃圾焚烧炉 ,日处理垃圾 1 50吨 /台 ,发电装机容量为 30 0 0千瓦 ,开我国焚烧工…  相似文献   

13.
正农场环保合作社、遍布各村落的资源回收站、印有"身份证"的垃圾桶……通过各种创意的设计,垃圾分类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很好的运行,不但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垃圾分类,被公认为是解决垃圾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国内众多城市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却纷纷以失败告终,一些城市管理者甚至感慨垃圾分类是"世上最难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每年都有不少房屋被拆掉,建筑垃圾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相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具有体积大、运输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深圳特别是原特区内的土地供应已基本枯绝,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建设的新出路,随之产生巨量建筑垃圾。深圳市近年大力发展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以破解无地可填的难题,本文将对深圳市现有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设施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势在必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的房屋施工面积已超过65亿平方米,但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征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环境治理造成了不堪重负的压力。随着我国对于保护耕地和环境保护等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已成为建筑施工…  相似文献   

17.
垃圾也是国家资源,应全部回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牧 《世界环境》1997,(1):47-47,25
生活垃圾一直是困挠城市的一大难题,成为一大公害。城市生活垃圾分布广,数量大。就拿广州市与天津市来说,广州市每年生活垃圾约110万吨,天津因烧煤多,垃圾量更大,仅市内六个区每年生活垃圾约140万吨。单把这么多垃圾从城市的每个角落收集起来,运送到垃圾处理地,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天津市内,约有1.2万多清洁工人,600多辆5吨型垃圾运输车,每年的纯运输费约2500万元,此其一。其二,生活垃圾大都采用填埋处理。一个正规的垃圾填埋场不仅占地面积大,对地形、地质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因为要建设沼气排放、防止有毒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和再利用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科研、法律、教育以及政策等方面加强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9.
食品垃圾在生活垃圾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它的处理是解决城市生活垃问题的重要环节,分析了国内外食品垃圾处理的现状及目前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品垃圾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资源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军 《环境工程》2017,35(5):122-124
建筑垃圾渣土作为"建筑副产品",已造成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通过对西安市建筑垃圾渣土的现场调查及工程再利用,借鉴发达国家及国内省市建筑垃圾渣土的成功管理经验和资源再利用的成功范例,提出了西安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的对策建议,对"十三五"期间减少已有建筑垃圾的存量并遏制增量和建设西安森林城市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