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烧杯搅拌实验研究了用粉末活性炭作前助凝剂提高聚合氯化铝(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作前助凝剂的除藻效果并不好,而先投加20 mg/L高岭土,再将15 mg/L PAC与粉末活性炭同时投加,除浊除藻效果明显提高。考虑首先充分发挥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在除浊除藻率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采用粉末活性炭先于高岭土2 min投加的方式,粉末活性炭的最佳助凝剂量为10mg/L。采用粉末活性炭、高岭土和FeCl3依次投加的完整助凝技术路线,除浊除藻效率最高。碱性水体比酸性水体有利于联用三种助凝剂除藻。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助凝技术,藻细胞主要与高岭土无机颗粒发生凝聚,投加粉末活性炭有助于絮凝体体积增长,而在絮凝阶段投加FeCl3可使絮凝体的分维数达到1.947的最高值。联用粉末活性炭、高岭土和FeCl3是非常有效的助凝除藻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炼焦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试验了①Fenton氧化、汽提、稀释和添加微量葡萄糖对炼焦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②在活性污泥中添加粉末活性炭(PACT工艺)对强化COD脱除的作用;③凝聚对生物处理后剩余COD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稀释和汽提,可以明显改变废水的生物处理性;在活性炭添加量200mg/l,HRT12小时,SRT 15天的条件下,PACT工艺的COD脱除率可由常规活性污泥法的50%,提高到80%。上海焦化厂炼焦废水采用PACT凝聚工艺处理,进水COD_(cr)为1000mg/l时,处理后COD_(cr)可以达到或接近100mg/l。  相似文献   

3.
氯对粉末活性炭吸附微囊藻毒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瓶点法,考察了预氯化工艺对粉末活性炭(PAC)吸附黄浦江原水中2种微囊藻毒素(MC-RR、MC-LR)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与氯同时投加可以大大提高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20%以上),原因可能是粉末活性炭表面的官能团与HClO作用催化了微囊藻毒素的去除;而粉末活性炭和氯在不同投加点投加时,则没有这种强化作用,相反氯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粉末活性炭的吸附效果(降低5%~10%);氯对微囊藻毒素的强化去除作用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弱化;粉末活性炭单独使用时,投加量为10 mg/L、接触时间为6 h,MC-RR和MC-LR的去除率分别在55%和45%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物料平衡关系,提出PACT活性污泥中生物质量和粉末活性炭(PAC)质量的计算和测定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曝气池混合液中PAC浓度随着PAC投加量和泥龄与水力停留时间的比值的提高而增加.通过实际测定活性污泥PAC在不同温度时的挥发量,得出三个联立方程式的基本系数,从而测得实际的PAC活性污泥试样中生物质量和PAC质量.  相似文献   

5.
生物活性炭(PACT)对印染废水A2/O工艺强化运行效果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2/O(PACT)工艺处理水解酸化后的印染废水,对其生物强化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0 mg·L-1的条件下,对比A2/O工艺,A2/O(PACT)对COD的去除率提升超过10%,其处理能力可以达到0.6~1.0 kg·kg-1活性炭,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冬季运行效果.GC-MS、毒性表征结果表明,A2/O(PACT)针对苯环类、稠环类、杂环类等特征有机污染物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紫外-可见光光谱以及分子量分布检测结果表明:A2/O(PACT)对大分子物质(染料类、腐殖类显色物质等,800~1000 Da)的去除有较为明显的促进效果.此外,针对污泥的镜检发现,A2/O(PACT)活性污泥中具备更加完整的生物相,SEM检测结果也表明,PACT系统中粉末活性炭的生物载体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ACT—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排放水的COD可降至100 mg/l、NH_3-N浓度可达15mg/l,基本达到排放标准。该工艺适合于现有焦化厂废水处理设备的改造。  相似文献   

7.
粉末活性炭-接触氧化法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粉末活性炭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粉末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投加于接触氧化池中的废水处理特点.并结合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水解酸化 粉末活性炭-接触氧化法工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印染废水出水CODcr 365 mg/L,SS 290 mg/L,色度80,pH 7~8,基本达到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PACT工艺系统中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研究生物活性炭法(PACT)中各作用相对实际废水和模拟废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以及活性炭用量和污泥量对PACT降解污染物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了PACT系统对废水处理的特征和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PACT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优于纯活性炭吸附和活性污泥法,且对污染物具有更好的持续去除效果. 活性炭用量越大,PACT工艺的处理效果越好,最佳污泥量〔以ρ(MLSS)计〕在1 500 mg/L以上. 动力学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精确拟合PACT工艺降解有机物的过程,表明PACT工艺中吸附过程并非系统的控制步骤,生物降解性能至关重要. PACT系统污泥中活性炭的扫描电镜照片证明了活性炭作为微生物载体进行生物作用的事实,固定化载体作用是PACT系统主要的强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Pb(Ⅱ)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2种常用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和聚氯化铝(PACl),以水中Pb(II)浓度突增为背景,研究了混凝剂投加量、目标物初始浓度以及调节pH值和高锰酸钾(KMnO4)预氧化等措施对混凝除Pb(II)效果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 混凝和硅藻土吸附 混凝等工艺对Pb(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混凝剂时,投加PFS对Ph(Ⅱ)的去除效果优于投加PACI.2种混凝剂的投加量为10 mg/L时,对Ph(Ⅱ)的去除效果基本达到最好水平,并且Pb(Ⅱ)初始浓度对混凝效果影响最小.在此投加量下调节pH值到9,2种混凝剂对应Pb(Ⅱ)的去除率都在95%以上.KMn04预氧化只在以PACI为混凝剂时对除Pb(Ⅱ)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以PFs为混凝剂时,投加10 mg/L的PAC或投加25 mg/L的硅藻土会取得相同的除Pb(Ⅱ)效果,即水中Pb(11)浓度从402 μg/L降至10 μg/L以下;而混凝剂为PACl时,活性炭投加量为20 mg/L或硅藻土投加量为50 mg/L时,水中剩余Ph(Ⅱ)的浓度也可以达标;通过硅藻土与KMnO4联用试验发现,高锰酸钾氧化会削弱硅藻土对Pb(Ⅱ)的吸附作用.综合考虑得出,硅藻土吸附 混凝才是原水应急除Pb(Ⅱ)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PAC/SBR工艺处理经混凝预处理的汽车工业废水,在混凝处理已基本去除SS、胶体和重金属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曝气时间和活性炭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600mg/L)较高的情况下,投加ρ(PAC)为300mg/L,可使曝气反应时间由7~8h缩短为2h,出水完全达到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水体敌百虫污染的应急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模拟突发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污染,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法和混凝沉淀法进行应急处理研究。试验结果标明:粉末活性炭吸附法适合处理低浓度水样,对0.5 mg/L的敌百虫溶液,活性炭投加量为47.608 mg/L(20℃,240 min)、78.421 mg/L(30℃,240 min)和138.207 mg/L(40℃,240 min),处理后的水样中敌百虫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0.05 mg/L。混凝沉淀法处理5 mg/L的敌百虫水样,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160 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4 mg/L时,水中敌百虫剩余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0.05 mg/L。  相似文献   

12.
活性艳蓝PACT吸附与生物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活性艳蓝KN-R模拟废水,研究了PACT系统中吸附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PACT工艺对脱色效果要优于活性炭吸附和活性污泥法.活性炭吸附试验中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脱色效果最好,而在PACT中则不同,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为300 mg/L时脱色效果最好.活性艳蓝不易生物降解,增加活性污泥质量浓度对脱色效果影响不大,而污泥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在1 5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3.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悬浮生长型MBR和3种附着生长型MBR处理人工模拟微污染水源水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4种MBR对氨氮的去除率均可达到85%~90%.投加块状填料和粉末活性炭(PAC)的MBR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较高;投加沸石粉的MBR和悬浮生长型MBR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前两者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时,HRT对MBR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小.PAC投加量及其饱和程度会影响PAC-MBR系统对有机物特别是UV254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提高到1000mg/L以上时,PAC饱和前UV254的去除率可较块状填料-MBR提高约25%; PAC饱和后,两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对于连续运行中膜的过滤性能,投加PAC和块状填料的MBR与悬浮生长型MBR相差不大,而沸石粉-MBR最低.改变PAC投加量对PAC-MBR中膜过滤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粉末活性炭(PAC)的改性研究提高净水厂对苯胺突发污染的应急能力。以松花江水源地为实验用水,以苯胺污染为研究对象,采用PAC吸附工艺对净水厂应对苯胺突发污染的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原水中NOM存在的竞争吸附作用,当苯胺超标5倍时,需要PAC投加量130 mg/L才能使出水达标,但对出水浊度产生不利影响;经KOH改性的PAC,在不影响出水浊度的投加量为80 mg/L时就能处理超标5倍的苯胺。  相似文献   

15.
PACT处理废水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工艺简介 PACT工艺(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 Process)是一种将粉末活性炭投入活性污泥曝气池的废水处理新工艺。其基本系统如图1。  相似文献   

16.
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处理混合化工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进水中COD、难降解COD、BOD5、NH3-N和TP等参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2.8%、52.8%、95.8%、88.8%和94.2%,实际出水水质有了很明显提高。PAC与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废水,PAC在产生吸附作用的同时,具有与生物协同的降解作用。通过改变PAC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试验,出于经济方面考虑,在保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的前提下,确定2~3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PAC投加周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含苯酚的试验水样模拟城市取水水源发生苯酚水污染事故,测定粉末活性炭(PAC)对水样中苯酚的吸附性能,考察PAC炭种、吸附时间、苯酚初始浓度和PAC投加量等因素对苯酚的吸附量和脱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急处理一般的苯酚水污染事故,PAC吸附苯酚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60 min,PAC投加量为80~100 mg.L-1;PAC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18.
各地信息     
不久前,上海市环保所完成了由上海市环保局下达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强化研究”、“味精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研究”、“染色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等三项课题,并均已通过鉴定。“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强化研究”课题针对焦化废水,考察了吸附和生物降解组合的PACT过程。在常规的活性污泥中添加粉末活性炭,在工业上的应用,已近10年。这次研究中,评定了协同效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连续试验表明,在添加100mg/l炭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50%提高到80%以上。PACT/凝聚工艺可使COD降到100mg/l,达到上海市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成本低于用活性炭吸附的三级处理。因此,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炼焦工业、煤气工业有推广应用价值。“味精废水厌氧处理工艺研究”课题是采用新型的VASB工艺对味精废水进行处理工艺的研究。经过两年  相似文献   

19.
六氯苯污染源水的饮用水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水源地可能发生的六氯苯(HCB)突发污染事故,开展了应急处理工艺研究.考察了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KMnO4预氧化和木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预处理对HCB 去除效果的影响.根据静态试验,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一步考察了KMnO4氧化与PAC 吸附联用预处理-混凝沉淀工艺去除HCB 的效果.结果表明,常规处理无法有效去除HCB;单独KMnO4 预氧化无法明显改善混凝沉淀对HCB的去除效果;PAC联用吸附预处理可明显提高去除效率.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PAC,PFS,KMnO4投加量分别为40,5.0,0.5mg/L的最佳条件下,HCB 去除率为98.97%,但浊度在2NTU 以上.选取PAC 吸附预处理-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PFS 和PAC 投加量分别为15mg/L 和40mg/L 时,HCB 的去除率在98%以上,HCB 剩余浓度和浊度分别在1µg/L 和1NTU 以下.  相似文献   

20.
水源水中典型除草剂禾大壮与莠灭净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被典型除草剂禾大壮与莠灭净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和预氯化是有效去除禾大壮和莠灭净的2种措施.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可分别较好地描述粉末活性炭对原水中禾大壮和莠灭净的吸附过程和吸附平衡.40 mg/L的粉末活性炭可将浓度为200ìg/L的禾大壮或莠灭净污染完全去除,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位置是混凝前20 min,颗粒活性炭柱(高20 cm)对2种农药的去除效果都较为显著,可以作为粉末活性炭的有效补充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有效氯投加量为2.5 mg/L时虽然也可将2种农药氧化去除,但生成的产物及其毒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粉末活性炭与1 mg/L的KMnO4预氧化联用并没有提高禾大壮和莠灭净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与1.5 mg/L的Cl2联用的去除效果与二者投加顺序有关.当浓度均为200 ìg/L左右的禾大壮与莠灭净同时污染原水时,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增至50 mg/L可将它们完全去除,Cl2的用量提高至3 mg/L可将它们全部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