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各项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措施.本文首先阐述了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涵义,然后根据表现形式以及作用层次的不同讨论了世界各国现行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接着介绍了用于筛选或评价减排政策的4个标准,最后指出发展和逐步完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应该成为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任何国家而言,交通行业都是其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之一,亦是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美国交通部门的减排政策法规及配套措施,以供我国借鉴。一、"双赢"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美国被誉为"车轮上的民族",其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可想而知,因而其排放的温室气体亦影响较大。据测算,当前美国交通部门能耗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8.1%,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7%。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崔志强  许琛 《环境保护》2007,38(24):91-93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加拿大温室气体减排历程、减排政策和减排措施,并根据加拿大经验,指出温室气体减排要多采用强制手段和经济刺激手段,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充分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实施减排行动.  相似文献   

4.
ISO于2006年3月发布了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验证标准——ISO14064,开发此类标准的目的是为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组织和项目建议方得到明确、可验证的要求规范提供支持。当使用ISO14064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报告、验证时,可以保证每一吨碳确确实实是一吨碳。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减排背后巨大的利益博弈成为我国开展减排工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从国际经验看来,"避重就轻"的减排策略成效显著,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减排路径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废弃物领域成为他们减排效果最好的领域之一。废弃物领域协同减排具有空间大、难度小、成本低、效果好、技术成熟、手段多样的优点,应当成为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为经济发展腾出合理的碳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6.
简要论述了我国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的政策导向、7省市温室气体交易试点的发展现状。由此对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十三五”期间建立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更好地为达成指定的减排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可控人为排放源之一,污水处理过程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和N2O,其影响不可小视。目前对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处理效果及处理成本,极少关注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文章对污水处理过程中CH4、N2O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论述,对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对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帆  韩玉花  隗潇  毕海涛  王晓亚 《环境科学》2023,44(10):5456-5463
为实现"双碳"目标,北京市相关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提出严格要求.通过收集北京市农业活动水平数据,计算和筛选排放因子,评估北京市2020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排放特征;结合北京市自然条件和种养模式,筛选适宜的减排措施,预测"十四五"时期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分布,分析优化措施减排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北京市2020年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CO2-eq计,下同)为45.6万t,以动物肠道发酵和动物粪便管理排放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0.7%和26.7%,主要集中在顺义区、密云区、延庆区等畜禽养殖规模较大的郊区;预测"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为10.7万t.动物肠道发酵为减排潜力最大的排放源(6.0万t),其次为动物粪便管理(3.7万t);CH4的减排潜力大于N2 O;减排潜力主要分布在密云区、顺义区、延庆区、房山区和通州区等畜禽养殖规模较大的郊区;调整饲料结构和优化粪便管理方式为效果最明显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
英国控制气候变化政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政府对气候变化十分关注,已制定出防止气候变化的具体方案。本文对该方案做了简要介绍。在该方案中,到201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2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英国对各主要行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和减排潜力作了详细分析,使该政策框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减排温室气体的经济手段:许可证交易和税收政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室气体的减排是当前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采用经济手段减排温室气体的潜在利弊出发,对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和国际碳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最后,提出了我国响应减排温室气体经济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徐新华  姜虹 《环境科技》1997,10(2):41-44
本文根据IPCC Guidelines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交通部门温室气体的排气量进行统计计算,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能源系统又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因此目前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重点集中在能源系统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上。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之一,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除全面采取必要的法律、行政措施外,包括碳税在内的经济政策措施,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温室气体减排与污染物减排具有协同效应。本文总结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基本范围与方法 ;梳理了一般工业企业常见温室气体、重点行业企业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种类;研究了用环境统计报表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行性;分析了环境统计报表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适用性,认为环境统计报表能够基本满足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并从温室气体核算的角度,对完善企业环境统计报表温室气体核算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经过国际间多年的讨论,终于在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签定议定书之后,确立了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所可能引发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因此.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实施,应该具体落实在国家、产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采取符合经济效益的减排方式,以降低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国际标准化的温室气体测量和监测方式,是国际间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稽核及数据比较的基础,以降低国际间相关减量数据报告的误差,并可作为国家、产业和企业等选择不同减排策略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球     
八国集团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英国绿色革命再起3条途径完成目标;德国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  相似文献   

16.
甲烷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6%,对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变暖贡献率达25%。一半以上的甲烷排放来自人为源。甲烷浓度在近年来持续快速上升,从工业化初期的750ppb左右迅速攀升至2021年年底的1910ppb。甲烷排放控制在国际上已有一些实践和经验,本文对相关国际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从科学设计甲烷减排目标和实施路径、针对重点领域实施差异化排放管控、强化市场经济手段应用、建立健全甲烷排放的监测监管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我国甲烷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主要经济体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的法律依据、管理体制以及减排的主要路径。结果表明,主要经济体一般将温室气体排放监管纳入现有环境管理体系中,各相关政府部门分工协作,其中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跨领域综合管理、统一管理温室气体监测、统计和清单编制、统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2007年间,非能源活动、非CO2类温室气体减排是主要经济体完成京都目标的关键途径。为此,建议国家尽快明确环保部在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中的具体职责,发挥环保部门在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减排协同控制中的优势,以最小行政管理成本实施温室气体排放监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如何建立合理的发展机制。我国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正进入重启并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碳市场建设目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仍面临减排项目存量有限、支持领域与类别不明确、交易机制不完善、与其他减排政策有重叠等问题。应部署制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立不同减排政策间的协同机制,完善减排项目方法学,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9.
科学告诉我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开展得越晚。就会有越多的树木被砍伐。而以后的减排工作就会越艰巨、代价越昂贵。也告诉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工业领袖正在认识到这些并且努力使公众认识到要对不可避免的全球变暖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20.
量度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对低成本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总量减排的“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种手段为出发点,开发了分类式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价方法。并据此,定量评价了湘潭市“十一五”总量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总量减排措施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既有正效益,也有负效应,还有零的情况存在,不同减排技术和措施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但总体上有显著的正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