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几种芳烃污染物在多组份有机相与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发现污染物在这种多组份两相体系的分配系数与组成有机相的各种有机溶剂对污染物的萃取常数及其体积分数有关,并提出了相应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11种有机污染物在松花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发现吸附分配系数随固体浓度的改变而变化.原因为吸附平衡过程中,有机碳和悬浮微粒由固相扩散到液相.同时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计算了11种有机物的吸附分配系数.  相似文献   

3.
浓度变化时复合衬层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维扩散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考虑填埋场有机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对有机污染物在复合衬层中的一维扩散问题进行了解析求解.计算模型考虑了2种常见的下边界条件,即零浓度下边界及零通量下边界.计算模型亦考虑了污染物在各介质中的背景浓度.利用该解析解得到的结果和已有的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对于美国规范规定的标准复合衬层,当污染物在膜中的扩散系数达到1.0×10-13m2·s-1且膜的分配系数达到50时,基本上可以忽略土工膜作为有机污染物扩散屏障的作用;对于同样的复合衬层,若膜的扩散系数达到1.0×10-12m2·s-1,则膜分配系数只需达到5即可忽略土工膜作为有机污染物扩散屏障的作用.对于标准复合衬层及GM GCL复合衬层,膜分配系数的变化对有机污染物通量击穿曲线的影响较大,而膜扩散系数对其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分配系数、溶解度和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存在着相关性。对这些相关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与生物浓缩因子(BCF)有关,反映了水生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水溶解度也是一个影响有机污染物迁移和归趋的因素,具有  相似文献   

5.
磁河有机污染物在饱和土壤中迁移转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和动态土柱试验,研究了磁河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饱水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行为.实验结果经线性拟合和参数估算,得到弥散系数D=0.0036m2/d,分配系数Kd=0.19cm3/g,降解系数K=0.68 d-1.表明磁河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较强的吸附和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辛醇 空气分配系数KOA在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评价中的应用以及KOA的实验测定和理论预测方法。KOA是表征POPs在空气和环境有机相中分配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POPs的环境行为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发展了一些实验测量及理论计算KOA的方法,但更多的POPs的KOA值及其温度依附性数据是空白,需要发展更为简便的KOA实验测定和理论预测方法,并进一步应用到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评价中。   相似文献   

7.
HDPE膜-膨润土复合防污帷幕被认为是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地下污染源阻隔技术之一.针对帷幕底部嵌入不透水层和帷幕下游地下水较为活跃的工况,推导了有机污染物在HDPE膜-膨润土复合防污帷幕三层结构中的一维扩散解析解.利用本文的解析解分析了HDPE膜-膨润土复合帷幕对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类有机污染物的阻隔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亲水性有机物与HDPE膜间的分配系数低,该复合防污帷幕对其阻隔效果显著优于具有高分配系数的疏水性有机物.对于疏水性有机物,可通过增大复合帷幕中膨润土的阻滞因子和帷幕厚度来改善其阻隔效果;膨润土的阻滞因子增大10倍且帷幕厚由0.6m增大为1.0m,改进后复合帷幕对疏水性有机物的阻隔效果可达到原帷幕对低分配系数亲水性有机物的阻隔水平.工程实践中可通过对HDPE膜进行表面处理以降低其分配系数或膨润土改性以增大其阻滞因子等措施来增强该复合帷幕的阻隔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化学化工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日益增多,其新型适用的处理工艺技术研发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就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而言,生物处理工艺具有彻底矿化降解污染物、处理费用低、二次污染风险低等优点,但对浓度高、毒性大及疏水性强的有机污染物的处理受到限制。近期发展的两相分配生物反应器(two-phase partitioning bioreactor,即TPPB)法则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水处理中显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综述了TPPB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TPPB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根据底泥原地处理技术原理,基于有机粘土矿物的环保性能,以菲为目标污染物,开展向底泥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Br)和有机粘土矿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膨润土,HDTMA改性土)后对其吸附菲的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底泥对菲的吸附作用主要表现为表面物理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底泥中加入HDTMA+或HDTMA改性粘土后菲在两相间的表观分配系数增大,吸附分别为表面作用和分配作用;菲在底泥上的解吸曲线呈较好线性,吸附不存在滞后效应,而在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粘土矿物的底泥上线性变差,对菲的吸附出现不可逆吸附现象,吸附变得稳定;在污染物浓度很低的情况下,pH、盐度和温度的改变对吸附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价分子连接指数(~m~vX)的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讨论了有机污染物三阶价分子连接指数(~3~vX)与其角质层同水分配系数(Kcw)的关系。结果表明:~3~vX与logKcw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Kcw主要受其分子的结构特征如氯取代基、烃链和芳香环的影响。本文介绍的分子连接指数模型为一准确预测有机污染物的Kcw值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是一种费用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且操作简单的处理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几种微生物处理有机污染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法及振荡法测定了42种环境中常见的有机酸、碱类污染物的分配系数,两种方法的测定值与文献值吻合较好,但RHPLC法快速、准确、样品用量少、测定范围宽、且对样品纯度要求低.测定了苯酚类化合物在环己烷/水、四氯化碳/水、氯仿/水、和苯/水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并建立了这四种体系与正辛醇/水体系分配系数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3.
工业废水中氯苯等6种有机污染物的RP-HPLC分离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氯苯等 6种有机污染物 ,对影响分离测定的诸因素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最佳色谱分离条件 ,并用于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 ,回收率在 97%~ 10 3 %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将冷阱用于液样浓缩器(LSC)/色谱/质谱(GC/MS)装置中,可对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此方法适用于对饮用水及天然水体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普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5.
燃煤电厂飞灰吸附非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检出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厂燃煤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SOX、NOX 及多环芳烃类 (PAHS)污染物。本文通过贵阳电厂飞灰吸附有机烃类污染物的实验研究 ,首次发现并检出了大量非PAHS 类有机污染物 ,其中包括有机酸类化合物以及非有机酸类化合物 ,从而证明燃煤过程是上述非PAHS 类有机污染物形成和排放 ,尤其是酸雨前体物质之一———有机酸生成排放的一个重要途径 ,丰富了关于煤粉燃烧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生成排放的理论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被动采样技术,极性有机化合物整合采样器(polar organic chemical integrative sampler,POCIS)具有安全、易使用、可进行低浓度监测、高回收率和抗生物污染等优点,由于POCIS可以测定极性有机化学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time-weighted average,TWA)浓度,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污染物的长期影响。近年来POCIS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中农药、药品、内分泌干扰物等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富集,以及新兴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的评价。介绍了POCIS的结构、原理和校准方法,综述了该装置在水环境中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结合装置特点和实际应用,提出了POCIS在实际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后续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有机酸碱类污染物溶解度的测定及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振荡法测定了四十二种有机酸、碱化合物的溶解度,建立了用分配系数、熔点估算溶解度的方程,测定和估算了有机酸、碱类污染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实验测定值、文献值和估算值三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