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农药工业三废治理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介绍了我国农药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的常用治理技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回收利用减少三废的实例,以及主要品系农药生产废水治理方法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染料工业“三废”的特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学双 《化工环保》1990,10(3):130-134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染料工业发展较快,现在每年可生产十多万吨染料,已能生产十一大类染料,如硫化、酸性、直接、碱性、冰染、还原、活性、中性、分散、阳离子染料等,还生产了十多万吨的有机颜料、助剂和中间体。全行业生产的品种达550多个。但染料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据调查,全行业排放的工业废水总量达1.57亿吨/年,废气约25.73亿米~3/年,废渣约28万吨/年,可见染料行业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其中废水的污染尤为突出,而其治理率仅为22.5%。近几年遍地开花而出现的几百家从事染料生产的镇乡企业,  相似文献   

3.
刘正清 《化工环保》1996,16(6):365-365
概述了采用两转两吸工艺流程,治理硫酸生产尾气的技术改造方案。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是实现将硫酸毛气二氧化硫污染消灭于生产过程中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郭放云 《化工环保》1993,13(6):343-347
简介利用氯苯和漂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废气为原料生产KClO3,KClO4和BaCl2·2H2O的原理,工艺流程,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改革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的情况。采用该工艺综合利用含氯废气,不但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耐用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苯酐生产中氧化尾气的治理和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锡甫 《化工环保》1996,16(4):246-248
苯酐生产中氧化尾气的治理和综合利用萘法生产苯酐的主反应是,萘与氧气在催化剂(五氧化二矾)的作用及355℃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反应生成苯酐。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主要是:(1)氧化工段排出的尾气;(2)热处理锅引风和精馏系统排出的气体;(3)加萘系统排出的...  相似文献   

6.
论云硫矿石加工过程的废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楚灵  郑东海  翁松华 《化工环保》2004,24(Z1):280-282
云硫矿石加工采用湿法生产,生产过程和产品堆场产生大量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从推行清洁生产的目的出发,对云硫近年矿石加工工艺技术改造前后废水处理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技改后周边环境治理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7.
柯伟卿 《化工环保》1996,16(2):80-84
对用蓖麻的生产癸二酸过程中产生的甲酚废水的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评述。在这些处理方法中,QH-1型络合萃取剂萃取法的处理效果最佳,废水经处理后酚浓度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该法的投资较少,且回收的甲酚钠可回用于生产。经济上较合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周启云 《化工环保》1994,14(1):26-29
采用以废治废工艺,对磺胺生产排出的3种尾气进行了治理,并回收其中有用资源,获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云硫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废水、废气和废渣。为了保护环境 ,该厂以科技为先导 ,大力加强三废的综合治理 ,取得了显著成效。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三废的末端治理转向生产全过程控制 ,在污染的源头削减废物产出量 ,将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早在 1995年该厂就对 4 0kt/a硫酸生产装置推行清洁生产 ,并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建厂投产初期的废水处理系统 ,由于设计流程长、生产工艺上脱吸率低 ,使得处理后废水的总酸度偏高 ,不但消耗大量石灰 ,而且排出的废水有时达不到排放标准 ,污染事故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 ,该厂成立了废水处…  相似文献   

10.
高纯超细氧化铝的清洁生产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硫酸铝铵热分解法生产高纯超细氧化铝的工艺进行了分析,将此过程所产生的废气(含SO3和NH3)进行吸收、中和、浓缩,使其作为生产硫酸铝铵的硫酸铵溶液,减少SO3和NH3的排放,实现了氧化铝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解法产生活性氯,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考察了活性氯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并对Ti/RuO2-IrO2-TiO2电极电解实际含氯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Cl-浓度和电流密度、减少SO42-浓度和极板间距、降低电解温度的方法能够提高活性氯产生量,从而提高电极降解有机物的效果;对于Cl-浓度为0.005 mol/L、COD为49 mg/L的废水,使用Ti/RuO2-IrO2-TiO2电极,在极板间距为0.5 cm、电解温度为20 ℃、电流密度为20 mA/cm2、初始pH为8.0的条件下电解处理60 min,废水BOD5/COD值由0.04提高到0.25,COD降至24 mg/L,达到DB 11/307—2013《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中排入地表水体污染物B类排放限值(COD≤30 mg/L)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O2/CO2气氛下石灰石煅烧分解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氧燃烧是一种能够综合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的新型洁净燃烧技术。针对O2/CO2气氛下石灰石煅烧分解特性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热重试验结果的动力学分析,将热力学分析结果与热重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石灰石的起始分解温度随CO2分压比的增大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沉积法合成了MgO/SiO_2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SEM-EDX)、X射线衍射(XRD)、Zeta电位仪、FTIR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gO/SiO_2对亚甲基蓝(MB)和Cu~(2+)的吸附行为及同步吸附效果。表征结果表明:MgO/SiO_2为褶皱、凸起的球形形貌;MgO成功负载在SiO_2表面。实验结果表明:MgO/SiO_2对MB和Cu~(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MB和Cu~(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3.72 mg/g和208.70 mg/g;MB和Cu~(2+)的同步吸附在MgO/SiO_2表面存在竞争关系;在溶液体积为30m L、MgO/SiO_2加入量为10 mg、MB质量浓度为10 mg/L或Cu~(2+)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24 h、初始溶液pH为4.00、解吸时间为4 h的条件下,MgO/SiO_2第1次吸附MB和Cu~(2+)的去除率分别为92.8%和90.1%,第5次吸附的去除率分别为59.6%和57.4%。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分别对NaClO2/氨水溶液同时脱除SO2、NO的反应过程中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摩尔反应焓变、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以及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的SO2和NO的分压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利用NaClO2/氨水溶液同时脱除SO2、NO是可行的,且SO2和NO的脱除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多孔CO2吸附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吸附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内,常见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硅胶等。调整多孔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吸附性能。通过在多孔材料尤其是介孔材料孔表面接枝或浸渍胺类等碱性物质,将物理吸附转化为新化学吸附,是提高多孔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有效方法。综述了活性炭、沸石、硅胶和改性介孔材料等多种多孔CO2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分别将纳米SiO_2及其改性物纳米聚乙烯吡咯烷酮接枝SiO_2(PVP-g-SiO_2)作为添加剂对聚氯乙烯(PVC)/聚苯砜(PPSU)共混超滤膜进行亲水化改性,并对其改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纳米SiO_2使PVC/PPSU共混膜的纯水通量大幅增加,而添加纳米PVP-g-SiO_2质量分数达3%以上时纯水通量也增加;添加纳米SiO_2及PVP-g-SiO_2使PVC/PPSU共混膜的截留率、亲水性、耐污染性能及废水通量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与纳米SiO_2相比,纳米PVP-g-SiO_2对PVC/PPSU共混膜的亲水化改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步浸渍法和分步浸渍法分别制备了V_2O_5-WO_3-CeO_2/TiO_2催化剂,考查了其脱硝性能、抗SO_2中毒性能和脱硝活性稳定性,并通过SEM、EDS、XRD、激光拉曼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分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优于一步浸渍法,且抗SO_2中毒能力更强;在m(V_2O_5)∶m(WO_3)∶m(CeO_2)∶m(TiO_2)=1∶5∶10∶100时催化剂脱硝活性最佳,且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分步浸渍法与一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晶型结构相差不大,而分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粒径更小、更均匀,催化剂中Ce、O、V和W元素的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H2O2催化氧化烟气脱硝工艺中H2O2质量分数、催化剂浓度和溶液pH对脱硝率的影响,采用 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优化了H2O2脱硝的工艺条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溶液pH、催化剂浓度、H2O2质量分数以及催化剂浓度和H2O2质量分数的一级交互作用对脱硝率的影响很显著,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5 3,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很好。经模型优化分析的最优工艺条件为H2O2质量分数0.2%,催化剂浓度0.94 mmol/L,溶液pH 11.0,在此条件下处理进口流量3.5 L/min、 NO体积分数 2×10-4、O2体积分数10%、N2体积分数90%的烟气,液气比为8 L/m3,脱硝率达97%。  相似文献   

19.
燃煤电厂SO2排放量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行燃煤电厂确定SO2排放量所采用的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排污系数法修正和硫元素平衡法等两种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燃煤电厂SO2排放量。不同方法获得的SO2排放量误差一般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20.
周栋  俞彬  耿翠玉 《化工环保》2018,38(2):202-206
采用O_3-H_2O_2-催化剂氧化体系对某石化企业含盐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处理,考察了不同反应体系下的反应时间、O_3流量、H_2O_2投加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_3-H_2O_2-催化剂氧化体系对石化含盐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在臭氧流量为40 m L/min、H_2O_2投加量为5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300 g/L、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1.4%,出水COD为52.0 mg/L,达到GB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