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期导读     
《绿叶》2017,(2)
正环境与水是人们生产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基本要素,人类理应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与生命一样去珍惜生态环境。然而,在农业、特别是在工业化时期,人们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而对环境、资源进行了掠夺性消费,从而造成了一边是物质财富的丰富,一边是生态环境的"贫瘠",资源与能源亮起了红灯。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经历着工业化的建设,但不一样的是,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正在努力摆脱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探索一条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纯粹市场理论的环境付费机制,在当前全球知识经济体系下已暴露出明显不足。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关注已成为突出的政治问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民众越来越对以环境破坏与物种减少为代价获取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质疑。比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服务付费实践的差异,选择肯尼亚等5个发展中国家典型PES项目实践案例,介绍、分析、总结了PES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现状和新时期生态补偿实践中出现的主要新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纯粹市场理论的环境付费机制,在当前全球知识经济体系下已暴露出明显不足。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关注已成为突出的政治问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民众越来越对以环境破坏与物种减少为代价获取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质疑。比较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服务付费实践的差异,选择肯尼亚等5个发展中国家典型PES项目实践案例,介绍、分析、总结了PES实践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现状和新时期生态补偿实践中出现的主要新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要素被工业化和发展过程所破坏,呼吸的是雾霾、吃的是被污染了的食物,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没有保障,挣的钱全为医药"埋单",这样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宁夏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也绝对不要发臭的GDP!"这句话出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书记李建华之口,倒是让人感到几分安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与此相伴,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并日趋严重。时至今日,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空气、水、土壤,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正在遭遇严重破坏,雾霾、"毒土地"、"癌症村"、"牛奶河"等密集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的稳步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针对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发展情况、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对其困境突破提出看法。20世纪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作为代价,生态环境也被严重破坏。现在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话题,各国几乎都在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工业发展主要沿用传统发展模  相似文献   

6.
桂华 《绿叶》2011,(2):114-117
非均衡的现代化策略导致中国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建设与乡村发展之间的失衡。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结构为中国快速发展提供稳定基础,这是中国道路的关键所在,而巨大的发展成本则被转嫁到农村,并最终产生了"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发展是与整个中国发展模式高度相关的,由此而决定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要超越农业本身的。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转变传统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坚决实行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之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也成为中国可持  相似文献   

8.
<正>战略环评处于事关环境决策的最高端,是对政策、规划或计划及其替代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评价,这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规避环境风险的根本手段。它是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宏观、抽象概念落实到实际、具体方案的桥梁,是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与一般针对单个建设项目的项目环评相比较,战略环  相似文献   

9.
正让环保变成全社会坚定不移的价值理念和谨遵恪守的信念信条,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耻感具有导善、规范和激励功能,曾在中国人的道德养成中起过重要作用。耻感能够促使人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最终形成对耻辱的自觉规避和对荣誉的不懈追求。当前,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违法行为,其存在不能仅仅归咎于企业和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或责怪环保部门执法不严,更在于社会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观肯定了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揭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强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观念.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环境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世界眼光谋划我国的资源与环境战略,积极推进环保领域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中国家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即生态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一定区域的企业之间通力合作,建立生态工业园.  相似文献   

11.
一、城市化与“城市环境病” 1、城市化的必然性与我国的城市化状况当前,城市化的过程在全世界范围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其空间布局变化、社会生产关系变更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前进的必然现象和发展趋势,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引起城市化的根本的、直接的原因是工业化,  相似文献   

12.
陈迎 《绿叶》2008,(4):34-39
国际气候谈判迎来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减排"双轨"平行推进的"后京都时代"。在纷繁复杂的后京都谈判博弈中中国应如何应对,关系到中国在未来一二十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战略。如何处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并维护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都将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新型工业化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不同于传统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生产力发展必走的"绿色道路"。近年来,萧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推进萧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宿州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17,(5)
走绿色、清洁、低碳的能源发展道路,不仅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之策,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对全世界庄严承诺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发展战略,为中国能源革命指明了方向,是中国发展天然气、推进天然气领域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016年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上,中国政府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在2030年左右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大规模发展天然气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正《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是这个月环境界的一件大事,其生效的意义国际社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多年国与国间的争吵终于停止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近200个国家无一国说"不";在法律的框架下所有签署国承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可撤消"的;应对气候变化从纸上谈兵开始了具体行动;达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承担"多出钱"或"多出力"的区别责任,实现了环境公平和公正。《巴黎协定》最终的通过与中国发出强大的声音不无关系,某种程度上说至关重要。国内科学界、媒体也给予了极大的首肯和点赞,但公众多数对此一知半解或不甚了解,似乎巴黎协定与个人关系不大,也不是一己之力可以解决实现的。这深刻表明  相似文献   

16.
彭珂珊 《四川环境》1995,14(2):10-14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中最根本的主导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根据我国人口庞大的基数,过快的增长速度,独特的人口结构和较低的文化素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和全面发展国发经济的对策,以保证跨世纪人口,资源,环境呈现协调,持续,健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已成为世人关注的大事。对人类生存环境多方面的压力在日益加剧,尤其在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里,城市增加得太快.以致于无法为之提供最基本的净水和卫生设施、千百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在浪费着巨大的人类潜能,毁灭着他们将来赖以生存的资源,因为舍此他们别无选择。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沙漠化。滥伐森林和污染等问题的挑战二是与环境恶化有关的贫困的主要承受者。一、第三世界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与富裕的工业化国家不同,后者有能力对污染问题给予优先考虑。几年来,第三世界在环境方面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加。由此造成的惊…  相似文献   

18.
发展的悖论与生态文明的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风 《绿叶》2010,(12):87-91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也只能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物质财富增长,实现物质经济生态化和非物质经济扩大化,从科技转向和经济转型两个方面来促成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必须促成价值观的改变,即由物质主义的经济主义走向生态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不是以物质财富增长为根本标志的,而是以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19.
新疆正处在现代化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人口也将处于一个高峰增长时期。随着我区向工业化社会发展,生产规模和经济总量迅速扩大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势在必行,农牧矿产资源型产品也应进一步发展。这一切将对自然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所以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绝不可以吊以轻心,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区情.本文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持生态平衡”提出了今后经济建设要抛弃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建立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吴卫星 《绿叶》2011,(8):87-93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环境立法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总体上进一步加剧。我国环保困境的根本成因是政府环境规制的失灵,而其根本出路则在于引入"社会合作"理念,创建绿色公民社会。在《环境保护法》修订中,应当认真对待和创立(或完善)公民环境权、环境NGO结社自由、PRTR制度与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只有引入社会监督,才能有效克服环境保护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