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研究鼠李糖脂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治理效果,同时采用淋洗和淋滤试验,对比研究了两种处理方法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淋洗试验结果表明:鼠李糖脂能有效解吸人工镉污染土壤中的镉,且在淋洗时间为0~24h内对土壤中镉的解吸速率最快,在此阶段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土壤中镉的解吸效果低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经过68h淋洗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人工镉污染土壤中镉的解吸量开始衰减,而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人工镉污染土壤中镉的解吸量则持续增加,此阶段高浓度鼠李糖脂溶液对土壤中镉的解吸效果优于低浓度鼠李糖脂溶液,且对土壤中镉的最高解吸量达到144.45mg/kg,其解吸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淋滤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68h淋滤后,天然镉污染土壤中镉的去除率达到62.84%,且淋滤后土壤中镉的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土壤镉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在治理酸性镉污染土壤时,淋滤的处理效果优于淋洗,该研究结果对治理酸性镉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广西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排放和污水灌溉的增多,广西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土壤中过量的镉会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尤其是在可食部分的残留将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本文介绍了土壤镉污染的来源、中国主要镉污染的分布以及广西土壤镉污染的研究现状,分析镉污染对食物链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针对土壤镉污染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法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镉污染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镉在土壤环境体系中存在复杂多变的形态,文章介绍了土壤镉污染对生物体的危害性及其修复方法,综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镉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唐秋香  缪新 《环境工程》2013,(Z1):747-750
镉是一种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危害严重的重金属。土壤镉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研究热点。重点分析了镉污染土壤中镉的来源,镉对动植物、人体的危害,并提出了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耕地土壤镉污染管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耕地土壤镉污染现状,并明确了镉的不同赋存形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提出耕地土壤镉污染应重点控制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针对不同程度土壤污染分别采取使用改良剂、选种抗镉污染农作物、实施种植结构调整或作物品种替换等措施;结合日本耕地土壤镉污染控制经验,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针对稻米镉严重的地区要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措施,切实阻断土壤中镉向农产品传输,保障农产品质量全。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污染严重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基础呼吸、土壤酶活性以及种群结构,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组成区系,抑制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活性,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威胁到人类生活健康。近二十年来,研究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而镉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影响研究也已取得一定进展,可为镉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污染土壤上分别连作3茬玉米和菜豆,根茬连续还田后对后茬作物生长、镉吸收及土壤中镉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镉污染土壤上分别连作3茬菜豆和玉米,根茬累计还田量占土壤质量的0.4%~1.1%,通过根茬累计还田的镉占土壤全镉的1.3%~3.5%.玉米和菜豆根茬连续还田对后茬大白菜和冬小麦生长均无显著影响,但在镉污染土壤上根茬连续还田后显著增加了后茬大白菜地上部镉含量.根茬连续还田对后茬小麦吸收镉无影响.根茬连续还田增加了土壤轻组有机质含量和模拟镉污染土壤中轻组有机质中镉占土壤全镉的比例.镉污染土壤连续还田玉米根茬后土壤碳酸盐结合态镉含量显著降低,在模拟镉污染土壤上菜豆根茬连续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交换态镉含量,根茬连续还田增加了土壤中氧化物结合态镉含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污染治理已成为农业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最严重的镉污染治理为研究目标,以化学淋洗剂为研究对象,综合评述了不同类型淋洗剂的洗脱机理、淋洗效果和影响因素,推荐了适用于不同镉污染土壤的淋洗剂,并对现阶段国内外镉污染土壤淋洗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研究认为土壤镉污染复合淋洗技术的机理研究,淋洗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适用低渗透土壤的淋洗剂研发,淋洗下土壤及环境的变化研究,淋洗剂投放后土壤修复的数值模拟研究,低成本、高效率生物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土壤缓冲剂的开发,以及开展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等是未来镉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镉污染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污染之一。本文对农田土壤中镉的危害和来源,以及当前对于镉污染农田土壤常规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和钝化修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在我国开展镉污染土壤修复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娅  张燕 《环保科技》2024,(1):59-64
以CNKI数据库2002-2021年土壤镉污染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借助统计及文献计量学知识,统计并绘制有关国内土壤镉污染研究文献的发文数量、主要发文机构、发文作者、载文期刊和关键词情况,研究了20年来土壤镉污染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土壤镉污染研究经历了萌芽起步、平稳上升和井喷上升3个主要阶段,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为中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的徐应明,且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镉的迁移转化、钝化剂、镉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该研究有助于了解国内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及进展,为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镉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壤中镉污染迁移状况进行了钻井取样分析 ,对防治镉污染迁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发光细菌法(费氏弧菌,Vibrio.fisheri)对镉污染的土壤及Cd^2+进行毒性检测,分析了不同浓度Cd^2+和不同镉污染梯度的土壤对发光细菌发光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2~48mg·L^-1这个浓度区间,Cd^2+对费氏弧菌的剂量一效应关系为CUBIC曲线,相关系数在0.92~0.96之间。镉污染土壤的临界浓度为10mg·kg^-1;土壤镉污染程度越重其pH值越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排放污染已严重危害着土壤的安全,特别是重金属镉污染危害性最大。本文就镉污染对土壤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治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功能微生物对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以从洞庭湖湿地植物蒌蒿体中分离获得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Y5为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其对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碳氮生理类群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Y5可明显增加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的氨化菌、硝化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好氧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明显提高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明显降低土壤基础呼吸及代谢墒,从而有利于改善洞庭湖湿地镉污染土壤的营养状况和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甘蓝和油菜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吸收及生物净化作用。以及添加螯合剂对油菜富集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蓝对于高浓度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并不明显,油菜对于镉污染土壤的净化作用较显著,但添加螯合剂对于提高修复水平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油菜较适宜作为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但添加螯合剂对植物修复的作用要视情况而定,不可盲目添加。  相似文献   

16.
<正> 城市近郊农业生产环境最易受到工业“三废”的污染影响。本文根据1983—1984年我们对武汉市易家墩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牡蛎壳粉对酸性土壤的修复及其对镉的钝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具有浓度低、面积大的特点,因此,原位钝化修复技术逐渐成为农业土壤镉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针对目前农业土壤酸化及镉污染比较严重的状况,研究施加牡蛎壳粉对酸性土壤及镉形态转化的作用,以期达到对酸性镉污染土壤的修复。结果表明,添加5%、150目的牡蛎壳粉后,土壤p H值可由5.56提高至7.74;有效态镉含量由1.66 mg/kg降至0.801 mg/kg,钝化率达到51.7%。同时,交换态钙含量由0.998 g/kg升高至9.11 g/kg,可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钙流失的问题。对不同镉污染水平的土壤添加牡蛎壳粉后,镉的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分别降低了12.92%~20.97%、18.99%~31.10%和18.02%~47.80%,而残渣态则增加了124.2%~175.9%。因此,施加牡蛎壳粉可有效矫正土壤酸化的现象,并显著降低酸性土壤镉的生物活性,达到对镉钝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镉污染土壤施硒对植物生长及根际镉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根箱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在不同镉污染水平(0.5 mg·kg-1、5 mg·kg-1土壤)的酸性黄棕壤中施用外源硒对小白菜生长、光合特性及根际土壤中镉的化学行为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土壤中施硒可显著增加小白菜的生物量,增强小白菜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镉污染严重时,施硒还可提高小白菜的气孔导度;施用适量硒(0.25 mg·kg-1)可显著降低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其中镉污染浓度较低(0.5 mg·kg-1)时,该效果达显著水平.在镉污染程度低(0.5 mg·kg-1)的土壤施用适量硒(0.25 mg·kg-1),可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态镉含量,其中,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交换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22.20%和43.79%.外源Se有效地降低了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这种作用在Se的施用浓度较低时表现更加明显;当Cd污染浓度较高时,土壤Cd形态分布相对稳定,外源Se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d形态分布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Se对菜地Cd污染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镉超富集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属矿山、冶炼企业周边土壤镉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有其特殊优势。植物修复方法的关键是选择对镉有耐性和有超富集特性的植物——超富集植物。概述了超富集植物的概念和特征,并对镉超富集植物的筛选工作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王丹羽  王汶  赵彦云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1):5276-5284
为探究高光谱遥感快速监测镉污染的可行性,本文利用2002年以来农田土壤重金属镉实测数据,镉的标准原子光谱曲线数据,HSI(Hyperspectral Imaging Radiometer)高光谱遥感卫星数据,选取长江流域10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随机森林法估算镉污染的潜在风险空间分布值。结果表明:通过原子标准光谱曲线选择特征波段是可行的,能够极大简化特征波段选取流程;随机森林法具有估算土壤重金属镉含量的能力,预测准确度较高;长江流域镉污染超标问题普遍存在,大部分研究区超标率高于8%,其中上游地区镉污染较中下游地区更为严重,上游研究区镉污染超标率均大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