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脱硫石膏脱水是湿法脱硫工艺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介绍了影响脱硫石膏脱水效率的各影响因素。并结合资料给出了部分因素的最佳控制参数或条件。  相似文献   

2.
介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现采用的一炉一塔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方案.主体工程包括烟气系统和二氧化硫吸收系统,配套脱硫剂制备系统、石膏脱水系统等,设计脱硫效率95%,脱硫保证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在定碳炉上对有机钙进行煅烧试验,利用氮吸附仪测定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采用智能定硫仪对有机钙进行了脱硫实验研究.结果表明.900℃下煅烧.醋酸钙镁的比表面积高达46.6 m2/g,大约为普通石灰石比表面积的4倍.醋酸钙比表面积主要分布在孔径小于5 nm的微孔和中孔,醋酸钙镁比表面积主要集中在孔径为5 nm左右的中孔.醋酸钙的烧结主要发生在微孔和中孔,醋酸钙镁的烧结发生在整个孔径分布区域,有机钙表现出良好的抗烧结特性.1 000℃下按钙硫比为1添加钙基,有机钙的脱硫效率为68.28%-75.55%.比普通石灰石高1倍以上.煅烧形成的良好孔隙结构使得有机钙具有较高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石灰石还原态脱硫时硫化、氧化过程的热重分析研究结果,并通过数学处理给出了各自的动力学方程;对颗粒各阶段微孔结构的电镜分析,得出了硫化过程不会发生孔闭塞现象,可以在较低石灰石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5.
干法烟气脱硫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岩  贾力  彭晓峰  王补宣  李笃中 《环境工程》2002,20(3):38-41,24
本文建立了干法烟气脱硫反应的实验装置 ,对以氧化钙为脱硫剂的干法烟气脱硫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利用压汞仪分析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固体颗粒的孔隙结构的变化情况 ,对干法烟气脱硫反应过程中的固体颗粒孔隙结构特性进行动态分析 ,揭示和确定了反应过程中固体颗粒孔隙结构变化规律和脱硫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 ,孔隙结构 ,包括孔径分布、最可几孔半径等是决定和影响干法烟气脱硫反应的因素 ,其中孔隙率决定脱硫反应的最终转化率 ,孔隙分布则控制着反应的过程特性。  相似文献   

6.
仇中柱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10):504-505
将正交实验法用于湿式烟气脱硫装置离心式除水器脱水性能实验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确定了除水器各结构参数对脱水性能影响的显著水平及最佳结构参数,实现了除水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脱硫石膏作为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副产物,广泛用作建筑和工业材料。对脱硫石膏和天然石膏从多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脱硫石膏品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脱硫浆液品质、p H值、石灰石品质、停留时间和烟气杂质的影响机理最新研究成果。从结晶过程角度总结了温度改变结晶诱导时间和石膏晶形的研究进展,针对浆液过饱和度、搅拌速率、金属离子影响结晶的研究进行概述。各种研究成果表明,较低的浆液温度降低和较高的过饱和度均不利于维持稳定的柱状晶形,从而影响石膏脱水效率。  相似文献   

8.
NID烟气脱硫技术是新一代的高效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反应器是脱硫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其结构对脱硫效率有很大影响。对NID烟气脱硫工艺、反应器的主要结构、设计原理和关键参数进行详细地介绍,为脱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螺旋型垂直筛板布气的喷射鼓泡脱硫除尘塔的研制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中试规模的螺旋型垂直筛板布气的喷射鼓泡脱硫除尘装置,具有螺旋型布气、环流布气、气动搅拌等特点.装置中特有的螺旋型气室是由两块按阿基米德螺线设计的垂直筛板围成,有结构简单紧凑、开孔面积大、不容易堵塞、气速稳定等优点.对中试规模装置进行了压降和湿法脱硫除尘实验.结果表明:空塔与喷射鼓泡运行时装置各部分压降随气量增加而增加,喷射鼓泡运行中控制"临界液位差"约170mm,当气量为1856m.3h-1时,塔总压降为3.37kPa;脱硫效率随鼓泡层高度和气动搅拌器旋转速度的增加而升高;当石灰石浆液浓度上升时,pH升高,有效脱硫时间延长;pH是控制装置脱硫效率的关键,pH=5.35时脱硫效率可达70%,pH为6~7时脱硫效率保持在80%以上;当烟气中含尘浓度大于304mg.m-3时(粉尘粒径小于50μm),除尘效率可达91%以上;该装置脱硫、除尘效率高,塔体高度较低,结构紧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某电厂2×600MW机组烟气脱硫装置,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按一炉一塔全烟气脱硫配置。投运以来,脱硫装置存在脱硫效率低、石膏浆液亚流酸钙含量高、脱水不正常等问题,通过运行调整和数据收集分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运行优化措施,改善了运行状况。为了适应在燃用煤质变化和国家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提出了技术改造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保证了脱硫装置正常稳定运行和机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高浓度悬浊液絮体分形结构的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泥沙为代表的高浓度悬浊液架桥絮凝实验研究表明,絮体结构具有分形特性.絮体的分形构造在从疏松多孔、开放的分枝状DLCA构造逐步演变到密实的最佳RLCA构造后,又开始呈现疏松脆弱结构的特征.絮体的最佳分形结构只能保持一段时间.絮体分形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可用参数"分维"来表征.利用"分维"作为定量控制工具以获取沉降性能与脱水性能良好的理想絮体构造.絮体分形结构还受含沙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五龙口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10万m3/d。依据水质特点,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及构筑物设计。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浓缩脱水一体化工艺。  相似文献   

13.
剩余污泥的高含水率限制了对其后续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 为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利用Fe3+/EDTA-2Na类芬顿试剂作为调理剂强化污泥脱水,通过粒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剩余污泥进行表征,探究其强化脱水机理. 结果表明:经过氧化调理后的污泥泥饼含水率降至67.8%,并有62.32%的结合水得以释放. 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结构被氧化破解,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B-EPS)中的多糖和蛋白质浓度显著减少;污泥絮体减小,但从SEM图可以看出絮体结构变得规整、平滑,且出现不规则孔洞,增加了污泥水分的输送通道,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FTIR分析表明,氧化处理后的污泥清液中水的吸收峰变小,多糖和蛋白质对应的吸收峰增强,而富里酸对应的峰消失. 研究显示,基于Fe3+/EDTA-2Na类芬顿的污泥调理可以高效氧化破解污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李奇勇 《环境工程》1999,17(5):45-47
采用转炉污泥取代铸铁屑配制焦炉煤气脱硫剂,转炉污泥与稻壳体积配比为1∶2,水分30%~40%,pH值8~10。经过生产实践证明,脱硫效率达到996%~998%。既降低了煤气生产成本,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又提高了民用煤气质量,具有可观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新型文氏除尘脱硫洗涤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型文氏除尘脱硫洗涤器是一种复合净化机理的燃煤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设备 ,其特点是体积小、阻力低、除尘脱硫效率高。实验研究和工业试验表明 :该洗涤器可使燃煤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浓度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泥电渗脱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电渗脱水是一种能有效去除污泥中水分以实现减量的处理方法.本文采用自制电渗脱水装置进行了城市污泥的电渗脱水实验.通过监测脱水过程中电渗流量、电压梯度与剩余含水率的变化,考察了电压梯度、电极间距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电渗处理过程中脱水效果变化的原因.处理中随着脱水效果由阳极向阴极发展,污泥可划分为已脱水污泥与未脱水污泥,已脱水污泥内电渗停止,电渗与水分的脱除发生在未脱水污泥内,并由未脱水污泥的电压梯度决定.已脱水污泥阻值上升,使未脱水污泥电压梯度逐渐降低,造成了电渗流量与脱水效果的衰减,并使得污泥剩余含水率由阳极至阴极逐渐增加.电渗脱水的整体效果随加载电压的增加而提高,脱水能耗亦随之增加,选取较小的电极间距时电渗脱水能效较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软件Fluent,选用在低压区引入空化模型中的混合多相流模型,针对孔板和文丘里管复合空化发生器中孔板在文丘里管喉部前部、中间、后部3种结构对水力空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汽含率、湍动能以及流线速度矢量分布图等数据。结果表明:文丘里管喉部夹载孔板后空化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在文丘里管后部流域中发生了二次空化;空化现象大部分发生在孔板小孔和文丘里管后部,且最高汽含率区域发生在孔板末端区域;多孔孔板置于文丘里管喉部后部时空化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8.
污泥的电渗透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泥的处置困难,其关键是含水量过高。为了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作脱水处理。所以在整个污泥处理系统中,脱水是最重要的减量化手段。文章介绍了常规的污泥脱水方法,并且介绍新型污泥脱水技术-电渗透脱水技术(EDW)的原理及该技术在国内外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电渗透脱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池46联合站采油污水回注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池46联合站采油污水含油量、悬浮物、硫化物、细菌含量高的特点,通过调整污水pH值,优选除硫剂种类及加药量、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种类、加药量及加药间隔,对采出水进行了回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调节污水pH值为7.5、除硫剂加量为15 mg/L,聚合氯化铝加量为80 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量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