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了我国30个省份的区域能源效率,并通过对无效率项的条件期望估计,检验了人均GDP、城镇化率、工业结构、对外贸易和能源消费结构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能源效率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效率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区域间的差异较明显,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特征。无效率项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均GDP和城镇化率对我国能源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对外贸易则不利于我国能源效率的改善,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但从弹性系数的估计值看,工业比重和煤炭消费比重的增加倾向于降低我国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7—2016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并实证分析了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农村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显著,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负向效应明显。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村能源和文化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正效应,农村医疗和水利基础设施未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部地区农田水利和文化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正效应,而农村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则有显著负效应;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正向影响显著,而农田水利、农村能源、医疗和文化基础设施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7—2016年重庆的能源消费、经济、产业、人口等数据,从纵横向对重庆能源消费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构建岭回归模型,对重庆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重庆的能源消费总量稳步增长,煤炭消费所占比重有所降低,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与合理化;能源消费强度有所降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高,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其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岭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能源利用效率、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对其有显著影响。为了控制能源消费增长,重庆亟待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挖掘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潜力,继续加大RD经费支出力度等。  相似文献   

4.
2001 -2009年湖北能源消费总量规模、人均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效率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能源消费结构趋于优化,能源消费效率显著提高,能源消费规模和年均增长率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此外,各地区人均能源消费均有所增长,能源消费效率显著提高,但增长或提高的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全省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效率的空间格局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人均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鄂西北、鄂西南和鄂东北地区人均能源消费量明显低于鄂中广大地区,鄂西南地区和武汉城市圈内大多数城市能源消费效率明显高于全省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变化和地区差异是影响全省能源消费总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效率变化以及能源消费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方面,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甘肃省电力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四个影响因素均与电力消费之间呈正相关;2 GDP、工业比重、城市化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增长1%,甘肃电力消费就分别增加0.35%、0.28%、1.37%、0.10%;3城市化对甘肃电力消费增长的贡献最显著,经济增长和工业比重是影响甘肃电力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弱。未来甘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要保证电力需求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为了识别农户能源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引导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基于陕南秦巴山区2020年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了收入多样性对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并根据农户生计策略的不同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中,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生物质能源占重要地位,清洁能源消费则有待提高。②收入多样性对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消费有促进作用,对生物质能源的消费有抑制作用,且这一趋势在非农型农户家庭中更加明显。因此,政府可通过发展第二、三产业,完善并改进现有能源政策等方式实现陕南秦巴山区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消费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巨大,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关系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保护。通过选取京津冀2000—2014年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建立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京津冀能源消费总量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向作用,电力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向影响,而煤炭、石油具有反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改善区域能源供给方面采用适度提高能源总量,减少煤炭等重污染能源比重的政策措施,以有效促进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8.
旅皖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比较了2001年旅皖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原因,认为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以刚性旅游消费为主,弹性旅游消费比重较低;普遍具有较强的住宿、餐饮消费偏好,购物、娱乐是消费弱项.为引导旅游者关注弹性消费,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促进安徽省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应构建形式多样的大众娱乐设施,丰富旅游景区的娱乐功能,提升旅游商品档次和销售能力,建设多功能购物街,多方位营造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9.
采用2004—2016年京津冀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区域产能利用率及产能过剩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构建消费主导比重指数,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产能利用率的关系,并采用格兰杰检验对最终消费支出和产能利用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高能耗产业产能利用率的平均值为63. 14%,表明该地区存在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其中河北省尤为严重。②经济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与产能利用率的高低有一定相关性。③最终消费支出与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只是单向的因果关系。④未来应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因地制宜地采取对外发展策略,加大出口投资力度,并以此来化解京津冀地区的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业是碳排放的主要行业之一,分析物流业碳排放和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可为分区域制定减排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基于Panel data,利用IPCC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区2007—2014年物流业的碳排放量,运用LMDI模型将碳排放影响效应分解为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效应,并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挖掘三个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经济发展效应是物流业碳排放最主要的正向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次之,能源强度效应是主要的负向效应,其次是能源结构效应;就区域差异而言,能源强度效应在东部地区的表现最明显,人口规模效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效应对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提高碳排放效率,考虑到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影响,建立交叉效率DEA模型对我国各省份碳排放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在对我国30个省区2005—2014年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根据能源消费结构对30个省区进行聚类分析,进一步构建基于交叉效率的DEA模型。基于2005—2014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30个省区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动态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碳排放效率较为稳定且呈现出缓慢递增趋势,西部碳排放效率增长速度最快;碳排放最大和最小的地区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我国碳排放效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特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地区碳排放效率最高,新疆、宁夏、青海等西部地区碳排放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TWR和面板分位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对外贸易、FDI与我国工业环境效率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FDI对我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梯度;对外贸易对工业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且在贸易活跃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明显;FDI影响的梯度分布规律较对外贸易更明显,总体上FDI的技术效应和环境成本效应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中西部地区环境成本效应较大,东部地区技术效应较大。在提高我国整体工业环境效率的政策制定中,空间异质性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中部凤凰古城、西部丽江古城、东部乌镇三大具有代表性的古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大古城网络关注度在2011年、2013年、2016年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三大古城网络关注度分布集中在我国东南部地区,丽江古城的网络关注度分布为集中发展,凤凰古城、乌镇网络关注度为分散发展。(2)乌镇是省际间差异最明显的古城,丽江古城是区域间差异最明显的古城,区域内的差异是古城网络关注度差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且差异集中在东部地区。2011—2016年,三大古城的网络关注度区域间差异贡献率逐渐减小而区域内贡献率逐渐增大。(3)关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网人数以及与古城的经济联系强度和古城的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密切相关,关注地上网人数是主要因素;气候与节假日因素对凤凰古城与乌镇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分布影响显著,且节假日因素起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方法研究了城市地价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地价空间关联网络密度整体不高,但城市地价网络化程度不断增强,提升地价关联网络的空间很大。城市地价空间关联网络中,东部城市处于引领地位,中部城市处于中介地位,西部城市处于跟随地位。城市地价块间的"俱乐部效应"减弱,而"梯度效应"增强。职工工资差异、外商投资额差异、金融机构贷款差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差异、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差异、人均建设用地差异和货运总量差异对城市地价空间关联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应用SFA模型对中国省际能源技术效率(NTE)和技术效率(TE)进行了估计,并对NTE和TE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2-2010年中国省际平均NTE与TE非常接近,且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地区NTE总体呈下降趋势,而TE呈上升趋势,NTE从高于TE逐渐变为低于TE;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三资企业产值占比和国有企业产值占比对NTE和TE有显著正影响;R&D支出占GDP比重对NTE影响不显著,对TE有显著负影响;工业产值占比对NTE有显著负影响,对TE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CFPS数据库中选取3期4316个家庭的面板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面板熵值法量化生计资本,利用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本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①生计资本对整体家庭旅游消费呈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该影响在城乡家庭、东中部地区家庭与东北家庭、不同年份家庭、中低收入家庭与高收入家庭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其中,东北地区家庭生计资本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高于东部地区家庭。相较于2014年和2016年,2018年生计资本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减弱。②生计资本通过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增加可支配收入,有效促进了家庭旅游消费。基于上述结论,从家庭、政府、旅游经营者3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从优化生计资本配置视角改善家庭旅游消费行为,激发居民旅游消费欲望,并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政府空气污染治理的效率问题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从地方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视角入手,以全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3—2015年各省级区域的空气污染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政府空气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地区间空气污染治理效率差异性较为显著。中部、西部空气污染治理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东部和东北地区空气污染治理效率则上升比较平稳。②政策规划、碳源、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治理投入表现出双重门槛特征,其中碳源对空气污染治理效率影响显著,而以碳为首的能源消费结构则主要对中部和西部空气污染治理效率产生影响。落后地区政府应注重产业升级,财政上应对碳税等税目进行征收,产业上应鼓励企业创新,并对落后企业进行倒逼升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4—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及我国东、中、西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环境规制强度过高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三大经济区自身与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呈"U"型关系,中西部则呈倒"U"型关系,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表现出协同效应,中部地区尤为突出。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多元化跨区域的环境政策,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水足迹方法,根据2000—2008年的统计资料,对湖南省城乡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和城乡居民用水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湖南省总水足迹和人均水足迹均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虚拟水消费结构多样性指数值高于农村,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更为合理;虚拟水消费结构多样性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化;社会水资源稀缺指数不高,水资源利用还有较大空间,利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我国长江经济带1995—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基于扩展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各驱动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水平因素对我国东部地区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具有正向驱动作用。(2)碳排放与人均GDP因素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目前只有东部地区通过了碳排放拐点,中部地区接近拐点,而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在较长时期内将持续增长。(3)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因素对碳排放均产生显著影响,且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创新水平对碳排放影响微弱。(4)外商直接投资与金融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负向抑制作用,贸易开放度和环境规制因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