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天津市臭氧浓度时空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光化学烟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的重要因素。利用2008年臭氧监测的小时浓度,对臭氧污染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以及臭氧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规律,臭氧浓度和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浓度日变化呈现典型的负相关,臭氧浓度和温度日变化呈现典型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重视,光化学烟雾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东北地区大连市全年臭氧监测的时间浓度,对臭氧污染的浓度分布特征,时间以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浓度变化受太阳辐射强度和气温的影响明显,呈单峰型变化,臭氧浓度季节变化趋势明显。春、夏季节臭氧浓度较高,秋季臭氧浓度次之,臭氧与大气中的NO、NO2、CO、VOCs等前体物的浓度、太阳辐射的强度以及CO的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臭氧已成为影响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指标。监测结果表明主要国控评价点位臭氧浓度基本一致,春秋季节是泉州市区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为探明泉州市区臭氧污染成因,基于涂山街点位的臭氧、氮氧化物、气象因子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结果,对泉州市区春秋季节臭氧浓度与前体物、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后向轨迹对涂山街点位的污染气团进行追踪。结果表明,无论春季或秋季,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紫外辐射相关性较高,与风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温度、大气压基本无相关;春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偏东、东时,秋季主导风向为西北、西北偏北、北时臭氧易超标;春季臭氧防治应重视本地区污染源的管控,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秋季臭氧防治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分析发现泉州市区秋季臭氧污染为VOCs敏感区。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同时,臭氧污染对人类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运用眉山市东坡区"十三五"期间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对眉山市东坡区臭氧污染过程的变化特征进行简要分析.近5年来,臭氧污染天数逐年增多,臭氧污染已然成为制约眉山市东坡区环境空气优良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结合臭氧浓度变化规律、氮氧化物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近地面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大连市10个国控子站2013年全年臭氧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臭氧浓度的月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区环境空气中臭氧主要来自于光化学反应,其浓度变化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其月浓度值在5月份达到峰值;此外,大气对流、近地面环境及污染源排放等因素也会对大连市区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浓度造成影响,导致大连特殊地区的臭氧浓度值在不同月份达到年内的峰值。  相似文献   

6.
白璐 《环保科技》2023,(2):46-52
利用2019年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辽宁省臭氧污染特征及臭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臭氧污染相对最重,各城市臭氧浓度表现为春夏交替季污染较重,在5月达到臭氧浓度峰值;沈阳、鞍山、营口、铁岭等中部城市臭氧浓度处于高压后低压前、低压带底及低压前等天气系统控制时,臭氧浓度相对较高;各城市臭氧浓度受气温、风速、风向及相对湿度等因素共同影响,与气温、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且与气温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优化改进我国现有的办公环境空气中臭氧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保障办公环境空气质量安全。本文介绍了分光光度检测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进行检测,说明了主要的实验流程,实验结果说明此方法比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标准方法更简便和易于操作,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臭氧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保定臭氧污染状况,利用2013年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监测数据,对臭氧污染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结构,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4点和6点,臭氧呈现明显的"周末效应".②臭氧浓度的月和季度变化具有典型的季节特征,春、夏季高,秋、冬季低,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性.③各监测点位的臭氧浓度值差异明显,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游泳馆点位和华电二校点位.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上海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对2005年1~12月上海闸北地区低空(距地面约25m)大气臭氧(O3)污染浓度的连续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小时浓度均值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160pg/m^3)的频率为2.88%,其中6月份超标率居全年之首,1、2.12三个月超标率为零。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表明,日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具有受污染地区光化学过程臭氧生成的典型日变化特征。臭氧浓度日振幅6月最大,2月最小。5月份臭氧月均浓度91ug/m^3,为全年最高;最高小时均值浓度3501Jg/m^3出现在5月19日,说明上海中心城区空气中臭氧生成可能受到前体污染物的浓度影响更大。同时,分析了太阳紫外辐射、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O3变化的影响,在高温晴朗的天气中观察到NO2/NO比值与O3成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蒙自市2015年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结果显示:蒙自环境空气质量出现超标,首要污染物主要是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硫;颗粒物的浓度季节变化,主要受蒙自冬干夏雨的季风气候影响;臭氧浓度主要受湿度影响;NO_2和CO浓度高锋值和机动车出行的最高峰时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对2019年昆明市官渡区环境空气中臭氧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昆明市官渡区的臭氧(O3)污染情况、分布特征以及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从3月份开始逐步升高,7—10月维持高位,其中8月达到峰值。O3浓度和超标天数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和夏季的O3污染最为严重。对臭氧浓度与影响因子(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NO2、NO、PM10、CO、PM2. 5)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臭氧浓度与气温的相关性呈现中等程度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风速的相关性呈现较强的负相关性,NO2、PM10等会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但相关性较低。影响因子对臭氧浓度的作用不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中心城区低空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和变化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5年1月~12月上海闸北地区地面空气臭氧污染浓度连续监测结果分析,表明臭氧小时浓度均值超过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160μg/m3的频率为2.88%,其中6月份超标率居全年之首,1月、2月和12月超标率为零.臭氧浓度日变化规律表明,日最大值出现在12时~14时之间,具有受污染地区光化学过程臭氧生成的典型日变化特征.臭氧浓度日振幅6月最大,2月最小.5月份臭氧月均浓度91μg/m3全年最高,最高小时均值浓度350μg/m3出现在5月19日,说明上海中心城区空气中臭氧生成可能受到前体污染物的浓度影响更大.太阳紫外辐射、气温、风速、风向、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O3变化的影响分析,在高温晴朗的天气中观察到NO2/NO比值与O3成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并以其为自然背景值指导人为活动导致的臭氧污染控制工作,该研究通过汇总统计中国15个典型自然背景地区与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2020年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数据,比较分析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的年度、季节、日内变化规律与空间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2016—2020年,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年均浓度明显高于城市区域,但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的第90百分位数(简称“臭氧年90百分位浓度”)明显低于城市,自然背景地区和城市区域臭氧年均浓度同步快速提升,年均增长分别为1.5和2.0 μg/m3. 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与城市区域存在较大差异,自然背景地区臭氧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夏、秋、冬三季臭氧平均浓度差异不明显,与东亚环太平洋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季节性变化规律(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存在明显差异. 部分自然背景地区受人为活动排放的影响较小,臭氧浓度不存在明显的日内峰谷差,全天臭氧浓度基本保持相同水平;部分自然背景地区可能受邻近城市人为活动排放的臭氧前体物影响,臭氧浓度日内变化规律与邻近城市较为一致,存在明显的日内峰谷差. 研究显示,中国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与城市区域存在显著差异,臭氧浓度年均值升高迅速,部分自然背景地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可能受邻近城市人为活动排放的臭氧前体物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安徽省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7—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臭氧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区分析,分别评价安徽省臭氧污染区域分布和气象要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并分析区域传输对安徽省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 2017—2019年安徽省及各市臭氧浓度增长显著,2019年同比2017年增幅为12.2%,第二季度(4、5、6月)和第三季度(7、8、9月)是O3浓度相对较高的时期,且O3污染有"前移后滞"趋势.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安徽省内部地区,潜在源分布显示,皖中地区(合肥、安庆、马鞍山等城市)的贡献比例最大,外地源贡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和山东省等.臭氧浓度与温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风速关联性不大.结论 安徽省臭氧污染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本地排放的加剧,外源输送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加之高温和强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加剧臭氧污染的程度,并导致重污染.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2014-2016年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辽宁省环渤海地区5个城市2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监测数。结果表明:2014-2016年,辽宁环渤海地区5个城市臭氧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2016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研究区域臭氧超标天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5-8月为主要超标月份,且5月和6月超标天数逐年升高;研究区域内代表城市臭氧日变化主要为单峰分布,5月和8月峰值浓度主要出现15-17时,1月和10月峰值浓度主要出现14-15时;主要超标月份夜间臭氧浓度较高,1月和5月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5月夜间超过100μg/m3;臭氧年均值和第90百分位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环渤海地区中部的营口,锦州和盘锦浓度次之,大连和葫芦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绵阳城区开展的空气中臭氧监测,以及同步监测的氮氧化物、气象因子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绵阳城区空气中臭氮深度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未受到臭氧的污染;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建立四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远安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017-2018年的监测数据,对空气中臭氧(O_3)的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远安县城区空气中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日变化呈单峰型且高峰段在13:00—18:00;月变化规律显示6月—10月浓度最高;季节变化规律显示夏季浓度最高,冬季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港澳三地政府在空气质量监测、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粤港澳大湾区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但臭氧浓度快速增长,臭氧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要污染物.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研究及臭氧污染防控,本文综述了粤港澳大湾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臭氧污染观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回顾了臭氧监测网络建立、臭氧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臭氧生成和污染输送的气象过程、区域臭氧来源解释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提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臭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臭氧在鱼类工厂化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了臭氧水处理系统和基于PLC水体臭氧浓度在线监控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气源为纯氧和空气产生臭氧在养殖水体的溶解和衰减过程,进行了纯氧气源产生臭氧设定浓度的鱼类消毒杀菌试验。结果表明:纯氧产生的臭氧适用于鱼类和水体的消毒杀菌处理,空气产生的臭氧适宜于氨氮、悬浮物和有机物的处理;水产养殖中利用纯氧为气源的臭氧消毒杀菌处理过程中,建立精准的控制系统,可达到需要的实时检测和控制臭氧浓度,进行安全可靠的消毒杀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对沈阳市区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利用沈阳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别分析了沈阳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区臭氧的污染情况以及臭氧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总结了臭氧与其他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