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安全学科的内涵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安全学科的内涵是该学科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学科内涵包括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学科属性、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基本概念和基本公理。就安全学科来说 ,其研究对象可以简单地认为是损失程度范围非常宽广的事故 ,研究目的当然就是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损失 ;由于事故的发生既有社会、人文方面的原因 ,也有自然方面的原因 ,所以安全学科的研究方法就不可能是单一的 ,学科的属性也就具有人文、社会、自然等多重性。由于社会组织最有可能控制事故发生的原因 ,所以安全学科的研究范围一定是一个大到国家、地区 ,小到企业的社会组织 ,组织之内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损失的各种方法构成了安全学科的研究内容。该学科有危险源、风险、事故、安全和危险 5个基本概念 ,也可以识别出至少 4条基本公理。以上述学科内涵为理论基础 ,可以构建出近年来作为讨论焦点的安全学科本科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油库火灾模式,分析了超大型油库火灾风险影响因素,指出油罐及控制系统故障是油库火灾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而管理体系的缺陷是所有事故的根本原因,完善油库安全管理体系是预防所有事故的关键。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现代化油库的安全管理应采用事前管理模式,从管理和设备设施方面消除隐患,将系统安全的理念应用到油库安全管理中,建立油库火灾风险动态体系。完善油库火灾风险动态管理体系是当前控制油库火灾风险的有效手段,该体系的具体实施需要配套软件系统和专项检测技术的支撑。该体系的实施需要根据油库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安全生产、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因素,人也是预防事故、防止灾害、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探索并制定控制、直至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且分布相当广泛,根据建筑工地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从人的心理因素去研究不安全行为,分析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影响,力图通过一些对策控制和影响员工心理状态,进而控制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如果把安全描述为平静、正常、没有事故,那么,发生了事故一定是不安全的。因此,事故与安全生产也就是相对的事件了。这里所述的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违背人们意愿且又失去控制的事件.具体到生产活动中,事故总是要构成人体伤害或造成财产损失的。虽然人们并不希望发生任何事故,但是事故却总是在人们对危险因素控制不力、危险趋势不可遏制后而突然发生的。从事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到多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旦对危险因素失去控制,必将导致事故。因此,本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提出防范事故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安全屏障在蒸气云爆炸事故中的控制效果,运用蝴蝶结法、TNT当量法建立研究模式,计算安全屏障作用下的事故概率、分析事故后果,并结合风险矩阵从概率和后果方面评价其风险程度。以事故概率、风险程度为指标,表征、分析安全屏障的控制效果,并对较高、高风险提出控制措施。将该模式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的安全屏障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但是由于后果严重度的影响,其风险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
煤矿风险预控连续统一体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煤矿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模式真正转变为主动式预控管理模式,从而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借鉴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提出煤矿风险预控连续统一体理论,建立煤矿风险梯度控制框架。将煤矿风险预控对象划分为4种类型,即稳定的安全系统、失稳的安全系统、事故紧急状态和事故,针对不同预控对象所实施的安全管理模式就构成风险预控的"连续统一体"。对煤矿风险应实施梯度控制,控制方案从高梯度到低梯度依次为预防控制、校正控制、应急控制和事故控制。研究表明:只有做好每一个风险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实践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我国被广泛宣传与应用,但在概念理解、定量判断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等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要改变行为安全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困境,发挥其应有作用,笔者认为:应首先对理论研究中的相关概念进行规范,加强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与行为安全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并将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作为事故风险的控制重点;探索符合我国职工特点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增强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安全投入的有效性,将安全融入到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为行为安全管理理论的实践和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浅谈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因里希的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他认为安全管理就是利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机能,控制来自自然的、机械的、物质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即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避免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9.
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14个要素,确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及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特点,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13个功能模块,并对系统各模块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介绍。系统将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设定的各项安全信息及安全管理内容融入到信息管理中,实现了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大量积累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实时动态地展现工艺、环境、设备安全状况和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使管理人员及时控制风险,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关爱。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职工都把安全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认识上、行为上、工作上、措施上、效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全国发生的较大以上事故和每年事故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就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11.
根据美国劳工部对以往伤害事故统计分析,96%的事故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与控制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将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分析产生各种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各类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控制措施。通过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有效的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极大的降低伤害事故率,从根源控制事故的发生,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实施安全管理的目的在干减少或遏制各类事故的出现,很多企业也将实现“零事故”“零死亡”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那么,是否可以用事故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作为衡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标准?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一起事故的诱因,往往存在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多种风险要素。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安全工作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安全工作,首先应立足现场,要以防范于未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对生产设备和环境能了如 掌,将整个安全工作过程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来抓,将安全技术措施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来认识,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能进行充分的预想、分析、评估,制定出有力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整个工艺流程中,必须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将事故预防编入操作规程,并对每一位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强化操作水平,对设备、工艺、安装应都能满足生产的安全性能,这样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控制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14.
应用安全心理学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而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以及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全系统思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国各类意外伤亡事故频发 ,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要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财产安全。笔者认为 ,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必须要有安全系统思想 ,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 ,去组织管理安全生产各个要素的发展变化 ,从而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 ,安全生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大的系统链 ,这个链上的要素是很复杂的。安全系统归纳起来有三大子系统 ,即政府安全系统、企业安全系统、社会安全信息系统。子系统又由若干分系统组成 ,如安全管理系统、工艺安全系统等 ,每个分系统可建立自成体系的安全模型 ,将各自的安全要素统一在一个模型中 ,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 ,就可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管理者与员工在不安全行为控制认识上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很多煤矿事故的发生都与管理者的不恰当控制行为有关。如果管理者对不同控制措施和手段的认识存在偏差或错误,势必影响其控制行为选择的科学性,进而影响实际的控制效果。通过对煤矿管理者和员工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实证地分析了管理者和员工对不安全行为控制问题的认识,及其在该问题上的认识差异。研究表明,管理者在一些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和手段的认识上与员工存在偏差,管理者选择的控制行为与员工认为应该实施的控制行为间存在差异。要提高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效果,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认识来选择自己的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临港石化基地港口运输量大小直接影响到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为有效控制港口危险品运输风险,提升港口安全水平,建立了基于风险的港口危险品安全运输量计算模型。以港口码头和船舶为出发点,选取池火灾、蒸气云爆炸、毒气泄漏3种典型事故,将事故预期死亡人数和事故发生概率相结合得到港口运输风险,并将人员平均风险值与可接受个人风险上限值比较,判断其合理性,根据每吨易燃、爆炸、有毒危险品对当班人员造成的平均风险值,推导得到最大安全运输量。计算实例表明,所建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年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企业事故主要发生在生产作业操作过程中。理论上可以说“控制了生产作业的全过程,就控制了事故”。目前,由于我国企业总体的安全化程度不高,长期以来,企业控制事故的主要方法都是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实践证明,这种管理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企业事故的发生。从事故形成的两大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看,要在物的条件差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事故,必须发动作业人员对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加以预测和控制,并采取防范措施,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在企业班组中开展伤害预知预警活动是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班组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员工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是企业各类事故的主要发生群体。因而,开展“以人为本、规范作业行为”的班组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关键。经对我公司93人次人身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下4类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1.未确认行走路线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8.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2.未确认上级的指令出现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6.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或设备事故;3.未确认操作对象及环境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  相似文献   

20.
应急救援时的事故状态是个非常态。按事故致因理论的能量说,事故状态是能量的不受控制和约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不明确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很容易受到伤害。已发生多起救援人员受到伤害的事实,提醒人们注意救援人员的自身防护。在崇尚“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以最小的代价将事故的损害降到最小的程度,尽量不发生救援时的二次伤亡。救援人员的作业状态不同于任何其他正常状态下工作的人员,在人、机、环这个均衡系统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这个安全生产的最后屏障也就成为他们的重要生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