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淀粉工业废水处理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淀粉工业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征。综述了沉淀分离法,化学絮凝法,单纯曝气法,生物处理法,光合细菌法等方法在淀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介绍了淀粉废水的资源化回收技术。  相似文献   

2.
应用淀粉工业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的优良菌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淀粉工业废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做为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的原料来源.但是,不同种微生物对淀粉工业废水中的物质利用能力不同、净化废水能力不同、菌体蛋白收率也不同.因此菌种选择是应用淀粉工业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质的关键.本研究为试验室内用淀粉生产废水培养单细胞蛋白质的优良菌种的初试选择研究.试验结果认定GeotrichumLink为选用菌株.  相似文献   

3.
化工资源回收利用与废水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市某化工厂生产废水毒性大、污染物浓度高、盐度高、可生化性差,传统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难以实现达标治理。本着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通过废水现场调研和物料衡算,分析废水中的可资源化利用物质,对废水进行清污分流和污染物(DMF)资源化利用。经济分析表明,资源回收利用与污水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案不但可以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粉煤灰是燃煤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态废弃物,富含硅、铝、钙等元素的氧化物和一些微量元素,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筑路、制作肥料、改良土壤、处理工业废水等领域。本文根据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研究介绍了电厂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特性、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导下,工业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显著提升,但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仍不容忽视。工业废水零排放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但处理过程中会形成废盐和高浓度废盐水。现阶段我国对于废盐的处置率低,并且几乎未进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了制约工业废水零排放的重要瓶颈之一。以工业废盐作为原料回用于氯碱工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废盐消纳渠道,但进料中含有的杂质组分多,利用废盐的离子膜氯碱工业将面临以膜污染为代表的新挑战。系统性介绍了离子膜氯碱工业中废盐资源化原理与工艺流程,讨论了阴阳离子与溶解性有机质致离子膜污染的过程机制与表征手段,并从进料控制、膜清洗、运行工况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应对策略,最终对未来关于进料水质参数优选与高性能阳离子交换膜研发提出展望,以期促进工业废水零排放过程中废盐资源化技术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污水资源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污水资源化的历史与现状,污水资源化常规技术以及深度污水处理技术的发怀前景展望。对中水回用工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探讨了工业废水回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在我国进一步推广污水资源化措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定边县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还田灌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处理现状分析,提出将定边县马铃薯淀粉工业废水通过必要方式处理后,在一定措施条件下,作为有机肥水还田灌溉,从而解决行业废水直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统筹解决薯农销售、企业排污和政府监管等问题,延长当地马铃薯产业链,助力当地经济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清淤底泥、芦苇秸秆以及藻类物质是水源地水库生态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三类废弃物,对其进行高效资源化处理处置是水库实现生态循环的重要保证,对提升水库水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清淤底泥在农田、林地、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土地利用和制作建筑材料、填方材料等方面进行建材利用的资源化技术现状,总结了芦苇秸秆在农业、养殖业、能源、工业原料等方向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及打捞蓝藻在厌氧消化、有用物质提取、饲料应用、好氧堆肥等资源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上述资源化技术在水源地水库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应用的适用性,指出土地利用是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最佳方式,好氧堆肥是芦苇秸秆和蓝藻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处置的主流技术;最后针对水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相当可观,对这些废弃物弃而不用,或只低效率的利用,不仅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恶化。文章对农业弃废物及其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几种主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成为水处理领域的一大难题。面临高额的废水处理成本以及环保政策的巨大压力,如何对工业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处理成本,同时带来额外经济效益,这已经成为业内广泛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主要讲述了基于IC技术的某工业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制糖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按污染程度可分为低浓度废水、中浓度废水、高浓度废水三种类型。这种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有物化法和生化法,以及各种方法相结合的组合工艺。本文就这种废水的处理方法作简要综述,分析各处理工艺的优缺点,为制糖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最后提出制糖废水的处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原理及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浓度含盐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反渗透、离子交换、蒸馏等,目前处理成本比较高.为改变当前高盐废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受渗透的基本原理启发,以分析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提出渗透法处理高盐废水的新工艺.以溶质氨的设计溶液为例,分析高盐废水处理的新工艺流程及工艺的可行性,并对比反渗透工艺,详细阐述新工艺的特点.经计算分析认为,基于渗透原理的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可降低高盐废水的处理成本,可作为高含盐废水处理方法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炼油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及流程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石化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概况。详细介绍了石油化工废水的絮凝处理和絮凝剂的开发及应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石油化工废水的应用,试验结果;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了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应进一步在预处理 和资源回收工艺上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赵建荣 《环境科技》1999,12(3):44-46
论述了污水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以及必要的实验研究:技术路线、最佳工艺条件、治理效果曲线,提出了研制污水治理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王磊  兰淑澄 《环境科学》1995,16(6):76-78,75
综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硝化、生物脱氮中的应用,包括固定化材料与固定化工艺;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在较大规模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对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半导体废水中,含铜废液一般采用委托处理的方式,而含铜废水通常采用与酸性废水混合后进入中和系统再排放。在300 mm晶圆制造过程中,由于含铜废水水量波动大,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容易造成总排口铜的超标。采用铁炭微电解对半导体含铜废水处理,研究表明:投加铁炭填料100 g/L,pH调至2.2,反应60分钟进水水质指标范围,铜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盐度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盐度废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溶解性物质,无机盐类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酶反应、维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盐浓度过高,离子强度大,会造成质壁分离、细胞失活,使一般微生物难以在其中生长、繁殖,所以传统的生物法难以处理高盐度废水.文章就高盐度废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针对生物法中的耐盐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分别阐述了耐盐的机理研究及耐盐菌在高盐废水中的研究,并提出了其在高盐废水应用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多数制药废水处理研究的方向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缺乏对营养类型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方面的研究,通过对营养型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可以得出废水处理相关的参数。在本文中,厌氧-好氧法废水处理工艺作为制药废水处理的最主要工艺,重点对营养型基础制药废水做出分析,对污水处理厂生产条件、运行参数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糖蜜废水的物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沉淀法,吸附法,电化学法,磁分离法,高级氧化法AOP,蒸发浓度法等物理方法处理糖蜜废水的效果,资源化利用主要介绍了利用浓缩液化进行深加工处理生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和饲料酵母的生产,指出物化法可用于糖蜜废水的预处理或深处理,资源化利用应为治理糖蜜废水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CMC废水属于高盐分高有机物废水,废水COD为50 000~80 000 mg/L,含盐量为13%左右,不适合直接生化处理。本文采用CMC废水和循环冷却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一起处理,混合后的废水采用UASB+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处理。工程运行表明:稀释后的CMC废水中的盐分稳定在1.4%以内,该处理工艺能够确保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